論語與中國風@圖博館|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5-03 06:53:39| 人氣26,400| 回應25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論語與中國風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之前才在時評<販賣古典>評過三月份的遠見「以古煉金」專題,不料又見被稱為「國學超女」的中國北京師範大學影視傳媒系主任于丹,挾著其著作《論語心得》在大陸暢銷四百萬冊的旋風於2007.05.01來台,引起台灣出版界與讀者的騷動。

不只吧!怕是和S.H.E<中國話>等的流行音樂中國風一樣,會引起「去中國化」者的反彈。

不用等「去中國化」者的反彈,中國文化的支持者就先打起來了。

【聯合報2007.05.01/曾森/中華大學通識教授】<曲解論語 于丹一絕>:

「支持于丹的人說每個人都有發表心得的權利,可是于丹並沒有曲解經典的權利,反而有為自己的言論擔負全責的義務。…于丹解論語,全然不知語義、語法、語意、語境為何物,所以我說她是千古一絕。反對者要她立即「下課」,並公開向國人道歉。可能的話,連她歷屆國文老師都請出來,我也不反對。
從于丹旋風,我看到人性善良的一面,也印證了人是意義的動物這種理論。人不是單純柴米油鹽的動物,他會尋找生存的意義,他不甘心只做一隻動物。甚至當一時找不到意義時,他都會自己造出一套理論,而且忙得不亦樂乎。
十年文革,到底幹了什麼?我們真能把弘揚中華文化的使命寄望於對岸嗎?」
相對的東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許又方2007.05.02在中國時報投書<孔子豈是走運而已>說道:
「有人讚譽她「別出心裁」,用現代人最需要的方式重讀《論語》;有人則痛批她「曲解經典」,全然是速食文化的翻版。筆者無意去爬梳她的詮釋得失,只就她能讓記錄孔子畢生思想精華的《論語》在這個真理崩解的世代重新被看到、被重視來說,無疑已是居功厥偉。
她讓一般難懂古書的人有機會一窺孔子思想的偉大,並因此而可能感化了些許「戾氣」,是應該贏得一些掌聲的。
如今乘著于丹的熱潮,這個政局混亂、宵小橫行的台灣社會,是否更應及時鼓勵大家重讀《論語》? 」
總統台南孔廟祭孔 上香開400年首例 2009-09-28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
 
 今天是教師節,總統馬英九清晨以「上賓」身分在台南市孔廟祭孔典禮中上香,台南市政府文化觀光處表示,這是台南孔廟 400年祭典中從沒有的事,馬總統算是開了首例。
  馬總統清晨在全台首學台南孔廟祭孔典禮中上香,前後約3分鐘;馬總統上香後立刻離開,未公開發言。
  馬總統在台南孔廟祭孔過程中上香,事前曾在台南市政府內引起討論,台南市政府文化觀光處長許耿修坦承,單是為馬總統在祭孔典禮中行上香禮是否合乎禮制,市府就開了兩次會討論。
  許耿修表示,台南孔廟祭孔是從延平郡王鄭成功的兒子鄭經開始,但無法考證當時的儀式。台南孔廟祭孔的儀式傳承自清朝,近 400年來從未改變,完全依循古禮,正獻官、分獻官、演奏樂器者及跳六佾舞的兒童,全穿著清朝的服裝。
  許耿修說,台南孔廟祭孔是由地方首長擔任正獻官,在祭孔過程中從未有人上香,馬總統想要上香,市府開會討論時,曾一度想要請馬總統擔任主祭的正獻官,但因破壞禮制而作罷,最後結論是「歡迎」,在地方祭祀中,祭孔上香也算是合乎禮制,馬總統算是開了台南孔廟祭孔的首例。
隨行的總統府公共事務室主任蔡仲禮表示,總統是以「上賓」身分參加祭孔大典,根據禮制,正獻官應該由地方首長擔任,總統在台北市長任內也是祭孔大典的正獻官,總統以「上賓」身分參加祭孔大典是明正言順,也是合乎禮制。 
 
廣角鏡/孔子世家譜 世界最長【聯合報╱新華社 2009.09.25
 
昨天,歷經十年續修完成的最新「子世家譜」在山東曲阜孔廟大成殿前舉行頒譜儀式,孔子第七十七代孫孔德墉現場讀祝文。這次續修,女性族人、少數民族、外籍孔子後裔首次錄入世家譜,收錄孔氏族人數量超過二百萬人,全譜共四集八十冊。「子世家譜」世界上傳承時間最長、最廣泛的家譜,被金氏世界紀錄列為「世界最長家譜」。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5155805.shtml
 
孔子家譜續修 台灣千人納編2009-09-25 中國時報 陳筑君
 
     世上傳承時間最長的家譜譜牒《孔子世家譜》,耗時十年大修後昨在孔子出生地,山東曲阜孔廟舉行頒譜儀式,是有史以來第五次續修。包括分布在台灣桃園、龍潭、屏東等地的九百多名孔子後裔,皆被錄入新譜,在冊後裔人數超過兩百萬人。另外,此次修譜還首度將女性族人載進譜中,打破男尊女卑觀念。
     昨日上午九時整,《孔子世家譜》續修告成頒譜儀式開始,來自世界各地的孔子後裔代表、政府官員及學者專家等逾一千人共同參與。揭譜後,孔子第七十七代孫孔德墉還將整套《孔子世家譜》增送給大陸國圖、台灣國圖、曲阜市人民政府。
     在冊後裔人數 超過兩百萬
     據了解,《孔子世家譜》在明朝形成「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約定,但受戰亂等歷史條件限制,這部「世界最長家譜」僅大修過四次,分別是明朝天啟年間、清朝康熙年間、乾隆年間,最近一次在一九三七年民國時期。
     孔德墉說,續修家譜歷來是孔氏族人大事,家譜、正史和方史共成國史三大支柱,《孔子世家譜》更是如此,堪稱國之瑰寶,因此,這次續修肩負搶救斷續瑰寶的任務。
     續修工作協會編輯部主任孔德威表示,這部最新版的《孔子世家譜》共收錄五十六萬筆舊譜記載,和一百四十多萬新增後裔資料。全譜共八十冊,四.三萬頁,約兩千多萬字,採特製七十克水文紙印刷,總重量達一百二十多公斤,耗資千萬元人民幣。
     顛覆性別觀念 女性也入列
     他同時介紹,最早從大陸遷至台灣的孔子後裔,可追溯到清朝嘉慶年間,早前這些後裔僅被記錄在各支系族譜中,從未被錄入過總譜,此次台灣的九百多名孔子後裔,是首度被載入譜中,而經初步考證,屏東孔氏族人是浙江衢州派長支的後裔,現大多從事農、漁業生產。
     另外,新譜在錄入孔氏族人時,還首次打破性別、民族、國籍限制,將女性、回、苗、水、哈尼、藏族等少數民族、流寓海外領他國國籍的孔氏後裔納入。據統計,新譜至少包括十四個少數民族、約廿萬女性,及近五萬名港澳台及海外孔子後裔。
 
孔子世家譜 首次納入女性 修訂完成
兩岸師生聯合祭孔 盛況可期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501402+112009092500120,00.html
另參本館:《批判于丹》 《于丹論語心得》
 
 

台長: 阿楨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26,400) | 回應(25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時評兩岸 |
此分類下一篇:作弊無罪 開放有理
此分類上一篇:余英時與共產黨有仇嗎

顯示全部251則回應

阿楨
習近平2019-04-26出席第二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共簽640億美元協議

  2017第一屆高峰論壇279項成果全完成: 3800億人民幣貸款,絲路基金增資1000億,已有125國29國際組織簽署一帶一路,也寫入了聯合國/二十國集團G20/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等成果檔。
  在全球,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有效對接,在區域,與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非盟2063年議程、歐亞經濟聯盟、歐盟歐亞互聯互通戰略等有效對接;在國家層面,與土耳其中間走廊、蒙古國發展之路、越南兩廊一圈、沙烏地阿拉伯2030願景等有效對接。
  相關新聞
 聯合國秘書長盛讚一帶一路倡議是全球治理典範
 聯合報:北京一帶一路高峰論壇37國元首出席 大咖缺席(回應:在西媒眼中,他們才是高人一等的大咖,其他聯合報都是不重要的小弟。G7早就過時了,沒中國參加的會議,還算全球會議嗎? )
 美智庫CSIS眼紅中國一帶一路:美國得當全球高品質基建領導者,報告抹黑中國帶去腐敗、債務危機 (回應:先把家裡的破基建整好了再吹/噴)
 環球時報社評:常識和現實都在嘲笑“一帶一路”唱衰者
 環時社評:一帶一路,內在動力遠大於外部阻力
 3年多經八次擴容亞投行成員2019-04-22從57增至97個:共批准39個專案總投資79.4億美元,共撬動了近400億的總投資。絲路基金成立資金400億美元,2017年5月一帶一路峰會上增資1000億元人民幣。至2018年12月,已決策投資28個項目超過110億,約70%投向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典型項目包括巴基斯坦卡洛特水電站項目、阿聯酋哈斯彥清潔燃煤電站項目,以及與歐洲投資基金(EIF)等比例出資設立的中歐共同投資基金,第一期規模5億歐元,主要通過子基金投資於對中歐合作具有促進作用、商業前景較好的中小企業。
 美卿:華投資拉美非好心 京斥肆意誹謗煽風點火
 中拉開發銀行成立大會2019/04/22在京召開,由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牽頭拉美7家銀行,國開行已向拉美18國、200多項目提供超過1000億美元的貸款,牽頭設立225億的中拉、中國─加勒比基礎設施貸款,參與設立首期100億美元中拉產能合作投資基金。
 中國十年對拉美投資達2500億美元- BBC
 東盟正成為一帶一路投資重點:2016年,中國對東盟的非金融類直接投資715.5億美元,比2015年增長1.77倍,占一帶一路55.2%。2017年883.6億同比增長23.5%
2019-04-30 09:02:57
阿楨
中國連續9年成為東協第一大貿易夥伴:2017年5148.2億美元是2003年的6.6倍,至2018年5月中企累計工程合約3639.6億,完成2399.2億。
 習近平2018-09-03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再援非600億美元,未來三年將實施投資非洲基建、擴大進口非洲商品等八大行動。
 2015年中非十大合作計劃2018落實,中國連續九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2017年1700億美元,同比增長14%,年均直接投資30億。
 美稱中國金錢外交會導致太平洋島國落入債務陷阱2018-08-30外交部回應:同樣是資金,西方是餡餅,中方就成了陷阱?這是赤裸裸的雙重標準! 近10年來中國從0增至超過13億美元,澳大利亞66億是最大投資國.
 繼義大利、盧森堡後,瑞士04.26加入一帶一路。
 德國:歐洲願以集體形式加入一帶一路
 習訪歐:美聯歐制中夢碎
 中義簽一帶路一協議 200億歐元大單
 義高官:G7還有兩國準備加入一帶一路
 波音再遭重擊:習3.25與法簽400億歐元協議,購買300架約300億歐元空巴飛機。
 中歐德法3.26峰會:支持一帶一路倡議,共同應對氣候變遷,推動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改革。
 中國駐歐盟團長04-07簽署一帶一路協議歐洲國家達22個
2019-04-30 09:03:59
阿楨
社評:美國務院想用“文明較量”誘騙西方 2019-05-05 環球時報

