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升級、擠出特色的旗艦機, HTC U 11 動手玩 #HTC 11 (124755) - Cool3c

相機升級、擠出特色的旗艦機, HTC U 11 動手玩

2017.05.28 06:57PM
是相機升級、擠出特色的旗艦機, HTC U 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首圖

HTC 雖在今年初已經先推出了兩款全新 U 系列機種 U Ultra 以及 U Play ,不過 U 系列的真正重頭戲則是在稍早宣布的 HTC U 11 ,畢竟雖然系列相同,但硬體規格仍有所差異,搭載 Snapdragon 835 的 U11 顯然比起另兩款 U 系列機種有更高的產品定位,同時命名方式也延續 HTC 過往旗艦機的模式,更確立這款旗艦機的地位。

延伸閱讀:HTC U11 上市資訊

5ccd0fdeab7ae82de659f50f5bd567a2

89c2d613f9f688888571df3eea7cebd7 456c78a82ebf4ed1f1908103064652e4

13cc1a92d05a2316842430d872cebf1f e5fd8b839eede1682059125d8a56407e
7d2c49bd8010acc1a65dd9d591c4896c b5b02796a474def591cca58554d4b969

HTC U 11 的設計採用 Liquid Design ,這也是今年起 HTC 的全新設計語言,一改過往 HTC M 系列採用金屬一體機身設計, Liquid Design 則是藉由玻璃工藝呈現宛若水般的質感; HTC 採用 3D 區面玻璃搭配分光混色,藉由玻璃特性以及混合不同色澤,使得 U 11 在不同的角度都可呈現宛若水光折射的光澤。

f933f11e45acd549db128e558f1425c9

04017e8fe2e7f9213b43cfa139cc47a9

b1b05051282208735f2c19447afc9241

c9faac84e2eff3acefd71a30c0dc8d78

HTC U 11 的設計風格也與 HTC 10 有顯著的不同, HTC 10 的機身線條較為剛毅,並在邊緣有著鑽切處理,此外機背則有弧形設計,而 HTC U 11 的 Liqudi Design 則採用柔和的圓弧,機背的玻璃較為平緩。此外不同於 HTC 10 的正面指紋辨識區有一圈銀色點綴, HTC U 11 指紋辨識幾乎與黑色正面融為一體,不過因應電容辨識器特性故仍有凹槽。

341e0dd3f4b89c71b52faf062acb6910

此次借測的 U 11 是主打的 Amazing Silver ,雖說名稱上敘述是銀色,但實際的顏色光澤則是淺銀藍色,另在特定的角度會折射出微微的紫色光線,機身的邊框使用銀藍色處理,與機背的風格呈現一致。 正面螢幕採用康寧第五代大金剛加工的 2.5D 玻璃,以全黑色呈現,使螢幕在視覺上佔比更大。

e16a3fd3dc2ecfc91fc802b2556515ce

6be4386c20769549df57f0f3c47f7339

而此次隨 U 11 附贈的透明硬殼則有著網格設計,當把保護殼裝上 U 11 之後會呈現另一種不同的風貌。另外,或許是為了因應此次 HTC U 11 的 Edge Sense 需要按壓機身邊框, U 11 原廠的保護殼側邊並未完整包覆,同時僅在下方邊角進行包覆, BoomSound HiFi 揚聲器以及 Type-C 連接埠位置則是裸露,好處是搭配 USB Type-C 周邊不用擔心受接頭影響。

