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宅一生病逝|罹患肝癌、享壽84歲!日本時裝設計師三宅的傳奇故事|經理人八分生活

三宅一生病逝|閉上眼睛,面料會教我怎麼做!三宅的人生、創作「摺」學

劉璐天
Pinterest / Zen_Atmospheres

燙不平的衣服面料、賈伯斯最愛的黑色高領上衣,可能是許多人對三宅一生(Issey Miyake)的第一印象。究竟這位日本傳奇設計師的設計靈感從哪來?什麼樣的故事、經歷,才能淬鍊出大師級的工藝?

根據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日本傳奇時尚設計師、曾獲日本文化勳章的三宅一生(Issey Miyake,みやけいっせい)5 日因癌症去世,享壽 84 歲。(延伸閱讀 / 三宅一生病逝|盛田昭夫、賈伯斯都愛!他如何打造讓頂尖 CEO 沉醉的服裝?

出生自日本廣島縣的三宅一生,於多摩美術大學(Tama Art University)畢業後前往法國,學習傳統高級訂製服的技術與設計,之後在美國紐約工作,於 1970 年成立三宅設計事務所,1971 年創立品牌「ISSEY MIYAKE」,1973 年首度參加巴黎時裝周。

三宅一生的設計打破外界對服裝的既有概念,在全球各地大獲好評,不僅被各地美術館爭相收藏,還在多國辦展覽會。1999 年,三宅一生將品牌交給徒弟瀧澤直己後,依然積極進行各種活動。直到 5 日因肝癌病逝,享壽 84 歲。

三宅一生是個怎麼樣的人?為何他的設計能紅遍全球?背後的設計、人生「褶」學,帶您一次瞭解:

日本傳奇時裝設計師「三宅一生」逝世、享壽 84 歲!他的創作理念、靈感來源

「首先,我會閉上眼睛,讓面料告訴我該怎麼做。」在談到自己的設計流程時,今年 82 歲的三宅一生這麼說。

2016 年 3 月,三宅一生在東京國立美術中心舉辦了自己的半世紀回顧展。現場發言裡沒怎麼說過往的事,倒是提起宮城縣白石市有個手藝人給他寄來一份和紙樣本,他試著把它做成了夾克。

「都不會皺!」他興奮極了。

皆川魔鬼子(Makiko Minagawa)第一次見到三宅一生是在 1971 年,三宅一生工作室剛成立。這一年,距巴黎五月革命結束剛 3 年,距美國嬉皮運動的先鋒、搖滾樂手 Janis Joplin 和 Jimi Hendrix 去世剛一年。那次會面皆川魔鬼子本來是為了諮詢移居倫敦的事,不過結果和預料得有點不一樣 —— 皆川魔鬼子從此變成了三宅一生品牌的面料設計總監,而且到現在已共同走過近 50 年。

在他們相遇前的 5 年時間裡,三宅一生一直泡在西方:在巴黎時裝工會學校學了一年高級定制,給法國時裝奢侈品牌姬龍雪(Guy Laroche)、紀梵希(Givenchy)做過 3 年助理,1969 年到紐約後又師從美國極簡主義設計師傑弗裡.比尼(Geoffrey Beene)一年。

巴黎時裝工會學校
巴黎時裝工會學校

這 5 年洗禮,讓他得出了兩個貫穿終身設計理念的結論,與日本另外兩位傳奇設計師川久保玲(Comme des Garcon)、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在 80 年代被西方世界歸為「Japan shock」的原因類似。首先,是質疑西方那種「由外向內」的設計傳統 —— 把面料鋪在人體模型上,然後透過裁剪、縫制和褶皺等方式雕塑出理想的女性線條。

相反地,三宅一生更認可傳統和服「由內自外」的處理方法,先考慮身體與衣服間的關係,認為布料是人的「第二肌膚」(second skin),應「一塊布成衣」(One piece of cloth)

其次,是受到五月革命、嬉皮運動中自由平等精神的感染,三宅一生更清晰地認識到時尚圈中的「西方審美決定論」是需要改變的;比起為一小群富人做高級定製,他也更希望從成衣設計(pret-a-porter)出發開始探索「普世著裝」(Universal Clothing),希望創作出像 T 恤、牛仔褲這樣任何時間、地點都能滿足人們需求的作品。

