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 十七年興衰史(上) - INSIDE

HTC 十七年興衰史(上)

2014 年的 2 月份,當 HTC 的董事長王雪紅和 CEO 周永明帶著兩款塑膠外殼的「渴望」再次來到巴塞隆那參展的時候,一定會回想起 2 年前,上千的記者和評論人蜂擁在 HTC 發表會展台前的光景。
htc

本文轉自極客公園 GeekPark〈HTC 十七年興衰史裡的起承轉 〉 系列文章,作者名為既然。

一、三個貴人

001

一家來自台灣的代工廠,如何憑藉著三位貴人的相助,完成了第一次蛻變?

楔子

2014 年的 2 月份,當 HTC 的董事長王雪紅和 CEO 周永明帶著兩款塑膠外殼的「渴望」再次來到巴塞隆納參展的時候,一定會回想起 2 年前,上千名記者和評論人蜂擁在 HTC 發表會展台前的光景。

那時儘管 HTC 已經有兩個季度的利潤率下滑,不過在 MWC 記者聚光燈和輿論包圍下,很容易將這種銷售上的疲憊當做下一波浪潮的蓄力,然而這個浪潮在接下來的兩年裡持續走低,再也沒有翻騰起來的機會。

像股票上下震盪,反覆起伏的股價一樣,每一個企業的發展,都可以將其銷售額、收入或者經營狀況具化成一條坐標軸上的曲線。

如果在 1997 年扎一個點,沿著 HTC 一路走來的里程拉到現在,呈現在面前的是一條在後半段坡度突然爬高,達到一個讓人震驚的高度後便極速下滑的拋物線。

這條用十七年的時光堆積起來的興衰史所包含的故事,具體細節無法探知。不過,我們可以將終結此線的針頭釘在當下 HTC 發表 M8 的前夕,回溯去挖一下這條拋物線上使其走向轉折的三個點。

上個世紀 90 年代,跨入「亞洲四小龍」的台灣得益於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的建立,其電子產業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尤其是為歐美國家代加工電子設備的廠商遍地開花。

1997 年,以同樣的路數,王雪紅、周永明以及卓火土這個後來成稱之為「鐵三角的組合」共同創辦了 HTC。

像大多數競爭對手一樣,HTC 在創辦之初,老老實實的做著代工廠,不過為什麼偏偏 HTC 能夠在千篇一律的廠商中脫穎而出?

第一個貴人

HTC 成立之初,主要是代工製造搭載 Windows CE 系統的掌上電腦,但當時由於這個系統作業複雜,名氣小眾,並未能打開局面。

直到 2000 年與康柏(已併入惠普)合作生產的 iPAQ 橫空出世——這款掌上電腦在 2000 年被列為金氏世界紀錄裡功能最強之 PDA。

002

此款掌上電腦的熱銷讓 HTC 轉虧為盈,加上後來與康柏的長期合作讓 HTC 在掌上電子裝置領域日臻成熟,在業內開始小有名氣,成為眾多 OEM 廠商中的翹楚。

第二個貴人

在與康柏的合作中,因為所生產的 iPAQ 所搭載的是微軟的 Windows CE 系統,上文提到,這個系統並不是那麼完善,而 HTC 在生產的過程中為微軟反應了大量 BUG,表現出了良好的軟硬體優化能力,並為 Windows CE 的升級做出巨大貢獻,從而引起到了微軟的重視,與後來的合作打下基礎。

2002 年,微軟將重心轉移,聯合 HTC 推出了全球第一台搭載 Windows mobile 的 Pocket PC,此作業系統就是當下 WP 8 的前身。

003

由於微軟對這位合作夥伴十分器重,HTC 所生產的機器總是能搭載最新的 Windows mobile 系統。藉此東風,HTC 成為了 Windows 手機的頂級生產商,後來 HTC 還將總部建在微軟的旁邊——華盛頓州 Bellevue 地區,而美國也在日後成為了 HTC 最大的市場。

像微軟壟斷桌面作業系統一樣,HTC 在 WM 平台的市佔率一度高達 80%,使得它的利潤率空前高漲。

第三個貴人

在歐美,電信商是手機非常重要的通路,但在 2002 年單單通過話費的業務已經讓各大電信商的營收遇到了瓶頸。這時候,HTC 非常應勢在推出了兼具通話和訊息傳輸功能的 XDA,隨之便於英國電信電信商 O2 和法國電信電信商 Orange 開展了合作。

由於智慧型手機還包含無線上網、郵件、多媒體等服務,使得每戶每月平均話費提升了 300%,這

讓世界各地的電信商突然發現了新大陸。

004

HTC——這家具有著謙卑與上進態度的東方企業,除了得到微軟的肯定讓世界看到了它的實力之外,在與電信商的深度合作中總是從最大程度上滿足它們提出的要求,於是越來越多的電信商更願意讓 HTC 為其定做手機,到後來這樣的合作夥伴超過了 50 家,HTC 也以極低的代價將版圖擴張到全球。

