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友達、台達都上榜】台廠 ESG 表現如何?權威機構 ISS 首次公布「前 30 強龍虎榜」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台積、友達、台達都上榜】台廠 ESG 表現如何?權威機構 ISS 首次公布「前 30 強龍虎榜」

(本文經合作夥伴 今周刊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對外資最有影響力的ISS 首揭台灣ESG 30強企業〉,首圖來源:台積電。)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ESG(中文為「永續投資」),是近年全球企業最關心的關鍵字。

E 指的是環境(environment)、S 指社會(social)、G是公司治理(governance),企業的目標不再只有賺錢,CEO 更要思考公司的存在對於社會、環境是否有正向意義,是否在賺錢營利的過程中做了違背道德之事?這些 ESG 因素,都與公司長期成長潛力有緊密的關聯性。

日前,對外資富有影響力的權威機構 ISS,首度公開了台灣企業 ESG 前 30 強,台積電、友達、光寶科、台達、日月光排名前 5,這些企業做對了什麼?(責任編輯:藍立晴)

轟動一時的日月光併矽品案、延燒多年的大同公司經營權之爭,乃至於彰銀董監改選時,台新金與官股的席位攻防,這些國內投資人耳熟能詳的資本市場大案,都有一個共通點:哪一方提出的議案或董監人選能取得 ISS (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 Services)支持,必然就會廣為宣傳。

因為,ISS 的意見,對外資股東的投票意向有著絕對的影響力;而外資會買單的原因,則在於 ISS 的研究方法被認為謹慎周延,往往能做出「有利公司長期經營」的投票選擇。金融業者表示,某些資產管理公司甚至規定,旗下基金運用手中持股在股東會投票時,若投票方向與 ISS 意見相左,必須提出報告說明。

兩度易主、賣價翻倍,ISS堪稱「投資圈米其林指南」

ISS 是全球最大、專門提供上市公司股東會議案研究的中立機構;原本隸屬 MSCI,二○一四年被美國私募股權公司 Vestar 併購,一七年又轉賣給總部位於舊金山的投資公司 Genstar。兩次交易雖然僅隔三年,但 ISS 的「賣價」卻從三.六四億美元幾乎翻倍到七.二億美元。

若從兩次交易的相關「新聞稿」推敲,一四年公司易主時,ISS 表示「我們將持續在『公司治理』層面提供頂尖解方」,一七年的新東家則強調,過去三年「ISS 在 ESG 領域成功建立領導地位」;從中不難理解價差翻倍的關鍵,就是 ISS 快速建立的 ESG 分析能量。

也被稱為「投資圈米其林指南」的 ISS,在一八年三月又搶下另一座 ESG 灘頭堡,併購了專精於「永續投資」超過二十五年的德國評等機構 Oekom;事實上,綠能大國德國在一五年發行史上第一檔「綠色資產擔保債券」,就是透過 Oekom 的認證取信市場。

ISS 成評比企業 ESG 指標,台灣企業怎麼「提升永續性?」

至此,ISS 在 ESG 世界的話語權,已經與納入 GMI 的 MSCI、手中握有 RobecoSAM 的道瓊永續指數、併購 Sustainalytics 的晨星等並駕齊驅。(編按:GMI、RobecoSAM、Sustainalytics 均為 ESG 評等公司)。

而對比於道瓊、MSCI 等指數公司,或是以基金評鑑為主的晨星,自然以 ISS 對主動選股的投資人有著最直接影響力;據研究,被 ISS 列為 ESG 表現頂級的個股,在○五到一八年間的累積報酬率,比 MSCI 世界指數高出了十六個百分點。

「在對每一家公司股東會投票建議指南上,ISS 會附上對該公司在E、S 方面的評分,如果股東會出現涉及 ESG 的議題,ISS 則會特別進行個案討論,給出建議。」接受本刊採訪時,ISS 企業方案(ISS 獨立全資子公司)副總裁鄭俙達如此強調 ISS ESG 評分機制對於股東會投票意見的影響。

這樣一家「喊水會結凍」的機構,又是如何看待台灣上市公司的 ESG 表現呢?本刊獨家取得 ISS 針對台灣企業的 ESG 評分排名「龍虎榜」。既然 ISS 是外資最重視的研究機構,某種程度來說,這份榜單也將直接影響外資對企業 ESG 表現的印象分數。

台灣企業 ESG 表現如何?權威機構 ISS 評比「前 30 強龍虎榜」
台灣企業 ESG 表現如何?權威機構 ISS 評比「前 30 強龍虎榜」,位居前五的是台積電、友達、光寶科、台達電與日月光。

不囿於權值龍頭股,ISS 設定各產業「關鍵議題」評分權重

尤其,不同於多數國外機構多半僅著眼於台股當中的高權值大型企業,ISS 在決定評分「範圍」時,雖然也主要依據「公開市場指數成分股名單」,但亦會刻意納入在不同產業中,值得留意的「中小型」企業,因此,這份名單的樣貌,也與尋常以大企業、納入眾多金控公司的名單有所區隔,對於國內投資者來說,或許更具有投資層面的參考意義。

