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听专家讲要赏识孩子,可发现孩子对我们给他的赏识常常不屑,即使在意也是一会儿,难道赏识失效了吗?

我们听专家讲要赏识孩子,可发现孩子对我们给他的赏识常常不屑,即使在意也是一会儿,难道赏识失效了吗?
关注者
7
被浏览
6,384

7 个回答

你真的理解赏识教育吗?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了一个实验,他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虚构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名单交给了校长,叮嘱他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其实,名单上的学生是随机挑选出来的,压根不是什么「最有发展前途者」。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

很神奇是不是?

其实,道理很简单。

是罗森塔尔的权威影响了校长,使得学校的老师误以为这些孩子真的是潜力很大的孩子,而老师又将自已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绪、语言和行为传递给了学生,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热爱和期望,变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假设一开始,学校和老师就知道这份名单是假的,只是配合罗森塔尔去演戏的话,那么最终的验证效果一定不会好。

你悟到什么了吗?

这个案例里,应用了一个有趣的心理学效应,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

这个效应来源一个故事:

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性情孤僻,但他善于雕刻,他用象牙雕刻了一座表现他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时间一长,他竟然爱上了自己的雕刻品。

皮格马利翁祈求爱神阿佛罗狄忒赋予雕像生命,阿佛罗狄忒为他的真诚爱情所感动,就让这座美女雕像活了起来。

皮格马利翁给活过来的雕像起了一个名字,叫做伽拉忒亚,并娶她为妻。

故事讲完了,一个并不美丽的神话故事,但其内核却并不是故事本身,而是两个字:「真诚」。

在这个故事中,皮格马利翁的期待是真诚的,如果没有这种真诚,自然无法打动爱神。

皮格马利翁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

「皮格马利翁效应」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题主提到了孩子对我们给他的赏识表现出了不屑,那么我要问一下题主,你所说的「赏识」真诚吗?你自己有没有发自内心的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真诚的赞赏呢?你是否坚信孩子身上有需要我们赏识的地方并坚信赏识教育的积极意义呢?

赏识教育并不是要不停地夸奖孩子,而是指理解孩子和鼓励孩子。

过度的、无谓的夸奖会使孩子感受到虚伪与抵触,会让孩子骄傲自满,不仅起不到激励的作用,还可能适得其反。

赏识教育最忌讳的是空泛与虚伪。

「你好棒」,「真能干」……许多家长都喜欢用这样空泛的表扬去激励孩子,但这种笼统的表达并不能让孩子明白自己棒在哪里,这不仅起不到正面作用,还会助长孩子的自负。

许多家长为了表扬而表扬,对于刚练琴不久的孩子,为了激励,他们会说「我儿子真棒,比老师弹的都好,绝对是未来的肖邦。」

也许这样的表扬短期会起到促进孩子练琴的目的,但是孩子并不是活在真空里,当他在别处听到不同的声音后,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反思,自己的父母是不是在说谎话,他会觉得父母是虚伪的,今后再有类似表扬发生后,他们或许会对这些空泛、虚伪的表扬表现出不屑来。

好的赏识教育有一个公式:赏识=陈述事实+表达感受+表达期望。

我们要赏识孩子的努力与能力,潜能与优点,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要学会夸孩子在意、得意的地方。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赏识的作用,那么你做出的赏识一定是空泛、虚伪、敷衍的,就别怪孩子表现出不屑来了。

教育路长远,你我共努力,共勉吧!

没有奔波苦,哪得成才香。我是在孩子的教育成长过程中不断奔波的奔波爸。关注我,带给你丰富的育儿知识。

因为大环境如此,你们的赏识才是偶尔。

或者他生存的周围其他教育的不同,给他造成你们所谓的赏识教育只是一时兴起的做实验。

再或者所谓的赏识根本就是换汤不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