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系统且有趣的介绍越南历史的书?

看过《越南史略》的一部分,不够有趣。有推荐的嘛?不过对于历史而言,系统和有趣似乎很难兼得?
关注者
96
被浏览
59,177

12 个回答

国内介绍越南历史的书籍寥寥无几,各种普及性文章也是大同小异,部分文章甚至存在明显的问题。题主问“系统且有趣”,个人认为国内尚无书籍可以做到兼顾。有答主已经提到了最新点校出版的《大越史记全书》,并认为是最好的。我在这个主题下不敢苟同。这套书本来也不是面向普通读者,文言著作基本上承担不了普及性读物的功能。抛开主题不谈,假如您想要深入地了解越南历史,这套书当然是必读的。


我对越南历史向来比较留意,之前也搜索到《大越史记全书》的网络资源,选读过部分章节。此前因为事情较多,所以迟迟没有入手这套标点校勘本。正好去年圣诞节期间需要去驻马店办点事,想找本书作为旅途的消遣,索性直接从网上买了这套书。反正早晚也要买,何必一拖再拖呢。在淘宝上出版社的网店买,160多块钱入手。承蒙当时京津冀地区严重的雾霾,快递公司只好小心翼翼,北京到秦皇岛这短短的距离走了好几天,我人都到驻马店了,书才邮到家里。


12月26号回到家里开始阅读,到前天清晨读完陈仁宗最后20页内容,第一册断续续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我的兴侧重于黎朝,接下来除了需要做笔记,对职官、人物进行分析,不轻易放过任何一处细节,还要阅读中国史料加以对照、补充,估计后三册的进度会很漫长。


说到趣味性,主要还是在于个人的兴趣爱好,这毕竟不是故事书。真正感兴趣会爱不释手,没有兴趣也不必强求,我们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没必要为了点越南的事情来强迫自己。对哪些部分感兴趣也是因人而异。比如李朝大量的佛事记录,对于侧重李朝或侧重佛教的读者自然是重点内容。如果没有兴趣就相当于只过了一遍眼睛,其实也没有记忆的必要。越南的历史对我们来说毕竟算陌生,相当多的历史事件很有新鲜感,完全可以当做趣味故事。给朋友讲过一些书中的故事,反响还不错。


毕竟是文言书籍,越南历史又是陌生内容,部分语句读得稀里糊涂实属正常。就我读过的第一册而言,有很多明显的标点错误(我未作记录)。此外,这套书没有专名号,我认为很有必要指出,这是非常影响阅读的。有时甚至读了几页,才惊讶地发现某字某词竟然是专名,只好回过头重新阅读。因此,有条件、有能力的读者可以参照越文版阅读。


以下照片是我昨天下午拍摄的,这套书的装帧印刷质量其实没有照片的效果好。



微信公众号“越南历史研究”刊登过一篇书讯,现转载于此,侵删。同时推荐这个公众号,值得关注。书讯:点校本《大越史记全书》出版(附出版说明和凡例)

2015年12月,由孙晓主编,牛军凯、翟金明副主编的标点校勘本《大越史记全书》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共同发行。本书全四册、共七十五万字,定价228元。并附《出版说明》全文和点校凡例,《出版说明》由翟金明起草、牛军凯修订。

