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一个很会教学生的钢琴老师?

自己学琴也有十多年,大学上的是专业院校,有一定基础,教琴五年了,发现现在学生普遍不愿意花时间去练琴,外界诱惑太多,我也不想做一个严厉,压迫学生学习的老…
关注者
648
被浏览
142,949

23 个回答

我是琴童家长,正好我的小孩因为我们家庭安排,以前和国内老师学琴,现在跟美国老师学琴。很明显孩子跟美国老师学积极多了,而且跟美国老师练琴以后,琴艺进步也快了。问了问周围华人朋友也都是这样,很多华人朋友后来都换了美国老师。

有几个我觉得美国老师普遍做得比较好的地方,介绍给题主,希望有所启发。

1美国老师是在教音乐,而不是“弹琴”。对具体技法进度要求没那么高,但是你弹过的曲子,相关所有乐理要完全理解。到达什么程度呢?学过的调式、和弦要会写,也就是作曲。要会听会分辨,并且能迅速视奏新区。

2美国老师因材施教,对不同孩子要求不一样,从不会恶性刺激孩子。只要孩子做到了进步,做对了,哪怕只是态度端正,就会获得鼓励。语言里没有负面评价,比如从不说你错了,而是说你试一试这样弹,有没有觉得更棒了?

3美国老师不摆手型,教触键和发力,并慢慢调整。这样教了一阵子以后,孩子的手部动作反而进步很大。以前则无所适从,还常有抵触情绪。

4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目的都是让孩子理解曲子。比如说节奏感强的那种感觉,老师会站起来模仿各种列队行进的动作,夸张又滑稽,然后问孩子哪个感觉的行进好?还有很多音乐小游戏。教室里有黑板,随时有写写画画,帮助理解乐理。

5对音乐的启发丰富立体。课上有听曲子,有跟着伴奏弹奏,老师和孩子互动配合演奏等。

6对孩子要求与年龄相关。四五岁的初学者每天弹十分钟,或者能看看就好。六七岁的孩子每天集中精力练半小时就是模范生。八九岁基础好天赋好的,才建议每天练一小时,以求更高发展。

7最重要的也是最虚的,但真的觉得很重要的,是发自内心地尊重孩子和热爱音乐。

不是说美国老师就多好,而是这些地方我做为琴童家长,觉得有可借鉴之处。希望题主也能觉得有些启发^_^

————

补充说明:

我们在美国前后换过几个老师(有时是老师搬家,有时是我们搬家),教学方法都是上述这样。周围华人朋友交流起来,也都说“老美比较会教孩子”。所以我认为,这应该是美国老师所受的培训就是这样,这只是他们的普遍教学法,而不是我们正好赶上的全是特别好的老师。

———————

有人说我没数据之类。我说了自己是琴童家长,提的也是【我觉得】美国老师做得好的地方,以给题主一点启发。

但既然提到什么数据不数据的,那倒也不妨宏观一点。我就想了一下美国的流行音乐水平,优秀作曲家数量,顶级音乐学院声望(如郎朗上的柯蒂斯)。

想完了我觉得,承认一下“美国有可学习借鉴之处”,不会太难吧。

事实上,现存有很大一部分钢琴老师,都是“不太会教学生”的。

能问出这个问题,说明你或多或少意识到了这个环境现状。

要变成一个很会教学生的老师,必然要考虑自己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或者你能创造出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为学生带来一些大部分老师无法带来的价值,作为核心竞争力,让你脱颖而出。

我会给出几点很有效的建议,包括我自己的教学理念,告诉你优秀的老师需要做些什么:

1. 思考、变化、和创新教学模式与思路

现在传统的钢琴教学环境之所以落后,是因为有一个非常普遍存在,且造成了许多严重的历史遗留问题的现象:

大多数的钢琴老师教学,一定要让学生把自己过去走过的路重新走一遍。

自己小时候学什么,怎么学,现在就让学生学什么,这样学。

过去老师是怎么教的,现在自己就怎么教。

为什么要这样呢?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需要不断的前进和更新的,而只有钢琴教学这一块不停地在重复老路,这样哪里会进步呢?

而且这往往造成了一些错误观念的传承,小时候老师教我们的方法或内容可能不够科学,甚至有错误和偏差,但被我们当成了正确的东西和理念,教给你我们的学生,新时代的内容在反驳我们,我们却依然愿意相信自己是对的。

因为根深蒂固的东西,真的很难改变。要思考自己教学中有什么错误或者不足,一定要大胆地从既有的思维框架中跳出来,从第三方的角度来审视自己,质疑自己,发现那些不足并创新和改良,我们才会进步。

2. 抓大放小的能力

见过很多老师,包括我自己,有时候都容易现在一个坑里跳不出来,就是跟学生打拉锯战,硬揪着一个问题不放,做不好老师就生气和指责:怎么这么简单的东西都不会??

