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疫苗百年纪实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中国疫苗百年纪实

纪实文学体作品
《中国疫苗百年纪实》是军旅作家、解放军报社原副总编江永红撰写的一部具有史话性质的纪实文学作品,2019年11月,该书首次出版,2020年1月30日,该书电子书出版。
《中国疫苗百年纪实》是一部以纪实文学方式写成的中国百年抗疫史,该书以中国现代百年史上的重大疫情为主线,以组织抗疫,利用、研制疫苗为重点,以1919年北洋政府成立“中央防疫处”,现代医学进入中国防疫史为开端,生动讲述了现代中国在“防疫战场”上的代表性重大事件与人物,通过一系列故事展现了中国百年抗疫历程,从一个特殊角度展现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1-2]
作品名称
中国疫苗百年纪实
创作年代
现代
文学体裁
纪实文学
作    者
江永红
字    数
52万字
首版时间
2019年11月

内容简介

播报
编辑
《中国疫苗百年纪实》讲述了中国现代抗疫史上的主要故事,从北洋时期中国第一次现代医学意义上的防疫战——哈尔滨抗击鼠疫,抗战烽火里诞生的中国第一支青霉素,解放区窑洞里出品的痘苗和抗生素,到毛泽东亲自挂帅打响的新中国防疫第一战——扑灭察哈尔鼠疫,周恩来亲自提议建立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究脑炎,创建中国生物制品国家队——“六大生研所”;从计划免疫国家行动举国消灭天花、消除脊髓灰质炎,中国如何甩掉“乙肝大国”的帽子,如何成为世界疫苗大国,到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和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中华医学会创始人、中国历史上走近诺贝尔奖的第一人(1935年提名)伍连德;从首位牺牲在防疫一线的科学家俞树棻到新中国生物制品事业奠基人、“世界衣原体之父”汤飞凡,分离出天花病毒、为中国预防和消灭天花做出了卓越贡献的齐长庆;从在废弃厕所里坚持科技攻关的武汉生研所总技师谢毓晋,中国卡介苗鼻祖王良到“糖丸爷爷”们顾方舟闻仲权董德祥等等。 [3]

