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末,中国人口将消失一半,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联合国人口署发布《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修订版,预计本世纪末中国人口将出现倒“V”型反转,在低生育率状态下加速下滑跌破10亿至6.13亿?
关注者
60
被浏览
168,901

31 个回答

这两天,山东吸引了所有人目光。


这个号称“中国最敢生的省份”,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75.04万人,死亡人口74.83万人。


也就是说,去年一整年,一亿人口的山东其自然增长仅有2100人左右。


实在是太惊奇了。


去年全年,中国的人口规模只增加了区区48万,引起了大家对人口负增长的谈论。





今天网络上又流传一个重磅的消息称,“中国不是人口第一的国家了”:


3月4日印度人口达到14.1565亿,超越中国成为全球第一。


真的假的?我赶紧上网核实。


还好。根据2022年3月5日世界人口时钟的动态监测数据,印度人口达到14.111亿,而2021年末中国人口为14.126亿。


但是,也就剩下区区两百万人的差距了。印度今年完全有机会追赶上。


2022年,我们可能是千年来首次见证印度总人口超越中国的一代人。


这也宣告了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式落幕。


一夜之间,形势突变!


在人口拐点已至的当下,中国以后到底该怎么做呢?


毫无疑问,必然是要加速各个领域的转型,深化各项机制的改革,来焕发经济的活力,探索出新的增长之锚。


这不,我就在今天公布的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找到了中国未来努力的方向。





GDP增速比预期要高。


今年,经济增速目标定在增长5.5%左右,意思就是允许上下浮动,可能低于5.5%,也可能高于5.5%。


2021年经济增速8.1%,看起来是挺厉害的。


但因为新冠疫情的扰乱,其实两年平均增速只有5.2%。所以两会前是有“保五”的声音出现的。


但现在看,国家制定的增长目标,不仅超过了过去两年的平均增速,还允许往上突破5.5%。


这是乐观的信号吗?


其实,这个动作是有痕迹可寻的。全国两会之前,31个省市区都公布了GDP增速目标,加权平均值为6.1%,而2018到2021年,全国GDP增速目标比地方GDP增速目标就是平均低了0.5%,两者相减,就可以推断今年的增速目标为5.5%左右。


当然,5.5%不是一个容易的目标。


“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还有一个首次被提出的措施,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


在此之前,我国已经建成了存款保险、保险保障基金、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信托业保障基金等风险补偿、风险处置方面的制度。然而,这些制度更多是应对产生问题的金融机构,或者是具体的风险事件。


首次出现的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等于是第一次在宏观层面提供了市场化的化解风险办法。


对于系统性风险,必须用更多的参与方、更靠前的发力方式以及更庞大的资金量来应对。


这同样是在呼应去年底的房企暴雷和能源价格飙升等风险所带来的压力。


有人评论,市场预期这个基金会着眼化解地产领域风险,重要金融机构将承担出资。


前几年关于“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的表述,是“我们有能力守住”,到了今年已经变成“牢牢守住”


字词的变化很微妙。





今年,对世界经济大环境的认识比去年要悲观。


2021年,报告指出“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不确定因素增多”。但今年直接变成了“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和不确定”。


一个是形势复杂,另一个则是复苏动力不足,表示中国大大调低了预期。


特别是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松动楼市、支持股市,都肯定不是最关键的动作。世界疫情趋弱,出口也会告别曾经的辉煌。


今年要稳增长,还是要看基建和消费。


广发证券提出了2022年稳增长进化论,认为传统基建、新基建和数字经济、低碳转型和数字化转型等会成为今年稳增长的三条潜在路径,旧式、新式和以旧转新。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一季度前置的地方专项债也将逐步发挥对基建投资的拉动作用。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从近期来看,数字经济的十四五规划已经出台,“东数西算”也成为首个落地的新基建政策,而就在两会召开前夕,东西部科技合作的十四五规划也已经出来了,“科技援疆”、“科技援藏”、“科技援青”,还有支撑云南打造“世界光伏之都”。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双碳”在去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被提出,然后火了一整年。进入2022年,“双碳”需要坚持先立后破,扶持和补贴新能源发展,然后推进能源低碳转型。





至于新冠疫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防疫政策的表述,比去年要乐观。





去年的表述是,“坚持常态化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继续毫不放松……严防出现聚集性疫情”。


到了今年,则变成“科学精准处置局部疫情,保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一个是时刻保持警惕,另一个则是强调常态化,还要考虑保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今年,中国还是会坚持“动态清零”,不轻易打开国门。但从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信号来看,防控政策可能会有一些的变化。





