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多角跨足電動車領域,最快 2024 年可看到他們研發生產的車用電池組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鴻海多角跨足電動車領域,最快 2024 年可看到他們研發生產的車用電池組

【為什麼我們要編譯這篇文章】

近年,鴻海跨足電動車領域,在今年 10 月亮相了兩款全新電動概念車,不但發展迅速、成果豐碩,同時也積極開拓全球市場,有望成為台灣之光。鴻海是如何做到台灣汽車品牌一直難以企及的目標,走到今天這一步呢?(責任編輯:游絨絨)

進軍電動車產業的鴻海集團近期動作頻頻!繼首款量產電動跨界休旅車 n⁷ 開放接單並獲得極大的迴響,短短時間已累積近 2.5 萬張訂單後,今年 10 月 18 日,鴻海舉辦了 2022 鴻海科技日 (HHTD22), 並無預警亮相兩款全新電動概念車:跨界小型休旅 Model B、皮卡貨車 Model V。

長年以來,鴻海以消費性電子產品代工為核心業務,但是近年來,鴻海不斷積極展開集團多角化的步伐,包含電動車領域的開拓。過去兩年多以來,鴻海持續布局電動車事業,與裕隆集團的納智捷 (Luxgen) 攜手合作,並於 2021 年推出三款電動概念車型:跨界休旅車型 Model C、電動轎車 Model E、電動公車 Model T,其中 Model C 就是今年 10 月開放接單的量產電動跨界休旅車 n⁷,而電動巴士 Model T 量產車也已經在今年正式上路。

鴻海跨足電動車領域,且看似成果相當豐碩,它又是如何做到台灣汽車品牌一直難以企及的目標呢?

不做品牌,以「MIH 電動車開放平台聯盟」廣邀各路合作夥伴

如同鴻海在消費性電子商品領域所扮演的代工生產角色,在電動車這一塊,鴻海同樣以設計、生產代工合作的模式進行多角化,且鴻海無意建立自有電動車品牌。

不論是去年推出的電動概念車 Model C、Model E、 Model T,抑或是今年亮相的 Model B、Model V,這一些車型都是以鴻海的電動車開放平台 MIH (Mobility in Harmony) 打造。鴻海的 MIH 電動車開放平台可視為電動車領域的安卓系統 (Android),提供各路合作夥伴合作使用。鴻海宣稱,這樣的合作模式可以為車廠減少縮短一半的開發時程,也能減少三分之一的研發成本;未來有意投入電動車市場但欠缺生產製造設備的公司,可以攜手鴻海合作,透過設計與生產外包的模式減少研發生產所需投入的巨額沉默成本。

鴻海集團執行長劉揚偉對外表示,鴻海的目標是在 2025 年前,達到全球電動車生產製造的市佔 5%,並期待能夠成為特斯拉 (Tesla) 的合作夥伴。劉揚偉說道,鴻海亮相的五款電動概念車型,足以說明該公司能夠打造出外型與安全兼具的電動車型。

發揮集團的核心能力,掌握電動車產業鏈關鍵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資深產業分析師兼專案經理何心宇表示,掌握電動車底盤平台、電池技術、整車生產線,是成為整車廠的第一步。鴻海集團具有相當多的事業體,跨足諸多領域,包含資通訊科技、車用零組件、馬達機電系統,因此對於電動車產業鏈的掌握,具有一定的優勢

未來鴻海需進一步發展的,會是車用電池的研發、車載娛樂系統與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的開發。這一些可以透過自主研發或異業合作等模式,而據 Yahoo!股市報導,鴻海已在高雄設立「台灣電芯研發暨試量產中心」,預計最快可在2024年的市售電動車型上看到鴻海自主研發生產的電池組。

跨足台灣,放眼全球,開拓全球市場

全新亮相的概念電動車 Model B、Model V 除了有機會在台灣量產上市之外,據 InsideEVs 報導,鴻海也規劃在中國、北美市場推出這一些車型。鴻海於 2021 年買下了美國電動新創公司 Lordstown 在俄亥俄州廠房,並預計在 2023 年開始以該廠房作為北美生產製造基地。該廠房預計年產量規模可達 50 萬輛。此外,鴻海也與美國電動車新創公司 INDIEV 簽署合作備忘錄,並在前述的俄亥俄州廠房為 INDIEV 生產 Indi One 及未來量產車型。

除了中國與北美市場的推展,鴻海也積極地在全球尋覓潛在的合作對象與市場契機,包含積極推出電動車優惠政策的印度及東南亞國家等新興市場。

整體而言,鴻海在電動車領域的發展策略,包含開放合作、整合集團資源綜效、以及全球市場開拓,打造出符合市場期待與消費者需求的車型。雖然這個階段要說鴻海能夠成為電動車產業的領頭羊,仍言之過早,但是相信以鴻海的步調,未來極有可能會成為名符其實的台灣之光,閃耀國際車壇!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參考資料:Business InsiderBusiness NextCNBCInsideEVs 1InsideEvs 2Yahoo!股市圖片來源:Lux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