  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主任斯金納日前說,國務院正在以“與一個真正不同文明的較量”想法為依據,制定對華策略。這一動向在美國也引起不少反對聲。
  看來在蓬佩奧的主持下,美國務院真的正在推動美國對中國的根本敵意,也就是對中國文明的敵意。
  斯金納所提到的計畫,顯然是以西方文明為中心的,帶有對中國文明的歧視。這同時也是對西方文明錯誤的提煉,因為文明的基本方向是和諧、包容、共贏,而不是相互排斥、唯我獨尊和炮艦外交。
  即使與亨廷頓提出“文明衝突”概念的上世紀90年代初相比,今天的世界也有了巨大的不同。文明的隔閡、分歧仍然會有,但文明發生有國家力量參與組織的巨大衝突卻越來越難以思議。如今處於不同文明的群體在生活層面不斷融合與一體化,利益相互交織,只要彼此能有基本的相互尊重,不同文明很難形成西方世界中世紀的那種深仇大恨。
  斯金納說,過去的大國衝突、包括美蘇冷戰,一定程度上都是“西方內部較量”,而與中國之間是美國首次面對“非高加索人”的超級強國競爭。
  美國務院此時拉起“文明較量”的旗幟,其首要目的大概是想要拉攏其他西方國家,促使那些在對華問題上態度搖擺的國家站隊,與美一道遏制中國。
  然而我們相信,除了華盛頓少數狂熱的政治精英,這個世界上歡迎“文明較量”到來的人一定少之又少。
  華盛頓真的在為西方文明操心嗎?美國這兩年的表現恰恰是在嚴重傷害西方文明,西方世界普遍認同的國際行為準則已經被華盛頓踐踏得面目全非了。
  中國社會一直對西方文明保持著敬意,向西方學習是中國近代以來知識份子的集體信條之一。中國與西方的摩擦主要集中在我們反對西方干涉中國的內部事務,中國人沒有在文明層面唯我獨尊的認識,更沒有讓中國社會價值體系主導世界的野心。
  因此“文明較量”是個偽命題,不可能出現,美國到底想在遏制中國方面走多遠,那是另一回事。儘量往中美的中間地帶站要比站到美國一邊參與遏制中國,更符合西方乃至世界各國的利益,這是國際政治常識。蓬佩奧和他領導的“中情局化的”國務院是想誤導和欺騙整個世界,但世界可不會那麼傻。
2019-05-07 10:10:18
阿楨
回應
自由民主的普世口號不管用了就又想出了文明衝突,美國不能代表西方,也不可能代表世界。利用文明差別進行挑撥離間,製造仇恨,在當今世界已經行不通,因為人類發展到今天,不再閉塞,不在愚昧,不再盲從。

朱雲漢:從全球史視角看中國再興與人類的未來
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本文根據臺灣中研院政治學所特聘研究員朱雲漢教授2019年3月12日在中國人民大學“國•政大講堂”所作專題演講《中華民族再興的全球意涵》整理。
我們無論是從100多年前中國屈辱的近代史作為回顧的起點,還是從最近70年中國民族快速復興的過程出發,都需從全球史的架構來理解中華民族再興對人類歷史發展的重要意涵。在這基礎之上,我們才能展望未來。中國70年來走的道路,當然有曲折,但也有很多方面是史無前例的,突破了過去各種不同文明曾經創造的歷史,中國肯定要超越他們。
如果中國繼續保持既有的發展軌跡,那麼她必然會進一步影響到人類社會的未來,實際上她已經開始在深刻地影響全球社會,以及整個人類歷史的進程。不僅如此,這一作用將來還會更關鍵,而且她的關鍵程度甚至會超過歷史上美國所起的作用。......但是美國花了多少時間才讓自己的GDP增長了36倍呢?他總共花了117年,也就是中國的工業化追趕速度是美國的3.9倍。所以為什麼英文世界的媒體經常說“China Speed”。什麼叫中國速度?這就是中國速度,史無前例,尤其是在那麼幅員遼闊的版圖之上建設“奇跡”的速度。
https://www.guancha.cn/ZhuYunHan/2019_05_06_500355.shtml
2019-05-07 10:13:41
阿楨
保爾:這部帶著“哈佛光環”的中華帝國史,究竟什麼水準? 2019-10-15 觀察者網

最近幾年,新編中國通史似乎成了出版界的一個熱門話題。在國內,上海人民出版社剛剛出版了一套通史,北京的人民出版社又在組織專家編寫新通史。本土產量已經不俗,卻似乎仍不足用。在國外,不僅《劍橋中國史》尚在繼續編修、翻譯中,日本《中國的歷史》、美國《哈佛中國史》也接踵而來。對於有志收藏中國通史的讀者而言,這些年怕是要準備好荷包嘍~
  數量很多,那麼品質如何呢?評判書籍品質,向來是個容易得罪人的事情,特別是外國人寫的書。說太好,有“崇洋媚外”之嫌疑;說太差,又難免有“坐井觀天”之譏諷,最新出版的《哈佛中國史》尤其如此。
……….
細細品讀史料來源,《哈佛中國史》還有更多、更嚴重的問題。這套書刻意輕視主流歷史文獻,似乎是盡可能避免引證二十四史和《資治通鑒》。四位元作者更樂於從文學作品、神話傳說、詩詞歌賦,甚至山水畫作中獲得資料,發現證據。如此寫作固然提高了文學性與藝術性,讓歷史變得更有趣、更好看,卻難免失掉了真實性與嚴肅性。主編卜正明編寫的元明卷,就被不留情面的讀者批評為“志怪小說大集合”。
  更深一步,建立在這些資料基礎上,通過探討百姓生活、精神文化得出歷史線條、形成帝國脈絡的敘事思路,恐怕很難讓所有人信服。這些吃喝玩樂、風花雪月的故事雖然精彩,但它們能夠承擔起數千年的帝國歷史嗎?中國歷史的發展動因,真的能夠脫離朝堂、拋開王侯將相嗎?傳統政治史的敘事需要改變,但不重視政治而談“帝國”、“帝制”,似乎仍然難以服人。
2019-10-17 08:09:46
阿楨
三、學界的盛宴,還是出版社的狂歡?
一口氣說了這麼多的缺點,特別是學術界的批評意見,諸君或許以為,這本書會遭遇和《萬曆十五年》相似的待遇:民間叫好、學界唱衰。然而恰恰相反,這本書叫好又叫座。在國外,叢書得到了一大批漢學家的推薦,西方學者盛讚這套書突破了傳統敘事模式,真正做到了跨學科研究。在國內,每一冊封底都有數位頂尖教授寄語推薦,可謂群星薈萃
……
總結而言,筆者認為,對中國讀者而言,這套書最大的價值在於換個眼界讀一讀、想一想。若是非要以崇拜的眼光去看,或是用挑刺的目光去審,怕是都會得不償失。說句玩笑話,太過較真,反而對不起付出的書錢。
  回應
 還是很佩服西方人的,做學問的歷史傳承還是有的。我國至今連鄰國的情況都介紹不清楚,日本、韓國、越南等,居然沒有人去做這些正經學問。我國的科技史也是西方人寫的。泱泱大國,十三億人,居然沒有人去做這些學問,真是很奇怪的事情。
 兄台,中國是有史官的,鄰國好多小國連史官都沒有,怎麼給它編,中國編史雖然有些會歌功頌德,但基本大多數還是屬實的,外國的你怎麼考證,連史官都沒有的。總不可能按神話來吧,中國人一向還是實事求是的
 我更期待北大版英國通史、清華版美國通史、復旦版法國通史……別讓西方人成天對中華文明指手畫腳、說三道四,我們也應該正兒八經地評點一下西方人的歷史才對。作為史學連綿不絕的唯一文明古國,這應該是我們當仁不讓的學術職責
https://www.guancha.cn/baoer/2019_10_15_521299_2.shtml
2019-10-17 08:12:43
阿楨
《弟子規》招誰惹誰了? 2019-10-29

按;近日在網上看到一則報導,某位教育名師斷言,傳統蒙學讀物《弟子規》“絕大部分是糟粕,全書充滿了封建奴化思想,跟我們目前提倡的價值觀與創新精神相違背”。其實這類論調在五十年前我們聽得耳朵起老繭,就是近年,也仍不時有人提起。
  傳統蒙學讀物裡,最常見也是最受歡迎的,有《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千家詩》等。其中有以識字為主的,如《百家姓》;也有的在識字之外兼帶講一點傳統文化知識的,如《三字經》《千字文》。而《弟子規》不同於其他幾本,內容主要是教孩子懂禮貌、學規矩。此書是清代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所編,原名《蒙訓文》,後經他人修訂,改名《弟子規》,是書塾教育最常用的啟蒙讀本之一。
  平心而論,這本《弟子規》編得還是很有章法的。開篇先以寥寥數語點明宗旨:“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諸多內容,並非編者杜撰,都可以在《論語》《禮記》等儒家經典中找到依據。因此這本《弟子規》又可看作《禮記》的簡編,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拿今天的眼光看,我認為書中大部分內容沒啥不妥。人而有禮,是人類有別於動物的重要標誌。只要有社會人群存在的地方,就都適用,放在世界範圍,也有其普適性。——只是我們與之暌違太久,已經有點不習慣了。
  我讀小學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在我的記憶中,課本中有關規矩和禮貌的內容少之又少。只記得小學課本中有一課,講到有求于他人時,要看著人的眼睛。其實《弟子規》中一句“問起對,視勿移”已講得很清楚。六十年代以後,課本開始大談“鬥爭”,就更沒有“規矩”“禮貌”的位置。——我們身上僅有的一點禮貌規矩意識,一靠家長耳提面命,二賴老師嘮叨叮囑。然而歷經六七十年代的“大破大立”“造反有理”,殘存的也已不多。
  有些東西,一旦斷層便不易接續,這也可以解釋為啥今天不少人言行粗鄙,缺乏文明習慣:在公眾場所大聲喧嘩、隨地吐痰丟煙頭兒、闖紅燈、亂插隊……
  天下事“破”易“立”難,在這方面,我們有著沉痛的教訓。要按現代公民行為準則編一本《新弟子規》以取代舊本,且能迅速為大眾接受,並非易事。在新《規》誕生之前,暫借舊《規》來救急,原是無奈之選。料想南方某著名大學的領導也是這樣考慮的。
2019-10-30 08:01:05
阿楨
華夏學宮被關 孫楠女兒曾在此就讀 2019-11-24 荔枝新聞