作品目录

播报
编辑
上卷
下卷
前言 是谁为我们驱走了“瘟神”?
序章 1910—1911:哈尔滨的鼠疫与伍连德博士——我国第一次现代医学意义上的防疫战
1910年,东北发生大鼠疫
伍连德发现人传人的肺鼠疫
是否该戴口罩?法国医生赌掉了性命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集体火葬
“鼠疫斗士”与“医学进士”
第四编 冬去春来(1976—1989)
第十九章 春风第一枝
第一个引进的单克隆抗体
第一批用世行贷款建成的工业化疫苗生产线
第一个中外合办的培训中心
第二十章 全球最好的乙脑疫苗在中国
一波三折的乙脑疫苗研制之路
带应急性质的地鼠肾乙脑灭活疫苗
全球第一个通过WHO预认证的乙脑活疫苗
世界上第一个VERO细胞纯化乙脑灭活疫苗
第二十一章 世界首创的甲肝减毒活疫苗
上海所应对甲肝疫情的紧急行动
难在找不到用于减毒的动物
一个疫苗项目获得两个国家奖
第二十二章 我国基因工程干扰素的开拓者
“外国有的,中国也要有”
“外国没有的,中国也要有”
中国的干扰素在美国的故事
第二十三章 用生命博来的出血热疫苗
孙柱臣40年的出血热疫苗情结
死神已经抓住了他,但被他挣脱了
“要干就干别人没有的”
第二十四章 甩掉“乙肝大国”的“帽子”
乙肝血源疫苗——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第二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美国默克公司总裁当了一回“白求恩”
第二十五章 计划免疫的疫苗从哪里来?
计划免疫是国家行动,提供疫苗的是中国生物
应急接种“突击队”的风采
从全细胞百白破到无细胞百白破
关于麻风腮三联疫苗
第一编 萌芽扎根(1919—1949)
第一章 中央防疫处,中国生物制品的发祥地
“万国鼠疫大会”的敦促和绥远鼠疫的逼迫
中央防疫处最初的编制与职能
俞树棻——首位牺牲在防疫第一线的科学家
经费受制于洋人,处长8年换10任
天花“天坛株”和狂犬病“北京株”
第二章 抗战时期在昆明创造的辉煌
抗日烽火中,汤飞凡临危受命
重庆国民政府一毛不拔
服务抗战,打响了NEPB的国际声誉
中国的第一支青霉素
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成就
第三章 历史关头的选择
次日就可飞往美国,汤飞凡突然不走了
处长还是处长,但换了人间
西北防疫处:藏好设备等解放
第四章 解放区的疫苗故事很精彩
窑洞里出品的痘苗、疫苗和抗毒素——晋绥卫生试验所纪事
“偷”来的日本专家——贞子宪治——东北卫生技术厂纪事
“特殊解放区”的特殊贡献——大连卫生研究所纪事
第二编 花开千树(1949—1966)
第五章 新中国的防疫第一战——扑灭察哈尔鼠疫纪事
鼠疫,从一个村到察哈尔省会
毛泽东亲自出马,董必武挂帅防疫
在天坛赶制鼠疫活疫苗的功臣们
第六章 六大生研所格局的形成
“预防为主”方针的提出
六大生研所——中国生物制品的“国家队”
海纳百川,人人争先
第七章 爱国卫生运动的呼唤——研制斑疹伤寒疫苗和森林脑炎疫苗的故事
斑疹伤寒疫苗:人虱的传奇
森林脑炎疫苗:从抓“草爬子”开始
第八章 伟大的天花歼灭战
免费种痘,打响消灭天花的战斗
《战“痘”的青春》
“天坛株”险些毁于一旦
“200个鸡胚一头牛”
挨家挨户找麻脸,通过WHO证实
第九章 一项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发现
为什么要研究沙眼?
沙眼病毒在哪里?
沙眼病毒终于被逮住了
用自己的眼睛做实验
第十章 艰难的麻疹攻坚战
汤飞凡与“M9”株
朱既明与“长47”株
194中国疫苗百年纪实·上卷
张菁与“沪191”株
“娇小姐”从此不再“耍娇”了
连续15年的免疫持久性观察
10天接种近1亿人的世界奇迹
第十一章 消除脊灰,又一个漂亮的围歼战
去苏联学做脊灰疫苗
中国脊灰疫苗,诞生在北京所
“糖丸爷爷”不止一个
二倍体疫苗解放了猴子,造福了孩子
研制最后消灭脊灰的王牌——sIPV
第十二章 既可恨又可爱的肉毒素
肉毒素中毒事件
享受“专机”待遇的专家
第十三章 控制结核病的持久战
旧中国“十有九痨”,痨病被称为“国病”
王良——中国制作卡介苗的鼻祖
在中国一波三折的卡介苗
用煤油灯孵箱制造卡介苗
淋巴结肿大率,从0.79%到0.18%
第十四章 “一口青锋驱三魔”——鼠疫、布氏病、土拉热、炭疽四联疫苗的研制者董树林
在青岛抢救工人受到的启示
一个足以把人吓跑的实验室
神奇的气雾免疫
第五编 新的航程(1989—)
第二十六章 那只“看不见的手”
——水痘、23价肺炎疫苗和肉毒素美容的故事
马克思曾引用亚当·斯密的话称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
出口转内销的水痘疫苗
去美国看儿女,回来搞出23价肺炎疫苗
从肉毒类毒素的生产危机中创造商机
第二十七章 一个扶杖老人与“胡子疫苗”——世界独有的二价痢疾(FS)疫苗研制纪实
痢疾疫苗简史
因心系农民,走上“不归路”
用基因技术结束“胡子”工程
获奖后的遗憾
第二十八章 敢与世界先进水平并肩跑——我国研制轮状病毒疫苗的故事
第一个轮状病毒疫苗,中国与美国同时诞生
市场是闯出来的
到了该瞄准国际市场的时候
第二十九章 只有中国儿童才有的福祉——肠道病毒EV71疫苗的研制与生产纪实
引发手足口病死亡的元凶
创造奇迹的年轻团队
被《柳叶刀》称为“世界首个EV71疫苗”
第三十章 中国生物研究院的年轻人
从“微谷”到中国生物技术研究院
一群年轻人的梦想
初试牛刀后的接连突破
青春,在探索中燃烧
第三十一章 在中国血液制品的旗舰上
“北有刘隽湘,南有张天仁”
在“战国杀”中傲然挺立
目标: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第三十二章 打造中国生物制品的“航母”
中国生物制品在世界上“地位几何?”
“弄潮儿向涛头立”
朝着疫苗强国的梦想航行
第三编 寒梅傲雪(1966—1976)
第十五章 “党外布尔什维克”与流脑多糖疫苗
只因看到了流脑流行的惨景
老路走不通,逼出中国第一个组分疫苗
只要流脑疫情不再来,此心足矣
第十六章 一个“右派”与钩端螺旋体疫苗
“赖型”钩端螺旋体的发现
钩端螺旋体疫苗的研制
关于发现无黄疸钩体的余音
第十七章 周恩来关注的狂犬病疫苗
被疯狗咬了,只能靠疫苗救命
周总理关心,“造反派”干扰
联合攻关,开花结果
消灭狂犬病还尚待时日
第十八章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牢饭”中埋着卤鸡蛋
在厕所里写出来的科研总结
迎考,但不是为了应付“造反派”
第六编百年灼见
第三十三章科技之水涨疫苗之船高
百年疫苗史,镜鉴察古今
病原学研究,基础的基础
踩准应用技术的节拍
树立迈向疫苗强国的自信心
第三十四章吹响人才集结号
想起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帅才称职,将才如云
栽好梧桐树,且等凤凰来
第三十五章“生物制品就是生命制品”
疫苗事故与疫苗法规
在疫苗的检定上,中国的标准更高
“国家队”率先达到GMP要求
“优质疫苗是设计和生产出来的”
第三十六章对爱与责任的诠释
驱魔灭疫的“上医”精神
以身试药的精神
甘坐冷板凳的精神
愿做绿叶衬红花的精神
凤凰涅槃的精神
后记 [4]