a239bc93508484dfbeb1752938c2132a

45905584421bfe93dc203bfb6bef2d88 ae13c02832efd0218f9edd8fe021b1d4

3bdd69542a67b944dc6e0f5654ff8aba 1eda5745bbde93f0c528a12b4bb860d2

1023fe779e5349a4dd1950ade1c92083 7efb58f6e695303a857650584bbdf360

b17e76febf78c57ae65acb4cc861d899 a21df724aad55fec5d92fa7ee0732345

1f7995844ab2930504c01f89dfb4607c 9cd6691ca6f2b0bda8385d4abd6e1e28

e1e704838fdbdcd4f86dfa01b9b63569

d05d931cfb5661107977f4fb367308f2 0b1f9c4548d0ab8be1f5467c301d7263

6e38a2fea048d539eebb4154282c5f61 b0470cd2334d24dafde7006c0199814e

2bae24164e935c36d72a07268a0500ce

413ce7a8627d892e44c66d23f47c4827 b6df9ad6e1e6aa85d2a50e4e3d1ace21

ec398c3264a5729d85d25d3aea22c4f6 4beb52ffc8bcb75065bb866ebe7e13b4
 

HTC U 11 也是目前在台首波推出搭載  Snapdragon 835  的機種,相較於 HTC 10 的 Snapdragon 820 ,性能表現基本上也不太需要質疑,雖然初期曾傳出其它在台灣以外先上市的其它 Snapdragon 835 因為儲存供電電壓而有自動重開機的問題,不過看起來 U 11 已經將先前的問題修正,至少在筆者手中超過一周沒有發生自動重開的狀況。

ccbc5d38df67bc3a52719c67065c69ad

作為此次 HTC U 11 最大特色的,就是稱為 Edge Sense 的邊框按壓設計,在宣傳中是以 Sqeeze / 握壓(台語的” Cho “?)做為形容這項技術的方式,根據 HTC 的說法,握壓是相當自然的動作,而 Edge Sense 就是透過握壓讓手機除了觸控與按鈕之外,再添一項與手機互動的方式。

Edge Sense 並非電容或是電阻觸控技術,而是利用金屬邊框具彈性的特質以物理的方式做為觸發手段,故也不用擔心水滴或是配戴手套等問題,在螢幕亮起時觸發,畫面會隨力道出現淺色的弧形作為提示; U 11 在機身邊框偏下方的左右區塊做為 Edge Sense 的觸發區域,初次使用會提示進行按壓力道的設定,筆者個人建議不要刻意用力按壓進行設定,往後才會容易觸發 Edge Sense 。

5a6101c608b731259f09a1259101dc40 f58e9795fccdc527edecb3ae94706185

預設 Edge Sense 是做為快速啟動相機功能之用,另在相機下則可做為快門使用;在設定中還可開啟進階設定,此時可以設定長按與短按各自對應的機能,而 HTC 也預計接下來透過釋出新 app 的方式,讓使用者可自訂在第三方 app 內的操作。

 

至於 Edge Sense 好用嗎?若已經能掌握 Edge Sense 觸發的區塊與需要的力道, Edge 相較傳統的按鍵有較大的操作彈性,畢竟傳統按鍵配置是在相當侷限的區塊,尤其若像是獨立快門通常會為了避免誤觸而以較小的按鍵放在機身邊緣,不過以擠壓邊框作為觸發條件的 Edge Sense 就沒有這樣的限制。

2ab252c48fbcf92bff7686c0233b1f00

此外,就如先前提過, Edge Sense 因為是物理式的觸發,不用擔心手濕無法正常觸發的問題,包括在水下亦可拍照,當然雖然 U 11 具備防水設計,不過仍不建議把它當成水下拍攝用的相機;不過 Edge Sense 作為快門觸發時,不建議在昏暗情境下使用,畢竟握壓的動作相較觸控螢幕或是實體按鍵會容易產生機身的搖晃。

d500e0d91ea0025f72792145b1ad2a4e

而相機是此次 HTC 相當力推的重點特色,從規格來看此次標榜主相機採用第三代的 UltraPixel 元件,本質是一張 12MP 的被照式焦平面相位對焦元件,故此次特別標榜大幅強化的對焦速度,號稱近乎免對焦,實際使用則可感受對焦時間縮得相當短,不過在場景較混亂的情況還是稍稍會有機器在對焦的感覺。