  今年年初,歌手孫楠與妻子潘蔚的一段採訪視頻在網上熱傳,採訪中孫楠妻子潘蔚稱,他們一家四口從北京搬到徐州居住月租700塊的房子,就是為了讓孩子到徐州有名的“華夏學宮”接受國學教育。而伴隨著無辦學資質、學費高昂、變相的女德教育等質疑,華夏學宮一時間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日前,該機構被曝已經完全停業關門,那麼,這所學校現在的情況如何?我蘇特報記者前往實地進行了探訪。
……….
  據瞭解,華夏學宮呂梁新校區於2016年9月開建,2018年6月學校從市區老校區搬遷至此。呂梁風景區工作人員張師傅告訴記者,由於華夏學宮的興辦,附近倪園東村的不少村屋曾被學生的家長租來陪讀,但現在基本上都退房了:“這邊原來租房子都不租了,原來都是學生租的,家屬帶孩子在這邊上學,都是有錢的。”
  如今冷清的場面與當初學校宣稱招生和培訓10多萬人的熱鬧大相徑庭。
  針對此次華夏學宮關停一事,記者聯繫上徐州市銅山區教育局,該局宣傳科科長張春恩表示,關停原因是學校辦學不規範,但具體情況他並不清楚:“是因為辦學不規範,區教育局不負責這個事情,這個是市教育局查處的,他們比較清楚。”
  此前,有媒體從徐州教育部門瞭解到,華夏學宮因辦學行為不規範已被關停,目前正由徐州市教育局牽頭進行資產清查等工作。
  回應
國學班應該開,多開…遍地都是英語班,為什麼就沒關係呢[費解]
2019-11-25 07:57:59
阿楨
肖鋒:請大家放過李子柒! 2019-12-11 新浪網

最近,我去北美與留學生分享我對“中國大趨勢”研判,在美聯航雜誌上看到有關李子柒的報導:她在youtube上有700萬粉絲,燒火做飯一招一式連老外看得都樂此不疲。有海外粉絲直接稱呼她為“大自然界的女神”。
自己動手砍竹子做竹床、用甘蔗做古法紅糖,從醬臘肉、重陽糕、桂花酒等傳統美食,到插艾草、包粽子、吃月餅這些傳統節日習俗,李子柒的視頻滿足了人們對中國傳統生活和田園牧歌的一切想像。
一個國家的硬實力,比如經濟和軍事,需要軟實力的配合才能走得久、走得遠。軟實力做得好的除了韓國,還有很多,比方說好萊塢電影和美國貨、美式生活方式,德國足球和德國製造。
中國製造靠什麼來行銷全球?孔子學院嗎?《新週刊》曾刊出過一個觀點“一萬個孔子抵不上姚明和章子怡”。(楨:?)
好了,現在終於出現了一個李子柒,可一個李子柒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一千一萬個李子柒來做“文化輸出”。
最後,我也希望輿論“放過”李子柒,不要給她強加過多標籤,李子柒取代不了孔子學院,更代表不了仁義禮智信和中庸之道。
至於孔子學院,則應該從李子柒的成功中獲得啟發,是時候改變傳播中國文化的姿勢了。
2007年我出訪德國時適逢央視熱播《大國崛起》,彼時正播德國的崛起,引發德國媒體熱議。“他們把俾斯麥時的德國當作榜樣”,德國報紙這個整版評論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德國人要我們認識的是新德國,與時俱進的德國,正如其“歌德學院”(德國版孔子學院)的海報所展現的:老歌德一手持西門子手機,一手打開筆記型電腦,目眺遠方,若有所思。
2019-12-12 09:18:00
阿楨
被質疑炒作,李子柒:無論是喜歡還是誤解都感激 2019-12-28 中國新聞週刊

李子柒走上2019《中國新聞週刊》年度影響力人物頒獎禮的現場。李感慨,“作為一個公眾人物,不受到誤解是不可能的。”
  這三年,質疑接連不斷。因為不斷受到騷擾和輿論的壓力,她怕奶奶受到傷害,曾在2017年5月宣佈停更。那時,她也公開一些自己視頻拍攝的過程,比如自己是怎麼一個人跑來跑去按開關等內容。但還是有人攻擊她。
  李講,“不管任何一種生活,都有好有壞。城市裡也會有揮揮手幾十萬、上百萬隨便花的超級富豪,也有一天自己省吃儉用打幾份工、供孩子念書的父親。其實農村也是一樣的。今年已經是改革開放41年了,農村就非得是窮苦的嗎?就不能滿院子花草和瓜果蔬菜嗎?”
  誰都有過去,即便是“仙女”。
李子柒幼年時,父母離異,隨後父親早逝。繼母曾拽著她的頭髮往水溝裡按,把她打得半死不活。爺爺奶奶心疼,接她回了家。爺爺做過鄉廚,善於農活,會編制竹器,她耳濡目染學了很多,後來視頻中的老月餅、竹沙發等等都是以前的積累。爺爺去世時,她讀小五,奶奶撫養她到14歲,難以為繼。她到城裡漂泊了八年,在公園的椅子上睡過,啃了兩個月的饅頭。當服務員的時候,一個月300元工資,有時候打破杯子,得賠,最後到手兩百多。
  後來,她就找了師父學音樂,之後去酒吧打碟,去做這份工作只是為了能把錢帶回去給奶奶,這讓她很開心。2012年,奶奶生了場病,需要人照顧,她覺得自己不該把奶奶一人留在家鄉,就回去開淘寶店賣衣服,但生意一直不好。
  那時,弟弟在錄彈吉他的視頻,發到美拍上,建議她也可以這麼玩兒。她想,這或許對生意有好處,就也註冊了一個號,隨便拍一些無厘頭的視頻。
  摸索一段時間之後,她想或許可以試試拍一些自己真正拿手的事,比如做飯。最初,她就用手機拍,在手機上下載了一個cute cut剪輯軟體,再花40塊錢買了個升級版。操作簡單,她百度一下就明白了——基本是素材拼接、疊化,再加字幕和配樂。最麻煩的是轉換格式,有時,一條視頻要拍好幾天,轉換格式還得花上五到八小時。
2019-12-30 08:31:27
阿楨
2016年3月,發佈在美拍上的《桃花酒》,特寫都是模模糊糊的。她去請教美拍特效視頻製作達人@密碼大叔。此人後來成了她師父,教給她更多的剪輯方法。他建議李子柒換個單反。李子柒才買了一台旋轉屏的單反,又花了120元配了一個三腳架。一些高處俯拍的角度,她還得爬上樹,用樹杈固定。後來,鍋碗瓢盆、板凳和石頭都成了固定工具。
  漸漸地,人們記住了李子柒。
如今,李子柒面向海外的YouTube帳號上,已經上傳了104個視頻,粉絲有750萬多。
  在2017年4月,李子柒製作秋千的視頻在美拍上點擊量突破1000萬,全網播放量8000萬,點贊超過100萬,每天幾十個廣告商找上李子柒。也差不多在此時,爆紅的李子柒開始受到質疑。
  她需要有人幫她處理不斷湧來的更多的工作事務。2017年7月20日,李與杭州微念科技公司聯合成立四川子柒文化公司,團隊就是李和一位助理及攝影師,視頻內容還是由李負責,從不寫腳本。攝影師一般當天知道要拍什麼,拍到哪裡說到哪裡,主體剪輯,還是她本人去做。
  2018年8月17日,李子柒的天貓旗艦店正式開業,推出五款美食商品,上線6天,銷量突破15萬。
  “品牌也是我的一個夢想,想盡心盡力去做好。我的品牌理念就是——慢生活、新傳統,跟我現在做的事情並不衝突。”她覺得,現代都市人的壓力很大,面臨生存、家庭、社會問題等,在視頻裡展示出輕鬆美好的畫面,能夠讓觀看者減少焦慮,帶來平靜舒服的感覺。
  李對傳統文化很感興趣,又覺得自己是不是講得太過官方。現在,做視頻之餘,她報了一些關於文創的課程,想補充一些知識。她覺得自己沒有讀過什麼書,有些課還是需要補。
  回應
 這些發酸的人有沒有注意過她粗糙的手指?那是勞動的結果.都盯著她唯美的鄉村畫面覺得不現實,不看現實中人家付出了多少?
 不是說她不會幹農活,而是她把傳統中國農村農民艱辛的生活過度美化。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李白看見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你看見廬山瀑布:我操,好大的水,濺了我一脖子;同樣在用視頻把農村生活描述得詩情畫意這段位就是李白。李講,“今年已經是改革開放41年了,農村就非得是窮苦的嗎?就不能滿院子花草和瓜果蔬菜嗎?”
2019-12-30 08:34:51
阿楨
為什麼李受到了那麼多的攻擊呢?道理很簡單啊:有些人實在受不了;她居然可以吧中國描繪的那麼正面,尤其是面向美國的觀眾的時候,她這樣做居然如此受歡迎,對公知們和恨國黨們而言,這比他們死了爹媽還要令他們痛苦一萬倍啊.如果她把中國描繪的無比黑暗醜陋,今天這些攻擊她的人99%會讚美她的.

“致良知”塑造出的模範員工 根本不頂用 2019-12-28 介面

  12月27日,虎嗅App一篇名為《爭議“致良知”》的文章在網上瘋狂傳播,文章直指培訓組織“致良知四合院”疑似精神控制學員(楨:?)。參與學員每天需經歷13個小時的高壓培訓,內容涵蓋愛國教育、中醫、家庭建設、傳統文化教育等。
  企業負責人希望通過“致良知”的培訓“增進內部文化、團結互助,提升管理經驗”,甚至是“建立人脈,促成銷售等隱形需求”。初衷或許美好,但強迫員工與領導者共同尋找精神寄託,只會營造出一個虛假(楨:?)的精神樂園。
  “致良知”模式只能量產出“被洗腦”的(楨:?)、符合領導者狹隘想像的“模範員工”;它無法創造企業向心力、激發員工使命感,不能憑藉共有的價值觀與企業文化,留住具有創造力的高素質人才。
  許多西方企業也在進行以人心改造為目標的組織塑造嘗試。然而,從本質上來看,青色組織與合弄制都與“致良知”所宣導的價值觀大相徑庭。
  青色組織有效運行的關鍵是基於同僚關係的自主管理系統,它追求真實,且能不斷進化的組織使命。
  合弄制則摒棄經理、主管等一系列管理層職位,將市場行銷、人力資源、客戶關係等具體工作職責分散到企業的全體員工身上。
  同為烏托邦,西方的這類烏托邦組織建設更強調人性化,領導者的地位和權威將被打破(楨:?)。
  回應
為小編的無知感到震驚!致良知給人很多啟發.
公知們和恨國黨們受不了愛國、傳統教育居然可那麼正面.
2019-12-30 08:36:53
阿楨
港媒:中國最新的網路潮流——國風