在評分項目選擇上,ISS 會依據產業間的生態與營運模式差異,設定不同「關鍵議題」的評分權重,這些「關鍵議題」與權重反映出該產業「最具挑戰性」的風險。

以「供應商的勞工權利和工作條件」為例,對紡織業,ISS 設定的權重高達十五%,相較之下,該議題在銀行業的占比連七%都不到。

「權重」定出來後,ISS 最後的任務,就是架構一個不分產業、可供比較的評分系統。對此,ISS 採用的,是從 A (整體表現卓越)到 D (表現遜色或缺乏透明度)的「十二分位」制度。

為了區隔各產業內 ESG 表現「相對優秀」與「一般」的公司,ISS 亦為各產業設定了對應的「Prime 門檻值」,一旦超越 Prime 值,即代表企業的 ESG 表現在產業內屬於優等生。一般來說,超越 Prime 的企業,得分會落在該產業的前二○%以內。

依據上述的評比架構,同時扣除掉兩家因為產業特性、導致在 ESG 得分上具「先天優勢」的公司後,我們得到了「台灣 ESG 前三十強」的榜單(如上附表)。據該份榜單,位居前五的是台積電、友達、光寶科、台達電與日月光。

其中,台積電是國內 ESG 的長期資優生,但在論及接下來的努力方向時,台積電特別從「規避未來風險」的角度提出說明,而其核心之一,與目前熱門話題、因應地緣政治衝突的解方殊途同歸,就是「在地採購優化」,建立更有效率的供應鏈。

公司表示,在此政策下,台積電除了會加強在地採購比率、持續進行分散生產基地及評估新進供應商之外,「也將有計畫地邀請國際大廠來台設廠製造!」一方面控管供應鏈進貨風險,同時也提升供應鏈的永續力。

而排名第五的日月光,也是近年道瓊永續指數評比的常勝軍。談及過去一年集團 ESG 政策發展的重心,日月光資深副總經理周光春向本刊表示,公司留意到,去年集團包含客戶、股東與供應商、乃至承攬商等利害關係人,愈來愈重視「商業道德」與「法令遵循」這兩大面向。

「隱私保護」愈趨重視,日月光連「客戶的客戶」都關心

他觀察到,或許是因為許多國家對「隱私保護」愈來愈重視,另方面,「法遵」也漸漸變成各國、乃至區域間彼此競爭所採取的一種手段;而日月光的供應商遍布全球,如果對所在地的相關法令缺乏了解,可能就會觸犯法規。

周光春舉例,「像最近美國的實體清單,我們也都是戰戰兢兢的,都會跟客戶一再確認,能否遵守現行的相關法令。」換言之,連「客戶的客戶」是誰都得關心。

他也特別向記者提到了日月光在「S(社會)」項目的進展。「去年我們高雄廠的員工年度離職率,首度低於十%,也是第一次進入集團自行設定的五到十%『健康範圍』。」

至於在 ISS 評分中,近三年整體 ESG 表現「進步最多」的企業,排名前三的是永豐金、台灣大哥大與中華開發。

對於永豐金排名的「大躍進」,長年關注台灣 ESG 議題、現任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祕書長的莫冬立,其實並不感到意外。

在「永續金融」議題上,永豐金表現算是可圈可點。
在「永續金融」議題上,永豐金表現算是可圈可點。

「過去兩年的表現,有一掃先前『公司治理陰霾』的態勢。」莫冬立觀察,在「永續金融」議題上,永豐金表現算是可圈可點。他舉例,永豐金在「融資協助民間綠電業者發展、成為『赤道銀行』、開發內部資料庫與評估機制,以及積極發行永續投資相關商品」等,估計都是讓它近年評分躍升的原因。

電子零組件、半導體、銀行,進榜企業數最多

前面談的是「各別企業」的表現,如果我們將 ISS 的排名,以「產業別」進行評分,同時仿照前面所述,排除掉具有先天優勢的「永續相關」產業後,得到的前五名,分別是通訊、電子零組件、交通運輸、醫藥生技及半導體;至於整體「進榜家數最多」的產業前五名,則分別是電子零組件、半導體、一般金融(銀行)、化學以及電子裝置。

台灣 ESG 評比亮眼!勝過美、韓、香港,僅次英國

對於電子零組件、通訊及半導體產業等排名相對靠前,鄭俙達分析,可能在於「外資持股比率」的差異。「因為電子零組件、半導體都是外資持股比率較高的產業,近年來,許多外資機構投資者,都在加強對所持公司 ESG 方面的要求,這在很大的程度上,強化了公司在 ESG 方面提高資訊披露水準的動力。」鄭俙達指出。

值得留意的是,據 ISS 分析,台灣企業無論是在整體 ESG 的得分、進榜家數,乃至拆成「E」、「S&G」兩個分項來看,相較英、美與亞洲主要受評國家與地區,表現都相對亮眼。

例如,在 ESG 平均得分部分,台灣得分為一.八五分,僅落後英國,領先美國、韓國與香港。若進一步看「E」與「S&G」兩個項目得分,台灣依舊高居評比國家第二,顯示台灣企業確實在國際「良善治理」的這條「趨勢道路」上,持續大步向前。

(本文經合作夥伴 今周刊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對外資最有影響力的ISS 首揭台灣ESG 30強企業〉,首圖來源:台積電。)

延伸閱讀

ESG 風潮來襲!資誠:家族企業有落後的風險
【水泥龍頭轉型記】台泥革新灰撲撲污染形象,華麗蛻變成綠色環保企業!
【沒有人是局外人】歐美減碳政策全面上路,綠色供應鏈轉型不做訂單就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