如何加大力度,今年最强的经济手段之一,就是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


这是全新的提法,指的是既要有阶段性的减免,也要有长期制度性的安排。


比如说,以前一直在扶持的行业减税政策,坚定实施之外还要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


“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减税降费力度只增不减,以稳定市场预期。”


又比如说,要给企业提供更多的现金流支持,对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就是把累计到以后的“进项”减税优惠现在就给企业退回去,缓解现金流压力。


“优先安排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


减税,中国最近每年都在做。


但这一次,动作直接切入到企业层面,打起组合拳,预计今年退税减税大约2.5万亿元,高于去年,持平于2020年,还比曾经的美国特朗普减税政策力度还要大。


今年,又是一个“大减税”之年。





跟大减税相搭配的,是政府工作报告已经连续三年都没有提到房地产税了。


更为撩拨买房人情绪的,其实是最近的“楼市小阳春”。经过去年底的行业大洗牌之后,中国楼市从去年12月迄今,回暖迹象是越来越丰富,波及范围越来越广泛。


直接降首付的、花式送首付的、下调贷款利率的……春天来了,市场很躁动。


甚至连央行都需要“提前发力”,降息又降准。


对此,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是,“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减少收费,让广大市场主体切身感受到综合融资成本实实在在下降。


虽然今年一样在提“房住不炒”,但是却没有再次提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而是“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坏和健康发展”。


在那些年跟着“房住不炒”表述后面的,都是什么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或者是继续实施差别化调控,立场是很严厉的。


如今,重点是稳定预期,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促进良性循环。稳预期,除了打击投机需求,还需要安抚被“重锤”吓坏了的市场情绪。


所以,报告还提到,“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


中国楼市的春天,是切切实实要来了。甚至可以大胆预测,2022年各地房地产调控政策都有边际变松的可能性。


因此,今年的抢人大战、户籍放松等都还会陆续出现,竞争更加升温。





在深化改革当中,还有一个大动作是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证券发行注册制,简单来说就是审核机构只对注册文件进行形式审查,不进行实质判断,降低上市门槛,同时也降低了退市门槛。这会导致优质企业更加容易上市,而劣质企业更容易退市。


2019年,科创板打响了试点注册制的第一枪。


2020年,国务院提出全面推行、分步实施证券发行注册制,支持优质企业上市。


2021年,北交所宣布设立,同样试点注册制,等于全面推行注册制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2022年,“全面推行”正式变成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全面实行”,中国资本市场全面注册制的时代开启了。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说,这不仅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次内部升级,也是中国能更好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的重要一步。


要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野蛮生长,就要求市场对于那些可能不利于社会健康发展的企业实施高效退市,同时能够对“专精特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循环战略等更具备创造价值能力的企业降低上市门槛。


这显然,就是注册制要做到的。





稳增长,大减税,地方政府必然面临更大的财政压力,尤其是在5.5%的增长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的时候。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提前打了预防针,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


因为当基层过紧日子,万一财政撑不住了,保不准会搞出一些预算和税收不透明的小动作。


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县市间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就是当各级政府都要过紧日子的时候,如何避免基层的财政出现困难。


其中,“省直管县”一直是改革的方向。简单来说,就是让县财政和省财政直接发生关系,在财政收支权力上做到县市平级,缩小城乡差距。


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相同的地方的表述则是“落实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


这一项改革,从落实方案到推进,微妙的变化,表达出中国对于基层财政更加重视,或许今年也会有更为详细的改革动作出台。





最后,来聊聊开头我提到的人口和生育问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减轻家庭养育负担。同时还将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


我印象很深刻,当念到后者的时候,全场的掌声的声音是最大的,维持时间也是最长的。


解决中国人口问题,降低成本,让大家愿意生,也要妥善处理跟妇女儿童相关的问题,让大家敢生,乐于抚养更多的孩子。


纵观整份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可谓是,压力不小但诚意满满,为了稳增长,解决重大发展问题,政策大礼包是一个接一个地出现。


祝福中国。


THE END

小学一个班30个人不到。

中考形同虚设。

高考,不是双一流的学校都没人戏去。

房子会跌到一半的房地产商倒下为止。

工资会涨到一半的资本家无力支付为止。

人们因为随随便便工作10年买到的房子实在太大,一个人住着空落落的,特别想找个人陪着一起住而结婚。

人们因为自己想在身边见到更多活人而生育。由于人口密度暴跌,人们逐渐发现扬声器和耳机里的声音缺少灵魂,婴儿的啼哭简直是心灵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