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四大才子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海南四大才子

明清时期海南的四个才子
海南四大才子:是海南的四个才子。多为明清时期之才子。
张岳崧:人称书绝。(1773年-1842年),字子骏,一字翰山(一作澥山),又号指山,广东定安(今海南省定安县)人。
丘濬:人称著绝。(1421年-1495年),字仲深,号深庵、玉峰、琼山,别号海山老人,琼山府城镇下田村(今金花村)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海瑞:人称忠绝。(1514年1月23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号刚峰,谥忠介。明朝广东承宣布政使司琼州府琼山县(今海南省海口市)人。官至南京右都御史,赠太子太保。
王佐:人称诗绝。
中文名
海南四大才子
实    质
海南籍的四位名臣
代表人物
海瑞
海瑞的称号
忠绝
特    点
四位名人各有一项成就名垂青史
发生时间
明清时期

著绝丘浚

播报
编辑
丘 浚(公元 1421年~公元 1495 年) 海南琼山人。明朝中叶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经济学家,著有《大学衍义补》等著作。他为官40年,历任编修、、经筵讲官、侍讲、侍讲学士、翰林学士、国子临祭酒、礼部侍郎、尚书、纂修《宪宗实录》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等职。是一位从边陲海南岛到京城的布衣卿相,史称海南四大才子之一。
其主要成果在经济理论方面,他提出的劳动决定价值的观点,比英国古典经济学派创始人威廉.配第17世纪60年代提出的“劳动价值论”还要早170多年,被现代经济理论界称为“15世纪卓越的经济思想家”。

诗绝王桐乡

播报
编辑
王桐乡,原名王佐,(1428-1512)字汝学,号桐乡。少年时代就深受业师唐舟、丘浚的器重。今海南省临高县博厚镇透滩村人,因他家乡盛产刺桐,故名王桐乡,是五百年前明代的著名诗人。他与明代文臣之宗的丘竣、“海青天”的海瑞和清代海南唯一的探花郎张岳崧合称为海南“四绝”(即“四才子”)。因他以诗闻名,志书称他“博学多识,精思力践,见道精审,故其诗和平温厚,文气光明正大,当比唐宋诸大家。”
其主要著作有《鸡肋集》、《经籍目略》、《琼台外纪》、《庚申录》、《原教篇》、《金川玉屑集》、《珠崖表录》等。

忠绝海瑞

播报
编辑
海 瑞(公元 1514 年~公元 1587 年)字汝贤、国开,自号刚峰, 海南琼山人。明代名臣、政治家。曾任浙江淳安县知县、云南司主事、兵部武库司主事、右佥都御史、应天巡抚等职,后辞官闲居。他一生刚直不阿,被人称为“南包公”、“海青天”,是中国历史上清正廉洁、为国爱民的象征。史称海南四大才子之一。著作有《海瑞集》、《备忘集》、《淳安政事稿》等。