這是三宅一生自我設計語言成型的開始,不過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核心,都是面料。 因為「用一塊布成衣」,類似和服的製作原理:你很少看見和服的樣式有多大不同,所以需要通過探索印染、紡織方法等不同面料工藝,讓其呈現更豐富的裝飾效果;在這個大框架下再去談「普世著裝」,也意味著設計師需要去了解不同文化在面料工藝上的根本觀念和方法。

各式各樣的絞り圖案
絞り一般來說有 6 種染法

相知與相惜,三宅一生、皆川魔鬼子因「面料」而相遇

在 1971 年這樣一個工作室剛在日本成立、三宅一生設計理念急需落地的時刻,皆川魔鬼子的確是最好的人選。

如果說二戰前紡織服飾業在日本的重要性還形同今天的半導體和汽車產業,那到 60 年代,絞り(音 shibori,靛藍染色技術)等古老工藝就已近乎滅絕了。日本公眾追捧的都是 Missoni、Prada 和 Gap 這樣的西方名牌,甚至連鐵路都沒有修到絞り的故鄉 —— 愛知的有松町和本州島的鳴海。

難得的是,剛從紡織專業畢業的皆川魔鬼子,恰恰來自京都碩果僅存的一個傳統面料工藝世家:祖父專攻絲綢和服的手工塗染,父親則專為日式屏風設計面料。而且她還和三宅一生一樣,是個喜歡從傳統面料入手,挑戰高難度新事物的人。

「和三宅一生工作就像進行一場關於『禪』的對話。有天他忽然說『冬天裡的白』,就這麼一句。我就開始猜想,冰雪的白?鹽池的白?朝鮮李氏王朝的白色青瓷?一般這種對話馬上會有答案,但那次我花了一年時間想這件事,從為紗線選擇原材料開始。」三宅一生工作室每次都是這樣,從創作最初的面料小樣到最後成衣可能要花 2 到 3 年時間,期間工作室所有成員一起打磨想法

《纹身》

1970 年代:第一個面世的系列,顛覆西方時尚圈對面料的認知

1971 年三宅一生工作室面世的第一個秋冬系列,就在西方時尚圈攪起了波瀾。最常被談論的作品《紋身》(Tattoo), 正是由皆川魔鬼子創作的面料。這是一條淺棕色針織連衣裙,用日本傳統技法把 1970 年剛去世的兩位年輕美國搖滾樂手 Jimi Hendrix 和 Janis Joplin 印在背部,仿佛是在向嬉皮運動的精神領袖致敬。現代搖滾和傳統紋身的交錯,青年文化與傳統文化的碰撞,讓人耳目一新。

美國面料設計師 Jack Larsen 評論說,「三宅一生和皆川魔鬼子在面料制作技巧、色彩選擇上沿襲了日式傳統,常用絞り、にしき(音 nishiki,織錦)等手法,顏色偏冷淡、無強烈對比;但在面料的選擇、最終光澤度及松緊度的處理工藝,以及生產成本的控制上,又非常現代。」可以說,是從面料入手在做東西文化的融合。

1982 年,Body Works 展。未採用布料,而是用塑料、紙或鐵絲創作。其中用藤條編製成的、類似日本武士服的上衣登上了 Artform 雜誌封面,成為歷史上第一套登上藝術雜誌的時裝。
1983 年, Bodyworks 摄影集,shozo tsurumoto
Seashell Coat, 1980s

1980 年代:從旅行汲取靈感,融入印度傳統織造工藝、技法

從 1981 年起,三宅一生開始覺得單純只考慮日式和服的做法比較有限,應該從日本擴展到整個東方世界,因此找了一些設計師去瓜地馬拉、峇里島、印度和西藏發掘當地傳統技藝,然後改良成適用於大規模生產的手段。皆川魔鬼子也是其中一個,在 1983 年去了印度。

「這次旅行對我影響太大了。我看到當地匠人的精細技藝、細膩手工,以及印度政府推行的手工藝保護措施,就回想到日本的情況。當時日本發展正是迅速的時候,工業化大規模生產急速推進,全國都是轟轟作響的生產基地。我確實因此減少了很多困難,在處理人工合成纖維時也很有樂趣。但我不想遺忘自然材料和技法的魅力。」

可能正是因為如此,在接下來的 1984 年,三宅一生就開始提倡在現代著裝中融入傳統印度面料,並因此成立了分支品牌「ASHA」,還在巴黎和東京分別辦了兩場關於印度手工織造工藝的展。

不同攝影師拍攝的 Pleats Please,圖片來自 Taschen 出版的《 Pleats Please》一書
不同攝影師拍攝的 Pleats Please,圖片來自 Taschen 出版的《 Pleats Please》一書
1993 年 Pleats Please 發佈現場
著名攝影師 Irving Penn 拍攝作品
著名攝影師 Irving Penn 拍攝作品