孩子也产生了抵触或者害怕的情绪。

但回头想想,这个问题真的有必要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去解决吗?如果真的无法解决,那生气有什么用呢?

或者,你可以去指责一个7岁小孩子笨吗?你有20多年的人生阅历,跟一个年龄和知识极度不对等的小孩置气,本身对双方就是一种消耗。

所以作为钢琴老师,我觉得必须学会一个能力,就是抓大放小,让一些可以暂时放一放的东西,就先放一放,把精力集中在当下更重要的事情上,即对音乐的审美、理解、与热爱。

有了热爱,等更懂事一些,再来让他纠正,和增加练琴时间,我想都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了。

高赞答主写的美国的老师的教学方法,我就觉得很舒服:怎样做一个很会教学生的钢琴老师?

3. 带着学生一起分析每一个问题,发现问题本质,以解决未来发生的所有同类问题。

在教学中,不仅要帮学生发现问题,还要通过对问题类型的概述和分析,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进而使其拥有发现同类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老师提供的解决方法解决该类问题。

否则解决了这首曲子里的这个问题,再下一首曲子重复出现,重复消耗了老师和学生的精力,以及有效的上课时间。

然而这正是很多教学都存在的问题,很多老师的上课环节,就是不停的指出错误,并要求改正,却从没想过怎么从源头扼杀掉这些问题。

这就涉及到一个学生出现问题的核心原因:有时候学生不是无法解决问题,而是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

所以他们才会重复不停地犯同样类型的错误。

要解决问题,必然要先知道自己出现了问题

因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是于老师来说一个关键的课题。这而这个能力,可以通过剖析每一个问题的本质原因来实现。

4. 结合乐理知识讲课,不要让乐理知识孤立存在

要区别于传统的低效教学,乐理知识、音乐处理、技能技巧点应随着曲目的布置一并讲解,切不可孤立存在。

我有接手过一位学了5年钢琴的小学生,据妈妈描述,之前的老师非常“重视”乐理,每次布置完作业,会花半节课的时间单独讲乐理知识。妈妈还翻出当时老师要求她在旁记笔记的乐理知识内容,卷面和条理都很清晰;

但是,我花了15分钟来探这位小朋友的知识储备水平,却发现很多基本的乐理知识他一点儿也不懂,或似懂非懂。

这说明了理论知识孤立学习的不合理性,虽然我很愿意相信那位老师内心一定是出于对教育的努力,才花这么多精力单独讲乐理,但是实际证明收效甚微。

探索音乐理论与弹奏实践结合的有效界限,是脱离传统钢琴教育,进入科学模式的关键点。

5. 视奏环节的必要性

让学生当场视奏新课的重点部分。这一点也是我认为区别于传统模式的关键点之一,也是我教学中的必要环节。讲解完了相应的知识和技巧,应当场示范,并让学生过一遍,在学生弹奏的过程中,指出存在的/可能出现的问题。

然而很多老师都是在学生回完课以后,拿铅笔√了几首新曲子,就让他们自己回去练了。

若布置作业后直接让学生回去自己练,学生很可能在过程中产生一些错误的习惯,并在反复的练习中不断巩固,回课的时候纠正这些错误就会比较困难。

事实上,这种情况极其常见地发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而当场视奏,或者至少是帮着学生梳理一遍曲子,然后示范一下重点部分,也可以有效的避免很多问题的发生。

6. 总结环节的必要性

一定要给孩子理一遍,这节课都上了什么内容,这是必要的环节,也是很多老师都欠缺的环节。

大一点的孩子可能还好,你能指望一个6岁的孩子记得你这节课都讲了什么吗?

我的课堂笔记

一堂好的钢琴课除了基本知识,还应该学到什么?

