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仔國際上市 三哥、譚仔較勁 靠Ian花姐與「七師傅」分勝負?

譚仔國際上市 三哥、譚仔較勁 靠Ian花姐與「七師傅」分勝負?

撰文:黃文琪
出版:更新:

譚仔米線將登陸港股!經營「譚仔雲南米線」﹙「譚仔」﹚及「譚仔三哥米線」﹙「三哥」﹚的譚仔國際已通過上市聆訊,據悉集資規模約1億美元(約7.8億港元),獨家保薦人為國泰君安。
值得注意的是,「三哥」收入近三年首超「譚仔」,日後雙品牌如何較勁,或許還要看這場社交媒體之戰!

去年「三哥」收入首超譚仔

譚仔及三哥品牌擁有超過24年歷史,合共經營156間餐廳,包括79間譚仔餐廳及77間三哥餐廳,其中150間位於香港,3間及3間分別位於中國內地深圳及新加坡。據更新後的招股書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止年度,年度溢利2.88億元,按年增50.8%。收益17.95億元,按年增6.1%,其中「三哥」品牌收入近三年來首次超「譚仔」,「三哥」品牌收入為9.04億,「譚仔」為8.9億元。

全年顧客3,073.4萬人次。整體每間餐廳每日平均收入3.7萬元,日均顧客640人,平均消費58.4元。「三哥」餐廳日均顧客641人,「譚仔」餐廳日均顧客638人,而顧客平均消費分別為58元及58.8元。另外,整體外賣自取及到戶收入大增9成至8.9億元,堂食的收入則下跌。

「三哥」品牌收入近三年來首次超「譚仔」。(譚仔國際招股書截圖)

雙品牌策略營銷 爭取更高市場份額

「譚仔」及「三哥」雖然同為譚仔國際旗下,各自都有支持者,但為何集團不將「譚仔」、「三哥」合二為一?譚仔國際便解話指,譚仔及三哥各自有其忠實的「擁躉」,由湯底、食材、調味料、品牌形象、餐廳佈置以至顧客服務等因素,「擁躉」會偏好兩者中的其中一個。因此,譚仔國際認為相比與合併品牌或終止任何一個品牌,維持兩個品牌有助取得更高市場份額。

多品牌策略(Multi-Brand Strategy)是市場行銷中品牌策略的一種,因針對不同消費者進行市場區隔,能塑造不同品牌形象,讓不同偏好之消費者得以選擇,滿足不同消費者之需求,有效爭取更多空間,以提升整體品牌知名度與該產品之市場佔有率。

「譚仔姐姐」成軟實力

譚仔國際除了利用雙品牌策略營銷,文化營銷亦是其能成功的主要原因,例如「譚仔姐姐」。「譚仔姐姐」通常講帶有濃厚鄉音的廣東話,網民還將其稱為「譚仔話」,甚至笑言若在「譚仔」或「三哥」聽不到「譚仔話」會懷疑進了假的餐廳。

「譚仔姐姐」走紅,其實令人感到意外,因為近年來中港文化矛盾不斷,而「譚仔姐姐」多數是新移民。不過「譚仔姐姐」明知自己說的廣東話不好,但亦竭盡全力表達,充分反映了她們對香港本土文化的尊重。譚仔國際通過文化行銷,為產品添加各種文化元素,與消費者產生心理產生共鳴,從而去影響及引導消費者。

+6

兩個品牌避免互相蠶食

但對一般食客而言,兩間「譚仔」的出品及都非常相似,管理層似乎意識到,倘若各品牌間無法嚴格區分市場,容易對自家品牌發生排擠效應,增加管理難度。因此集團表示,不會在同一個購物商場或某一地區內同時開設「譚仔」及「三哥」,除非有足夠的人流數據表示該地客流量足夠大,可支持另一間餐廳。

同時開設新餐廳的提議均須經董事會及選址委員會批准,共同監控「譚仔」及「三哥」餐廳的整體擴張事宜,以避免任一品牌或兩個品牌出現過份冒進的擴張。

招股書顯示,於最後可行日期,150間香港餐廳中,概無餐廳位於相同的購物商場,惟當中24間餐廳與其所在地區內「譚仔」及「三哥」兩個品牌旗下餐廳距離僅約5分鐘路程。

Ian花姐「撼贏」七師傅

另外,宣傳策略方面,兩個品牌亦有分別。譚仔國際以網絡視頻打造品牌故事,以最新的廣告去分析,「譚仔」及「三哥」均有用「譚仔姐姐」作招徠,不過「三哥」不惜工本請到超級人氣組合Mirror 成員Ian(陳卓賢)和其經理人「花姐」(黃慧君),伙拍YouTube頻道「小薯茄」人氣成員阿冰,拍攝微電影式廣告《記憶嘅味道 一直喺度》,大賣甜蜜溫馨。

至於「譚仔」就用「七師傅」七仙羽飾演的「譚仔姐姐」,幽默搞笑之餘,將「譚仔話」原汁原味地呈現。

一家「Sell 溫情」,另一家「Sell 幽默」,反應似乎不錯,招股書顯示,網上視頻通常均獲廣泛傳播,視頻的平均觀看次數超過80萬人次,其中觀看次數最多的視頻有超過600萬人次觀看,日後雙品牌如何較勁,或許還要看這場社交媒體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