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中国女排队长惠若琪?

为何网上对惠若琪的评价呈现两极化,小惠的实力可以算是超级球星吗?
关注者
384
被浏览
747,831

92 个回答

回答前先声明个人的两个基本观点:

1、平时怎么看球就不要对球员进行随意评论。对于那些每四年只看两三场奥运会女排比赛的球迷,不知道“什么时候小日本都打不过了”,没有资格对运动员的技术进行评价,最多只能对球员的长相进行评价。。。。(跑题了)

2、排球是一个特别强调团队合作的运动。一支队伍能取得一个锦标赛的胜利、一个阶段的辉煌,一定是整个团队的成功,各个环节相互依赖、缺一不可。因此,既不能把成功全部归功于个别球员,也不能把失败全部归结于个别球员。

~~~~~~~~~~~~~~~~~~~~~~~~~~~~~~~~~~~~~~~~~

惠若琪出名比较早,16岁就入选了陈忠和的国家队。当时,惠若琪和日本的木村纱织、韩国的金延璟,并列亚洲女排的三大希望之星(颜值也都颇高),因此球迷对小惠的期望自然比较高。但从后来的发展来看,小惠的能力和技术,从2009年开始进入了一个比较长的瓶颈期,进步并不像木村和金延璟一样明显,特别是金延璟,所以球迷的心里会有一定的落差,我想批评的声音应该源于此。当然,这种进步的瓶颈是多方面的,我在后面也会提到。

同时,小惠在蔡斌、王宝泉、俞觉敏、郎平国家队中的战术地位是无可争议的,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小惠却是不可或缺的绝对中流砥柱(几乎每场比赛接六轮一传)。如果有人有怀疑的话,回顾一下这期间小惠和魏秋月都不上场时,国家队的惨淡战绩就明白了。

下面分2009-2012,2013-至今(2015.08)两个阶段分别进行阐述:

  • 2009-2012 (蔡斌、王宝泉、俞觉敏三个时期)

这期间几个教练面临的首要的、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黄金一代之后,球员一传和小球串联能力太糙。在如今女排运动强调争夺发垫环节的大背景下,球队的技战术受到了极大的制约。纵观,这四年来,国家队来来往往的主攻球员里,个人觉得最稳的是殷娜(2012-2013赛季全国女排联赛一个赛季总共才接飞6个一传),但殷娜受到身高所限,打身材高大的欧美队进攻占不到便宜;其次比较稳的就要算惠若琪了;其余的主攻要么一传满天飞要么进攻不给力。这期间,中国队接发球的战术是“主攻+接应+自由人”,因此小惠便理所应当成为了这个接一传的主攻,比赛中连续接六轮一传的主攻

同时,由于小惠在当时球队中的位置不可或缺,也同时无人可换,于是国内国际比赛必须连轴转,绝对的女排劳动模范,让人看着真是心疼啊。洪刚曾经在一次比赛的解说中提到,惠若琪一年参加的比赛几十场,每场比赛强攻接近50次,加上调整攻每场比赛起跳几百次,甚至比科比还要累。仔细想想,一个人,一个运动员的身体所能承受的强度是有限的,教练员在一个阶段对队员的过度训练、透支使用,是以损伤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运动寿命为代价的,也不知道,这和小惠的后来心脏问题有无直接的关系。但我想,这个原因至少部分影响了小惠强攻能力的提升和关键球关键分下球能力的提高,使得这期间一直让人感觉处在进步不大的瓶颈期。

至于造成这种情况困境的根本原因,就要扯到后备人才的体制问题和地方队对主攻的训练。做个比喻,如果小球项目是建造一个宫殿的话,那大球项目就是建造一个城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小球一传这些技术必须得从小练,来不得半点急功近利。

  • 2013--

新的周期,由于朱婷的横空出世,极大地分解了小惠这点所承担的强攻压力,小惠从上一个奥运周期中又当爹又当妈的主攻,变成一个战术中偏保障型的主攻,用助理教练安家杰的话说,是"中国女排的润滑剂";战术上,郎平主推紧接潮流的二四号位两翼齐飞的策略,用强力接应分担球队的进攻,主攻的强攻压力也得到缓解;同时,得益于大国家队战略思路,国家队适当放弃了一个不太重要的比赛去锻炼其他队员,小惠也得到了宝贵的休息。在郎导的提携和精雕细琢下,惠若琪的一传、小球、进攻都得到了比较大的提高。

于是,在2014年的世锦赛上,伴随着魏秋月重回国家队,中国女排迎来了浴火重生!小惠本人也战胜众多困难,实现了自我超越,其多变的进攻多变、出色的保障是队伍夺取亚军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此,仅列举世锦赛小惠各项技术统计排名——得分第9,扣球第11,拦网第11,发球第22,防守第7,一传第3,谁敢说惠若琪没有进步?