不代表所有老师的立场,仅从我个人认为的理想状态来陈述。围绕的本质核心是也是教育的核心——老师的责任不止教书,还要育人。

1. 审视与检验:确保每堂课都有新的收获,并能消化它们

收获:怎么定义这个“收获”?我认为会弹曲目数量的增长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收获。如果每节课获得的内容仅限于多学了x首新曲子,那这些学习过程毫无意义。应该关注于自己在钢琴课上获得的内在成长,包括但不限于:艺术理解、乐理知识、乐曲处理、弹奏技巧等等。这也要求老师对学生的实时进度有评估,对于学生什么阶段应该上什么新知识有充分和灵活的备课。

审视:作为学生,我们都知道自己学了新的知识,但如果在每节课毕不以一个刻意的动作去回顾这些内容,这些内容很可能变成一种模棱两可的感觉,无法在大脑神经中形成有效联结,建立知识索引。因此,我们要学会一个动作,就是审视。在老师有意的引导下,刻意去审视与总结每节课学到的知识。

检验:另外,记住知识和理解知识是两回事。同样,弹熟一首曲子和理解一首曲子如何表达也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因此,我们还需要具备检验自己的能力。要确定自己是否理解,除了老师要更加细致、系统的讲解,学生也可以尝试着想象假设自己作为老师,能否能完整的把这个知识转述给学生?在这过程中,你遇到的描述上、换位思考上的困难,就是你还未完全消化的知识。

2. 从规范科学的练琴方法,延伸到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习惯

很多老师可能更倾向于检验学生的成果,而不关注过程。不管你以任何方式进行,只要完成了要求的内容,就是好方法、好学生。

而我觉得作为老师,仍然要非常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尽量引导学生以科学的练琴方法完成任何作业,形成一套练琴的行为方式常规。这将对学生非常有帮助,因此老师需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每节课对此进行强调和必要的矫正。

科学的练习方法,即科学的学习方法,会关系到你处理学习行为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你的学习效果和上限。

我有一位成人学生,报完名还没开始上第一节课的时候,为了让第一节课的上课有可以充分讲解的内容,我布置了一些小作业。上课的前几天他给我发了这个截图,跟我说这是他最近的练琴时间:

我惊了,赞叹他的毅力之余,也因此获得了一个信息:他还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练琴)方法,才花了这么多的时间,而这些时间大部分属于无效学习。

学习方法的核心很简单,即拆分目标。制定具体的目标,并拆分细致的(阶段性的)小目标,再确定达到目标的具体手段。

这样的方法延伸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决定了各个项目的质量和时效性。小到你计划一年要读20本书,你必须计划一个月读2本,细分到十天要读一本,五天用来写读书笔记和消化,否则可能到了年中你一本没读,还隐约觉得剩下6个月时间也够了;大到一个公司要运营得成功,必定有年度发展目标,再划分到季度/月度KPI,再分发到各部门团队各个岗位。

可惜的是,大部分人弹钢琴都是毫无目标地,随心所欲地弹,能弹多少算多少,导致了时间的大量流失。因此好的钢琴课,不止要学知识和弹奏,还要领悟学习的方法。老师在这一点也要多下功夫。对于幼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规范,将对他的将来产生很大的良性影响;对于成人学生,也能因为所具备的理智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受益匪浅。

像奇葩说里的杨奇函每天问自己:“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更博学了吗?”你检验你练琴成果的方法,就是问自己:“我今天练琴比昨天练的进步了吗?进步在哪?”

3. 从系统性的搭建音乐知识体系,优化认知和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自我解决困难的方法和能力

在钢琴学习中形成理工科的科学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试想一下,你在练琴的过程中,是否有遇到你觉得无法解决的困难?

遇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认为问题都是有原因且可解决的,是科学思维的根本之一。当然,不是那种“自学钢琴一年要弹肖叙一觉得到处都是无法解决的困难”的极端情况,通常情况下,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与你的能力水平相匹配的。

而如何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自行解决出现的困难?这就需要老师从第一节课开始,就有意为之地在为学生搭建系统性的、环环紧扣的知识体系。有了基础的知识体系和自洽的知识逻辑,学生通常都能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你在作业中遇到你觉得无法解决的困难,你无法清晰的分析问题和找到解决方案,说明老师没有很好的做好新知识的衔接的讲解,或者老师的教学体系中知识铺设出现了不合理的断层。

举个大家都能理解的类比:学会了读谱(读音高和时值)以后,就开始一首一首过曲子的学生,就相当于只学了基本的加减乘除法则,就想解决一切数学问题的学生;

而这样的学生,碰到一元二次方程就懵了,就像还在学599的你私下偷偷找了首李斯特钟的谱子一样:“这啥玩意儿?”

而有一步步慢慢学习数学知识体系的人,此刻就懂得运用求根公式x={-b±[√(b^2 - 4ac)] }/2a解决所有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就像有系统性学习音乐技能与理论知识的人,某个程度以后即使没有再继续上课,也能自行完成弹奏各种古典钢琴曲目的学习,并比较正确的解决遇到的困难。

在刻意建造的坚固的知识框架内,学生可以具备自我成长的能力,而怎么一步步建造这个框架,就是老师的重要课题。

以上内容摘自我的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