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華相隔5年再演舞台劇 專訪《最後禮物》劇作家莊梅岩:人生不一定要有結果
Ad Space
黃子華相隔5年再演舞台劇  專訪《最後禮物》劇作家莊梅岩:人生不一定要有結果
BAZAAR At ArtInterview

黃子華相隔5年再演舞台劇 專訪《最後禮物》劇作家莊梅岩:人生不一定要有結果

莎士比亞曾說過:「自有戲劇以來,它的目的始終是反映人生,顯示善惡的本來面目, 給它的時代看看它自己演變發展的模型。」從荒誕到喜鬧,從愛情到親情,從風俗到宗教⋯⋯ 劇作家以文字紀錄當下及人性的魑魅魍魎,雕塑出情感流動的舞台凝住時代的面貌。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帶着傷痛離家

帶着傷痛離家

訪問當天,莊梅岩剛完成 21 天隔離,一碰面就討論過去三星期的清靜生活。「我蠻享受一個人獨處的時間,可以 好好讀書、好好寫作。」去年 10 月,莊梅岩遠赴美國愛荷華大學參加國際寫作計劃(International Writing Program), IWP 每年都會邀請世界各地不同的作家到當地文學交流。短短三個月時光,卻讓莊梅岩從壓抑的香港生活中得到釋放。 「這個機會是相當難得的,即使會拜讀海外作家的作品,面 對面的分享、討論帶來的深刻與單純,有種無可比擬的快樂。當初我抵達美國的時候常常偷泣,回想起來大概是因為我帶着傷痛離家,在那個空間與時間我才能梳理過去兩年在香港接收到的排山倒海的壞消息。」

Spread The Word
如何看待那半杯水,是一種心態的修煉。

大人總教育小孩不要跟別人作比較,偏偏我們常常面對比我們不幸的人,才會驚覺自己的日子還未算太壞。 「當你在工作坊中遇到來自緬甸的作家,你會真正了解到 『人無事先做到世界冠軍』的欣喜;立陶宛全國人口只有約 280 萬,原來 700 萬人口的香港市場還未至於很小⋯⋯如何看待那半杯水,是一種心態的修煉。」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半杯水是一種心態的修煉

半杯水是一種心態的修煉

多得 IWP 教授的張羅與安排, 莊梅岩在美國交流期間有幸跟著名華人女作家聶華苓見面(聶亦是 IWP的創辦人),這位名聞世界的作家曾經在中國經歷日本侵華、 國共內戰、台灣時代巨變⋯⋯「讀過她的自傳讓我有一種實實在在從文字得到力量的心情,歷史總是不斷重演,她經歷的戰亂、壓迫更加可怕,現在她也能活得好好的。我深信壞的日子總會過去,好的終究會來。即使我今生等不到,二百年後或許又是另一片天地。我算是個生性樂觀的人,再難過都會找到方法令自己振作,因為頹然也於事無補呀!我會想像捱過 後會是甚麼光景,也 會回憶從前的美好支 撐自已走下去。」壞 與更壞,往往超出我們能力所能控制。無論多麼壞,練就好心態更為重要。

壞經歷是養份

壞經歷是養份

「對寫字的人來說,壞的經歷是對作品好的養份。我常鼓勵寫作班的學生多談戀愛,認識不同的人,對情感的體會也更了解一 些。不論你是甚麼立場、顏色,我相信每天的事都在衝擊你的情緒和價值觀。牽動這麼多情緒,當然能為創作提供了很多素材。別的行業或許沒有這麼深刻,但在創作的行業裏,現在是一個很多養份的時代,也是我的阿 Q 精神,安 慰自己在艱難的時間找到生的意義。」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不為創作設限

不為創作設限

莊梅岩說這次短暫的離港生活,梳理了情緒、充了電,也為她的創作生涯帶來了影響。「從前我只對寫 dialogue 有興趣,這幾個月的交流營令我對詩歌與小說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是一個很個人的創作體驗,跟創作講求團隊精神的舞台劇截然不同。原來我一直在為自己設限, 限制了創作與藝術的可能性。」從美國返港的隔離期間, 她開始了短篇的創作,嘗試每日一篇,結果寫到 Day 5 就停產了。「雖然因為公私兩忙需要暫停,但我覺得那是好的開始,將來有機會一定會續寫那個短篇故事。」

EDITOR'S FAVORITES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舞台劇非說教工具

舞台劇非說教工具

曾六次奪得最佳劇本、多個傑出編劇、年度最佳藝 術家等獎項的莊梅岩寫了二十年,仍舊想寫下去。「寫劇本的過程中不斷搜集資料、觀察群眾、尋找真相、提出疑 問⋯⋯不一定要為觀眾提供答案,而是凡此種種都放在舞 台上,引發他們思考,期望他們從中有所得着或啓發。我不想利用舞台劇說教,事實是劇場會變成不同的地方,有時它是教室,教育觀眾;有時它會變成教堂,容讓大家一 起哀悼,分享信仰;有時它是一個殘廁,為你提供一個打 飛機(自我滿足)的空間。」

Spread The Word
有時人生不一定要有結果,做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也很美好。

《留守太平間》

在芸芸舊作中,她認為《留守太平間》最適合這個被選中的時代。一個以無國界醫生為題材的劇本,為她贏得首個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劇本獎,成了她省靚招牌之作。 劇本裏講到戰區內每個病人都水深火熱,究竟救得到多少 個?主角憶述另一個醫生曾經笑着回答:「Well,one by one⋯⋯」「堅持或許改變不了甚麼,但就是救得一個得一 個,有時人生不一定要有結果,做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也是很美好的。硬件或許會解散,但流散四周的信念是困不住的。」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黃子華 x 潘燦良

黃子華 x 潘燦良

原定今年 1 月公演、由黃子華和潘燦良主演的舞台劇《最後禮物》近日終於重見天日,此劇是黃子華闊別舞台五年之作,靈感來自聖經中浪子兄弟回家一段 (編按:路加福音15章)。《最後禮物》是一個透過兄弟爭產的糾紛,探討家庭關係的故事。 「我知道很多觀眾都是抱住看明星的心態入場,那是不能避免的,但依然希望大家能在故事裏找到共嗚, 完場時能解開一些心結。清官難審家庭事,特別是我有了家庭以後, 更明白每個家庭都充滿大大小小的糾結,我們是否要執拗一些小事而互相傷害呢?」

Interview photos by Francis Wong;Wardrobe MARELLA & OUTNET;《最後禮物》Photo courtesy of 英皇娛樂;Graphic by Yann
訂閱 Harper's BAZAAR 電子報了解更多藝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