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F 报告预测 2023 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达 2.8%,中国有望增长 4.6%,如何评价?

日前,国际金融论坛(IFF)发布《IFF2022年全球金融与发展报告》。 报告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达2.8%,中国经济有望增长4.6%。 […
关注者
281
被浏览
385,084

109 个回答

宏观层面和细分的方向很多人都讨论了,本回答更加关注几个计算的点:

1)可比价格算增速。我们先GDP增速的计算,我国GDP增速是按可比价格计算的,也就是扣除了价格因素之后的数据,举个例子,今年前三季度的GDP是87.0269万亿,去年同期GDP是82.3131万亿,名义增长率是5.7%,而实际增长是3%,计算增速的时候本身是剔除了价格因素了,所以看GDP状况去参考增速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同等计算方式下,欧洲和美国的名义GDP要非常高才可以抵消价格因素的影响。

2)预测模型中不确定因素越少,预测的GDP增速越接近真实水平,反之亦然,但这几年并非是不确定因素很少的阶段,尤其是疫情问题,极大的冲击着各个经济体,就比如IFF去年同时间段预测中国今年增长5.6%,但实际上今年第四季度也只剩一个月了,前三季度经济增长是3%,同样IFF最近预测的值就只有3.3%,但实际上第二季度就出现了重大的疫情冲击,这也是去看往年数据的一个好处。所以说,预测只能作为参考,在没有特殊事件的时候差异很小,但考虑到特殊问题,这个预测可能就不会那么准确。

3)基数影响增速,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我们可以先看看去年同期的数据,2021年第一季度GDP实际增速高达18.1%,而这么高的增速原因是2021年同期的基数很小,去年只有第四季度的GDP增速比较低,下降到4%,2021年GDP实际增速到了8.1%,如果只看数据,比疫情前还好,是不是去年经济真的比疫情前好呢?当平均2020年和2021年的增长以后,会得到大概5%的平均增速,也就是说,当存在过度波动的基数以后,计算得到的GDP数据也会波动很大。

这里且不说IFF预测的增长是否乐观,但即使到达了4.6%,结合今年的疫情反复对基数的影响,明年至少第二季度不会太难看,即便明面到了4.6%,结合今年第四季度回暖到了3.3%,平均这两年的经济增长,一定不会太好看,反应到经济层面是乐观的预测下,明年也不会太好过。

以上是从计算方式和从预测数据的一些讨论,下面我们谈谈宏观的经济情况,去大致预期下我国未来很长时间的经济增长趋势,水平有限,量化是不可能的,大致的趋势可以讨论下。

1)疫情之前我国就是经济增速逐渐放缓的转态。

这幅图刚好是疫情出现之前画得,我们可以看到,刚好疫情冲击之前,经济增长目标是保6%,而从趋势上来看,增速也是逐渐下降的,尤其是18年之后的下降非常快。如果考虑到16年之后涨价去库存的影响,也不难得到另一个结论,涨价去库存是短期内抑制了经济下滑,但画一条直线会发现,到19年疫情冲击之前,还是按照以前的下降幅度在走,也就是说,涨价去库存并没有阻碍经济趋势,且甚至连幅度都没有影响,16~18年少下降的,在18和19年把下降幅度补上了,反而造成了今天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

回归正题,没有疫情的冲击,预计经济增长目标是从19年的保6%,逐渐的到保5.5%,再到5%,逐渐下降,疫情只是加速了这个下降的过程,让平均增速在前两年到5%,这今年明年平均到4%甚至更低,经济增长放缓本身是一个趋势,叠加疫情影响让数据下降的更快。

2)经济增长透支性问题显现

今年分析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屡创新高的是进出口,是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而说到衰弱的必然要到投资里面的房地产,进出口的话从趋势上来看,第四季度已经开始放缓,随着国际需求的收缩,不能说明年不好,只是不能像今年这样接近两位数的增长,来贡献GDP增速了。

再说到房地产泡沫投资,对居民财务状况、经济增长潜力、金融抗风险能力等极具透支性,就好比家里过日子,平时收入消费缓慢提升,生活质量也是慢慢的改善,但突然有一两年不仅把钱都花了出去,还借了二三十年的债,这两年生活看起来很奢靡,但长期就丧失了抗风险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涨价去库存这几年经济增速稳住没有下滑,18年19年又会把前几年没降的补回去,并且这种还债行为还要延续更长时间,不是房地产今年不能支撑经济增速,而是过去早就把今年的支撑额度用掉了,不出意外,明年依旧是这种还债的情况。

所以有人说房地产要回暖了,个人觉得有点过于乐观了,这种市场的出清,居民收入预期下降的而影响还款能力才刚刚开始。但人们很难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当你一个朋友天天借网贷吃喝玩乐把钱造完了,他父母没有能力开始开始收紧补助的时候,亲朋都不愿意借钱给他的时候,他过的越来越差,能怪朋友不借钱给他吗?

