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入摩記:海外投資者熱情超預期 已開始抄底優質股 | PTT新聞
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A股入摩記:海外投資者熱情超預期 已開始抄底優質股

  來源: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報 鄭一真 洪小棠/文 MSCI首席執行官亨利·費爾南德茲(Henry Fernandez)自1979年以來頻繁到訪中國,而這一次,可能是他近40年來最重要的一次中國之旅。6月1日,歷經5年反覆地溝通與協商之後,中國A股正式納入MSCI。費爾南德茲此次行程排得滿滿當當,拜訪中國監管層、MSCI的客戶,參加上交所入摩啟動會,之後密切追蹤機構投資者對A股投資的反饋。

  如果說過去30年是中國以及其它新興市場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的過程,費爾南德茲現在看到的是,“未來10年將是中國金融體系融入全球金融體系的一個過程。”推出中國存托憑證CDR、加速推進滬倫通、優化滬深港通、允許外資控股中國金融機構,在中國大步推進金融開放之際,A股被納入MSCI順理成章。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如此評價道,中國股票市場正式與國際接軌,這是繼人民幣被納入SDR貨幣籃子之後第二個裡程碑事件。

  226隻A股以5%的納入因子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以入摩為支點,撬動的是220多億美元流入A股市場,而這一切都只是開始。初始階段,A股在MSCI新興市場的權重為0.8%,假如完全納入,A股佔比則將上升至約16%的權重。參考中國台灣和韓國的入摩進程,全部納入的周期可能會拉長至10年。而在5月29日的媒體見面會上,費爾南德茲很肯定地表示,“未來A股納入的百分比更高,步伐也將走得更快”。

  境外投資者對A股的興趣超出費爾南德茲的預期,也超出諸如摩根士丹利這樣的外資投行的預期。在今年持續幾個月的A股低迷期後,有跡象顯示,外資正在通過滬深港通管道抄底A股優質個股。誠然,在資本市場的普遍預期之下,短期200多億美元的資金流入,對市值9萬多億美元的A股來說不能攪動任何風雲。

  但長期來看,隨著外資逐步進入,中外長期投資理念與短期投資理念不斷碰撞,未來將重塑A股的生態,中國資本市場在國際資本市場體系的話語權也將逐步提升。

  下一步:中盤股?

  5月31日,A股實現平穩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當天,上證綜指收報3095.47點,漲幅1.78%,成交1851.99億元。上交所數據顯示,滬市MSCI納A板塊上漲1.81%,成交760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增加14%。

  從資金流入情況看,滬股通流入MSCI納A板塊金額明顯放大,買入金額增加至112.7億元,創年內單日最高,約為近一個月平均水準(44億元)的2.5倍,146隻樣本股上漲率91%,無個股漲停,漲幅超過5%的個股僅7隻。上交所表示,主要被動基金已完成建倉。

  初步納入之後,費爾南德茲將跟國際投資者進行密切地溝通,了解他們對納入的體驗、需要改善的問題、有什麽可以做得更好。其表示,在這個過程中,MSCI方面會接觸各種不同的機構,包括交易所、監管機構、央行、投資者等,了解他們的反饋意見以作下一步規劃。

  這次,A股將分兩步,以每次2.5%的納入因子於5月31日及8月31日實施。最終,納入MSCI的A股成分股由233隻調整為226隻。入摩前夜,MSCI發布臨時公告,將東方園林海南橡膠中國中鐵太鋼不鏽中興通訊等五隻股票從此次納入的成分股中剔除。這些個股截至5月30日仍在停牌,本次調整將自6月1日起生效。

  MSCI成分股的選股邏輯,簡而言之,初始納入階段隻考慮大盤股,滬股通、深股通投資不到的股票去除,停牌時間太長的股票也剔除,同時考慮到這些標的是否能很好地代表A股,與其他地區成分股選取的標準是否一致,以及是否能動態地反映出市場的變化。而大規模停牌是2015年MSCI將中國拒之門外的主要原因之一,這次將上述6隻處於停牌狀態的個股剔除也在市場的預期之中。