书绝张岳崧

播报
编辑
张岳崧,字子骏,又字瀚山,号觉庵、指山。其祖先原为福建莆田人,宋朝嘉定年间前来琼山当官,此后在琼定居繁衍,后代再由琼山迁居定安。 据史料记载,张岳崧于清朝嘉庆十四年(1809年)考中恩科殿试一甲第三名,是海南历史上唯一的探花。嘉庆皇帝为海南偏隅之地竟有人考得这样高的名次而高兴,特地手谕:“何地无才”。 有关史书把丘浚、海瑞、王佐和张岳崧并称为海南四大才子。
张岳崧自幼聪明过人,且勤奋好学,非常喜欢读书,与小朋友一起外出游玩时也常常带着书本,有空就看。15岁的时候,张岳崧到县城应试,受到县令赏识并被召去面试,县令连出几个题目,张岳崧都当场挥笔而就,令人赞叹不已。《定安县志》对此有记载:“幼颖悟,初学为文,辄汪洋恣肆,迥不犹就。年十五应县试,邑令杨公奇其文,面试之,更数题皆援笔就,极为叹赏。”
乾隆五十四年,张岳崧17岁时,母亲患了重病,岳崧辍学在家照顾,但母亲终因病重辞世。之后,张岳崧因为家境困难,无法继续上学,便在家开设私塾维持生计,同时不忘研修学业。稍有积蓄后,张岳崧远赴广东越秀学院就学,并于 32岁时考中举人。
嘉庆十年至十三年,张岳崧赴京赶考,因家境困难,在一聂姓人家设馆授徒,除了维持自己的生活,还将节省下来的钱寄回定安贴补家用。聂家藏书极多,张岳崧在授课之余便埋头苦读,学问大有长进。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寒窗终有成。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张岳崧在37岁的时候高中恩科殿试一甲第三名进士,成为海南历史上唯一的探花。
广东四大书法家之一
张岳崧博学多才,涉猎颇广,文章书画犹为称道,晚年还主持编纂《琼州府志》。他又是清代知名书画家,尤以工书著称,现代出版的《中国画家大词典》、《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岭南画征略》等书都有专门介绍张岳崧的条文,称他“书法与郭兰石齐名,画宗无人,不多作,零缣残墨,人多宝之。”
清代《国朝画征略》将张岳崧列为广东四大书法家之一,《翰山公崇祀乡贤实录》称其“书法得晋唐诸家奥秘,临仿各造精妙,片楮只字,人争宝之。”《中国书画家大辞典》称他“书宗欧(阳询)柳(公权),尤长擘窠大字。”张岳崧的手迹遗物有不少留传后世,定安县博物馆还保存着张岳崧手书的条幅、对联、抄本、匾额以及各种印章等。
张岳崧一生著有《钧心堂文集》、《钧心堂诗集》、《运河北行记》、《训士录》、《公牍偶存》等,至今仍保存在广东中山图书馆。
张岳崧当官后,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官、会试同考官、四川乡试正考官、陕甘学政、文渊阁校理、翰林院侍讲、江苏常镇通海兵备道、浙江按察使、大理寺少卿、湖北布政使、护理湖北巡抚等职,深通政治、经济,对水利、医学也颇有研究,是一个多面手。
拿自己俸禄助学赈灾
张岳崧十分重视发展各地的教育事业,在担任陕甘学政的时候,他曾捐出自己的俸禄,牵头修复了巩昌南安书院、绥德雕山书院等,后来还曾在海南的琼台书院、雁峰书院以及广州的越秀书院、肇庆的端溪书院讲课。他还十分注意扶携家乡的读书人,带头捐资设立崇贤兴馆,以资助贫穷的读书人做为赴乡试的旅费。他曾说:“欲国有纯臣治有循吏,必先里有良士。”他写《训士录》的目的,就是为讲求吏治,淳厚教化,培养人材。
张岳崧为人认真,忠于职守,史称“居官勤慎廉明,悉心职事。”在任江苏常镇通海兵备道的时候,他奉旨治水,到任第二天就冒着风雨坐小船渡江巡查,亲自督导民工治水护堤,曾多次遇险。在主持江北赈灾时,他迎风冒雪走遍了受灾的十几个县,实地核查受灾人口,监放救灾米粮,同时考察河流地势,写出了几篇很有见地的水利论文。
在担任湖北布政使的时候,张岳崧积极整顿吏治,兴利除弊,注意倾听民间呼声,常常微服出访体察民情。当时江汉一带经常遭受洪灾,张岳崧多次带头从自己的俸禄里拿出一部分钱赈济灾民,采取各种方法平抑粮价,同时大修水利堤防,防洪抗灾。对外地逃荒来湖北的灾民,他也多方救济,并发文给各地,要求各地方官遇到灾民过境时一律想方设法安抚救济。因任上工作出色,湖北巡抚林则徐调任湖广总督时,力荐张岳崧担当护理巡抚职务。
力主禁烟,情义相结林则徐
清朝道光年间,英国大量向中国输入鸦片,有识之士力呼禁烟,张岳崧是其中一人,他曾为禁烟写了不少奏疏和文章,为林则徐后来在广东发动的大规模禁烟运动制造舆论。
道光十八年,张岳崧向皇帝上疏《议奏查禁鸦片章程》,提出了查禁鸦片的具体措施,主张对吸食和贩卖鸦片者处以重刑,严加海关管理,从严惩处跟外国人勾结私运鸦片者,对林则徐的禁烟主张给予支持。
张岳崧在为官期间,曾多次与林则徐共事或为前后任官:嘉庆末年至道光初年,张岳崧与林则徐同在翰林院任职,又先后任陕甘学政、四川正考官;道光十一年,张岳崧与林则徐同时担当江北赈灾事宜;道光十三年至十八年,张岳崧任湖北布政使和护理湖北巡抚时,林则徐则任湖广总督。后来,张岳崧的儿子张钟彦到广州读书,曾得到林则徐的指教和经济上的帮助,在广东考中了举人。
志同道合,使张岳崧和林则徐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后人整理的《林则徐日记》中,曾多次提到两人交往的一些情况。林则徐在写给别人的书信中也多次提到张岳崧,由此可见两人之间的情谊。
张岳崧对林则徐也极其尊重,广东画院藏有张岳崧的数幅手迹,其中就有张岳崧抄录林则徐诗文的手稿。
道光十九年,张岳崧因母亲去世奔丧返琼,路经广州时住在越华书院,当时在广州主持禁烟大事的林则徐,在百忙之中曾到越华书院会见张岳崧,并委托张岳崧协助办理雷州、琼州的禁烟事务。此后,张岳崧一路上召集雷州、海南的乡绅组织收缴烟具,发放戒烟药丸。
在家乡为母守丧期间,张岳崧不忘国家大事,为禁烟之事奔走于岛内各县,并多次给林则徐写信,汇报海南的禁烟情况,询问广州及各地的禁烟详情,忧国忧民的情怀尽现。但限于封建礼教,他必须在家守丧,虽然心忧国事,却不能奔赴广东亲身参与抗英战争,令他引为憾事。
回乡3年后,在对时局的忧愤中,道光二十二年即1842年,张岳崧70岁时因病去世,安葬在琼山甲子毛头村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