出版說明

越南官修正史《大越史記全書》的成書,歷經數百年時間,由越南數代史學家完成。陳朝太宗(1225-1258在位,1259-1277任太上皇)時黎文休奉敕撰《大越史記》,聖宗紹隆十五年(1272),黎文休“編成《大越史記》,自趙武帝至李昭皇,凡三十卷上進。”後黎朝仁宗(1442-1459)時命修史,潘孚先續編《大越史記》,“自陳太宗以下,至明人還國。皆以《大越史記》名。”史稱《史記續編》。
後黎朝聖宗洪德年间(1470-1497)命史官撰修国史,洪德十年(1479),禮部右侍郎兼國子監司業吳士連“取前《大越史記》二書,參以野史,輯成《大越史記全書》”。自此,越南官修國史稱《大越史記全書》。
中興黎朝玄宗(1663-1671年)年間官方續編《大越史記全書》,命大臣范公著等“訂考國史,自鴻龐氏至恭皇紀。又命續修自莊宗裕皇帝至神宗淵皇帝萬慶年間,述為成書,鋟梓頒行。”此次續修“摭取自鴻龐氏至吳使君,題曰《大越史記外紀全書》。自丁先皇至我國朝太祖高皇帝為《本紀全書》。並依如前史臣吳士連、武瓊等之所著述也。其自國朝太宗至恭皇(1526年),則因前書所載,題曰《本紀實錄》。又參究登柄野史,及略取當時所獻各遺編,述自國朝莊宗裕皇帝(1533年)至神宗淵皇帝(1662年),增入國史,命曰《大越史記本紀續編》。總分二十三卷。”范公著完成編史工作,史书尚未付梓即辭世。
黎朝熙宗正和年間(1680-1705年),朝廷命黎僖等大臣繼續范公著的修史工作。黎僖續編了范公著《大越史記本紀續編》,自玄宗至嘉宗,凡十三年(1663-1675年),或稱《本紀續編追加》。“書成上進禦覽,遂命工刊刻,頒布天下。”是為黎朝正和十八年(1697年)。此次由黎朝內閣大臣主持續修、刻印之《大越史記全書》,史稱“內閣官板”,或“正和本”、“內閣官本”,是《大越史記全書》最早的刻印本。目前,該刻本僅有法國巴黎亞洲學會藏一種,藏於該館“戴密微書庫”,學界稱“戴密微本”或“戴本”。
《大越史記全書》經歷代增補,自黎文休編成《大越史記》,至黎僖等續補刻印《大越史記全書》,前後425年。即使自吳士連編訂《大越史記全書》至是,也有218年。內閣官本《大越史記全書》共24卷,其中《外紀》5卷,記事始自傳說中的鴻龐氏,止於平定十二使君之乱(967);《本紀》10卷,始自丁先皇(968),止于黎太祖(1433),由吳士連編輯而成。《本紀實録》5卷,始自黎太宗(1434),止于黎恭皇及莫朝初年(1532),卷一“太宗紀”吳士連撰,后四卷撰者不詳。《本紀續編》4卷,1-3卷范公著等撰,始于黎莊宗(1533),止于黎神宗(1662),第4卷黎僖等撰,記1663年至1675年黎玄宗與嘉宗兩朝實録。
無論是吳士連還是范公著,其纂修史書,均在前人基礎上續修完成。如吳士連參考了黎文休《大越史记》、潘孚先《史记续编》、胡宗鷟《越史綱目》等。而范公著續修《大越史記全書》时,則又利用吳士連的原著,參考武瓊《越鑑通考》、黎嵩《越鑒通考總論》和鄧明謙的《詠史詩集》,以及北史、野史、傳志等資料,加以詳細考訂,並以中國史記為正統本編輯而成。
阮朝國子監曾覆刻《大越史記全書》(1828),刊刻時遵循了阮朝時期的避諱規則,多有避諱字。日本明治十八年(1885)東京埴山堂引田利章鉛活字排印本,則自內閣官本和國子監本翻修,增加了川田剛的“大越史記全書序”。卷數為《外紀全書》五卷,《本紀全書》九卷,《本紀實錄》六卷,《本紀續編》三卷,《續編追加》一卷,末附《越鑑通考總論》,與正和本稍異。
此外尚有西山朝景盛八年(1800)刻本,西山本與其他各本不同,實為吳時仕編印本。
《大越史記全書》內閣官本刊印後,越南史官仍不斷續修國史,直至黎末、西山朝,敘後黎朝熙宗(1676-1704)至昭统帝(1787-1789)的史實。但是此“續編”並未再刻印,只留下了數種手抄本。據學者統計,今越、法多家圖書館收藏有14種“續編”抄本,各本或起始時間不一致,或內容有別,或經過此後阮朝的改寫。

