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停止防疫清零政策經濟影響 - 何偉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
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中國停止防疫清零政策經濟影響
2023/01/02 10:36
瀏覽1,076
迴響0
推薦31
引用0

中國停止防疫清零政策經濟影響



一、西方為何害怕中國放棄防疫清零政策

 

    中國大陸放寬防疫後疫情爆發,西方國家見獵心喜,認為中國大陸14億人口未來數月將有半數感染,中國大陸當局被批評是「抗疫失敗」。但中共外交部回應,稱世界各國防疫都經歷適應期,中國防疫政策「換擋」也不例外,疫情爆發3年來,中國大陸政府堅持人民生命至上,有效渡過病毒最猖獗的艱難時期,重症率和死亡率都是全球最低。當前Omicron變異株致病力和毒力明顯減弱,大陸將重心逐步轉向防重症並提振經濟。西方媒體抹黑歪曲中國大陸疫情防控,但對歐美防疫亂象和高死亡率避而不談,完全是雙重標準。美國紐約時報等媒體在11月30號以前的文章都是反對並唱衰中國的新冠病毒清零政策,稱清零給中國經濟帶來沉重代價、高失業率及經濟成長遲緩。而在12月2號以後,又發文反對開放防疫管制,稱恐會導致災難性的病例激增。其實抹黑中國疫情防治開放還藏著經濟目的,在缺乏足夠科學證據下,西方學者及媒體宣稱中國製疫苗效果差,想將西方疫苗傾銷到中國廣大的市場大撈一筆。另外,西方國家很怕中國因停止清零政策而經濟復甦繁榮更加強大。通常推動經濟發展的三要素是:投資、消費和出口,消費是帶動經濟的主要項目,一旦居民消費恢復,不但能直接拉動經濟增長,還能帶動生產和投資。放開防疫限制可提高消費,選擇這個時候放開,主要是因為病毒毒性降低,恢復民生成為更重要的任務。

   隨著防疫開放造成民眾消費能力提升,自然讓中國產業鏈、供應鏈有新的發展機會。隨著開放防疫管制,中國優質價廉的產品會再次遠銷海外,拿下全球訂單。中國的核心競爭力非常多元化,既有廣大的消費市場,又有穩定的能源供應,還有價優的生產原料供給,和高學歷的技術工人,這些綜合優勢是別的國家很難獲得的。最近很多報導都釋放出對中國經濟信心恢復的信號,受北京調整防疫政策的吸引,海外投資者在經過兩個月的拋售後又恢復購買中國股票。當海外市場普遍看好中國經濟時,西方世界尤其美國必然會懼怕。英國《金融時報》12月29日發表文章,稱中國經濟在歷經三年防疫管控後重新開放,隨著中國優化調整防疫措施,中國經濟復甦。北京街頭再次變得擁堵,遊客們爭先恐後預訂出國度假旅遊,企業預計經濟活動將呈現回升趨勢,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開始煥發生機。

