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全家超商股票下市!母公司伊藤忠商社想什麼?2 大面分析原因|經理人
商業 Business > 經營策略
feature picture
Wikimedia

股票下市、每天業績都在掉!日本全家怎麼了?2 大面向分析

2021-01-07 作者 商社男

日本全家便利商店(Familymart,以下簡稱日本全家)2020 年發生不少大事,除了營業成績出現多年來的首度虧損外,11 月時還把上市 33 年的日本全家便利商店股票從東京證交所下市了。

一般在台灣,聽到股票要下市好像都不是什麼正面的消息。為何日本全家要下市?到底是哪個大股東,這麼有影響力跟財力,決定了日本全家的未來?背後的大股東推手,就是日本的伊藤忠(Itochu)商社

什麼是商社?商社在做什麼?日本前 3 大超商與商社的關係

商社在日文就是「貿易公司」的意思。日本在經濟起飛期,島國需要依賴大陸的物資,所以商社就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從國外出口到日本不少的物資,給日本的企業加工、生產,也因為國外是商社很重要的根據地,所以商社在許多國家都有分公司或是辦公室,才能提供最新的產地訊息給日本的企業。

延伸閱讀:什麼是商社?專門商社、綜合商社,有何差別?

但隨著國外的情況越來越透明,企業也自己到海外採購,所以商社就開始把重心從「貿易事業」轉向「企業經營」,開始入資跟商社有往來的企業體,從上游製造商到下游銷售商,走向投資跟經營事業路線。投資的產業五花八門,從發電廠、公共建設、農場、食品加工到零售業等應有盡有。

大部分日本消費者都以為,商社距離他們的生活非常遙遠,但其實在日本排行前三大的便利商店,除了店鋪數第一大的7-ELEVEN(店鋪數 2 萬)最大股東不是商社之外,排行第二的日本全家(店鋪數 1.6 萬)、第三大的日本 LAWSON(店鋪數 1.4 萬)都是商社的「業績連結子公司」,也就是經營方針能被母公司實質影響的子公司。

日本三大超商7-ELEVEN、全家、LAWSON便利商店.jpg
日本前 3 大超商品牌 7-ELEVEN、全家、LAWSON。
Shutterstock

全家:西友超市創立,伊藤忠商社持股過半

日本全家是唯一不是北美起源的便利商店,最初是在 1973 年由西友超市(Seiyu)創立,1998 年因有財務操作上的考量,才把手中的持股賣給伊藤忠商社

從那之後,日本全家的最大股東就一直是伊藤忠商社。在實行公開收購(take-over bid,TOB)前,伊藤忠商社已持有日本超過 50% 股份。目前日本全家會長(即董事長),就是由曾經擔任伊藤忠副社長的前董事所擔任 。

僅供編輯使用_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Itochu logo visible on display scr
1998 年起日本 Familymart 最大股東: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
shutterstock

LAWSON:大榮超市引進,如今三菱商事為最大股東

之前曾提到,1974 年時,日本超市龍頭大榮超市(Daiei)將 LAWSON 從美國引進日本,到了 2000 年也同樣因為財務操作上的考慮,才把約 20% 股票賣給三菱商事(Mitsubishi)

如今,三菱商事已變成 LAWSON 最大股東。現任 LAWSON 社長(即總經理)就是由曾任三菱商事社長助理的幹部擔任。

延伸閱讀:一口氣改掉 680 個產品包裝,搞到社長出來護盤!日本 LAWSON 為何要冒險、犯大難?

7-ELEVEN:伊藤忠商社為初期推手,後與三井物產合作

日本 7-ELEVEN 與商社有什麼商業關係?其實日本 7-ELEVEN 的母公司,伊藤洋華堂百貨(Ito Yokado)從美國引進 7-ELEVEN 時,當時的授權合約就是透過伊藤忠商社所締結的,也能說日本 7-ELEVEN 誕生的推手之一就是伊藤忠商社

僅供報導用途Mitsui logo三井物產_1156102888 (1).jpg
2013 年與 7-ELEVEN 成立了營運重慶 7-ELEVEN 的合資企業:三井物產
shutterstock

伊藤忠商社入股日本全家之後,日本 7-ELEVEN 就跟伊藤忠商社各自努力,而後來日本 7-ELEVEN 又與另外一家商社三井物產(Mitsui)合作,2013 年一起到中國重慶成立了營運重慶 7-ELEVEN 的合資企業,雖然說合作的區域不是在日本,日本 7-ELEVEN 也跟其他兩家便利商店一樣,與商社在合作上都維持不錯的資本關係。

無論是日本 LAWSON、日本全家都能發現 商社都有了解自己的原生幹部擔任最高經營者,或跟日本 7-ELEVEN 一樣選擇在國外成立合資企業,這些高階幹部的投入,都大大地發揮商社在日本便利商店產業的影響力。

