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你為什麼要走上代工的回頭路?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HTC,你為什麼要走上代工的回頭路?

16102977773_51e4754f8b_z

TO 20161005 更新:HTC 傳出為Google Pixel 手機代工,再度引發 HTC 從手機品牌淪為代工廠的批判。TO 回顧2年前,其實當年HTC 就已經開始重回代工老路。

這對於一個台灣品牌來講,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從回顧HTC 決定開始代工的決策,或許就可以推斷出HTC 在經營品牌上的困境,同時也可以反映出台灣硬體廠靠著過往優勢,但是卻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的困境。

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證實將重啟代工之路,引起市場熱議。其實無論代工高階產品還是低階產品,都無法直接賺錢翻身,但,或許可以透過代工,找到救命仙丹。

宏達電征戰紐約,推出創新概念相機產品,不過這條消息,顯然不如關於董事長王雪紅的新書爆料。王雪紅傾聽上帝聲音將重返代工震撼,連當時執行長周永明也直接證實此事。

  • 代工產品有亮點,但賺不到錢

市場已盛傳,宏達電代工谷歌平板電腦「Nexus 9」,引起各界熱議。消息傳出隔天,宏達電長期低迷不振的股價竟還小幅反彈,難道宏達電重返代工是挽救宏達電股價的一帖良藥嗎?

「重返代工是不得不的選擇,但現在是一個很好的時間點。」周永明如此表示。他口中說的不得不,就是 3 年來消失的 2300 萬支手機產量。

宏達電 2011 年全盛時期,全年出貨量有 4300 萬支手機,但去年銳減至約 2000 萬支。雖然今年中低階手機有增加出貨量,高層也不斷削減成本,減少工廠人力配置,但產能閒置的成本開支無法打平,原物料採購量減少,更是讓宏達電在關鍵零組件採購談判時苦無籌碼。一位手機產業人士認為,宏達電重啟代工的用意,就是要提高產能利用率。

宏達電重返代工是否能夠喚回榮耀,端視有沒有附加價值、讓宏達電藉由練兵機會找到新的殺手級產品。如果只是想靠代工賺錢,無論技術能量多或寡,過去榮景恐怕是永遠回不來了。

事實上,宏達電本來就是藉由代工奶水餵養而成長,轉型品牌後,也並非從此不再踏入代工,而是選擇互補的策略夥伴。一○年,谷歌推出第一款自有品牌 Android 手機時,宏達電就是製造商,其後,美國網路公司要跨足硬體時,也經常找上有代工背景的宏達電合作,比如Facebook 推出第一款手機,周永明就親赴美國和臉書創辦人祖克柏共同站上發表會舞台。「這些合作檔次很高,但還是代工啊!」一位零組件供應鏈主管表示。

和網路巨擘們合作的手機、平板產品,雖然充滿亮點,但不容易賣出好成績。谷歌歷代自有產品中,只有與華碩合作的第一代平板電腦 Nexus 7 因打出 199 美元的超低價格,而掀起熱賣潮。幫谷歌代工產品,其實根本賺不到錢,但是可以賺到市場先機,宏達電第一次和谷歌合作時,雖然品牌標誌只能印在背面不起眼處,不過卻因此取得市場先機,有了練兵場趁勢而起,「hTC」日後也才有機會成為全球百大品牌。

不過,在谷歌主導調整 Android 陣營勢力消漲下,鋒芒畢露的宏達電,反而漸漸無法取得谷歌的第一手訊息,很是吃虧。現在,受到各大國際品牌競爭,宏達電已疲態盡現,谷歌反而願意再度攜手合作,搭救宏達電,對周永明來說,當然也是「重啟代工」不得不的理由之一。

「無論在相機、或是金屬機身工藝上,宏達電多年來累積的製造能力,確實有其水準。」一位親近宏達電人士認為,宏達電如能爭取到代工前瞻性產品的機會,才有機會找到下一個市場藍海。但如果想要直接從高階新品賺到錢,恐怕很難,因為這樣的客戶數量,一隻手就數完了。

  • 沒有技術能量,仍然沒出路

相對地,宏達電若想靠中低階產品代工突圍賺錢,可能毫無優勢。

主機板大廠技嘉就是血淋淋的例子。技嘉在智慧型手機上,一直以替人代工的方式練兵,另一方面也不放棄走自有品牌的路。不過,技嘉因製造成本無優勢,幾乎完全放棄手機代工,只留下高階手機在自家生產,並把中、低階產品主要外包給中國代工廠製造,這招顯然有效,去年技嘉的成本降低、銷量提升,手機部門一度可望轉虧為盈;但今年卻因中國下游業者接單意願不高而成泡影。

多年來堅持不外包產品的宏達電,在價格激烈競爭、公司營運陷入虧損的雙重壓力下,也終於痛下決心,跟上委外代工潮流據了解,去年年底,宏達電就把產品測試工作外包給中國業者,今年更縮編各工廠的產線人員,只製造主力核心機種,其他中低階手機,則委由代工廠負責,中國製造廠商龍旗、聞泰都是傳聞中的入幕之賓。

有趣的是,先前把技術能量較低的中低階手機委外代工,是由財務長兼全球業務總裁張嘉臨拍板定案。而這次決定重回代工市場練兵找下一個市場藍海的決策者,則是執行長周永明。一出一進代工市場,代表著開源與節流兩種截然不同的邏輯。周永明與張嘉臨的互動,格外引人留意。

(本文轉載自合作夥伴財訊,版權所有,請勿轉載。首圖來源:Kārlis Dambrā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