创作背景

播报
编辑
该书撰写历时两年,作者采访利用了一大批疫苗研制领域老专家、老学者的珍贵口述史料,并得到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党委的全力支持。 [4]

作品鉴赏

播报
编辑

主要思想

该书真实、生动,故事惊心动魄,事件鲜为人知,事迹可歌可泣。尤其是书中对中国现代防疫科学家包括支援中国的外国科学家的讲述感人至深。作者以史为经,将不同时期遭遇重大疫情时采取的各类举措,研制疫苗的前后过程,在防控疫情中积累的点滴经验和教训娓娓道来,突出反映了中国公共卫生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轨迹,彰显中国在防疫控疫工作中取得的世纪成就。特别是通过历史的对比,将新中国利用制度优势,举全国之力在防疫控疫中发挥的巨大引领作用鲜明地跃然纸上。 [3] [5]

艺术特色

作者采用以点带面的叙述手法,精心撷取了一些医界楷模和“斗疫勇士”的感人事迹,热情讴歌了他们的悬壶济世和医者仁心。他们中有中华医学会创始人伍连德,首位牺牲在防疫一线的科学家俞树棻,新中国生物制品事业奠基人汤飞凡,分离出天花病毒、为中国预防和消灭天花做出卓越贡献的齐长庆,在废弃厕所里坚持科技攻关的武汉生研所总技师谢毓晋,中国卡介苗鼻祖王良等等。 [5]

作品影响

播报
编辑
该书对于正确把握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科学应对,汲取经验教训,树立信心决心,打赢防疫阻击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4]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江永红,军旅作家,《解放军报》副总编,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作品三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著有长篇报告文学《蓝军司令》《军营升起的群星》《看不见的回归线》《名将解甲》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