為何商社對便利商店那麼感興趣?這個寫下來就沒完沒了,結論就是:為了產業的上下游整合。只要整合上下游,就是一個最佳的商業防禦,是穩固自己在整個流通消費產業的基石。 如果對這個主題有興趣歡迎跟我說,我再來想看看如何表現。

從「數字」分析全家下市原因:營業額下降、暢銷商品不夠給力

話說回來,為何那麼多公司都要搶著上市,伊藤忠商社還要逆風而行?我們先看看數字的端倪,來推敲可能的動機。

數字面分析 ① 每日營業額衰退

首先,是日本全家最近的數字不是很理想。2019 年日本前三大便利商店的每日營業額如下:

業者 營業額 與去年相比
7-ELEVEN 65 萬 6000 日圓 一樣
LAWSON 53 萬 5000 日圓 成長 4000 日圓
全家便利商店 52 萬 8000 日圓 減少 2000 日圓

可看出,唯一衰退只有日本全家,所以母公司 伊藤忠商社當然會緊張。

數字面分析 ② 超越對手的 PB 產品少

再來看代表商品力的自有品牌(Private Brand,以下簡稱 PB)產品。與一樣是商社系列的日本 LAWSON 相比,日本全家火紅的 PB 產品銷售力較不突出。簡單看一下兩家比較火紅的甜點、零嘴類的 PB 產品銷售數字:

業者 自有產品品項 銷售成績 推出日期
LAWSON 巴斯可風起司蛋糕 BASCHEE 3 天銷售 100 萬個 2019 年 3 月
LAWSON 點心派 GU-BO 2 天銷售 200 萬個 2020 年 3 月
全家便利商店 舒芙蕾布丁 30 天售出 100 萬個 2018 年 11 月

兩家都有不錯的 PB 產品,但能看到在達成百萬銷量的天數,日本全家可是要花上 10 倍的天數,才能達到日本 LAWSON 的銷量。

雖然銷售年度、月份不同,一些影響銷售的變因也很多,但差了這麼多倍時,母公司會想參與,看是不是在開發上能有什麼改善的地方,這動機也不是不能理解。

從「管理」分析全家下市原因:避免訊息揭露、加快決策、永續經營

伊藤忠商社要關心子公司的業績,所以提高持股比例、增加控制權都能理解,但為何需要讓日本全家的股票下市?其實上市雖然有好處,但相對的也有些限制,這些限制或許就是讓母公司決定下市的原因,能想到的如下:

管理面分析 ① 避免相關訊息的公開

上市後每年都要發布的年報,其實就是訊息的寶山。有一家餐飲品牌,在他們日本的年報就有揭露在台灣年年營業額萎縮的事實。類似這些訊息,有時候因上市而無法不公開,但又不希望競爭對手知道,所以避開要揭露的義務,下市就是其中的一個方法

管理面分析 ② 加快政策的推行

你有開會人數太多,所以遲遲難以得出結論的經驗嗎?

上市之後,就會有許多自己以外的股東出現。雖然自己是大股,靠投票決議也能通過議題,但某些議題仍需與其他股東溝通,他們也能要求提出說明,這些說明雖然都是對公司好的,但說明時的作業時間,還是會拖到政策施行的速度,特別是日本便利商店產業進入一個不穩定期,競爭超級激烈, 為了要能快速的執行政策、集中決議的人選,也是一個能被理解的決定

延伸閱讀:正式終結!日本超商「成長神話」破滅,3 大業者的下個激戰區:台灣?

管理面分析 ③ 回歸重視長期經營的效益

大家應該都常看到上市公司發布月營收或季營收狀況。這對經營者來說,其實也是不小的壓力,因為只要營收有萎縮,可能就會有記者撰寫相關的報導,無論是中階主管或經營者,應該多少都會在意報導內容。也因為在意,不知不覺中,經營策略就可能會偏向注重短期效益,理由是短期效益媒體才能馬上看得到。

這個氣氛一久,對於長期政策的經營比重,或許就會開始減少,從永續經營的觀點來看,會有這個潛在的不良影響。所以排除掉這些因素,經營者更能比較沒束縛的做自己想做的事

應該還有其它因素影響了伊藤忠商社的決定,但個人推測,加快政策執行上的速度感及靈活的調整,應該會是決定下市的重要原因。

反觀台灣超商市場:OK 超商、萊爾富很有價值,什麼事都可能發生

觀察日本的狀況,大部分便利商店的大股東,都不是自創品牌,反而公司是透過收購來的。

其實台灣便利商店產業中,目前排行第三跟第四的 OK‧MART(OK 超商)與 Hi-Life 萊爾富,也都有 800 家店舖數以上的規模。想進入台灣市場的國外業者,用併購的方式透過它們進入台灣市場,也是能有一番作為的。特別是疫情時代,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的狀況下,台灣便利商店未來應該還有一波新的變化。

萊爾富主圖_2020_05_19_蔡仁譯攝-1
攝影 蔡仁譯

(本文由「商社男的外食迷宮」授權刊登)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