由於該書版本較多,內容複雜,一直以來未得到較好的整理。1973年,作為“越南史料整理計畫”的一部分,由香港中文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教授陳荆和先生主持整理、校訂、出版《大越史記全書》。該成果於1984-1986年作為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附屬東洋學文獻中心《東洋學文獻中心叢刊》第42輯出版。陳荊和校合本作為目前唯一的《大越史記全書》整理本,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一,首先彙集了《大越史記全書》“續編”5卷的內容,使該書更加完整。二,介紹《大越史記全書》傳本情況,並比較其異同與價值。除了亞洲學會收藏的“戴密微本”外,還蒐集了藏於日本各圖書館的印本和抄本,諸如天理本、山本甲本、東洋文庫本、山本乙本、東研本、引田本等。三,各部分內容均進行比較詳備的校勘。應該說,校合本除了糾正其一些明顯的文字與點校錯誤,並對“續編”部分結合新發現的版本進行校勘之外,應該是水準比較高的整理本。但該本仍有不少斷句、標點、錯字、缺字等不足,是為本次點校之緣由。

內閣官本是《大越史記全書》最原始的版本,但內閣官本僅存之一種有殘損漫渙的地方,國子監本為內閣官本之覆刻本,我們可以據該本補充。在陳荊和校合本出版之前,引田利章本最為流行,但其中錯字、錯句、缺文、缺頁、缺行的現象比較嚴重,故應僅作參考。
所以,此次整理是在前人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一,用内阁官本為底本,辅以国子监本、引田利章本,並充分參考陳荆和校合本的成果,糾正其中一些明顯的錯誤。二,仍按校合本的方式,把包括外紀、本紀全書、本紀實録、本紀續編及續編全部內容一并汇集;三,至於“續編”內容,仍依陳荆和校合本分為5卷排印。惟續編之三、卷22,據陳本未能參考的A2089本改為1730年始。並據現藏各種抄本校勘,增加了陳荊和校合本未利用過的抄本。四,對於底本中原缺漏之處,以國子監本為底本。
《大越史記全書》是編年體通史,以古漢語文言文編撰而成。該書有關紀年、凡例和參考書目,均按正統著述及北朝史籍。紀年採用越南歷代帝王紀年和中國王朝紀年並存;體例仿司馬遷《史記》,於敘事後加評論,然無紀、傳、志、表。凡字義和句法不妥之處,均由范氏和同僚補正,依魯史《春秋》褒貶諸事,以存治道,提倡正统,贬斥僭越。同時,對於中越關係的記載,也十分豐富。現存越南古代史書中,以此最為重要,也是研究越南歷史最主要的史書。
由於該書既有越南古代歷史的內容,也有很多涉及中國古代史的部分,故而對於該書的整理,需要具備這兩方面的知識水準。為此,我們請相關專家對稿件進行校讀,分別是外紀1-5卷(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孫曉)、本紀1-4卷(廣西民族大學東南亞語言文化學院副教授李娜),本紀卷5-8、卷12、續編卷20-24(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牛軍凱),本紀卷13-19(海南師範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王志強),本紀卷9-11(中山大學圖書館古籍部助理館員張紅)。在此,向諸位先生辛勤的工作,表示感謝。
目前,学界对于《大越史记全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介绍該書内容及版本情况,探讨該書对于中國傳統史学思想的繼承,研究其中文字(俗字),并结合其他文献,对涉及越南历史、中越关系史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本书的出版,将会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个比较完备的资料,极大地惠及学林。當然,我们在工作过程中,也发现《大越史记全书》的整理难度也是很大的。囿於學識淺陋,時間倉促,本書點校工作定有諸多不足,錯漏之處均由點校者負責。本书的出版,还需要学界及读者的检验与指正。我们也将繼續關注域外相關正史资料的整理,并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提高,為學术發展貢獻力量。