2005 年 5 月,宏達電歐洲分公司開幕。
2006 年 7 月,宏達電日本子公司開幕。
……

數年間,無論 HTC 背靠的是微軟也好,Google 也好,這些電信都與這個忠厚老實的弟兄大口喝酒,大塊分金銀。

在美國,最著名的 4 家電信電信商中,有 3 家銷售第一名的手機,都來 HTC。同時,HTC 的熱銷還惠及了手機晶片製造商高通、德州儀器等元件製造商,他們也十分樂意將自有的資源傾斜給 HTC。

這種互利的合作形成了一個閉環,成為 HTC 不斷衝上更高山峰的基礎。

二、自我革命與王者之路

005

憶往昔崢嶸,那時候追在蘋果屁股後面跑的不是還在打瞌睡的三星,而是騎著 Android 策馬狂奔的 HTC。

就算合作夥伴為其傾注再多的資源,HTC 也不過是一家 OEM 代工廠而已,吃著這個閉環裡巨頭所啃剩下的殘渣,如果想在這個價值鏈獲爬的更高,HTC 需要新的突破。

自我革命

在幫助電信商代工手機的過程中,HTC 逐漸有了雄厚的技術積累。

2004 年以後,市場對智慧型手機的需求越來越大,而代工廠的利潤卻漸漸被壓榨的愈發走低,這種模式已經無法禁錮住 HTC 血液內欲求創新的渴望。

然而,作為台灣最為發達的電子業,代工文化已經在人們腦中根深蒂固,轉型的阻力比想像中大的多,加上前有明基折戟的教訓,讓 HTC 轉型之路如履薄冰。最後董事會在經過長時間的討論之後, 認為自廢其臂,如果能夠大難不死,那麼 HTC 就能夠更上一層樓

2006 年,HTC 開始自我革命,走向了自主品牌的建設之路。

在這期間,第一個問題就是曾經的合作夥伴突然間變成了競爭對手,他們紛紛轉向別的代工廠,致使 HTC 股價一路狂跌,此期間 HTC 咬牙堅持,相繼在 2007 年、2008 年推出了試水的 HTC Touch 和外型驚艷、名噪一時的 HTC Diamond。

006

「承襲了獨一無二的創新及對於將精簡概念融會於設計的願望,淬煉出十年功力之結晶」

HTC Diamond 上市之後反響熱烈,HTC 股價開始回溫,董事會曾經「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的預判正在慢慢應驗。

HTC 在轉型自主品牌之後,擁有了自由並且強健的軀體,同時也為第四位貴人的到來打開了房門,此後,HTC 邁著穩健的步伐與股價

一起前進,一直到 2011 年市值超越了百年老廠諾基亞。

第四個貴人

如果沒有第四位貴人,那麼所謂「iPhone 最強對手」的稱號,就憑著 WM 手機,HTC 想都別想。
如果沒有第四位貴人,HTC 的王雪紅也休想超越代工廠富士康的郭台銘成為台灣首富。
如果沒有第四位貴人,躋身進手機市場第一梯隊大放異彩,也是 HTC 的白日做夢。

007

2012 年,當 HTC 看著三星的 Galaxy 系列席捲世界的時候,一定會想起曾經那段以 Android 為槍,和 Google 一起征戰天下的歲月。

在建立了自主品牌之後,HTC 意識到了未來智慧型手機將進一步蠶食桌面作業系統,而 iPhone 問世以前,市面上所謂「智慧型」的手機無不功能簡陋並且作業複雜。

2005 年, Google 收購 Android 公司,繼續研發這款基於 Linux 並且適用行動裝置的開源作業系統。隨後成立了 OHA(開放手持設備聯盟),這一聯盟將會支持 Google 可能發表的手機作業系統或者應用軟件,HTC 加入其中,並於 2008 年聯合電信電信商 T-Mobile 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 Android 手機 T-Mobile G1——也就是後來 HTC 大名鼎鼎 G 系列的始祖。

2009 年,HTC 推出了具有多點觸控功能的 G3(HTC Hero),不久後這個撅著小 J8 的 Android 機和前段時間發表的 iPhone 3GS 狠狠的打了 Symbian 系統和 WM 一巴掌,一些新潮的 Geek 突然意識到,相對於那些 app 少,作業複雜的「笨蛋」來說:

——這他媽的才是智慧型手機⋯⋯

2010 年,HTC G7(HTC Desire)上市,此時 Android 也升級到了 2.2,搭配相對成熟的硬件,儘管價格居高不下,不過承載第三貴人電信商的快艇,G7 走向了世界各地,這一切給 HTC 帶來的則是銷售業績爆炸性的增長。