  回顧過去五年,2013年6月,MSCI將中國A股列入2014年市場分類評審的納入審核名單;2014年至2016年,MSCI對A股進行的前三次谘詢,由於滬深港通額度分配、資本流動性限制、QFII資本贖回額度限制、創設金融產品的預先審批制度等問題最終沒有納入。而這些,在MSCI與中國監管頻繁地溝通過程中,都逐步得到解決。

  隨著A股的初始納入,中國在MSCI新興市場的權重將上升0.8%至31.3%。假如中國A股獲全部納入,屆時中資股將佔新興市場指數約42%的權重,而A股則佔約16%的權重。

  為何隻納入大盤股以初始權重隻佔0.8%?MSCI亞太區執行董事暨中國區研究部主管魏震解釋道,追蹤MSCI指數的包括海外的主權基金、養老基金、學校的捐贈基金、保險公司、大型資產管理人等機構投資者,對他們來說,投資A股的挑戰非常大,從大的角度來說,他們審視資產配置框架可能性會發生改變,因為長期來看,A股相對其他新興市場的成長性是比較高的,當然風險也比較高。從實踐的角度來說,大部分現有新興市場管理人沒有長期管理A股,或者說沒有對A股有績效的歷史經驗。未來可能在一到三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裡,對新興市場管理人管理A股的能力提出了額外的要求。

  如何決定下一步的計劃,費爾南德茲表示,現階段主要是兩個納入的過程需要順暢,然後我們也要考慮國際投資者是否有能力去迎接中盤股的納入。其坦言,中盤股確實是在我們的下一步的考慮之中。目前有兩種方案,一是我們可以繼續的把200多隻大盤股的納入因子提高,或者是我們也可以把中盤股加進去,然後把整個納入因子提升。

  根據MSCI指數編制規則,納入的A股大盤股市值必須在86億美元以上並且需要有至少43億美元的最低自由流通市值;中盤股市值必須在32億美元以上並且需要有至少18億美元的最低自由流通市值。“目前MSCI新興市場指數有將近850家公司或成分股,我們此次將納入230多家A股公司,而新興市場指數本身已有一百六七十隻中國股票,如果把中盤股也加進去,整個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成分股將提高到1300隻,而其中超過600只是中國企業。在這樣的情況下,投資者是否能跟隨這個步伐去了解A股市場的可投資機會,有沒有足夠的研究能力去追蹤,都是我們所需考慮的因素。”

  外資熱情超預期

  投資A股的國際機構投資者,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被動型投資者,追蹤MSCI中國相關的指數基金;二是主動型投資者,通常以MSCI為基準來主動選擇投資的股票;第三類則是全球量化基金。這三類投資者在MSCI這樣一個契機下,以及滬港通、深港通的機制下,對中國A股的關注度大幅提高。

  MSCI明晟董事總經理、亞洲研究部主管謝征儐回憶五年前,當MSCI提出有意納入中國A股於其主流指數時,全球投資者的反應並不積極。自MSCI於2017年6月宣布納入中國A股後,國際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的興趣與日俱增。主要體現在,反映國際機構投資者對買賣A股準備程度和投資興趣的特別獨立账戶(Special Segregated Account)的開立數目現已超過4000個,遠超互聯互通運作了三年累計下來的1700個;其次,投資者透過滬深股通計劃持有的中國A股數目現時亦超過1800隻。

  外資機構投資者投資A股主要通過滬深港通、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等管道。雖然近期以來A股的交易量有所下降,但是國際投資者對A股的布局卻在增加。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策略分析師高挺梳理數據發現,北向資金淨流入維持強勢,過去兩周的資金淨流入量高達200億元(4月單月淨流入410億元,年初至今共淨流入1380億元)。其中,海外投資者最偏愛的板塊依次是食品飲料、材料、資本貨物、醫療保健和銀行。根據其與海外投資者的交流,他們對經濟增長的預期並沒有像國內投資者那麽悲觀,外資已開始逢低布局部分優質個股。