點校凡例

1.本次點校以法國巴黎亞洲學會藏正和十八年(1697)內閣官本為底本;
2.所參考的版本有西山景盛8年(1800)庚申刊本(西山本)、國子監覆刻本(1828)(國子監本)、日本明治十八年(1885)東京埴山堂引田利章鉛活字排印本(引田利章本)、1984年陳荆和校合本(陳荊和本);
3.續編部分參考的版本主要有:越南漢喃院藏A4、A6、A14、A1210、A1415、A2706、A2089抄本,法國巴黎亞洲學會藏HM2101、HM2136、HM2137、HM2138、HM2198抄本,以A1210、HM2198为核心版本;
3.採用繁體橫排;
4.抬頭、空格及小號字體表尊卑之格式,皆不予保留;
5.原書雙行注文改為單行。有釋文置於段後者,一併散入各字之後;
6.史臣所加按語,較正文退兩格;
7.底本若有衍、漏、訛字,可在相應位置填補或更正,衍字、訛字用()標明,補字、正字用〔〕標明,段末出校勘記,以(一)標出順序號。原有缺字,未能校補,則代之以‘□’,不出校勘記;
8.本書除人名、官名、地名、書名外,不使用異體字;
9.通假字不改為本字,可能影響閱讀的個別不常見通假字,注釋說明;
10.按照原文“〇”符號處適當分段;
“越南历史研究”第二十二期
编辑:韩周敬


最后附上我此前对于几种普及性读物的评论(已删)

越南历代国名

注:转引自微博@蘸盐

大瞿越 Đại Cồ Việt

968年 - 1054年

丁朝、前黎朝、李朝前期(太祖、太宗)


大越 Đại Việt

1054年 - 1804年

李朝(圣宗之后),陈朝,后黎朝,莫朝,中兴黎朝,西山阮朝


大虞 Đại Ngu

1400年 - 1407年

胡朝

(胡朝开国皇帝胡季犛的祖先是浙江人。胡姓祖先胡公满,妫姓。妫姓源于有虞氏的舜帝所居住的妫水。周武王封二王三恪,封胡公满于陈国,奉祀虞舜,因此也被称为陈胡公)

(王姓也源自妫姓。王莽也认胡公满为祖先,继位后追尊陈胡公为陈胡王,庙号统祖)


南越 Nam Việt / 大越 Đại Việt

1802年 - 1804年

阮世祖(嘉隆帝)阮福映消灭西山朝、统一全越、建立阮朝之后,遣使到清朝,自称为“南越国长”,请求清朝册封其为南越国王。清朝嘉庆帝认为南越之名所包甚广,广东、广西地亦在其内,不认同“南越”二字,改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


越南 Việt Nam / 大越南 Đại Việt Nam

1804年 - 1839年

阮朝


大南 Đại Nam

1839年 - 1945年

阮朝认为清朝满洲入主中原,剃发易服,是“以夷变夏”。为了宣示越南比清朝更有资格成为中华正统,阮朝圣祖(明命帝)创立了被清朝废止的冕服制度,并且在明命十九年宣布改名为大南,“永不得复称大越二字”,与之前的越南历史划清界限。“朕历观前史,(冕服制度)不惟我国从前所无,而北朝自清人建国以来,亦已久废。我今举行之,倘清人易世之后,典礼既失,亦将于我大南取正,视之北朝更有光焉。”

1945年3月11日,保大帝宣布成立“越南帝国”,相当于正式放弃了“大南”国号。


——————


交趾 Giao Chỉ

北宋册封越南君主为交趾郡王


安南 An Nam

唐高宗永徽二年改交州总管府为安南都督府,这是“安南”一名的来历。1174年,南宋册封李朝英宗为安南国王,此后越南君主多被中国皇帝册封以此头衔。但“安南”是他称国名,而不是自称。越南被中国宋、元、明、清各朝以“安南”之名册封的同时,内部自称多为“大越”。