香港《南華早報》2020-01-21文章:中國的最新網路潮流?學傳統文化和穿漢服 他們背唐詩、練書法、學武術,還穿上中國傳統服飾。在流行視頻平臺上,他們獲得數百萬人次觀看,引領該國最有意思的青年潮流之一。這些人就是“國風”的擁躉。他們是網路大潮中的新一代紅人,對中國傳統文化引以為豪。這個潮流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復興漢服——方興未艾。也有人說,這股潮流中的民族主義意味要多於時尚。
國風的影響可在各種網路平臺上感受到,最明顯的是在嗶哩嗶哩。這個視頻網站傳統上迎合遊戲玩家和日本動漫粉絲。但在其公佈的最具影響力上傳者榜單中,今年包括了“國風”標籤下的上傳者。比如十音,令其出名的是穿漢服的視頻。另一個視頻紅人叫墨韻,她彈奏中國傳統樂器古箏的視頻,獲得2900萬的播放量。人氣最旺的國風視頻製作者或許是李子柒。她是少數蜚聲國際的中國網路紅人之一。其視頻主要內容是做飯和傳統技藝,以田園般的中國農村為背景,在國內外平臺上吸引了超過5800萬的粉絲。
據統計,2018年到2019年嗶哩嗶哩網站上的國風視頻激增60%。這些視頻涵蓋廣泛內容,如傳統音樂、舞蹈和詩歌、動漫……此類視頻在抖音上也很火。
人氣爆棚並非偶然。中國政府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構建“文化自信”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關鍵。與此同時,中國也出現儒學文化學校的復興。
顯而易見,最近幾年這種現象蔚為大觀,許多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機。據報導,絕大多數國風粉絲都是Z世代年輕人。在淘寶網站上,搜索漢服的結果要多於常規服裝,雙十一購物節銷售額超2500萬美元,或許這樣的結果也在意料之中。

港媒:中國抖音速成班能致富嗎

香港Abacus網站2020-01-19文章:學費1400美元的中國抖音課堂能讓你致富嗎? 病毒式行銷也能被教會嗎?近來一個週末聚集在深圳一個房間的20多個學員顯然認為是可以的。一些人花了9800元人民幣(約合1400美元)報名參加這個週末速成班,學習如何在抖音上製作吸引眼球的有趣短視頻。
2020-01-28 09:02:50
阿楨
「後浪」火熱 嗶哩嗶哩獲資本市場青睞

在美上市中概股、知名影視平台嗶哩嗶哩(B站)2020-05-03晚間播出五四青年節宣傳片「後浪」,迅速在網路上引爆話題。不僅吸引網友目光,更引來投資者青睞,促使該公司近日股價大漲。
  回應
這個視頻同時得罪了左和右。左認為是小資產敘事,右認為是獻媚與招安。18年後能讓知乎上兩邊合力討伐的真不多了,B站確實用心。

後浪-維基百科

正面
《人民日報》認為《後浪》中反映年輕人的熱血、奮鬥,並勉勵年輕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中央政法委發文介紹《後浪》,並稱讚此體現出青年比想像中更優秀。《新民週刊》則認為《後浪》展示了年輕人更廣闊的世界。
負面
《新京報》指何冰表現得過於獻媚,與年輕人產生隔閡。中國記協書記處原書記顧勇華也指,影片「做作、虛假」,沒有反映出青年人面臨困惑、焦慮。有很多人認為,影片聚焦的多為城市中小康家庭的年輕人,其去國外旅行、玩高空跳傘等極限項目、乘搭直升機觀光的生活體驗,大部分人都不能體會,而工作上「996」、經濟上被房貸、車貸束縛的人在影片中卻沒有體現。亦有嬰兒潮一代的人士不滿影片粉飾太平,掩蓋了如Z世代成為小粉紅的弊端。影片中「把民族的變成世界的」、「因為你們這個世界會更喜歡中國」的語句,令人聯想到過激的小粉紅網際網路出征或舉報行為。《紐約時報》專欄作者袁莉稱,《後浪》所傳達的資訊與中國政府向年輕一代傳達的資訊是一致的:「你們今天生活在中國是幸運的,你們應該壓低批評的聲音」。

港媒:中國最新的網路潮流——國風

香港《南華早報》2020-01-21文章:中國的最新網路潮流?學傳統文化和穿漢服 他們背唐詩、練書法、學武術,還穿上中國傳統服飾。
國風的影響可在各種網路平臺上感受到,最明顯的是在嗶哩嗶哩2018年到2019年的國風視頻激增60%。這些視頻涵蓋廣泛內容,如傳統音樂、舞蹈和詩歌、動漫……此類視頻在抖音上也很火。
人氣爆棚並非偶然。中國政府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構建“文化自信”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關鍵。與此同時,中國也出現儒學文化學校的復興。
許多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機,絕大多數國風粉絲都是Z世代年輕人。在淘寶網站上,搜索漢服的結果要多於常規服裝,雙十一購物節銷售額超2500萬美元。
2020-05-29 06:55:56
阿楨
美媒憂慮獲取中文資訊太少:美國缺一份《參考消息》 2020-06-18 觀察者網

隨著中美競爭的加劇,美國媒體發現,由於美國方面缺乏漢語人才,中國成為“資訊黑洞”。
6月16日,《華爾街日報》刊登的一篇專欄文章提出,中國擁有大量的英語人才,時時刻刻翻譯外國檔獲得一手資訊。與之相對的是,美國的漢語人才少之又少,甚至嚴重依賴72所大學裡的孔子學院的中文教學。由於缺乏翻譯力量,中國重要的公開檔,以及社交媒體上中國民眾的討論成了“燈下黑”,被美國大量的忽視。而美國這次疫情應對和隨之而來與中國“資訊戰”的失敗,則更證明了這一點。
美國政府如今對漢語重視程度遠不如冷戰時期對俄語重視程度,美國應該創立一個和《參考消息》一樣的官方翻譯刊物,以獲得即時客觀的中文諮詢,並培養更多深諳漢語和中國文化的人才。
而中國卻重視英語教學和翻譯機構。中國在英語培訓方面投入了大量資源,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國的競爭對手。中國的英語培訓市場已經膨脹到180億美元,其中70%的收入來自兒童英語教育。與之相對應的,美國語言教學只有16億美元的市場,這意味著美國人均語言教學經費是中國的一半。
美國需要更多的瞭解中國問題,應該像冷戰時期研究蘇聯那樣,建立漢語翻譯機構。美國應該創立類似於《參考消息》一樣的刊物。《參考消息》是全中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是一份涵蓋英文報導在內外國新聞報導的翻譯彙編。
冷戰時期的美國領導人會對今天中美這種資訊不對稱感到震驚。因為冷戰時期美國十分注重俄語翻譯。《長電報》是美國政府在冷戰時期最具影響力的檔之一。其作者喬治•肯南就深諳俄語,是一位傑出的俄羅斯演說家,也是研究蘇聯問題的專家。美國許多有影響力的冷戰思想家,如肯南和查理斯•博倫,都是真正的專家,對蘇聯和俄羅斯的政治、文化、歷史和語言有著深刻的瞭解。(觀察者網注:1946年月美國駐蘇代辦喬治•肯南給國會發了一封8000字左右的長電報,詳細描述了蘇聯對外的擴張策略,改變了美國對蘇態度。)
美國政府還投入大量資源開展宣傳活動,並將蘇聯檔翻譯成英文。美國最知名的俄語翻譯機構之一就是外國廣播資訊服務(FBIS)。FBIS機構監視、翻譯和傳播大量來自蘇聯、古巴和其他國家的新聞,為研究人員、活動家、記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無價的翻譯。
但遺憾的是,美國已經在2019年裁撤了FBIS。
  回應
美國人終於意識到中國的公知不靠譜,想另建管道了吧
2020-06-19 07:36:50
阿楨
復旦新聞學院長張濤甫:李子柒被“山寨”,該包容嗎 2020-07-03 環球時報

近日,有網友曝光越南某美食博主抄中國網紅博主李子柒的“作業”,指出這位越南“山寨李子柒”在海外社交媒體上發佈的視頻,無論是拍攝內容、鏡頭語言、畫風,乃至髮型、穿戴以及廚間擺設等等,均“複製粘貼”自李子柒,甚至連有個奶奶,也都是抄襲的。
引發中國網友的不適反應,這可以理解。我們不妨繞開版權糾結,從文化傳播的角度進行深入思考,或許能從這個案例獲得深意和真意。
人們把李子柒與中國文化聯結在一起,這就讓本來就顯得抽象複雜的中國文化,變得可親、可及、可感了。
有諸多原因限制了中國文化向外輻射感染力。其中有三個關鍵限制:
一則,中國文化本身就是抽象、駁雜的,難以三言兩語、簡潔明快地表現出來。二則,我們的傳播理念和傳播方式還需改進。三則,文化壁壘的阻隔。在全球化空間裡,文化壁壘仍然強固,文化偏見有礙文化的溝通和理解,特別是在西方文化的傲慢與偏見仍無處不在的今天。
對於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來說,僅靠一個李子柒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更多的“李子柒”們,這樣才能讓東施們永遠只能停留在“效顰”的段位上。
所以,對李子柒被“山寨”,我們可目光長遠些,有文化上的包容之心。東施效顰,只會反襯西施之美。我們還有巨大的中華文化富礦有待挖掘,沒有必要與東施們計較。中國文化的舞臺足夠大,可以有千千萬萬的李子柒通過不同的形式和側面來展露風采,成為中國文化軟實力的代言者。
  回應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當年聽到這句話,覺得齊白石不愧是大師,把模仿學習創新的關係提升到了哲學的高度。
這個"山寨"事件得配合之前的新聞,越南完全是把李子柒視頻扒過去加上越南文冒充越南視頻,這個不是山寨的問題,性質是惡劣的!
2020-07-03 08:21:15
阿楨
如何看待因為手術會破壞處女膜,患者被多位醫生拒絕? 2020-10-09

10月6日,網友@春刀斬 在微博上分享了她做子宮息肉切除手術的坎坷經歷,引發網友關注。
子宮息肉切除是一個很簡單的手術,她上臺不到五分鐘就做完了。普通的息肉摘除術只要150元。
然而哪怕她明確表示自己瞭解手術風險並且同意簽字的情況下,醫生仍要求家屬簽字。
自己的身體,自己卻做不了主,她感覺非常的荒謬和憤怒。
  回應
這沒給你做都鬧成這樣了,做了出事不得把醫生給吃了?
其實醫生們都不會那麼腐古,但現實生活迫使醫生對這樣的問題高度謹慎。
“因為做陰道彩超破壞處女膜的故事”,我以前的滬上某醫院也碰到過,說醫生把她處女膜捅破了,要醫院賠償。後來醫院無奈報警,員警來後一刷對方身份證,她有好幾次賣淫嫖娼被抓的記錄。

為什麼有了10年的《反家暴法》,拉姆們卻一點沒見少? 2020-10-09

最近,主播拉姆直播時被前夫用汽油點燃並砍傷,最終因燒傷面積達90%以上痛苦離世的事情。
拉姆17、8歲認識前夫唐某並早早結婚,剛結婚,唐某就開始打人,從扇巴掌開始,暴力一步步升級,從家裡打到了大街上。唐某就像《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裡的安嘉和,每次動完手都會道歉,拉姆也像其他無數的家暴受害者一樣,一次次選擇原諒,幻想唐某會改。
………
受害者的沉默,有時候也和身邊的環境有關。家暴發生後,親戚朋友往往本著勸和不勸離,比如什麼:你就忍忍,湊活湊活過唄;夫妻床頭吵架床尾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你換個人就能更好?;孩子都這麼大了,還離什麼婚?
……
  回應
以前有婦聯,居委會和所在單位介入,現在國家退出私人生活領域,家暴當然就回潮了。公權力不存在的地方,只能靠道德和傳統約束。道德和傳統約束不了,甚至傳統本身就是惡的,就是叢林法則。
別忘了家暴受害人還有19%是男性呢?