至于这次世界杯,比较可惜,缺少了徐云丽、杨方旭、惠若琪,还有半个魏秋月,球队肯定受影响不小。

  郎导从不轻易掉泪,这次会在率队出征世界杯之前掉眼泪,她一周以来承受的痛苦和压抑可想而知。不过眼泪只流了一小会儿,擦干眼泪时听到她说:“这个时候我必须得挺住!”

  回到宿舍,郎导接到小惠发来的微信:“郎导,如果您需要,我随时待命,我相信自己,或者您需要我做什么尽管和我提要求,不论在哪里都与你们一起奋斗。”

  “多好的孩子!”郎导又很动情,看得出她在尽量克制自己,因为明天一早,她要暂时放下这个可爱的女儿,带着另外14个女儿踏上漫漫征途。

  在这里,除了更真诚地祝福中国女排,更加卖力地为她们加油,我们还能说什么呢?(我爱女排公众号)

多好的孩子!希望小惠的心脏没有什么大事,毕竟技术、经验已经练到了这个水平了,要是像薛明一样因为身体原因不能为国效力,对个人和球队都是巨大损失。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和大海,一切艰难和险阻都必将成为我们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中国女排和小惠加油!

最后祝福中国女排世界杯取得佳绩,祝小惠病好之后可以继续专心打球、好好卖萌~~~

两个问题分开答。

第一,小惠的实力可以算是超级球星吗?

不算。大概可以算到球星。像中国队这样的顶级国家队,大赛基本可以进入最后的争夺奖牌阶段,超级球星有很大概率进入最佳阵容或者拿到单项奖。如果说朱婷太过耀眼,那么14年世锦赛的杨珺菁,16年奥运会的林莉,18年世锦赛和19年世界杯的颜妮,19年世界杯上发挥出色的丁霞,都可以作为标杆。惠若琪的水准不算顶配,只能算够用。在主攻位置上承担很重的一传任务,进攻基本拿得出手,发球常有建功。参加了四次世界大赛,发挥比较好的是11年世界杯和14年世锦赛,都没有进入最佳阵容。

一个超级球星,标准待遇就是出道之后就引起很大的关注,之后各队都会做针对性准备和布防,通常关键分都会交给关键人解决。

伦敦周期的11年世界杯是惠若琪的第一次三大赛,也是数据最好看的一次,主要得益于各队对她的风格打法不熟悉。12年伦敦奥运会,由于大梅赛前受伤,进攻和一传压力都空前地压到了惠若琪这一边,最后发球第2(排名上与谢拉并列,其实局均稍微落后谢拉一点),一传第6,数据上看似乎不错。不过综合来看,这届比赛她的发挥并不算好。首先,对比另外两位亚洲顶级主攻金软景(本届比赛MVP)和木村纱织的表现,小惠表现明显下风;其次,看和日本队交手的1/4决赛这场关键比赛,惠若琪62扣25分8失误,成功率40%,效率27.4%,拦网1分4失误,发球没有得分进账,整个表现勉强合格。多接了13个一传的情况下,成功率和效率都比大梅要低;而且,排球是对抗性运动,衡量本场比赛的发挥需要对照对对手的限制程度——惠若琪的小斜线和腰线防守被对面打得没脾气,而且对方的木村和江畑都打出了33分的人生巅峰战绩。整届大赛,按照中国队的安排,可以说核心位置是留给惠若琪的,但是事实证明,她承担不起来这个位置。大赛的淘汰赛极为残酷,胜负就在一两分之间,关键球就是给关键人,关键球给了她,可惜连续打不下去惠若琪为了帮助队友接一传导致赛点飞一传。事实上,赛点飞一传不完全是接一传的问题,因为在决胜局末段互相交换球权的过程中,一传压力一定会越来越大,前排连续打不下去必然会影响接一传的心态,只要多看过一点球的人都能理解这一点。这场比赛可以说是中国女排最近这些年来的至暗时刻,在伦敦解说比赛的郎导赛后落泪接受央视采访,很多球迷也说这是近年来最不愿意看的一场比赛。最悲催的是,这是日本女排三大赛最后的辉煌记忆,这比赛被无良的日媒从12年吹到了19年,几乎可以说是逢大赛必有公开处刑,而且在可见的将来可能还会被一直播下去。

在里约周期,发挥最好的是14年世锦赛。由于朱婷的出现,惠若琪的进攻重担被卸下来不少,地面功夫,进攻的手法、线路选择方面的提升明显,她打出了里约周期地最佳表现。本次比赛的最佳主攻是希尔和朱婷,希尔因为六强阶段出色的发挥荣膺MVP,朱婷的表现也不必多说,看过的球迷都知道。因此这两人进入最佳阵容实至名归。

