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丕」為何與「不」諧聲?

丕--脂B、不--尤、柎--虞——三者同源,互相通假。為什麼?
关注者
9
被浏览
1,524

2 个回答

首先,關於「不」的構形本義,或說象花萼之柎形,爲「柎」之初文(這是一種很有影響力的說法,王國維、郭沫若等皆主此說);或認爲是根鬚之形,爲「茇」之初文[1]。兩說皆待考。凖此,暫不能認為「柎」與「不」、「丕」同源。

「丕」是「不」的分化字[2][3][4],這是沒有問題的。

季旭昇.說文新證2014版P41-42

「不」*pə,「丕」*pʰrə,同在諧聲系「不」Pə中。

上古pʰrə變中古滂母脂三B是規律的,上古pə入尤韻也是規律的,唇音接-ə入中古尤。

参考

  1. ^陳世輝.釋 ——兼說甲骨文不字[J].古文字研究.中華書局,1983(10):37-45.
  2. ^李學勤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1.
  3. ^黃德寬.古文字譜系疏證[M].商務印書館,2007:285-286.
  4. ^季旭昇.說文新證[M].藝文印書館,2014:41-42.

“不”本地方言多音多義:

1、[but1],擬“放屁”聲音,表“(突然)冒(出)”義,如“不出來”=今“冒出來”。另又擬聲詞,如煲飯沸騰稱“不不沸”。

2、[but7],表動作“掃出門、武力驅除”。如“不垃圾”=今“鏟除垃圾”。

3、同[唔],但凡聞放屁聲,人皆搖頭掩鼻發“唔”聲,表“否定”義(發此音合口閉氣,單憑鼻孔出氣成聲,因為怕吃到“屁”。另亦可用不同聲調表“疑問”~“嗯?”、表“確認”~“嗯!”、表“無奈”~“唔!?”、表“猶豫”~“唔⋯⋯”)。(“聞”變“嗅”義疑訛誤於此)


4、“用掃把(or棍棒)打”,表“大動作驅棄”。分三種音,意義有細微區別。

  • [boi]同“背、杯”,是“舉高(掃把)打”義
  • [bot]同“拨”,指用棍棒(or掃把柄)打
  • [bok]同“卜、搏”,指用大棒頭(or掃把頭)搥

ps:很懷疑用此法真能把鳥不下來?

“丕”音[pi]同“皮、屁、鼻、鄙”是“(將皮屑)掃除”義,引申“小垃圾、驅棄(輕易)、鄙視、否定”。(“胚、坯”音[poi]同“配”,表“相匹配”之“渣皮”)

ps:如“田螺片”稱“田螺丕”、“甘蔗渣皮”稱“蔗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