疑似在傳統文化課上教“女德”,銀川北方民族大學2020-10-09已成立調查組進行核查
這樣一所正規高校公然教授“女德”,讓一些網友感到匪夷所思。
不過,也有很多網友質疑事件的真實性,認為老師也許只是在介紹傳統文化。
  回應
看人家前後內容吧,歷史課還講封建君主制呢,單獨把那幾頁截下來,是不是也能說這個老師打算復辟帝制,這個可以等子彈再飛一會兒。
2020-10-11 09:17:43
阿楨
“女德”講座進校園?山東農業大學回應:尊重不同意見,未發現明顯失當 2020-12-10

日前,有來自山東農業大學的學生在社交網路上反映,該校邀請了外校老師召開講座,內容涉及“相貌迷人穿著裸露易受性騷擾”、“學得好才能挑到好男人”,被指形同“女德”講座。
12月9日晚,校方回應質疑:未發現專家觀點中存在明顯失當,有學生和網友對報告中一些觀點提出不同意見和合理表達,學校表示充分尊重和理解。
  回應
艾滋,同志,基督都進入了大學,憑啥女德就不能進
就PPT上面的內容,沒覺得有什麼問題,大概是女性的偏傳統價值觀觸犯到某些人了吧。
什麼狗屁女德,道德還有男女之分?封建保守主義回潮。
我也沒發現問題,什麼都給套上女德,女拳(權)師們又高潮了!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428196
2020-12-12 10:46:42
阿楨
近十年香港地位下降後,有個微妙變化,很多人粵語又變回廣州音了 2020-12-15

【本文來自《別把粵語汙名化了,香港的事是複雜的分離主義,並不是粵語的鍋,只是被用來當刀子了!》評論區】
關於粵語和香港的分離主義,我覺得大家有點杞人憂天了。首先,廣東並非只有粵語,還有潮汕話、客家話、黎話等。其次,就算在珠三角,粵語其實也是在不同地區有很大區別的。
另外,語言也好文化也罷,這些其實都是上層建築,都是建基於經濟地位的。很典型的一個例子是典型的粵語應該是廣州音為准的,但上世紀80、90年代,香港的經濟地位和媒體強勢影響下,很多人說的粵語就是香港音。然而近10年,香港地位下降了,很多人說的粵語又變回廣州音了。而實際上,由於國內媒體宣傳的強勢,反而現在廣東很多幼兒自己說不好粵語了。
  回應
 中國有八大主要方言區,北方官話雖然範圍最廣人數最多,但歷來沒有過強迫別人學自己方言的欲望。對於大部分北方人來說,普通話照樣需要學習。
 粵語的問題,實質上就是因為部分經濟先行地區,被境內外別有用心者,用糖衣炮彈設的局給愚弄了。中國其他地域的朋友,對某些粵語狂熱者的不爽,與其說是針對粵語,不如說是針對那些甘於被敵人愚弄的人。吵架的兩方都是受害者,都是被人挑唆的。
  相關新聞
被當重刑犯 黎智英2020-12-18轉赤柱監獄
援港只剩一張嘴 港生來台大塞車

拼音輸入才是漢字拉丁化符號化的最大問題! 2020-12-18

前天美國《洛杉磯時報》引用《中國青年報》的一項調查結果:2072名受訪者中的83%承認寫字有困難。
漢字是表意文字,而西方語言是拼音文字。當我們習慣使用拼音而不是字形結構來輸出文字的時候,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錯別字,比如的得地亂用、震與振、稍後和稍候不分等。
  回應
 對呀,我天天用拼音輸入法,漢字基本都不會寫了,悲哀啊
 確實筆劃輸入更合理,但多數人上網時這麼多話代替的是嘮嗑啊。
  相關新聞
中國傳統禮儀,跟繁體字等等一樣,是束縛中華文明進步的枷鎖嗎?
2020-12-21 09:03:21
阿楨
38歲零4個月,全球最長壽圈養大熊貓去世

重慶動物園2020-12-21稱,全球最長壽圈養大熊貓“新星”,于2020年12月8日中午13時25分去世。今年8月,重慶動物園才為“新星”慶祝了38歲生日。
“新星”譜系號253,雌性,38歲零4個月。1982年8月出生於四川寶興,1983年6月被送到該動物園救助,已在重慶動物園生活了37年零6個月。
大熊貓的1歲大致相當於人類的3至4歲,38歲的“新星”相當於人類年齡110至140歲。
今年10月21日,“新星”表現嗜睡,不願進食。次日出現呼吸困難,咳嗽,站立不穩等情況。23日開始出現腹脹,排便困難。重慶動物園稱,期間我園多次邀請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和重醫附一院等醫療單位專家會診,經全力救治無效。
重慶動物園多次組織多方專家,對“新星”解剖、病理切片,綜合分析認為:大熊貓“新星”由於高齡,多臟器衰竭,造成消化功能紊亂、低蛋白血症,繼發消化道、呼吸道感染,最終導致死亡。
截至2019年底,“新星”的後代共153只,分別居住在加拿大、美國、日本以及中國臺北、香港、成都、雅安、上海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相關新聞
台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圓寶」預計明年1/1見客
日再添熊貓寶寶 上野盼留人氣明星
疫下缺竹 加拿大兩隻大熊貓提前送回大陸
東京上野大熊貓「香香」要晚些日子回中國了
中美達成協議:大熊貓一家在華盛頓動物園再作客3年
2020-12-23 06:47:10
阿楨
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目前,全球有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中國以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約2500萬。
教育部2020-12-22發佈,“十三五”期間教育對外開放工作情況。全球參加HSK(中文水準考試)、YCT(中小學中文考試)的人數達4000萬人次。中國新簽11份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累計覆蓋54個國家和地區。
截至年底,中國共有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2332個,其中本科以上1230個。目前,中國國內本科以上中外合作辦學在讀學生超過30萬人。
2019年在中國學習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占比達54.1%。同年,來華留學學歷生比例達54.6%,比2016年提高7個百分點。
2016至2019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251.8萬人,回國201.3萬人,學成回國占比約八成。
十三五期間教育部持續拓寬港澳臺學生來內地(大陸)就學管道,具備港澳臺學生招生資格的院校超過400所,其中具備研究生招生資格的院校225所,高校共培養港澳臺學生約4.5萬人。
2020-12-25 10:14:53
阿楨
日媒: 中國“非遺”數量為何世界第一

  日本《東方新報》2020-12-26: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量世界第一,原因是什麼
12月17日,中國的太極拳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截至今年12月,中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共計42項,總數位居世界第一。那麼,為什麼中國有這麼多非物質文化遺產?
  首先在於中國有悠久的歷史。除了有3000多年歷史的古琴藝術,2000多年前開始的端午節文化外,中國的篆刻技術、書法以及代表季節變化的二十四節氣,經歷漫長歲月,至今依然紮根於社會。同時,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名度較高。比如,京劇、龍泉青瓷燒制技藝、絲綢製品、針灸等,不僅在中國國內,而且在海外也廣為人知。此次入選“非遺”名錄的太極拳在世界各國也有很多愛好者。
  此外,中國還有很多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蒙古族長調民歌、侗族大歌等,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占中國“非遺”總數的1/3以上。按人口比例計算,少數民族僅占中國人口的8%,但人口總量超過1億,各少數民族世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了較好的保護。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斷入選“非遺”名錄也得益於政府的支持。2004年,中國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此後中國政府加大發掘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力度,並將每年的6月8日定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在宣傳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中國無疑扮演了“優等生”的角色。
2020-12-28 07:35:50
阿楨
全球建築圈刮起“中國風” 2021-04-06 文匯報

全球知名建築網站Ar chDai l y於近期公佈了2021年度建築大獎的名單,中國專案奪得5席,證明了“中國風”在全球建築圈佔據了越發重要的話語權。
中國風Chinoiserie,是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蘊含大量中國元素並適應全球流行趨勢的藝術形式或生活方式。這種風格早在17世紀末已流行於歐洲,至今仍被運用在服飾、音樂、電影、建築、家居等領域。
但當下中國風不再是淺層次的元素組合或符號拼貼,而是一門根植於中國土壤的設計哲學。既有寄情於山水間的“陽朔竹林亭臺樓閣”,也有位於河谷地貌中的“金樽堡”,還有一座“七舍合院”。

中國風--維基百科

中國風的「中國」主要指以中國為主體的東亞世界,除了中國,日本、韓國、東南亞也是相關的創作題材。

新中式建築_百度百科

新中式建築,是中式建築元素和現代建築手法的結合運用,從而產生的一種建築形式。該建築形式在沿襲中國傳統建築精粹的同時,更加注重對現代生活價值的精雕細刻。

新中式裝修與中式有什麼不一樣?

中式:是從古代宮殿的建築藝術風格上提煉出來的中國古典建築室內設計風格。中式風格更多的利用了現代手法,把傳統的結構形式通過重新設計組合以另一種民族特色的標誌出現。
新中式:是提煉了中國古典藝術的精髓,搭配如今時代背景下人們對藝術的追求。新中式延續了清明兩朝中國古典的家居設計,並提煉其經典元素加以豐富和簡化,摒棄了傳統空間中等級、尊卑的思想觀念,空間配色上也很輕鬆自然。

疊合與融通:近世中西合璧建築藝術 2015/03/01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21-04-07 09:09:21
阿楨
臺灣能教好美國人漢語嗎 2021-04-16 環球時報作者:吳啟訥