15年世界杯,惠若琪因为心脏原因缺席。中国女排少了一张重要的牌,而且杨方旭和徐云丽接连受伤,几乎把整个主力阵容掉了一半。所以,世界杯前面几场比起15年年大奖赛节奏感和流畅性都有所下降。第一场比赛郎导神奇的调兵遣将,艰难逆转塞尔维亚,然后又输给发挥出色的美国女排,经过韩国一役才逐渐理顺比赛节奏,直到最后扳倒刚打败美国、气势正盛的俄罗斯,堪称里约周期团队作战的经典之战。

16年奥运会算是这个周期表现比较糟糕的一次大赛,只有半决赛和决赛扛起了主攻的位置(半决赛也承担过两点主攻,主要负责渡轮),不过低开高走,关键场次发挥算是及格以上了。其中决赛发挥是几场比赛里头比较亮眼的,虽然塞尔维亚的发球不够稳定但冲击力极强,Rasic和Mihajlovic的发球连续得分或破攻,不过小惠基本顶住了六轮一传的压力,而且面对对方在2号位的拦网,主要通过借二传把边拦网手制造打手出界,或者拐直线,成功地渡过了两点轮,可以说是为国家队生涯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半决赛和荷兰队比赛的发挥次之,整体尚可,但前排渡轮不算成功。看球比较多的球迷不难发现,中国队被连续追分的轮次就是她负责前排进攻的轮次,不是被拦就是撑起,足见古德蒂在赛前对我们的进攻线路下了多少功夫。不过幸运的是,她的发球冲出来了,她的发球破攻配合朱婷前排的拦网,以及反击调整中朱婷的强大进攻火力,堪称中国队最强的轮次,是最终打败荷兰最稳定的涨分轮。第三局的局点球,就是靠惠若琪的发球破了对手的一传,朱婷前排直接罩死拿下。而且第三局在临近局末时,中国队25:26落后一分,一传又不到位的被动局面下,惠若琪面对双人拦网腰线下分,把这个暴露性强攻成功打走,拯救了局点。中国队在局分上2:1领先,这和局分1:2落后、第四局面临背水一战的被动局面简直天壤之别。这几分的发挥堪称神勇。这场比赛赛后,进攻数据25扣11中2失误,36%的效率,其实挺不错;但是这个数据的前提是,惠若琪前排连续被卡,导致分配球严重偏向朱婷一侧,扣球62次,是惠若琪扣球数量的将近2.5倍,而且淘汰赛33分(31扣2拦)的得分也堪称奥运会得分记录的前几了。这时候不妨对比一下竞争对手荷兰队,上场的三位承担进攻职能的主攻,皮特森、布依吉斯和普拉克,得分全部上双。通常奥运会的单场得分记录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全队就靠明晃晃的一点攻,另一个是打满五局,朱婷在四局之内轰出33分,这场比赛对于朱婷进攻的依赖可想而知。事实上,这场比赛是里约奥运会中国队对于朱婷极端依赖的最佳写照,以至于决赛开始前,担任央视解说嘉宾的冯坤强调,一定要在分配球上更加分散,来分担朱婷的压力。

另外几场比赛,大家自己看完心里都有数。打巴西上场将近两局,9扣1中4失误,拦网0中1失误,发球又送1分,打出负效率。奥运会淘汰赛不是小组赛,连容错的空间都很小。看到评论区的有人说,她打巴西队这场打得差,是因为郎导要她打美国上场了。在这里顺便回应一下吧。首先,和美国的比赛无关最后的淘汰赛局势,所以郎导让朱婷打了三局,第四局被张常宁换下,朱婷三局23分,张常宁一局得了7分,惠若琪四局得了14分,即便算上六轮一传,这发挥算哪门子“带领中国队拼出精气神”?而且,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分在死亡之组,每一场小组赛都很关键,最后惠若琪就主打了一场,如果觉得这还心疼,都打不了,去里约干啥?当精神领袖,场下递毛巾组织拍手,最后就等着招呼大家领奖么?她是球员,不是团部官员。如果觉得她就适合领袖,那可能惠若琪直接去美国队的小方格内领舞。其次,从后来队内球员接受采访的反馈看,中美之战对于整个中国队的走势,远没有打巴西队前的破釜沉舟意义要大。朱婷收到郎导的短信,丁霞和丽姐互相掏心窝的场景,球迷想必记忆犹新,怎么没见大家感谢惠若琪“带领中国队拼出精气神”?小惠还是好好感谢下接应位置打出巨星风采的张常宁和逆境爆发帮她填坑的刘晓彤吧,如果不是这两位关键时刻站出来,这又是她职业生涯的一笔黑历史。

第二,网上对惠若琪的评价为何呈现两极化?