莫朝莫登庸篡后黎朝后,明朝嘉靖帝下诏降安南国为安南都统使司,封莫登庸为安南都统使,官秩为从二品。
















——————


1862年和1874年,越南阮朝分两次把南部地区(南圻)割让给法国,法国称为“交趾支那”(Cochinchine)。由法国的南圻统督(Gouverneur-général de la Cochinchine,交趾支那总督)进行统治。


1885年越南正式沦为法国保护国之后,法国又把越南的剩余国土分为两部分。北部以富庶的红河三角洲为中心的地区(北圻),成立东京保护领(Protectorat français du Tonkin),由法国派“北圻统使”(Résident supérieur du Tonkin,东京高级专员)直接统治。“东京”(Đông Kinh)是后黎朝初年昇龙府(河内)的名字(之前的胡朝以昇龙为东都,清化为西都)。


剩余的越南中部地区(中圻)被法国称为“安南”,名义上由阮朝皇帝进行统治,但实际上的统治者也是法国派遣的中圻钦使(Résident supérieur de l'Annam,安南高级专员)。


北圻统使、中圻钦使、南圻统督三人统治的地区相当于越南全境。此外再加上琅勃拉邦王国、占巴塞王国(1904年两国被合并为老挝王国)、柬埔寨王国三个法国保护国,组成了法属印度支那(Indochine française,越南语叫“联邦东洋”Liên bang Đông Dương),最高官员为法属印度支那总督(Gouverneur-général de l'Indochine Française,越南称之为“东洋总统全权大臣”)。法属印度支那总督府驻地最初在西贡,1902年迁往河内,以越南南部山区气候凉爽的大叻为夏都。



——————


1945年3月,占领法属印度支那的日本军部策划了“越南独立”,在其支持下,身为法国傀儡的阮朝(大南帝国)保大帝在3月11日宣布废除1884年顺化条约,脱离法国保护,成立“越南帝国”。8月15日日本投降后,越盟决定成立临时政府——越南民族解放委员会,胡志明任主席,并很快控制了北圻、中圻地区。保大帝在8月30日宣布退位,在顺化皇城的午门前向越盟代表交出了象征权力的宝剑和御玺,成立仅五个月的“越南帝国”灭亡。


1945年9月2日,越盟在河内的巴亭广场举行了越南独立大典,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并控制了越南全境。越南境内的日军则由中国和英国派军队受降,以北纬16度为分界线。1946年中国军队撤出越南,法军开入,并攻击越盟军队,法越战争爆发。


1946年6月,法国在南圻地区扶植成立“南圻自治共和国”,并在翌年成立“越南南方临时政府”,实际上是法国高级专员操纵的傀儡政权。1949年7月2日,法国在越南南方成立了“越南国”(État du Viêt-Nam,越南语Quốc gia Việt Nam/國家越南),以保大皇帝为“国长”,实行君主立宪制,同时将临近柬埔寨的西原五省划为“皇朝疆土”(Hoàng triều Cương thổ),保大在这五个省保留“皇帝”称号,并限制越南人移民皇朝疆土,继续任命法国人担任皇朝疆土的官员。(越南北部的泰族、芒族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后来也被划入“皇朝疆土”)


1954年签订日内瓦协议,规定将在1956年实行南北方大选,重新实现越南的统一。1955年“越南国”总理吴廷琰发动公投,废黜了“国长”保大帝,废除君主立宪制,在南方成立“越南共和国”。北方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和南方的“越南共和国”以北纬17度为分界线,南北对峙,与此同时在越南南方还存在越共领导的越南南方共和国。1975年越南重新统一,1976年越南民主共和国与越南南方共和国合并成立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