  美一些國會議員近日表示,為抗衡孔子學院對美國高等教育的影響力,敦促拜登政府擴大美台教育倡議,以臺灣學院取代孔子學院的漢語教學項目。
  實際上美國的漢語教學一直與美國的政治需求密切連結。二戰之前,中在美政治無足輕重,對中國文化和語言也沒多大興趣。二戰期間,政治和戰爭需要推動了漢語教學特色:不同于學術層次的漢學研究對閱讀的極高要求,美國人重視口語,為此特別發明了最接近英語發音的漢字耶魯拼音系統。冷戰後,官方為大學漢語課程投注大量資源,到70年代中期,每年已有超過1萬名大學生學漢語,中學生學習漢語的人數也有顯著的增加。
  提到華人移民的漢語教學。清政府在20世紀初到美國設立中文學校。民國時期,由華僑設立,用以教育華裔子弟的中文學校數量增加到數十所,學生人數遠遠高於在大學的非華裔學生。以1965年移民法案為界,前期多數教師只能教廣東話,後期教授普通話的師資人數倍增。1994年之前,普通話師資都來自臺灣,但教學內容集中在口語和相對簡單的閱讀上文化背景、歷史知識,集中在日常生活和常識層面,教學內容往往討好西人的東方主義想像,難以涉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層面。
  21世紀初,美國大學漢語教學規模快速擴大,並向中小學擴散。大陸國家漢辦的加入,使美國漢語教學有較大的提升。不過,面對中國發展,美國焦慮感陡增,於是從經政一系列打壓措施,要用臺灣的漢語教學取代孔子學院。
2021-04-16 09:16:05
阿楨
從技術層面上看,我美國做法是一種自我損害,冷戰時,來自臺灣的漢語教學師資,雖然沒有得到傳授深層中國文化的機會,尚能比較準確地把握語音、詞彙和語法的傳授。到後冷戰,超過30年的去中國化運動,臺灣的教學師資在很多層面喪失了對於中國文化的基本瞭解。僅有幾所專業機構的專業人士,能夠準確教授漢語語音和語法,派往世界的師資既不能使用中文拼音,也不能準確地教授漢語普通話。經過70年的分離,臺灣的漢語與大陸漢語詞彙出現了比較大的差異,如果美國學習者接受的語言竟然跟中國大陸現實出現鴻溝,那不僅是造成學習者的困境,更造成美國利益的損失了。(臺灣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啟訥)

孔子學院列表-維基百科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學院正式在韓國首都首爾成立。截至2020年7月31日,全球已有162國家(地區)設立了541所孔子學院和1,170個孔子課堂:
亞洲39國(地區),孔子學院135、孔子課堂115
非洲46國,孔子學院61、孔子課堂48
歐洲43國(地區),孔子學院187、孔子課堂346
美洲27國,孔子學院138、孔子課堂560
大洋洲7國,孔子學院20、孔子課堂101

肖鋒:請大家放過李子柒! 2019-12-11 新浪網

一個國家的硬實力,比如經濟和軍事,需要軟實力的配合才能走得久、走得遠。軟實力做得好的除了韓國,還有很多,比方說好萊塢電影和美國貨、美式生活方式,德國足球和德國製造。
中國製造靠什麼來行銷全球?孔子學院嗎?《新週刊》曾刊出過一個觀點“一萬個孔子抵不上姚明和章子怡”。(楨:?)
好了,現在終於出現了一個李子柒,可一個李子柒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一千一萬個李子柒來做“文化輸出”。
最後,我也希望輿論“放過”李子柒,不要給她強加過多標籤,李子柒取代不了孔子學院,更代表不了仁義禮智信和中庸之道。
至於孔子學院,則應該從李子柒的成功中獲得啟發,是時候改變傳播中國文化的姿勢了。
2007年我出訪德國時適逢央視熱播《大國崛起》,彼時正播德國的崛起,引發德國媒體熱議。“他們把俾斯麥時的德國當作榜樣”,德國報紙這個整版評論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德國人要我們認識的是新德國,與時俱進的德國,正如其“歌德學院”(德國版孔子學院)的海報所展現的:老歌德一手持西門子手機,一手打開筆記型電腦,目眺遠方,若有所思。
2021-04-16 09:27:11
阿楨
《醜陋的中國人》絕版,臺灣的中國人瀕危? 2021-11-16 雁默

柏楊遺孀張香華正式向兩岸出版商發出聲明:“依柏楊生前交代,如今將永遠停止發行《醜陋的中國人》”。原因是有出版社希望取得授權,摘文選入臺灣中學一年級教材,張擔心此作品被用來辱華,故而斷然拒絕。
張對現在臺灣教育和新課綱“去中國化”甚至“反中”無法苟同,尤其痛心於如今的“國文”、歷史教材,刪減文言文,以“東亞史”觀點取代“中國史”等現象,根本是執政者“去中國化”的教學策略。“(青少年)在對中國文化知之甚少的情況下,即便讀了柏楊的文章,又怎能領會柏楊的精神?”
《醜》將於2024年與兩岸原出版社合約到期後,永不再續約,張甚至希望兩岸出版社自即日起便不再出版此書。她強調,柏楊生前一再交代,當大陸文明已經進步了,就要廢除這本書的發行。
《醜陋的中國人》絕版,象徵一個時代的結束。
就像李敖一樣,被蔣家關過,自然討厭老國民黨與其党國體制與思想,因此在思維上,只有在西方文化裡能找到容身之地,並據此反國民黨。
《醜》全書的重點在於闡述“醬缸文化”,所針對的是中國的官場文化,以及在此文化支配下的中國社會,而腐敗的核心則被認為是儒家文化。
國恥時代的中國文人,有著恨鐵不成鋼的強烈情感,以西方文化作為對照組,對儒家文化的理解偏差得很嚴重。柏楊對儒家的誤解與偏見,是那個時代普遍的文化現象。
但在今日,自福山的“歷史終結論”破產後,所有曾經以西方文化為高標的文化理論也都隨之破產。
  相關新聞
《醜陋的中國人》將停止發行?人民文學出版社:目前正常銷售
  回應
柏楊是中華文明衰弱時代自卑者集中表現,早已被時代所拋棄,幸有佳偶,全其後事,免得被掛在歷史恥辱柱上。
2021-11-18 09:05:51
阿楨
蓮花清瘟擋了誰路? 2022-04-19

最近,先是自媒體“睡前消息”點名,再是王思聰裹挾流量攻擊,然後是“丁香醫生”定點轟炸,媒體人、資本家、“專業人士”聯合起來了,目標是一款一盒十幾塊的中成藥,黑中醫的反動勢力有多強大可想而知了。
  回應
 丁香醫生呼籲不要吃連花清瘟預防新冠,而權威專家觀點是連花清瘟是治療新冠而不是預防。丁香醫生的惡毒就在這裡,它說預防,沒說治療。
 2019年1月,由王辰院士承擔,衛生部北京醫院、首都醫科大學朝陽醫院、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廣東省中醫院等全國13家三甲醫院參與的“連花清瘟顆粒治療非流感病毒性肺炎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多中心臨床研究”正式揭盲。研究結果顯示連花清瘟在改善非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體溫、咳嗽等臨床症狀方面顯示出良好療效
 楨:相對於江澤民的「右南」,習的文化屬性「左」(習乃清大馬克思主義法學博士+中共的反資本反封建之本質)「北」(習和國母彭麗媛都出生北方)。江的海派文化雖開放包容,但也奢華、易生貪腐,民氣「仇官仇富仇名」。習上臺後,民氣可用,先反貪肅腐、樹立官威,再私心自用「殺猴警雞」打壓各行各業。

儒學腐敗是近代在文化上營造出的巨大謊言。2022-04-20

近代洋務運動後,新文化那批人營造出一個文化上的巨大謊言,即儒文化是腐朽、落後、順從、奴役下層人民的,之所有到今天這個謊言還沒有被戳破,原因很簡單,就是儒學經典沒有走進義務教育的課堂。
到今天,我們七成多的大學生甚至沒有完整讀過《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卻將教科書上某個時代背景下刻意塑造出的孔乙己、范進這樣的虛構人物奉為儒學代表人物,沉迷於自我構思出的儒學腐敗論,對此如思想鋼印般深信不疑,並對所有基於儒學經典的反駁都不願聽、聽不進去,這就是近代教育在文化層面的系統性失敗。
回過頭來說最現實的,就華夏儒家文明圈,現在有誰混的不好?
中、日、韓、越,就最拉跨的越南也是南亞一霸。
2022-04-22 06:19:25
阿楨
文化部112年度預算成長20% 歷年最高 2022/08/25 中時

行政院院會今(25)日通過11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文化部主管預算總計達212.2億元,為文化部有史以來公務預算編列數最高,且較111年度法定預算177.6億元,成長幅度近20%;加計前瞻基礎建設預算(112年25.5億元、113年度29.7億元),總計文化部112年度編列預算將達237.7億元。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除特別感謝行政院,並將努力與立法院不分黨派委員溝通與尋求支持。
  相關新聞
孔子學院退散 向台灣人學華語正時髦 2022.05.30 新頭殼
  回應
文賤會的文化台獨預算
全球有 45 個「臺灣華語文學習中心」,全球162個國家(地區)建立541所孔子學院和1,170個孔子課堂。
數發部預算211億 在野驚呼太可怕 2022/08/26 中國時報

將在8月27日掛牌成立的數位發展部,因預算員額高達5成將採約聘僱,被質疑恐將進駐網軍。行政院昨通過11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其中數發部高達211億元的預算數首度曝光,在野黨立委聽聞後直呼「數字大到可怕」,尤其即將接部長的唐鳳到現在連業務、政策方向都說不清,就要直接拿200多億元,太過離譜。
  回應
預算肥大!腦滿腸肥!
東廠、西廠、內行廠,廠廠畜生!
假釋、國事、添亂事,事事腐敗!
要買網軍?建構網軍?把我們的錢,當自己買花化粧品來開?(唐歐巴桑)看到就惡!
2022-08-26 06:28:04
阿楨
美媒:魯班工坊,把中國技術帶到中亞

美國歐亞網 2022-09-01中國將職業培訓中心擴展到中亞 今夏,在塔吉克斯坦技術大學的體育館內,中國工人在安裝最新的管道、供暖和通風設備等。不過,來自中國山東省某公司的工人來這裡並非是為運動員改善條件。他們正將該空間改造為中國在中亞設立的首個魯班工坊,未來幾代的塔吉克斯坦學生將在這裡接觸到最新的通風和綠色能源技術。
魯班工坊是中國軟實力的更新發展,著眼職業培訓領域,從而幫助遍佈全球的“一帶一路”專案配備人員。2016年以來,中國已在19個國家開設20個魯班工坊,大多數位於全球南方,也已在幾個歐洲國家落地。
對中亞東道國來說,該項目是受歡迎的創造就業的機會。就在這些中國工人在杜桑貝(塔吉克斯坦首都——編者注)安裝設備之際,5000英里外的南非德班理工大學內,講師蘇萊曼•派特爾正擴大該校的魯班工坊,成立於2019年的工坊為學生提供物聯網碩士學位。德班理工大學的負責人表示,魯班工坊的獨特之處在於中國提供設備,而西方國家專注於提供資金。他說在開辦魯班工坊前“我們沒有3D列印設施”。
首個魯班工坊6年前在泰國掛牌成立。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和當地學院合作聚焦自動化和機器人,之後擴展到服務于高鐵專案的技術。魯班工坊可被視為“一帶一路”的第二階段。進軍海外的中企意識到沒有足夠的當地技術人員來運營相關項目。於是,北京鼓勵中國的技術院校建立外國合作夥伴關係。有學者表示,中國企業走到哪裡職業教育就辦到哪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就到哪裡。
開辦工坊要比建大學更實用。對於“僅會說一點中文且無特殊技能”的當地工人來說,很難被中資企業聘用。可一旦他們掌握技能,就將有利於就業。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有助於外界瞭解中國。對於南非德班理工大學的講師奧盧格巴拉來說,魯班工坊是福音。他的學生除了為中企工作,一些還去了亞馬遜和微軟。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員德克•範德克裡預計,西方決策者將把該專案視為北京正改變全球重心的另一種方式,但塔吉克斯坦等許多國家“不會在意(西方)批評。他們需要有利於本國經濟的技術工人。坦率地講,富裕西方國家並沒提供多少支援”。這點在南非顯而易見,奧盧格巴拉知道他們在未來的大國對抗中可能被要求選邊站,“倘若美國與中國爆發(衝突),你覺得我會支持美國嗎?”(作者Jiahui Huang,崔曉冬譯)
2022-09-08 07:44:47
阿楨
日媒:胸懷大志的日本科學家趕赴中國

