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發布《中國的民主》白皮書,習近平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什麼意思? - 第 2 頁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中共發布《中國的民主》白皮書,習近平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什麼意思?

中共發布《中國的民主》白皮書,習近平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什麼意思?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的「全過程民主」到底是不是「民主」?沒有集會結社與言論自由,沒有獨立的媒體與司法,卻有黑箱的行政檢禁程序,以及共產黨「專政」領導的政治體制。說它是「民主」,對牆外的人來說,像是指著陽春麵說這是牛肉麵一樣。

年輕人固然對政治冷漠,但這與對民主體制的堅強共識並不衝突,對代議選舉的反感不過是對各種老套政治花招的厭煩,就算不去投票卻不可能放下投票權,即使對繁瑣的政治過程不耐,卻極為計較政黨的所作所為,就算不看書不看報,卻比上一個世代更堅持自由的交流與表達。

RTXIB4VT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西方的後現代派與「荊軻刺孔、子路頌秦」的中國

對後現代派來說,民主的理想畢竟是讓每一個人都自由,讓多元的生命理念可以自在呼吸,消費主義正在促成這個個人的個性化進程,它看似奔放與去政治化,卻與嚴肅的民主不相矛盾。Gilles Lipovetsky樂觀的結論是,無論「去政治化」的現象發展到什麼地步,後現代社會中極為敏感與敏銳的個體,都不可能對民主無動於衷,「其靈魂深處始終是民主人」。

民主的誕生始於抵抗特權與獨裁的偉大事業,然而,如果割掉國王首級,最後是為了在超市更痛快地把商品扔進推車,也不妨說是一種「末人」的愉悅。

後現代派對民主前景充滿自信,理由是沒有什麼比民主更能包容無拘的自由。這樣理由雖說後現代,但其實是亞里斯多德的古典命題,而現代代議體制能避免古希臘城邦中權貴與平民相互傾軋的政體循環困境,這是後現代論者的樂觀本錢。

至於「全過程人民民主」之下的人民,顯然就無福消受這份民主的無拘:節目上男星的胸部與聖誕樹會被打上馬賽克,打掃阿姨給宿舍同學送巧克力會被舉報過「洋節」,寫BL小說的作家則得到10年徒刑的待遇。

白皮書上說「中國的民主好不好」,要看人民滿不滿意,並指出數據顯示「中國人民對中國政府的滿意度每年都保持在90%以上」。如果這份數據不是作假,那麼,也許習近平新時代社會主義下的中國人民,並不真的很在意生活中有沒有無拘的自由。

全過程民主下的人民其實並不乏後現代論者所說的「自戀」素材,只是這份自戀更多來自集體聲討他人得到的快感。中國的自由派學者秦暉曾經用「荊軻刺孔子」與「子路頌秦王」來妙喻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的心性。

「刺秦王要遠比刺孔子更危險」,而「頌孔子又遠不如頌秦王有實惠」,「偽激進」與「偽保守」相互換轉,既故做姿態又奉承上意,然而,偽激進的危害比激進更甚,而明尊孔實頌秦的保守就更令人作嘔。

無論如何理解消費社會與民主體質之間的關係,嚴肅論與後現代派其實共享對於自由民主與代議體制的自信。民主國家的有識之士不會否認他們的民主正陷入某種危機,或者遭遇某種變局。

不過,這都不是無法克服的問題,很少有人認為需要來一場大革命解決問題。代議體制的運作固然並非盡如人意,但任何對民主深化的構思,任何更「基進」政治想像,其基底都是代議民主。

RTXDU9Y0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韌性與脆弱

然而,讀這份中國的「民主白皮書」,很難感受這種不言而喻的信心。相反,白皮書越是絮叨歷史「方位」、「邏輯」、「週期率」,越是反覆「古今中外治亂興衰的經驗教訓」與「創新的經驗結晶」,越是細數多少「解決」,越是「積極吸收」、「深刻吸取」、「全面總結」,就越顯示對自己體制的心虛。

習近平不喜歡的西方民主並不需要這麼囉唆,法國人對於民主發展的總結不會從熱月反動開始寫起,也不需要對歷屆領導人做出功過幾分開的定調,畢竟人民可能連上一任總統的名字都不會記得。更不需要每遇黨國大事就要論其「積極面」或「負面性」,非得「辯證地看待問題」那般彆扭。

嚴肅論與後現代派對於自由民主與代議體制的自信,預設的是體制高容錯能力。雖然民粹橫行、威權逆流乃至於極權重臨的警告不斷,但民主國家的人民很少真心相信自己的國家會一夕天翻地覆,甚至是和平演變成非民主。

民主或許存在會反覆回歸的難題,但不會一失足就無法挽救

平心而論,中國的政治體制確實具有相當的韌性,畢竟30多年來各種版本的「中國崩潰論」至今都還沒有成真,這種韌性為白皮書提供了揮灑的本錢。但無法否認的是,與這種韌性相伴的是高度的脆弱性。

類似彭帥的醜聞事件在自由民主國家頂多佔據一個禮拜的媒體版面,但對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來說,卻幾乎是正當性層級的危機。汪暉在〈中國崛起的經驗及其面臨的挑戰〉的觀察就相當精確:

最為關鍵的問題是:這類(官民)矛盾經常被上升到合法性危機的高度加以討論。反觀其他一些國家,即便國家能力衰落,政府無所作為,經濟低迷,社會政策無法落實,但並不存在體制性的政治危機。這一問題與作為政治合法性資源的民主有著密切的關係。

這份闡述「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白皮書,其中透露的情緒與氛圍,確實都有別於其中所劍指的「西方民主」,全過程人民民主著實不是西方的那種民主,這點共產黨沒說錯,但可能只有這點沒錯。

而到底是全過程人民民主好一點,還是西方民主差一些?中國共產黨有它的答案,他們也聲稱90%以上的中國人民都是這麼想。不過,說到底,這全球將近五分之一人口,很少在沒被共產黨代言的狀況下表達出自己的意志。很難說中國人民是不是真的歡迎全過程人民民主。

也許有一天,中國人民會終於決定,要自己決定是要全過程人民民主,還是西方的「那種」民主,不再讓共產黨來幫他們決定。除了共產黨以外,應該不會有人認為中國人民不值得這種決定。

本文經思想坦克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