G10、G11、G12……G20、G21……讓 HTC 體驗到了市值翻倍的快感……

憶往昔崢嶸,那時候追在蘋果屁股後面跑的不是還在打瞌睡的三星,而是騎著 Android 策馬狂奔的 HTC。

王者之路

2007 年至 2012 年,蘋果只發表了 5 部 iPhone。

2008 年至 2012 年,連同為數不多的 WM 系統手機,HTC 一共發表了超過 50 部手機。

因為沒有 iPhone 那樣的精品,所以 HTC 只能以數量取勝。不管承不承認這是否是「機海戰術」,這樣一個月出一部機器策略確實讓 HTC 壓中不少彩蛋。在機海的轟炸下,即使有部分型號失敗也是 HTC 能夠承受的損失。

008

Android 系統剛剛起步的時候,得益於 iPhone 在人們心中建立的印象,使用者對但凡擁有大螢幕、多點觸控、左右撥動螢幕便能滑動選單的手機頗具好感,是高檔的象徵。HTC 藉此將所有的手機都定位在中高端的價位。配合以豐富的機型——總有一款是你的最愛,大批蘋果沒能征服的客戶紛紛落網在 HTC 的手中。

是否覺得這種情況有些似曾相識?

和當年壟斷 80%WM 手機一樣,這時候的 HTC 因為起步早,迭代迅速,在早期同樣壟斷了 Android 市場,這時候不是使用者需要什麼 HTC 出什麼,而是 HTC 能夠牽著使用者的鼻子走,高端路線能夠不遺餘力的從使用者身上榨取利潤,這也是 HTC 不願試水中低階市場的第一個原因。

2010 年、2011 年,這是 HTC 在十七年曆史上最為風光的兩年,在美國市場出貨量上虐過三星、躪過蘋果;在 MWC 上傲世群雄,拿下了最高殊榮的「2011 年最佳手機公司」大獎。無論現在的 HTC 狀況如何,這兩年的 HTC 都被烙在世界手機歷史書上閃爍著灼目的光芒。

〉〉HTC 十七年興衰史(下)

最新發展:


為更有效率的移動而生:Thule Subterra II,應對全球商旅的高機能收納解決方案

對於經常出差的商務人士來說,行李收納是一門重要的學問。Thule Subterra II 系列行李箱和背包,以其簡約時尚的設計、靈活多變的收納空間和堅固耐用的材質,成為商務人士的出行好幫手。

對專業商務人士來說,參加會議、出差,是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如何有效率的收納、整理行李,讓自己在每一個場合都能保持從容不迫、游刃有餘的狀態,也是一門學問。行李的收納,不外乎考量的就是整理的效率和邏輯、對物品的保護力以及使用者的舒適度等面向,而擁有絕佳設計的包款或收納袋,更能幫助你事半功倍的達到這些目標。

台灣出生,美國長大,30歲前就擁有在舊金山、洛杉磯、上海的外商擔任高階主管的工作經驗,頻繁往返於香港、上海、台北、東京和美國之間,現任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創辦人暨執行長的鍾子偉Joey,今天就要跟大家分享一下,他如何善用來自瑞典的THULE,把出差收納變得專業、迅速,又不失時尚品味。

簡潔高效收納系統,用邏輯達成使用者完美體驗

「關鍵評論網從創辦以來,有許多投資,都來自於國際間重量級的投資者。因此,這些投資人對關鍵評論網的期待,以及我們在國際間能夠發揮的影響力,也一直都是以最高標準在檢視和要求。」Joey說到這幾年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的發展策略,都是為了符合關鍵評論網堅持國際性和獨立性的核心價值,帶給讀者跨文化、跨領域的內容,包括新聞、商業、科技、科學、體育、美食和生活方式等。 

去(2023)年,關鍵評論網與日本東京的Mediagene Inc.(MG)合併而成TNL Mediagene。Joey表示,這是拓展亞洲市場的其中一個階段,「為了這個合併,我大概每個月就要去一次日本,算是相當頻繁。」身為擁有大量跨國合作、外商工作經驗的Joey,談起出差的行程安排,最高原則就是:效率、精實、效率(沒錯,效率講了兩次,因為真的很重要)。「我出差基本上都是去參加各種會議,而且為了要將效率拉到最高,我會盡量把行程塞滿。最誇張的一次是每個鐘頭都有會議,一天下來開了十個會。」