  瑞銀中國證券業務主管房東明同樣看到,一些主要的全球基金不斷地把A股的配置從原來的1%-2%提高到了7%-8%,總體的上限在10%左右,外資對A股的布局上有很大的增加。同時,滬深港通每日額度的提高極大地滿足了A股的被動式投資者的需求。

  摩根士丹利亞洲及新興市場首席策略師郭強盛(Jonathan Garner)5月30日指出,在A股正式納入MSCI這個指數之前,國外的投資者已經加重了他們對於A股的投資。在過去一個月當中,滬港通、滬深通的北向通的交易量達到了60億美元。“這個交易量實際上是高於我們的預期,可能會比未來幾天內被動股指的投資者進行再平衡的量要大。”

  在新興市場中配置5%的權重在中國,摩根士丹利中國市場策略師王瀅給出了這樣的建議。相比之下,中國A股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權重僅為0.8%左右。

  郭強盛補充道,給出這樣的建議,我們也對全球投資人解釋,這樣他們會有什麽好處。首先,A股市場的表現和全球股票市場的表現相關度不是很高,這就給投資組合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其次,對於海外投資者來說,投資A股給他們更多的板塊選擇,而目前這些板塊在離岸的中國股票市場是沒有的,比如健康醫療領域、清潔能源、環保、高端製造業以及航空領域。另外,A股現在的估值處於一個偏低的價值區間。

  關於A股與全球股市的相關性,魏震認為,這個系數是比較低的,大概在30%多左右,這是一個長期的數據,在2009年之前跟之後變化不大。“我們可以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如果全球市場在跌,可能A股是唯一一個市場跌幅沒那麽大的,甚至還在漲的。”

  為了應對海外投資者的需求,作為中介,外資投行紛紛加大在經紀、研究等方面的投入。花旗銀行公開表示,在中國監管開放市場之際,為了抓住新的盈利機會,正在增加對中國股市的研究和覆蓋。瑞士信貸也表示,去年中國股市的研究團隊增加了11名股票分析師。

  作為國內最大QFII投資人,瑞銀證券在MSCI宣布納入A股的近一年時間裡,在全球市場通過不同形式——包括路演、研究團隊、銷售和交易團隊與投資者舉行見面會、舉辦投資研討會,還包括協調大批中國公司、交易所等監管部門,與海外的投資者進行對接,做了很多地推動工作。另外,據房東明介紹,瑞銀證券在中國與MSCI相關的業務端,在人員和平台方面進行了大量投入,在系統上,不管是通過QFII還是RQFII的管道,或者是滬深港通,瑞銀證券在平台和人員上都已經完全做好準備。

  除此之外,中資機構亦在踩點布局。國內基金公司也紛紛推出MSCI相關指數。第一家推出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的招商基金國際業務部總監白海峰在2016年底就做出了A股入摩的預判,第一時間與跟MSCI進行溝通和交流,希望成為第一家推出追蹤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產品的基金公司。“去年11月27日上報產品,今年3月份拿到許可證,前後從布局設計產品到後來產品發行花了大概1年的時間。”

  拿到許可證以後,招商基金馬上開始啟動銷售,該基金銷售接近50億元,也是今年成立的最大的MSCI指數基金。這隻產品公司也很重視,4月13號到現在,進入了緊張的建倉期。根據基金合約,招商基金有半年的建倉期,白海峰表示,將踏著MSCI的腳步和節奏逐步建倉,這個過程考驗建倉的節奏和主動管理能力以及對市場的判斷。目前,招商基金MSCI團隊有10餘人,其中,負責研究2個人,交易1個人,投資2個人。

  金融開放“裡程碑”