1990 年代:一塊布成衣成 Issey Miyake 品牌的經典標誌

進入 90 年代,工作室此前在傳統面料工藝和新技術上的探索投入帶來了「質變」。30 年前那個「普世著裝」和「一塊布成衣」的夢想不僅轉化成了現實,而且成了三宅一生品牌最具標志性的兩款經典系列

「打褶」(pleating)是工作室從 1988 年就開始研究的技術,到 1993 年以「Pleats Please Issey Misake」這個系列亮相。這種制法是先剪裁出比正常尺寸大的衣料,然後用機器打褶、加熱固定,讓原本二維的面料立體起來,沿襲了日本傳統中面料與肌膚間「留白」的傳統。 這不僅增加了結構性美感,張弛靈活,而且還開拓出一個新思路:面料也可以定義一件衣服的形態和功能。

緊接著在 1998 年,「一塊布成衣」也通過與面料工程師藤原大的合作以 A-POC(A Piece of Cloth)項目的形式實現。製作全程均為電腦控制,直接從一條線開始,一次性完成布料、質感和成衣等所有流程。

pleating,將面料夾在兩片紙中間打褶
A-POC

1999 年:三宅一生退居二線,皆川接棒、深挖傳統工藝

到 1999 年,三宅一生退居二線,一直站在幕後的皆川魔鬼子也有了自己創立分支品牌的想法 —— 不過做的還是那件事:發掘傳統面料手工藝和現代生產技術的結合點。

如果你來到東京都港區南的青山,在三宅一生品牌旗下的 6 個精品店、11 個子品牌中,就能找到皆川魔鬼子的 Haat。「Haat」這個詞在英語中音同「heart」(心),在印度語中意思是「集市」,詞形上又與印度語「Haath」(手)相近——「我們可以巧妙改變生產技巧和流程,甚至利用機器紡織,讓創作者的手溫延續下去」。

Haat東京店面

Haat 也因此成為三宅一生子品牌中最深挖傳統工藝的一個。比如 2014 年春夏的 Ultimate Black 系列,極度飽滿的黑色是由江戶時代的一種染色工藝創制出來的。「在日本,這種黑色只用在正式場合,比如婚禮或葬禮。我們有位手工藝人說,這種技法是因為他祖父不小心把蛋白濺在了黑和服上,結果發現其中的蛋白質和染料產生了化學反應,使得黑色更黑。我們就把這種傳統技藝轉換成了新的化學手段。」

還有一次,皆川魔鬼子看到 Roomba 吸塵器裡的灰色毛毛團,覺得灰得正好,就去有機棉紡線的作坊收集了一堆廢料,請日本東北地區的傳統紡織工幫忙,做成了一種極度柔順的圍巾。這些圍巾從 2011 年起就成為了 HaaT 系列的一部分。

前些年,皆川魔鬼子因在面料方面的創新被《METROPOLIS》雜誌評為 2015 年 6 位建築和設計領域變局者(Game Changers 2015)之一。

2014 春夏,Ultimate Black 系列
2014 秋冬,靈感是日本紙燈。整個面料是在提花機上用一條經線織出來的,緯線則採用不同質地創造不同效果,白色是棉加羊絨,黑色紗線內芯是聚酯纖維。
2015 春夏,使用的是德國民間的加熱漸變工藝
2016 春夏,黑色部分與黄色部分是用兩種不同扎染技術染製

老搭檔皆川魔鬼子忙活的這段時間,三宅一生其實也沒閒著。他在 2007 年近 70 歲時成立了一個 Reality Lab,專門研究環保面料,隨後發佈了用回收聚酯纖維做的 132.5 系列,以及和義大利燈王品牌阿特米德(Artmide)合作的 IN-EI Lighting 系列。

現在回過頭來看,為何一輩子都如此執著於面料工藝?用皆川魔鬼子的說法:「坦白說,手工工藝成本更貴了,但改變其實只有一點點。用噴墨的話黑色淺一點,京都手工做的更飽滿些,就這麼點差別。」但她覺得這奢侈的一步邁得值得,因為「我有責任讓這些手藝流傳下去。」

三宅一生呢?「我最感興趣的還是人本身和人的形體。沒有什麼比衣料更貼近人的了。

皆川魔鬼子
三宅一生

(本文出自好奇心日報,作者:劉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