二、中國專家談新冠病毒疫情

   2022年1213日,北京大學國發院和百度財經智庫聯合主辦“展望2023”系列論壇,中國著名流行病學專家曾光說2020年時,新冠病毒肺炎的傳播係數為2.7傳播率不算高,但對生命健康威脅大,病死率為5%左右,因此按照乙類傳染病進行甲類管理,甲類管理就是政府可以採取強制性干預出面防控,封城是為了防止病毒向全國甚至全世界傳播。武漢防控勝利後,全中國一共完成動態清零80多次,所以“動態清零”也變成了疫情防控的代名詞。歐美國家在第一階段的疫情防控工作沒做好,實際上是沒能力像中國政府這樣採取強制性措施,動員全社會的力量來抗疫。截至目前,美國新冠病毒導致的死亡人數已達110萬,其中絕大多數病例死於2021年6月之前,因為那時還沒有普及疫苗接種。歐美等國家因為較高的自然感染率加上一定的疫苗接種,人群中相對已建立了對病毒的免疫屏障。截至目前,美國已經經歷了第九波疫情,但病死率已經變得很低。疫情發展到奧密克戎病毒階段,病毒攻擊從肺部轉為上呼吸道的氣管和支氣管,所以很少再出現肺炎病例。因此,奧密克戎病毒引發的疾病已經不適合再被叫做“新冠病毒肺炎”,而是應該叫做“新冠病毒病”,症狀主要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在奧密克戎病毒傳播階段,中國患者很多是無症狀感染者,這些人中只有少部分人會最終發展成真正的病人。但病毒本身的傳染力度已在變異過程中大幅提高,疫情傳播係數已超過20,截至2022年12月初,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病死率已從武漢疫情期的5%,下降到千分之一以下甚至更低。從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就業率和國際關係等各方面綜合考量,並從公共衛生角度來說,在病死率大幅度下降時,放開是一個較好的時間點,避免出現西方國家因過早放開所導致的死亡率高峰。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說,展望2023年的中國經濟形勢仍然樂觀,中國的儲蓄率一直保持在45%左右高水平,如果這45%的儲蓄率轉化成投資可形成3.75%的經濟增長。預計病毒感染高峰到2023年一季度後會過去,因此中國經濟在2023年二季度會有較大復蘇。美國和歐洲在每輪疫情后都出現了某種程度的報復性消費增長,2023年經濟至少5%的增長率是有保障的。但老百姓對疫情的恐懼心理暫時還無法消除。此時政府應該擔負起責任,告訴老百姓病毒並不可怕。曾光說疫苗對預防重症和死亡仍然在發揮作用,重症和死亡率沒有上來,但自然感染率上來了。自然感染所產生的免疫力一般比打疫苗要強,但付出的代價也比打疫苗大得多。從世界各國的疫情來看,近期病毒的奧密克戎變異株都沒有再引起高病死率,所以未來疫情出現病死率反彈的概率應該很小。未來病毒率先變化地點也不一定會在中國,像新冠毒株從阿爾法到奧密克戎的變化,基本都在疫情最嚴重的其他國家。在人類進入病毒世界之前,病毒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3億年,遠遠超過人類歷史。在這3億年裡,病毒始終都在變化,病種數也在增加,並且未來還會繼續變異,公共衛生領域是人類最應該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領域。姚洋說,現在中國經濟很明顯的特點是缺需求,而不是供給,強烈建議在2023年春節之後或者春節期間給老百姓發一次現金。

三、西方把疫情作為反華工具

   當新冠病毒最初在武漢開始時,西方媒體的說法是這場大流行疫情是中國治理和政治制度的失敗,認為這種災難不會發生在西方國家。幾個月後,當西方國家疫情大失控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試圖將中國醜化為罪魁禍首,這種說法起到了使公眾輿論反華並確保美國獲益的作用。此後,白宮大肆宣傳實驗室洩密論,進一步將病毒起源武器化,對付北京。美方多次在聯合政治聲明中要求病毒來源“透明”,並把世界衛生組織當作政治大棒。然而,當中國清零政策發揮效果時,西方轉變批判中國的防疫封鎖是壓迫性的、專制的和不人道的。當中國街頭出現白紙抗議活動時,許多西方國家及反華團體很興奮,認為抗議活動會導致中國政府垮台。中國迫於抗議騷動考量放鬆了清零政策,但也沒有得到西方讚賞,只是攻擊角度改變了。曾攻擊中國封鎖措施的團體和新聞機構現在大肆渲染中國可能發生疫情大流行災難和巨大生命損失的危險。這種突然的變化表明這些批評者對可能對中國防疫政策內容並沒有真正的興趣,他們只是希望看到中國政府失敗引起中國暴亂而無法與美國爭霸。在這些報導框架下的世界裡,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中國都必須始終處於錯誤和災難的邊緣。中國既不能執行其強硬的新冠清零政策,也不可放鬆管制,把習近平描述成一個暴虐的威權領導人,中國永遠贏不了也不該贏。因為近三年來,疫情一直被當作一場全面的宣傳和輿論運動,盡可能抹黑中國且還沒有就此結束。

   英國衛報於11月30日發表文章,認為北京嚴格的零 Covid 政策在公眾不滿的情況下無法繼續。但僅僅四天后,該報又發表了另一篇文章,批評中國沒有做好準備就開放防疫管制,可能會危及公眾。西方媒體批評中國零疫情政策的原因很明顯,西方政府在大流行期間,將其人民遺棄在病毒面前,美國死亡人數居世界首位。企業媒體想要創造一個採取強硬措施保護民眾是不道德的形象卻不管付出人民大量死亡的代價。考慮到所有因素,沒有人會認為新冠病毒這種已被證明會嚴重損害免疫系統並且即使在輕度病例也可能導致長期殘疾的疾病在社會上傳播是一件好事。但是,儘管中國考慮多項因素調整防疫政策放鬆對大流行的控制,但西方卻害怕中國經濟復甦強力批判並抹黑醜化中國疫情。實際上,由於中國實施清零政策以挽救了上百萬條人命,美國死了110萬人是事實,西方雙重標準批判中國防疫是不合邏輯的。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政治
自訂分類:時事評論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