现在又到了选择的关键时期,过去透支了现在,现在还要不要继续透支未来,或者更悲观的是,过去已经把房子的钱收到了20年以后了,今天想透支也没有多少人能接得住了。表现为今年大量刺激房地产的政策,却依旧未能阻碍房地产市场的量价齐跌。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经济高增长时候,投资生产消费活动是正的循环,哪怕这种消费是出口消化掉了,高增长掩盖了分配问题,出口掩盖了内需不足的问题,而当经济增长迅速下降的时候,很多以前的窟窿就堵不上了,投资生产消费活动出现负向螺旋下降,在经济周期中表现为经济增长总是相对缓慢的,而市场出清却是非常迅速的,当然现在的政策可以强而有力的干预,期待实现所谓的软着陆,软着陆的意思不是不着陆,而是在冲击地面的时候不要那么激烈而已。

最后,经济周期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这并不是悲观乐观能改变的问题,正确的态度是做好应对经济低增长,甚至全球衰退的准备,经济周期中自然会有高涨,也会有出清,没必要再高涨的时候狂妄,比如政客特别喜欢把经济周期的高涨归入自己的政绩,也没必要在出清的时候过于恐慌,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够严重吧?全球也没有多少国家破产吧。人还在,制造业还在,科技水平还在,经济总是会回复的,就怕不断的透支未来的潜力,来维系一些虚无缥缈的资产泡沫,最终筹码用完,比如居民杠杆潜力和人口结构,倒时候软着陆可能都是奢求。

台湾是2022年4月破防,而在2020年,2021年,放眼全球,台湾都是防疫“优等生”,防疫好,经济也好。

放开以后,经济更好了吗?

首先,从台湾近四年GDP来看。

我们来看一下湾湾2019年-2022年前三季度和世界主要经济体GDP增长率对比

台湾2019年2.73%,2020年2.98%,2021年6.45%,2022年前三季度3.6%

美国2019年2.3%,2020年-3.5%,2021年5.7%,2022年前三季度2.4%

大陆地区2019年6.1%,2020年2.3%,2021年8.1%,2022年前三季度3.1%

欧元区 2019年1.2%,2020年-6.8%,2021年5.3%。

印度 2019年5.3%,2020年0.4%,2021年8.1%,2022年前三季度7.5%

越南 2019年7.02%,2020年2.91%,2021年2.58%,2022年前三季度13.6%

这里就有一个很直观的结论

2020年,抗疫做的好的,经济增长,做的不好的,经济负增长;2021年,抗疫做的好的,经济继续增长,抗疫做的不好的,经济增长率低。

印度和越南为什么例外,大家可以自己思考一下。我个人觉得反而是清零不及时,造成了长期封控,影响了生产,导致产业链往这两个国家转移的原因。

其次,从台湾破防后的2022年经济形势来看。

台湾“主计总处”将台湾今年的GDP增速下修至3.06%,将2023年GDP增速调降至2.75%。

台湾“主计总处”确认的今年第三季度台湾GDP增速为4.01%,比8月预测的4.71%下降0.7个百分点;对于明年的经济数据,原预测GDP增速为3.05%,此次下调至2.75%,“不保三”。

台“中央大学”台湾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11月消费者信心指数显示,台湾当月再次下降1.22点至60点,指数连续三个月下滑,更创13年来新低。主要原因是通货膨胀加上升息的效应。该中心认为,升息效应还将继续,指数恐继续下探。

台湾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说明,物价水准、经济景气、家庭经济状况、就业机会等六个分项指标全部下降,“未来半年投资股票时机”更降至历史低位,这代表散户投资信心低迷。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台湾都已经躺平了,经济预期为什么还会下跌?

经济形势不好到底是和疫情有关,还是和美国加息有关,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最后,再说一下台湾酒店和餐饮业吧。

他们确实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台湾疫情最严重的6月份,有1.9万人实施“无薪假”,创2022年新高,重灾区行业为住宿及餐饮业。

年底,在台湾所有行业都被看衰的时候,只有这两个行业看好,原因很简单,已经在十八层了,还能坏到哪去呢?

所以,疫情防控到底是促进还是妨碍了经济发展?

我只能说所处行业不同,视角不同,结论不同,从整体上来看还是促进的。

国家也应该出台措施救助这些受到疫情影响的行业,既帮助了困难人群,也能降低防疫难度。


疫情防控结束了你最怕什么?

怕赚不到钱不能再怪疫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