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週就解除三級警戒?國外封城效果不一,值得台灣參考嗎? - 康健雜誌
瀏覽數 61,848

2週就解除三級警戒?國外封城效果不一,值得台灣參考嗎?

台灣從去年的防疫典範,到連日爆增逾千例,瀕臨四級警戒,看看國外大都市有哪些升三、四級的抗疫措施?效果如何?

新加坡:爆24確診,立刻頒出29天防疫禁令

新加坡與台灣同為防疫典範,但近期卻再度陷入水深火熱。5月14日,當地確診數增加24例,大都是傳染力極高的印度變種病毒B.1.617,且有許多感染源都不明。官方當天旋即反應,祭出長達近1個月(5月16日~6月13日)的防疫禁令。

亞洲新聞台報導,即便動作已經不慢,仍有人質疑,相關措施早在1個月前就該施行。新加坡衛生部上週說:「本土社區感染已經出現,且持續擴散中,令人十分擔憂,因為這代表社區已出現尚未確診、但可能感染的人,稍早截斷傳染鏈的相關措施可能不足。」

根據禁令規定,民眾原則上需一律改為在家上班、學校全面停課,餐廳完全禁止內用、室內運動場所全面關閉,也嚴禁超過2人以上聚會。不過,民眾仍能舉辦婚、喪禮,人數僅限50名;電影院也照常開放,但觀眾須間隔2個座位以上,且全程戴口罩、不得飲食。(推薦閱讀:封城會怎麼封?小心就地封城回不了家

西雅圖:搶先全球封城,「全美看齊可救30萬條命」

去年3月,世衛還沒定調這波疫情是「全球大流行」,西雅圖就搶先美國多數地區,立即下達封城令,取消大型活動、餐廳暫停營業、公共運輸全面停駛,學校也停課《紐約時報》分析,若全美各地的反應速度都與西雅圖相同,可以拯救30萬條新冠奪走的人命。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之所以有如此反應,是因疫情剛爆發時,西雅圖的新冠致死人數,一度在全美數一數二,讓他們謹慎面對,在第一時間就祭出當時最高規格的禁令。1年過去,當地致死率已大幅下滑,比其他大都會區都還要低,加上疫苗施打助陣,最快6月底就能解封、恢復上班上課。

(圖片來源/Pixabay)

紐約:地鐵定時關閉、超市管制入場時間

紐約從去年3月封城到現在,已經超過1年,許多人都說,當時以為封城頂多是幾個月的事,想不到如今竟成生活常態。(推薦閱讀:近緊急狀態?東京增逾60例創單日新高,週末軟性封城啟動

紐約市原本24小時營運的地鐵,改為每天關閉6小時,進行消毒作業。酒吧、餐廳等店家全面關閉,但超市維持營業,並鼓勵把上午時段留給長者。在紐約就學的王小姐分享:「有些超市門口,會貼上告示牌,明訂上午8~10點僅開放65歲以上的人進入。」

(紐約超市將入場時間依年齡區分。圖片來源/Unsplash)

紐西蘭:首例確診後1個月就封城、嚴禁親近大自然

去年2月底,紐西蘭出現首例確診,不到3週就宣布關閉邊境、再隔一週宣布升第四級封城,後續有效遏制疫情蔓延,受到好評。學校全面停課,多數商業活動也暫停,僅保留超商、藥局和醫院以供應民生需求。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即便身為自然景觀大國,在第四級防疫措施下,紐西蘭也全面禁止民眾到野外活動、親近大自然,要求所有人乖乖待在家裡。

倫敦:還沒確診,先假定自己已帶原

英國的核心政策是「假定自己已感染(To act like you have it.)」,也就是請民眾把每一個人,包括自己,都當成感染者來做防疫,除了避免與人接觸,自己也要做好衛生管理,以免傳染給他人。或許也是這樣的心態建立,英國民眾後期積極施打疫苗,有效遏止疫情蔓延。

去年3月,倫敦著手進行封城作業,除了學校全面停課,情況許可下,也一律要求各單位在家工作。地鐵雖未停止營運,但班次大幅減少。(推薦閱讀:駐印度記者的封城日記:從害怕封城到害怕解封

非必要商家暫停營業,餐廳需在晚上10點前關閉。超市維持營業、供應民生需求,但會控制人流,限制同時進入的人數,由於必須保持社交距離,常會看到超市外大排長龍。

封城最嚴峻時,並未禁止長途旅行,或開車到較遠的地區運動、做戶外活動。但首相強生說,他不鼓勵民眾到別人家裡過夜,「現在還不是這樣做的時候。」

(圖片來源/Unsplash)

巴黎:公園關閉、晚間7點後宵禁

巴黎去年3月因應疫情升溫封城,餐廳、咖啡廳、電影院等場所都關閉,只開放必要工作、民生採買,並關閉公園等運動場所,防止民眾前往群聚。此外,官方也實施宵禁,沒有持特別證明的民眾晚上7點後不得出門。不過,由於當地人不甚配合,疫情並未因此獲得巨大緩和。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河內:醫院週邊餐飲禁止內用

另一個防疫模範生國家越南,本月卻也遭逢與台灣、新加坡相似命運,單日確診破百例,防疫失守。官方隨後實施封鎖規定,首都河內嚴禁10人以上聚會,在公共場所保持2公尺社交距離。若是醫院周邊營運的餐飲店,僅能外帶、不得提供內用。

對照各地區封城策略,可以看到第一時間就做出反應、加上民眾高度警覺配合,是防堵疫情的重大關鍵。台灣過去成功的防疫故事,同樣奠基於「超前部署」,各國近期廣泛施打疫苗,再配合程度不一的限制措施,疫情或多或少都陸續出現緩解。

猜你喜歡

活動看板

其他人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