1d0384384ca21679af43089bfa1d6282

b36a21850602263b4d94c202acb7cd01

26ed125d2786ec6bdda7e21ff76ace3a

183b2f8a60e2e3114c178dbd29b0b177

eefeac23bc963a5cacdb49c02263a90f

8a54d2dfb6695779676b3bea28109810

89d45ca327f58c82460e597e75a13d29

965d74aa05c14373ddfc8b29d1de0b34

7936f0f3f92a59f323244644b85cab66

59da166ef1ec1ea78a6f9031f8864c3a

420a1b0b65170e7b6090a02678e52bc1

fd26cfe540a2cc3bac545f51ef0d15b7

fa8aad7ba8f37be43b55fc5c8c43c65f

05dd297ca92c90ed53a3b8da0facbd42

c48e685018edf19a28bcd689b28ba10b

383713cced057731bfe6d23c310fd205

b561834504ec709573ec4daceec1256a

8bab4825771fdf28fe358540bb1fb986

0e764f03c551002ca0e5f283ea110f3d

dbb865fc3b7c80fd9144233bc5249ff1

拍攝的品質令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倒也不是 HTC 10 拍照不好,而是相對之下 HTC U 11 的主相機影像品質與色調讓人更為滿意,畢竟先前 HTC 10 剛釋出時相機並未調教到理想,包括測光、白平衡都會有怪異的現象,但或許是因為與 Google 共同推出 Pixel 系列手機,此次除了顏色以外,最令人滿意的就是高反差下的自動 HDR 表現。

b09beb576ac8d62d36d1650a37231edc

cea8ec2429558714e7cb8c1c1765d471

7761a88e06146e82972cd26a1aaa4fac

幾張在顯著逆光的情境所拍攝的照片,雖當初在手機預覽時背光的建築相當昏暗,不過拍攝後無論是背景的天空或是前景的街景,都更貼近人眼所見的畫面。

5d6428f057e0efd6fba5ec462ba13d68

至於前相機則採用 16MP 元件,據稱在夜間拍攝能有媲美 UltraPixel 相機的表現,不過別被敘述給迷惑,這不代表前相機有所謂的 UltraPixel 模式,只是以相對的方式形容其拍攝表現。

b96875f351cf0318d427b0cfd62cbd8e

此次 U 11 也遵循前兩款 HTC U 系列的設計,採用無 3.5mm 耳機孔,不過提供 USB Type-C 介面的類比式介面 USonic 耳機,以及隨機附屬原本需要選購的 USB Type-C 轉 3.5mm 數位轉換器。

3b700e9d1b887624ad7a25e921d6eb64

雖然 HTC U 11 附屬的耳機與先前 HTC U Ultra 、 U Play 相同,但由於 HTC U 11 增加了機身功能,號稱除了可針對耳型自動最佳化調教外,還多了主動降噪的功能,不過不同於 Sony Mobile 提供細部的設定, U 11 把 USonic 最佳化與主動降噪歸納為一個開關,等於兩者需要並行開啟。

 

以本質來說, HTC U 11 與 Sony 的 DigitalNC 數位降噪在技術層面是近似的,以搭配在耳機左右聲道都具備收音麥克風的特殊耳機搭配,故 Sony 提供的耳機是專屬的 5 Pin ,而非一般耳機麥克風常見的 4 Pin ,雖然 USonic 耳機是採用 Type-C 介面,但應該是透過其中的 5 針將左右聲道、左右麥克風與地線連接到 U 11 。

9300899a549b0ccd1827e1183f6fa61b

至於 USonic 耳機表現如何,筆者覺得要以兩個層面來說,一是音質,另外是主動降噪;在音質的部分,由於 USonic 的耳機等同是 HTC 10 附屬的 HiRes 耳機更換介面的版本,本質以低頻的呈現為優先訴求,對低音控來說是不錯的隨機附贈耳機,開啟 USonic 自動最佳化後則更進一步使低頻更明顯,不過筆者個人不是很偏好這樣的聲音就是。

