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解說

中共五中全會閉幕,輿論聚焦公報解讀

發表時間:

經過為期四天的閉門會議,中共19屆五中全會周四閉幕,官方按慣例於次日召開記者會,說明會議精神,而不同之處是此次記者會首度以“中共中央”名義舉行,官方並指這是適應形勢發展的重要制度安排和創新。於此同時,外界也紛紛對周四公布的會議公報做各自解讀。

中國舉行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大會照片 2020 10 23
中國舉行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大會照片 2020 10 23 REUTERS - CARLOS GARCIA RAWLINS
廣告

法新社報道指,會議公布了未來五年中國發展的主要方向,強調推動國內消費和科技自主,但並未設定增長的目標。此外,此次五種全會也打破慣例,提出了2035年遠景目標,有評論將此解讀為顯示了習近平長期執政的願望。

制定“十四五”、即2021至2025年中國第十四個五年規畫是此次五中全會主要任務。規畫提出後將在明年三月提交人大會議正式通過。就十四五規畫,公報內容突出了對農村建設、國土規畫、環保、文化軟實力和“一帶一路”等方面的陳述。不同於“十三五“時其提到的“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此次公報就“十四五”未對經濟增速過多強調,對主要目標的提法是:經濟增長潛力充分發揮。法新社報道的解讀為,這是由於面臨不確定因素的增加。並指由於疫情,北京在今年年初已經放棄為2020年設定增長目標。

對於所提“潛在增速”的理解,有中國經濟專家的分析測算指,GDP年增率應都低於6%,在5%到¬6%之間。

在對美競爭加劇和新冠疫情危及全球的背景下,公報強調:“國際環境日益複雜,動蕩和不確定性也在增加。”呼籲建立更注重家庭消費的“新經濟發展模式”。法新社就此指,中國長期以來依靠大量投資、尤其是針對基建項目以及大量廉價產品的出口為主的經濟增長模式顯然已經走到極限,而資本經濟分析師則警告指,如果沒有新的國內增長源,到2030年中國的GDP增長可能會放緩至2%。

在華為、中興等中國企業成為美國制裁目標,中國關鍵技術仍需依賴進口時,公報強調科技自立,將“科技自立自強”列入2035年國家發展戰略各項規畫任務中的首位。

在政治層面,公報一如既重申中共馬列毛鄧江習的傳承序列說法,重申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推動“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以及“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更要求中共“保持戰略定力”,“發揚鬥爭精神”,“於變局中開新局”。

公報未提及中共下一屆領導人安排,有媒體分析指,這顯示出習近平在五中全會再度鞏固了黨內“掌舵”地位。“紐約時報”報道說,會議凸顯了習近平看似“無限”的政治控制力,在其他國家領導人仍在困於新冠疫情是,中國承諾實現經濟復興,在科技方面自力更生,並加強軍事力量以保護國家的經濟和政治利益。

公報沒有直接提及瀕於崩盤中美關係。在周五的新聞會上當記者提出相關問題時,中國官員的回答則試圖淡化中美關係對立的嚴峻程度,更稱中美脫鉤“不現實”。

此外,港台媒體也注意到,在北京不斷收緊對香港管治和台海兩岸關係緊張的背景下,五中全會公報就港澳台內容比例較之前大幅下降,在六千多字的公報中,只在倒數第二段以28字談及港澳台,提到“要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並沒有直接提“一國兩制”和“台灣”。而有關軍隊建設的內容也引發猜想。公報首度提出“確保2027年實現建軍百年奮鬥目標”,部分台灣軍事評論指,這一提法過去很少見,公報雖沒有詳細說明任何新計畫,但提出“全面加強練兵備戰”。報道指,隨着中印在喜馬拉雅山脈的邊境緊張、以及台灣、南海的局勢不斷升級,習近平在近來與軍隊的數次露面中,已反覆提到這個主題。

 

瀏覽其他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