因为她现在是娱乐圈选手,不能用体育圈的标准来要要求。流量需要争议,甚至需要制造争议。如果说按照体育圈的标准,她的很多做法非常不合时宜,过于招摇,和她一直努力树立的高情商形象不大贴合,甚至败坏了一些看球时间比较长的球迷对她的尊重。

比如退役后把自己树立成攻防核心、精神领袖的形象,在18年世锦赛报道期间拿着captain hui的球衣制造噱头,在赛后的“风云会”采访中体现最为明显。比较铁杆的女排球迷肯定知道,这绝对是报道中国女排最荒诞的节目之一,球队还不够成熟,却死亡之组中突围拿到铜牌,是非常可喜可贺的,赛后的风云会专访,张斌把采访搞得和批斗大会一样,全程尴尬到爆炸。另一个荒诞的焦点是崔嘉了,问问题不过脑子,这么多年排球专项记者了,一点长进没有,对比一下另一位专项记者杨岭,真的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然而崔也是captain hui镜头下的流量担当。惠若琪说自己是攻防核心,最多有两个证据。

第一,类似的话郎导在里约奥运会后也说过,就是场上需要有核心球员分担朱婷的压力,但是当时的说法是场上有一个核心团队,包括徐云丽、魏秋月、惠若琪,来分担朱婷的压力。她最多算核心之一。16年奥运会,除了半决赛和决赛撑起小主的位置,打巴西一场比赛的负效率堪称黑历史。精神领袖打淘汰赛站在场下,这领袖全靠精神你敢信?如果不是后来晓彤奇兵救场和张常宁担任接应打出巨星级表现,惠若琪作为队长的履历恐怕是要多一笔黑历史了,两次奥运会都因为她的发挥不佳导致球队四强不入,可以想象大家对她会是什么评价。这个锅怕是要背稳了。确实里约奥运会打巴西不一定能赢,但是这个表现就不要拿“领袖”“核心”出来比较了,简单说就是不及格。

第二,14年世锦赛的解说洪刚造谣一张嘴,“大家不要光看进攻那一下,没有后排起球哪来的进攻”。我很好奇,排球得分游戏,后排吭哧吭哧救起来得不了分,等着对方发球出界,推攻出界,触网,打杆,糊裁判一脸,最后送给中国队75分么?那届比赛第一进攻点朱婷,反击只有少数能分给二三号位反击快攻和曾春蕾的右翼,剩下的脏活累活,暴露性强攻,基本都是大调给朱婷,“进攻那一下”就是说朱婷了。后排主要负责防守起球的,副攻后排就负责半轮发球,月姐膝伤不能像丁霞一样灵活救球,那后排主要就是两个主攻和两个自由人。偏偏两个自由人没有一个争气的(那届比赛好多球迷都感慨,我们的自由人基本就是沾手飞,要是多米尼加的自由人卡斯蒂略给了我们,这比赛也不会这么费劲了);于是在世锦赛后,郎导就开始考虑海选自由人,于是才有了后来的里约奥运最佳自由人林莉。解说让大家不看朱婷,那只能把目光转向惠若琪了。然而很遗憾,根据比赛结束后的数据统计,朱婷在前两阶段拦网非常出色,堪比副攻;第三阶段六强赛一传第一,防守第七;这还是作为第一得分点、基本反击一点攻,拦网成功率堪比副攻的情况下拿到的。所以,朱婷成为近乎恐怖的全面主攻,并不是15年世界杯之后收割MVP才展露,事实上,相比13年瑞士赛焦虑到爆炸的表现,14年世锦赛期间展现的长足进步,已经显示出了相当好的前景。(由于世锦赛评奖主要根据六强赛之后的数据,球迷朋友整理了分阶段的数据,参看:


最近两年的蹭热度,给惠若琪惹来了不少争议。因为有些做法非常不得体,随后被球迷挖出了很多早年的黑料。说句刺耳的话,如果不是她的经纪公司搞了这些骚操作,这些黑历史也不会被挖出来。惠若琪12年承担了那么重的任务,13年她当队长也才22岁,面对小选手冲击有些心里不平衡也能理解,毕竟是人都需要成长。而且作为中国女排这个光荣团队的一员,需要不断适应队伍的要求,自己做出必要的调整。我相信很多球迷和我一样,不希望这些被挖出来的料是真的,所以不想置评了。娱乐圈需要话题和争议,可惜体育界不吃这套,业务能力是第一,“你知道她有多努力么”这种饭圈逻辑请收好,不要来体育圈碰瓷。如今大家已经不再像十几年前一样,全民把国家的负担压在几个远动员身上,但是在体育赛场上,别说代表国家队出战,就是代表俱乐部参加比赛,也绝对不会觉得输赢都无所谓,开心就好。

至于她退役后,在大众娱乐背景下导致的热炒,不想多说什么了。如果部分人回过头来把她包装成一个“浑身没有污点”,都被媒体操纵泼脏水的形象……那就呵呵一声呗。大家如果是球迷(也就是说,真的喜欢作为排球运动员的惠若琪),那么请多看看球,涨知识,客观评价她的水准,吹得神乎其神,她真的担待不起;如果是粉丝,比如这个回答里头不少的观众,只是喜欢颜值、身材和气场的,安心吹这些就好,不要来评价球场表现,因为这样很容易给小惠招黑。

惠若琪是个优秀的运动员,也配得上球星的称号,但是远远不到超级球星的程度。要成为超级球星需要天赋,每个人天赋不同,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好最好就已经是不枉运动员生涯了。从02年开始看排球至今,也算一路见证了这些年国家队的起起落落和她的波动、成长,由衷欣赏她的拼搏精神和动脑打球的好习惯。这些年她一直受伤病困扰,但是一步步走过来了,每个阶段都能看到她的进步,很不容易。运动员的运动生涯短暂,巅峰期就更短,一次偶然的伤病几乎可以毁掉一个天才运动员,竞技体育残酷性可见一斑。所以,虽然前期受了那么多的磨难,她最终拿到这么好的成绩,奥运冠军,世界三大赛都有奖牌,全运会和联赛冠军,可以说是很圆满了。多少顶级运动员天赋更好、更努力,终其一生都得不到这样的辉煌。特别是集体项目,不是一个人好就可以,她很幸运地在职业生涯里遇见了出色的教练、队友,也吸引了一批球迷的支持。惠若琪为中国女排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这都是值得肯定的。退役之后利用自身的影响力让很多球迷继续关注排球,这也是好事。当然前提是,吸引来的球迷是真的喜欢这项运动,多看几场比赛,了解一下规则和战术,而不是停留在这个人。

最后,补充一点。看到很多回答强调排球是集体运动,不应该突出个人。排球是集体项目,但是能力、水平、表现分高低,否则个人技术统计就没有意义了。团体运动并不意味着大锅饭一顿煮、一个巴掌拍不响这种和稀泥逻辑可以为个体运动员表现不佳洗白。套用当年足球皇帝贝肯鲍尔对着自己队友们评价盖德·穆勒的一句话,“如果没有他,在座各位什么都不是”。当然,运动员也是人,他们的付出都值得尊重,也要容许他们犯错,不能一场论,一刀切,但是重要比赛和关键场次,关键分犯错而且是反复犯错,远不是一句云淡风轻的“集体项目不能让一个人背锅”就可以糊弄过去的。一个运动员的失误,这对于一批队员的努力和付出,乃至整个项目可以说是灾难性的,魏秋月是坚强而幸运的,12年在伦敦的遗憾经过四年的坚持和努力,终于在里约成功得到弥补,可是其他没有机会弥补的运动员怎么办?集体项目就和稀泥的逻辑,对于别的运动员是不公平的。

但是,这些争议既然是她自己搞出来的,就得自己背。和体育比赛一样,功过分开,不要混为一谈。现在惠若琪已经退役了,希望她未来不忘初心,不管在什么平台上工作,都能为中国女排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