日本《朝日新聞》美國歐亞網 2022-09-01為何日本科學家接連前往中國、胸懷大志與對日本的危機感 最近,前往中國大學任教的日本科學家逐漸增加。《朝日新聞》採訪了7年前從東京大學前往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服部素之先生。服部教授說:“中國大學學習美國高校的運營模式,重視年輕人的自主性,在中國能比在日本更早進行科研,評選上教授的時間也更短。雖說年收入與在日本相差無幾,但校方給予的科研經費豐厚。”他說,目前他所在的研究室有7至8名研究生,“在中國想讀博的學生很多,競爭很激烈。跟日本不同,中國企業在招聘時看重學歷。”
隨著中國經濟增長,大學入學人數20年增長10倍左右,對大學教師的需求隨之增加。服部教授說:“我所屬的生命科學學院,這10年來教授人數翻番。日本研究人員來華的一大理由是有編制。據我所知有十多位日本學者都因為這個理由。據說此種現象在理論物理、天文、生命科學等基礎領域突出。”數次獲諾貝爾獎提名的日本著名科學家藤島昭及其科研團隊去年加盟上海理工大學。儘管日本國內紛紛表示惋惜,但尋求更好的研究環境才是最佳選擇。
根據日本的《科學技術指標2022》,從2018至2020年的平均值看,中國的論文數量和受關注度排名前10%、受關注度排名前1%的論文數量超過美國躍居首位。而日本分別排名第5、第12、第10,排名持續下跌。在研發費用總額方面,中國是日本的3倍。即使在中美對立的背景下,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的外國人中仍是中國人最多,是日本人的50倍。
雖然在論文等方面中日差距顯著,但日本社會仍看輕中國科技水準,仍存在許多針對中國的毫無根據的誹謗中傷。但與此同時,日本國內也擔憂人才向中國流出。服部教授說,中國為招攬學術人才而實施的海外計畫,此前遭到日本抨擊,“而我來到中國後也享受到相關政策的福利。”近年中國還加大對各地區大學的扶持力度。在世界大學排行榜中,不僅北大、清華等頂尖中國高校排名上升,上榜的中國高校也在增加。(作者吉岡桂子,嚴格譯)
2022-09-08 07:59:34
阿楨
只略古詳今,就器識短淺 2020/09/23 中時 林谷芳

國中歷史課綱「去中國化」是個不爭的事實,可教育當局卻可以大剌剌地說編輯落點在「略古詳今」,在培養「世界公民」,其言雖大,卻就是司馬昭之心的文飾之詞。即便「略古詳今」與「世界公民」,與「普世價值」、「進步價值」一樣,率爾認定,就會被它牽著鼻子走,還自以為是。

來自民間的「古典自救」 2021/05/06 中時 林谷芳

的確,這幾年的「去中國化」令人心驚,從商周到隋唐,歷史課本可以用4頁精簡帶過;雖美其名曰略古詳今,但中國文明定型就在周代,秦統一天下在政治史、文化史的意義尤大,漢朝是如今漢人所以稱為漢人的原因,而春秋百家爭鳴,正如希臘的諸哲競秀,後世從哲思到行為都奠基於此,很難想像西方的歷史課本會以4頁就「打發」掉希臘!
會如此,當然是有人想盡快徹底拔除台灣人身上的中國因子,然而,講的是中文,就算台語,也是漢語的一支,姓的是中國姓,拜的是中國神,親屬結構、社會組織、思維特徵,多是受中國文化影響,又如何能徹底拔除?
拔除不可能,換來的卻是抹掉古典之後的台灣。古典是歷史的縱深、文化的積澱,缺此,社會就短淺,國族認同也將經不起考驗,文化更不可能長遠發展。
好在,台灣的民間社會也不完全坐以待斃,最近一群有心人就以自己的力量做了民間的「古典自救」。它是由長年推動「漢字文化」的漢光文教基金會贊助,「一爐香文化事業」策畫製作,共同推出的《理想的讀本》。國文部分已編四冊,每冊選讀15篇選文,包括固定比例的文言文與古典詩詞,近現代創作或翻譯的白話文與現代詩歌,希望藉由這些作品,詮釋文字之用、文學之美、文化之豐,讓古典與當代成為不中斷的連續體。以第二冊為例,古典部分有莊子的哲思;孔孟的雋語;左傳、顧炎武、諸葛亮的策論;李白、李清照等的詩詞6首;柳宗元、唐代傳奇的古文。當代則選了紀弦、商禽等的新詩3首;西西、鍾芳玲、黃春明的散文與小說;世界文學有維吉尼亞.吳爾芙與海明威的作品。範圍及於古典與當代,具體反映了對學子國文涵養的整體想定。
2022-09-17 08:16:44
阿楨
漢語英語哪個使用更方便?2020-10-13

  首先,漢字和英文從字形結構上講,漢字屬於二維碼,英文屬於條碼。二維碼天生就比條碼蘊含更多的資訊,例子很簡單,聯合國同一決議五大語種中漢語版決議列印頁數最少。
  第二,英語有複雜的語法,時態,詞性轉換,單複數,而漢語通通沒有,言為心聲怎麼想怎麼說。這種學習難度的增加是否帶來英語對於漢語特別的好處和優勢?很遺憾,答案是否定的。這是因為成熟而完善的語言,都能夠準確清晰的表達其要表達的含義,不存在某種語言在交流傳播中明顯更精確更精准現象。至於網上很多文章指出歧義和準確性的問題,主要是使用者自身語言文字能力不足造成的,而不是語言本身的問題。例子還是聯合國決議,聯合國同一個決議不會出現不同文字版的決議內容不同的情況,各種語言都能精確精准表達同一個決議內容,不會存在差別和歧義。
  第三,漢字數量統計總共約9萬多,而英文單詞數量超過100萬。因為漢字發音為單音,而英語單詞發音絕大多數是多音,結果就是新詞彙漢語以組詞為主,英語以創造新單詞為主。
  舉一個簡單例子:豬pig,肉meat,漢語很簡單豬+肉組詞為豬肉;英語沒有選擇簡單組詞pig+meat為pig meat而是創造了一個新詞pork。因為豬肉是日常使用的常用詞,而pig meat要發四個音,非常不便於日常的語言交流,太囉嗦了,為了提高語言的交流效率,英國人不得不創造一個隻發兩個音的pork來代替pig meat。
  pig cattle sheep pork beef mutton 豬,牛,羊,豬肉,牛肉,羊肉,這就增加了英語學習記憶的難度,實際日常生活中文常用漢字3000個就可以覆蓋日常使用漢字的99%,而英語要做到這樣程度據說要2萬到3萬詞彙量。中國學生在小學就基本學完常用漢字,而英國學生甚至到大學還在學習單詞。
  第四,英語屬性拼音文字,在掌握拼讀規律後,一個陌生的單詞不知其含義也可以進行拼讀,而很多漢字看字面是看不出讀音的。
  另外個人認為在書寫方面,英文可以進行拼寫以及條碼的原因,應該比漢字更方便更簡單。在這兩點英語比漢語有優勢。
  綜上所述,漢語英語在使用中各有優勢,但漢語優勢更多,使用更方便。
  回應
雖然漢字不是表音文字,但漢字通過形聲字(占了多數)讓你也可以直接拼讀。
現在是電腦時代,書寫變成打字了。漢語與英語誰打字更快。
2022-10-14 08:27:02
阿楨
科舉在唐宋確實是一個好制度,但到了明清明顯已經不夠用了

【本文來自《中國人要是老早就反封建,至於封建社會長達1300多年?》評論區】
中國的科舉固然害人不少,卻是世界至今最“民主”的選賢制度!拿封建、獨裁、民主幾個由後來人發明的詞來定義豐富多彩的人類社會,無異於盲人摸象!
科舉在唐宋確實是一個好制度,但到了明清明顯已經不夠用了,當然放在歐洲依然是好制度,現代公務員選拔制度,都是脫胎於科舉制度。
南宋或晚明的資本主義萌芽,但是都被戰爭打斷了,晚晴資本主義又要發展了,結果還沒起來,帝國主義就進來了。
  回應
唐代科舉制度缺陷不少,文壇裡基本上誰出名誰就會中式,直到宋代中期把學子的名字遮蓋了,主考官不預知試題,批改試卷的官員和考官都是集中封閉的,這些措施才完善了科舉制度
我不這麼認為,明清不行了,不是因為考試內容有問題,而是皇權太過強大,文官集團毫無牽制力。
科舉一直是個好制度,問題出在考試內容上。
2022-10-14 08:30:13
阿楨
其實,現代詩不是“詩”,更多的像是分了行的散文

【本文來自《現代詩是舶來品?》評論區】
  回應
現代的詩,一是重意境與抒發,一是意境與韻律皆佳。如同現在的歌詞,符合音律就好。再者,中國古樂只有宮商角徵羽,引進的西方則是七個音符,所以不全按照古詩韻律也沒什麼。比如,歌曲《梅花三弄》《青花瓷》的歌詞是詩。隨便斷句就是詩,不過諷刺某些人功力不行罷了!推薦一首意義、意境和韻律皆佳的現代詩:《武侯竹林賦》葉文福
一縷漢家雲 似有 若無
多情繞雨後斜暉 秀竹
莫名情思牽我 肅然佇立
一粒自豪 又在心頭復蘇

蔭深 靜謐 這竹林 這小路
水濯熱腸 土淨荒心 叫人幽幽懷古
莫非 真的 這是民族精靈的聖地
鳳尾竹一簇 一簇 仿佛一見如故

俊美 蔥蘢 英武 一竿翩翩風度
沉著 堅韌 和睦 一身嶙嶙傲骨
有節不計出土 風流一身樸素
莫說笑上碧霄 依舊虛懷若谷

義薄雲天 又人情味兒十足
是烈性丈夫 又似哀哀慈母
泣謝先人 擇得如此形象明心遺志
鮮明 生動 這才是我的民族

不幸艱難險阻 我來自風雨迷途
淚眼一似枯井 寸丹已經麻木
原只想渾噩而來 長歌而去
此刻 這裡 掩面 禁不住失聲慟哭
 其實中國在九千年前的河南賈湖骨笛,已經證明那時就已經是七聲音階了。之所以後來那成宮商角徵羽,可能是古人覺得五聲音階也更莊重典雅,免於輕佻。明朝就又做了十二音律,又是世界上首屈一指,合稱五音十二律。十二律,即用三分損益法將一個八度分為十二個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種律制,注意“一個八度”。
2022-12-02 10:20:24
阿楨
老外也把短視頻叫“精神鴉片”了 2023-01-06

