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面對的長照真相:五星級住宿機構的美麗與哀愁 - 康健雜誌
瀏覽數 10,712

不願面對的長照真相:五星級住宿機構的美麗與哀愁

台灣長期照顧服務體系的建置是以社區模式為基礎,讓有需求的民眾在熟悉的住家附近就能獲得所需要的服務;有些失能等級較嚴重、或是不方便在家照顧的狀況,就需要尋求住宿機構來接手。由於民眾消費能力差異懸殊,住宿型長照機構的等級也有許多選擇,近幾年標榜五星級飯店規格的長照機構如雨後春筍般設立,即使收費高不可攀仍有極高的詢問度。

請您現在就測試一下,拿起手機搜尋類似的關鍵字,點選幾間進去看看網頁介紹,是不是看到許多關於五星級「設備」的描述:綠地、空中花園、復健器材、寬敞的單人房、舒適的公共休閒空間……;看得見的硬體設備真的沒話說,甚至比一般住家尊貴許多。

這些細節,比有沒有五星級設備更重要

平心而論,如果您家長輩的狀況是意識不清且長期臥床,那麼要外出到千坪庭園散步、或使用復健器材的機會應該不會太多,他可能更需要確實翻身拍背和營養補充。如果您家長輩是意識清楚,只是活動能力受限,那麼他有沒有聊天說話的對象?他有沒有生活安排的自主權?這些或許和五星級的設備一樣重要,甚至更為重要。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我曾經訪視過一間住宿型機構,因為是較老舊的建築,加上擺設的家具看起來頗有年代感,所以第一眼看去不算討喜;令人驚豔的是裡面的工作人員和長輩之間有說有笑、氣氛溫馨融洽,剎那間我好像掉進時空隧道,回到鄉下老家拜訪爺爺、奶奶、叔公、嬸婆的感覺,那畫面至今還留在腦海中。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選擇長照機構,實地參訪有必要

我想表達的是,環境設備很具體、也很容易評比,但不是選擇長照機構唯一的黃金標準。如果您要選擇長照機構,實地參訪是必要的,一方面要瞭解各項設施設備、環境衛生、服務內容、收費明細、人員配比等,還要仔細觀察住在那裡的長輩及工作人員;長輩的外觀是潔淨清爽的嗎?長輩的面容是輕鬆自在的嗎?長輩的臉上掛著笑容嗎?長輩之間的互動是自然的嗎?長輩和工作人員之間的互動是親切的嗎?機構內有閒話家常的氛圍嗎?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我們經常看到的場景是:長輩們排排坐在輪椅上,面無表情地望向電視機,但真正在看的沒幾個?可能是因為功能退化和疾病的限制,長輩之間鮮少互動,各自孤獨而沉靜地和一群熟悉的陌生人生活在一起。

我們更常看到的是:工作人員熟練俐落地餵食、移位、更換尿布、洗澡,日復一日執行著例行公事……對工作人員而言,這是一份工作,規律而有節奏地上班,然後期待著下班後的精采生活。但對長期住在機構的長輩而言,住在機構就是他的生活,如果生活只有一成不變的照表操課,應該不是大多數人嚮往的吧!?生活應該是有喜怒哀樂、有期待……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基於對生活品質的重視,住宿機構對住民的生活安排也愈來愈用心,例如:每位長輩飲食習慣不同,餐點也要注重多元化的選擇;每位長輩生活嗜好不一樣,休閒活動的安排也要量身打造;每位長輩的作息並不一致,雖然是團體生活也要有因應個別需求的彈性。

下次,當您關注住宿機構的同時,除了讚嘆五星級的「設備」之外,還要仔細瞭解是否也有五星級的「服務品質」,因為,沒有人想要無聊又無助地住在光鮮亮麗的城堡裡。

(本文作者為義守大學護理系助理教授、高雄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常務理事李逸)

<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

照顧者關懷協會

社團法人高雄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

猜你喜歡

活動看板

其他人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