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春帆樓與馬關條約 | 國際新聞 | 20240426 | match生活網

國際新聞

讀者投書》春帆樓與馬關條約
新頭殼     1 小時 54 分前
Newtalk新聞

馬關條約是中國很失敗的和約,以此管窺中國對外談判史,不禁令人搖談。

中日甲午戰爭、馬關條約是影響台灣、日本與中國的重大事件。中國在甲午戰爭失敗,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台灣被割讓給日本,中國認知日本強大,然後中國掀起一股親日、旅日潮,這又成為此後一連串台日中關係糾結互動的脈絡。中國關心的是甲午戰爭,台灣關心的是馬關條約。

這次跟著史板明夫旅日團出遊,觀看簽訂馬關條約,改變台灣命運的春帆樓是我的重要目標之一。

春帆樓是一間餐廳。他們將簽訂馬關條約的場景,移至春帆樓旁邊,很典雅的房舍,日清講和記念館。這裡台灣團會過來,中國團也會過來。遙想講和當年而思往憶來,有人想到當年北洋海軍慘敗而義憤填膺,有人悲恨自此台灣走向被殖民的命運,也有人慶幸被中國分割出來,自此走上現代化的道路。

我注視日本保留的談判現場,雙方代表的名字、官銜與位置,再看看牆上張貼和約內容。思之再三,覺得這場談判一開始就決定中國會飲恨。

日本的代表是內閣總理(首相)、外長與內閣書記官長(也就是他們的內閣秘書長(內閣官房長官,https://www.google.com/search?q=內閣書記官長&oq=內閣書記官長&gs_lcrp=EgZjaHJvbWUyBggAEEUYOTIKCAEQABiABBiiBDIKCAIQABiABBiiBDIKCAMQABiABBiiBDIKCAQQABiABBiiBNIBCTI0MjNqMGoxNagCCLACAQ&sourceid=chrome&ie=UTF-8)),中方代表是前丞相(文華殿大學士在清朝算是丞相之相近職位)、北洋大臣、直隸總督、外長)、前駐日大使、頭等參贊官。以這樣的職位比較,就看出滿清派出的專業性不夠,份量也明顯不足。而比諸清朝更之前派出的和談代表外長、湖南巡撫,之前的份量更不足。難怪日本不跟他們談。中方能上桌的人物還有一位伍廷芳,當時是商議,地位低於前三者。這些人都是李鴻章的親信、部屬。從這些資料可以看出,清朝談判失敗可以預期。

整個問題的核心不在誰去談判,而是兩國的政治體制,誰比較健全?以連續劇「坂上之雲」所點出,中國與日本因為朝鮮發生衝突,日本宣布進入戰爭狀態,禁止非戰爭功能的商船進入該區域。清朝巧藉英國商船,希望藉此運補軍隊到朝鮮。結果該船被日軍打沈。結果英國(當時世界第一強國家)輿論嘩然,紛紛指稱日本的不是。結果日本提出國際法替他們的行為辯護。最後英國輿論改而支持日本。從這故事可以看出日本在從事國際活動時,已經使用國際法在保護自己的利益,但清朝依舊不熟悉國際法,僅依照自己對國際局勢變化,來替自己爭取利益。

如果清朝有個發展健全的體制,就應該知道外交部怎樣利用國際法,配合他們的軍隊,從事國際戰爭間的折衝問題。這種不健全的體制,在馬關條約的談判過程中也出現。

經過各種國際衝突與教訓,中國依舊不認為處理國際問題必須依照國際公法,而不是自己主觀想法。那種僅憑自己實力及對國際局勢判斷來處理國際問題,依舊是中國處理國際事務的基本態度。他們處理已經被國際法庭判決主權歸屬的南海島嶼問題,都照著他們的想法在做。這樣的態度也同時出現在台海、東海等國際衝突中。

許多人很喜歡坂本龍馬的故事,特別是他那個「武器進化論」:從短刀變成長刀、長刀變成短槍,短槍在變成萬國公法(國際公法)」。坂本龍馬頭腦變化靈活快速,令人讚嘆!坂本龍馬另一個膾炙人口的故是就是船中八策。想不到已經二十一世紀了,中國目前認知處理國際問題,還處在國際公法之前的階段,仍不如十九世紀的龍馬。

台灣和中國的命運,就在春帆樓之約而分道揚鑣。這個改變既是所屬國家的不同,也是近代國家與傳統封建國家的差別。我們有幸成為近代國家的國民,但我們很多觀念是否根據法律的很近代?還是僅憑感覺、不照法律的很傳統社會?值得我們深入反思。

PS:坂本龍馬身上的短槍,就是長州藩(山口縣)高杉晉作送給他的。高杉晉作就是吉田松陰的學生。

作者 : 林修正/退休副教授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