  為了初步入摩能有效的實施,中國人民銀行將北向投資的每日投資額度提高四倍至520億元人民幣,同時,香港金管局采取一系列措施確保離岸人民幣市場流動性充裕。MSCI認為,這些行動都充分反映當局致力開放市場的決心。

  基於追蹤MSCI的總資產達13.9兆美元,MSCI認為,5%的初始納入因子預期將為A股市場帶來約22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

  高挺認為,初期納入MSCI能夠給A股帶來的海外資金量還是相對比較小,更多地是對整體市場信心的提振。但是從長期來看,納入更直接的影響體現在外資佔A股流通市值比例的提高,這個比例現在大概5%左右,2017年,這個比例只有3%左右。未來,A股納入MSCI之後,這個比例還會提高很多,而這個過程也會推動A股機構投資者比例的提升,A股過去的一些弊病——散戶主導、羊群效應等都會因此有所改善。

  在近期的海外路演中,薑超也看到了海外機構投資者與中國機構投資者訴求的差異——“美國投資者所關心的話題,其實也是五花八門。比如我有幸見到了Oppenheimer基金的CIO,他的平均持股期是10年以上,所以他問我的問題是怎麽看5到10年以後的中國?這和我們在國內大家主要隻關注短期問題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這一點上,中歐基金董事長竇玉明給出了更為直接的數據,國內公募基金和海外基金最大的差別體現在換手率上。從2004年至2016年,國內偏股基金過去13年的年均換手率基本保持在400%以上,即平均每年會換手四次左右;而在美國,股票基金過去33年的年均換手率僅為57%(截至2016年),且最近一年的數據僅為34%。我們的換手率大概是國際或者美國同行的10倍。

  機構化與國際化是未來A股的兩大發展方向。朱海斌認為,A股納入MSCI指數是中國資本項目開放過程中的重要一步,是中國資本市場與國際市場連通的標誌性事件。過去幾年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標誌性事件還包括,滬港通深港通的開通和運行、債券通的開通運行、QFII和QDII的運行和發展,還有人民幣正式納入特別提款權籃子。

  不僅對A股,對境外的機構投資者來說,這都只是一個開始。隨著中國A股獲逐步納入,投資者仍將持續關注市場準入的問題,包括額度分配、停複牌、衍生品審批等,同時也會面臨一些新的問題,諸如隨著中國在指數權重的佔比日增,投資者應如何評估新興市場在資產配置中的角色?A股的納入將會如何改變新興市場整體的基本面特徵?因子量化投資策略適應用於中國市場嗎?未來新興市場投資趨勢會如何發展?

  費爾南德茲表示,在與投資者的廣泛地交流中發現,有些投資者想通過買賣股票來參與這個市場,有些投資者想通過ETF、被動基金或者衍生工具來進入市場,這些衍生工具比如期貨、期權,或者結構性產品等。“他們關心的是,在中國有什麽可以去投資以及如何進行投資。”

  今年5月1日起,滬深港通單日交易額度雙雙擴大4倍,即分別由130億元和105億元調整為520億元和420億元。中國目前是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場,以及全球第三大的債券市場。

  在中外雙方的談判中,關於金融衍生品的開放問題也取得實質性的進展。費爾南德茲透露,市場參與者能較為自由地使用交易所的數據去做衍生產品,比如櫃台交易OTC的使用已經沒有約束,市場參與者可以獲得授權進行產品開發。證監會也在特別關注衍生產品,比如說期貨、期權等,中國監管也在等待更為成熟的市場條件去放寬對這類型產品的發展。據我們所知,目前證監會正在非常積極地研究這方面的工作。目前,滬深交易所對金融機構在全球任何交易所推出的包含A股的金融產品實行預先審批的制度。

  王瀅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我們如果看中國台灣和韓國,用了差不多十年的時間才把整個市場全部納入MSCI指數。中國如果按照目前改進的狀態持續下去的話,有可能會比這個速度要快一些。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