Joey的工作習慣,是每一秒鐘都在追求效率。比方說,如何選擇班機時間?絕對是讓他可以最早展開一天工作行程的那班;機上座位怎麼選?最靠機艙門,方便抵達目的地之後迅速離開飛機。甚至 check in 的時間也很有講究:「我盡量都是最後一秒上飛機,這樣才能把花在移動過程的時間壓縮到最小。」這麼講求效率的Joey,從行李箱的選擇到打包行李的方法,也都是效率掛帥。「因為我很習慣打包了,所以現在基本上都是出發前三十分鐘內就可以收拾好,平時慣用的東西都常備著,打包的時候只要利用行李箱本身的隔間,或者加上一些收納袋,就可以很快的分類收好。」Thule Subterra II 登機箱,擁有多樣化的收納空間,內附的行李壓縮隔板可以依照使用者需求調整,讓鞋子、衣服各自歸位。一些常用的小物、隨身的配件⋯⋯也都有獨立空間可以收納,要收東西,找東西,都是一目瞭然。行李箱頂部的大型袋口設計,和箱內空間連結,所以如果臨時需要從行李箱放取物品,只要拉開袋口就好,不需要整個攤開,保障隱私之外又更加方便迅速。

靈活變換型態、容量隨心擴充,輕鬆適應任何場合

「在會議、工作之餘,我也時常需要參加各種聚會。有很正式的宴會,也會有同行的聚餐,在國外也可能是要去見投資人。所以如果是簡單一點、基本一點的包款,我就可以應付更多不同的場合,而且最好是後背的形式,把雙手留給我自己(笑)。」對Joey來說,一個最理想的隨身包,就是有足夠的容量、簡潔的設計,可以提供聰明和靈活的收納空間。Thule Subterra II的後背包,從裡到外都滿足了Joey的需求。比方Thule Subterra II 26L的旅行後背包,在開口的設計上有個小巧思,可以更快速的取得包包中的筆電,硬挺的方形立體設計,不只讓包中的所有東西能夠擺放的更整齊,包包本身也能夠更好的放在任何地方,不東倒西歪。最棒的是它的擴充功能,容量可以從 26L 的日常通勤包,擴增成 32L 的旅行背包,增加了20% 的空間容量,如果是一日出差行,或者打算在下班之後去個健身房,一個包就能搞定。

如果是平時筆電不離身的人,Thule Subterra II 27L的筆電後背包一定會讓你滿意。一整套完整的收納隔層系統,加上柔軟的襯墊,讓文具、電源線、鑰匙、行動電源和其他各種小物,都能井然有序、安全的收納在包包中。包包背部的透氣設計,最適合台灣悶濕的夏天,加上胸扣設計,即使要長時間的背著包包,也不會感到過分悶熱或疲憊。再加上包包本身附有的行李穿行帶,可以很穩固的把背包固定在行李箱拉桿上,出差、旅行、出國⋯⋯都更輕鬆!

如果收納空間還不夠怎麼辦?THULE的小物收納包超級實用,內附的彈性口袋,可以讓你很整齊的將所有物品固定到位,而且採用耐用材料、襯墊和 YKK 拉鍊,持久耐用之外,還能更好的保護物品不受擠壓碰撞,最適合收納耳機、電源線、變壓器或記憶卡等小東西,讓你每一次出行都能3C不斷電、小工具不離身。

北歐時尚設計x現代機能對應

THULE向來以高度的機能和簡約的設計自豪,也是所有THULE愛用者最推崇的特點。Thule Subterra II系列的每一款包包設計理念,都是為了將這樣的特點再推上新高度。在整體視覺上,除了黑色之外,還加入岩灰和香根草灰兩大都會感色系,讓每一款通勤、筆電、旅行包包,都帶有北歐的時尚風格。在機能上,所有的Thule Subterra II包款,都是以800d尼龍布製成,這種高密度的尼龍布不只能夠有效對抗撕裂,降低整體包重之餘還能負荷更大的重量。另外,防潑水也是尼龍布的特色之一,如果突然下起小雨,或是在咖啡廳中不小心打翻水杯,Thule Subterra II都能輕鬆對抗這些小意外,事後清潔也很簡單——擦乾就好了。

向來重視環境議題的THULE,新一代Thule Subterra II全系列使用符合歐盟 Bluesign認證的環境友善材質,行李箱背殼更採用了再生聚碳酸酯背板——強大的耐用度就是要顛覆大眾對環保材質的印象,兼顧外觀與實用也同時愛護環境。

在現代生活中,工作和生活常常無法避免地交織在一起,能夠在行程中安排額外的旅行,或是利用出差前後的時間來享受生活,成了一種新興的現代需求。擁有外觀設計和機能兼具的包款,你就能夠輕鬆應對各種不同類型的旅程。

Thule Subterra II正是為這樣的需求而生。不僅適合商務旅行,還能滿足旅途中的休閒需求,更能夠因應各種社交場合,靈活變換使用模式,顯現出強大的適應性和多功能性。而它的優化設計,讓每一次的行李收納有條不紊。無論是應對長途出差還是短期旅行,Thule Subterra II都能滿足不同情境下的需求,確保你能輕鬆地管理行李,提高旅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