 

而主動降噪的表現,筆者只能說是聊勝於無,筆者先前詢問過 HTC 的說法是此主動降噪並非要達到市售主動降噪耳機的水準,主要以提供附加價值為主,筆者實際使用時相較 Sony 的 DigitalNC 可明顯壓抑如電風扇、冷氣壓縮機等振動的不舒適感, USonic 的主動降噪僅稍稍改善一些,甚至不仔細比較還難以察覺。

15323a54a9010f26d41ca1f4ee9e82ae

將情境轉換到有更複雜噪音的區域,例如捷運、高鐵或是巴士上, USocic 降噪有無開啟的差異就更不明顯,而 Sony 的 DigitalNC 在手機上能夠達到一定的水準,但比起相同耳機搭配初階 Walkman 的 DigitalNC 效果仍有差,更不用說比起如 XB-950N1 一類具主動降噪技術的耳機,恐怕若是想要有較好的主動降噪能力還是不要對 USonic 有太大的期待。

 

在這邊筆者也要釐清主動降噪與隔音的差異,畢竟太多宣傳都會把兩者混為一談,隔音的目的是阻絕外界的聲音,充其量是讓耳朵聽到的聲音變小,例如密閉的耳罩耳機、入耳耳機的耳塞或是 3M 的隔音塞就是屬於隔音的性質。

 

但主動降噪則是透過麥克風接收外界的特定噪音,並藉由演算法送出反向抵銷波的方式,壓抑噪音對人耳的不舒適感,真正的主動降噪會讓使用者對於低頻振動的聽感變得不那麼不舒適,而不是只降低外界音量,故評斷主動降噪耳機是否有效果,只要戴上耳機貼近電扇感受馬達聲的變化就可知道,故早期市場上甚至有採用開放式耳罩耳機設計的降噪耳機。

 

另外就是 USonic 在未開啟音樂並未在低噪音環境下的主動降噪反向波的設定,也是筆者比較不喜歡的模式,如 Sony 的 DigitalNC 是持續發出噪音抵銷波,所以在極安靜的環境會有持續的微小噪音,而筆者發現 USonic 在安靜環境中則是一段時間固定發出短抵銷波,等於有一種一段時間會忽然被打擾一次的感覺。

b40ad4b0f64ab4a5beabf32fbe6606d4

8125d3b604a4b82361bd40122aa7216b b10549f83ea9b27db7c36114cb019e55 437c42fcc8c2d88e644ecf232b2a5aaa

HTC 此次所附屬的 USB Type-C 轉 3.5mm 實質上已經是數位類比轉換器,這個小小的轉換器內包括 DAC 晶片,所以接上手機後會提醒它會持續消耗手機的輸出電力,筆者手邊剛好還有 HTC 10 的原廠耳機可作為對照,相較 USonic 可感受聲音更為純淨、音場也較為遼闊一些,但比起 LG G6 的 ESS Quad DAC 則仍顯分離度、精緻度不足。

a0d80009d709d7b15db1702589a25481

以今年大品牌 Android 幾款旗艦機來說, HTC U 11 意外的成為價格最親民的機種,外觀設計雖見仁見智,不過採用 3D 玻璃機背設計也算是相當有個性的特色,而相機的表現不惡,硬體規格也並未此打折扣,對於單純追求"超值"兩個字的消費者應該是不二選擇。

99b186cd72594ab69e57f643af2f4c30

不過 U 11 也是今年同級機中唯一一款未具備 3.5mm 耳機孔的機種,對手邊有不少 3.5mm 耳機的朋友,還需要搭配轉換器使用似乎也較為麻煩一些,但若只使用原廠耳機或是已經習慣搭配藍牙耳機使用的朋友可能就沒有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