近日,威斯康辛州共和黨議員麥克•加拉格爾,炮轟以TIKTOK為代表的短視頻娛樂,稱之“非常容易上癮且有破壞性”,堪稱荼毒美國青少年的“電子芬太尼”。
而如果去各大英文網站轉轉,你會發現,怒駡短視頻害人的老外,絕不止議員麥克一人。
  回應
臥槽!你真毒品都合法化了,電子鴉片算個匹啊!
外網什麼極端言論沒有,也未見恐慌麼。估計是擔心話語權旁落,才是根本原因吧。
  相關新聞
給外媒“帶話”的中國NGO公知

外網討論:為什麼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普遍不好? 2023-01-07

大多數國家和"鄰居"的關係通常並不融洽,這是常態。特別是當中國更大時,通常,為了平衡這種"優勢",人們自然期望"大 "國應該自願犧牲自己,自願為"小"國提供利益。從歷史上看,中國確實是這樣做的。這種做法在很大程度上維持了地區的長期和平與穩定。然而,近代中國由於自身的問題而衰落,失去了繼續這樣做的條件。隨著中國變得更加富裕和自信,我們的大市場將使該地區更多國家受益。我仍然對中國解決與鄰國的分歧抱有良好期望。當然,這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回應
弱國無外交,強國無友鄰。
中國在干涉他國內政,文化洗腦,在外國扶持親華勢力的操作上,差了歐美俄日幾百年的水準了。孔子學院/魯班工坊/
  相關新聞
歐美日韓早和病毒共存了,為何怕放開的中國?(回應:總有一款抹黑等著中國!霸權只有種族主義,反共宣傳,政治操弄。) 東南亞不像歐美日韓對陸客強制新冠採檢成最大贏家。
2023-01-08 08:57:59
阿楨
杜正勝沒有說出的貓膩 2023/02/06 胡文琦

號稱史學泰斗、中研院院士的杜正勝透過史學方法來分析爬梳「『中國』擴張模式的3步驟」,得出的結論分別是「征服」、「治理」與「文化改造」。杜正勝表示,中國也正用這些步驟對待維吾爾族與藏人等,若台灣和中國大陸統一,「即使簽署和平協議,台灣也會面臨『同樣命運』」云云,並評估中國屆時會對台灣所施行的策略最重要的即是「思想改造」。
暫不論杜正勝有無既定刻板的意識形態與有色眼鏡,乃至是暫時拋開筆者與杜先生對「中國一詞」的定義與期許不同,甚至現在的民進黨中央政府亦就是在進行「同樣『去中化』的『思想改造工程』」不說,其一席「即使簽署和平協議,台灣也會面臨同樣命運」的中文邏輯則顯然大有貓膩,與刻意無病呻吟的強烈嫌疑之處。
一來,杜先生並沒有誠實的講述「就在出現同樣命運」之前,台灣因自身各種應對方式,所可能出現的不同程度、範圍的人民生命財產損失評估,二來,一個充滿弔詭又帶點無奈的文義即是,既然台灣無論如何努力,唯最終的命運「都肯定仍是『被征服』」的進入所謂「中國擴張模式3步驟」的話,那麼,執政黨乃至是領導人又究竟該如何盡最大可能,來爭取台灣最大的福祉利益與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呢?直言之,杜正勝就只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罷了。
  回應
杜說的擴張模式的3步驟-「征服」、「治理」與「文化改造」不就是冥盡黨在中華民國的台灣地區一直在幹的鳥事。
杜把冥盡黨在中華民國的台灣地區一直在幹的擴張模式3步驟-「征服」、「治理」與「文化改造」事實統統都洩露了說出來了...
三隻小豬都是成語的垃圾院士,其水準…,笑死。
令人懷疑所謂院士是否只是因為政治正確才上位,應該考慮取消杜的院士資格吧?
這不是西方的普世價值嗎?靶都已經畫好了,不就一直射箭就行
2023-02-07 08:15:31
阿楨
學古文,只學譯文足矣,類比外文翻譯著作...
  回應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任何人翻譯的白話文,都不可能完整而準確地表達出原文的內涵與真諦。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經》,自古至今,一百個大家就有一百種釋義和見解,相互之間各執己見,百家爭鳴,莫衷一是。唯有自己了悟了、參透了的東西,才有那種醍醐灌頂,一生受用的獲得感。
 這兩天連續在社區看到反對古文的評論,是有用心的,通篇都是漢字落後,英文先進,雖然沒有直說廢漢字,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和人辯論之前首先要確認對方的屁股,這種一看就知道別有用心之人,多說一句都是在給他存在感
 同樣的觀點,請發到外網去,請西方精英們廢除拉丁文/法語/義大利語/德語…..,扔掉拜倫、莎士比亞、狄更斯原文,因為他們都是用古英語和中古英語寫的,早就沒有普通人看得懂了。一併扔掉荷馬、但丁、歌德、雨果、泰戈爾、托爾斯泰、高爾基們的原著,因為他們不值得一讀,看看英文的不好嗎?
2023-03-09 09:35:28
阿楨
4班百人僅1人聽懂 雙語教學雪崩 2023/09/04 中國時報

蔡政府推出「雙語政策」2年8個月以來,教師、家長與學生都反彈,甚至有老師說「4個班、逾百人,只有1人聽得懂英語上課」。教師團體要求立即停止實施,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說,不論2024誰當選總統,都應立即停止現行的雙語政策,不要再以英語去教其他專業學科,否則將造成學生英語及學科都學不好的「雙貧乏」現象。
副總統賴清德2017年接任閣揆後,開始規畫「2030雙語國家政策」,國發會和教育部推出「2021年至2024年雙語政策」。政策目標很宏大,但在中小學執行時,出現不少亂象。例如,目標之一是在2024年培育6000位雙語教師,現僅培育出1001位。
  回應相關新聞
吹牛的政策 下一代賠上競爭力
英語焦慮 家長拚命送孩子去補習
雙語政策加劇學習落差
雙語50載 新加坡母語文化漸失傳

搶救台灣母語 民間團體怒吼

「搶救台灣母語!」關心台灣母語教學的民間社團發出怒吼,痛批民進黨政府漠視母語教學,讓原住民語、客語、台語等台灣母語已經快要送進太平間,台灣母語教師協會等民間社團更號召全國民眾共同發聲,明天將發動陳情活動,要求教育部正視並挽救面臨生死關頭的母語教育。

陷入大台灣沙文主義的母語教學

隨著台灣的民主化,多元文化成為社會追尋的典範,在此過程中,原先唯我獨尊的國語政策也逐漸被挑戰,過去幾年,原住民母語、客家、福佬話已經成為國小正式課程的一部份。但是
2023-09-06 06:54:15
阿楨
寒竹:漢王朝與羅馬帝國的後世命運為何迥異?復旦大學研究員2023-10-27

關於漢王朝與羅馬帝國的比較,歷來是中西方文明比較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

在中國,漢王朝之後,華夏民族常常自稱漢人,漢語則成了中文的別稱。漢亡只是政權的滅亡,而大一統的中國卻歷久彌新,到今仍是一超大規模的世界大國。羅馬帝國雖對西方文明影響巨大,但滅亡後再也沒有能夠復興。歐洲從此進入小國林立,雖有人想重建羅馬帝國,但只是一種無法實現的夢想。
這個問題之所以難以講清楚,主因是用一些西方概念如帝國、民族國家、單一制、中央集權等,很難準確地詮釋中國歷史。另有一些概念是中國所獨有的,比如郡縣制、大一統,難在西方找到對應的概念。
漢羅確有相似之處,可從社會經濟發展、政治制度、軍事規模、文化等比較,但在本質上是兩個完全不同性質的政治共同體。漢朝是一個有著高度民族認同的國家,羅馬帝國則不是一個真正的國家,而是一個由本土城邦和多個民族共同構成的征服體系。
羅馬是一個實行奴隸制的城邦國家,通過三次布匿戰爭和不斷的對外擴張和征服,最後建立起一個龐大的橫跨歐亞非的征服體系。並不是一個有著民族認同感、共同語言和文字、明確疆界的國家。使用拉丁文的493.7萬羅馬人不超過帝國境內總人口的10%。居民分四類:羅馬公民、拉丁公民、異邦自由人和奴隸。羅馬公民的地位最高,拉丁公民最初在亞平寧半島,後擴大到行省。這樣的征服體系很難整合為一個有著高度認同感的政治共同體。
從夏朝算起,到了漢朝,五千萬華夏民族已成為主體民族,很強的共同體認同感,共用著相同的歷史、信仰、語言與文化。華夏民族的血緣主義淡薄,雖也講“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但主要還是文化認同,韓愈講“孔子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於中國則中國之”。北狄、南蠻、西戎和東夷的大部分都通過接受先進的華夏文化而逐漸成為華夏民族的一部分。
2023-10-28 09:03:19
阿楨
北一女師轟108課綱「無恥」 沈富雄嘆:我比范仲淹更憂國憂民 2023/12/08 中時

北一女教師區桂芝日前批判108課綱刪除顧炎武「廉恥」等經典古文,讓學生不再有機會思考「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痛斥新課綱是「無恥的課綱」。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回應表示,品格教育不是靠背文言文,最重要是孩子能在公民素養上有進步。前立委沈富雄表示,課綱去中國化的問題跟減少文言文的問題,不止這一篇文章,尤其是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他甚至感慨說,他比范仲淹更憂國憂民。
  相關新聞
108課綱爭議大 侯柯反對去中化
基層老師:不應為政治犧牲文學
無恥課綱的迴響 2023/12/09 中國時報
北一女國文老師區桂芝日前在「蔡英文政府教育政策總體檢記者會」,評論20多年來3波教改下的台灣教育問題,並不是專談國文課,更不是只談顧炎武〈廉恥〉一文的存廢問題。因此作家批評 〈廉恥〉毫無文學美感、民進黨立委林靜儀質疑「為什麼一定要認識顧炎武?」或是潘文忠強調教育部並未廢除禮義廉恥等都不是重點,因為108課綱的問題並不只是文言文選文減少,而是整個課綱明顯傳遞的是「去中」的價值觀。
例如,108課綱的歷史教育以東亞史取代中國史,為了儘可能減少中國史篇幅,以主題式取代時序教學,僅僅以「從古典到傳統時代」一個單元就把商周到隋唐宋元3000年間的大事帶過,再用「從傳統到現代」一個單元介紹明清時期東亞世界的變動,很明顯就是要將「中國史」虛無化。
正因為108課綱存在如此明顯的去中化,才會被視為是台獨課綱;也正因為受到意識形態的影響,使得蘊涵在經典文學中的品德教育、朝代興衰的宏觀視野大量被消除,讓學生失去紮實的基礎教育及合宜的生活教育,這才是在第一線教育現場的工作者最憂心的事。
2023-12-09 08:09:2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