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遠距醫療如何發展?結盟 AI、半導體科技為醫療注入智慧動能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台灣遠距醫療如何發展?結盟 AI、半導體科技為醫療注入智慧動能

SEMICON Taiwan 2020 Hybrid 邀請陽明大學數位醫學中心執行長楊智傑教授,分享醫學科技趨勢的洞見。(圖片來源:王建鑫 攝影)

2020 年初,COVID-19 重創全球,使全球產業鏈受到嚴重打擊,也使各國意識到社會現有產業能力的不足與智慧化產業對經濟復甦的重要性。要推動產業智慧化發展,半導體將扮演至關重要的關鍵角色。舉例來說,智慧醫療的零接觸需求高漲,不僅驅動著各式應用商機,更大幅加速半導體與微機電產業的技術升級,成為產業所關注的重要議題。

受疫情影響,各國無不投入大量資源加入新技術於醫療應用,志在強化防疫體系。將於九月 SEMICON Taiwan 2020 Hybrid 國際半導體展登場的「智慧醫療科技論壇」,便著重醫療與科技應用整合主題,分享國內智慧醫療產業的新價值與未來趨勢發展,促進業界專家與學者的深度對談。其中一位獲邀講師為國立陽明大學數位醫學中心執行長楊智傑,他將於活動分享他對於醫療科技趨勢的洞見。

疫情加速科技醫療整合,遠距醫療發展潛力大

執行長楊智傑為國立陽明大學腦科所專任教授,同時也是哈佛大學醫學院講師,曾利用數學公式破解因果關係,讓各腦區之間的因果關係更清晰,找出造成精神疾病的「因」而對症下藥;而陽明數位醫學中心深悉遠距醫療的發展潛力,致力於推動醫療與科技的整合,成為未來遠距醫療的重要角色。

楊智傑提到,這次疫情與 2003 年的 SARS 相比,做法並無太大差異,不過「武裝」的程度不同,效果就有別。這 17 年來,科技與醫學快速整合而成的智慧醫療,成了抗疫的最佳利器,「尤其透過 AI 與通訊技術所打造的遠距醫療,更將成為未來醫護體系的新常態。」

楊智傑教授認為,AI 與通訊技術打造的遠距醫療,將成為未來醫護體系新常態,且 AI 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圖片來源:王建鑫 攝影)

後疫情時代「遠距醫療」成新常態,AI 扮演重要角色

遠距醫療並非新概念,但對台灣來說仍尚未全面普及。舉例來說,美國藉此技術為偏遠地區的民眾提供醫護服務的做法,已持續十幾年之久,且其他先進國家也有類似做法;不過台灣儘管近幾年開始推動遠距醫療,多數民眾仍有到院就醫的習慣,

這次疫情讓台灣醫療機構與民眾正視到遠距醫療的必要性。透過遠距技術在家就醫,可避免在醫院群聚感染的可能性,將成為未來常見的醫療做法,其中 AI 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提升遠距醫療的服務品質。

全球醫療產業積極投入新技術研發,如何將 AI 應用在臨床上?

AI 是近幾年醫療領域最熱門的技術之一,在疫情之前,全球醫療產業就已積極投入研發。在過去幾年所舉辦的各種競賽中,也證明了在部分人體檢測,AI 對病情的判讀準確性高於醫師;不過即便如此,AI 目前仍難在臨床上使用。

然而 AI 導入醫療的最大問題,仍出在「可靠性」上。首先,AI 演算法需要龐大的數據量,然而現在醫療院所的數據量仍然不夠,其次則是研發與實用兩端仍有落差。因此,陽明大學在 2019 年成立數位醫學中心,希望媒合產研兩端的技術能量,從而優化醫療流程,加快 AI 的落地速度。

國立陽明大學數位醫學中心在遠距醫療的研究上已有初步成果,去年便協助宜蘭南澳鄉建立遠距加護病房,結合視訊與各種生理訊號監測技術,將病患的生理數據傳到鄰近醫療院所,讓醫師從遠端判讀作為臨床診斷依據。未來團隊也將持續強化 AI 在此系統的應用,解決偏鄉醫療能量不足的問題。

陽明大學數位醫學中心結合視訊與生理訊號監測技術,讓醫師能在遠端判讀作為臨床診斷依據。(圖片來源:王建鑫 攝影)

SEMICON Taiwan 智慧醫療科技論壇,深度剖析台灣醫療環境與科技產業技術優勢

至於 AI 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思維與做法,楊智傑先是釐清兩者的關係:「AI 並非用來取代醫護人員,而是成為他們最聰明的助手。」各醫療院所、醫師皆持續在精進醫療技術,AI 則是協助這些工作更快速、精準地完成。

有了 AI 的導入,以不易偵測病徵的心血管疾病為例,可先針對病患的生理數據進行分析,若有發病可能性,就能主動提醒醫師做進一步確認。這樣的做法除了降低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外,即時檢測也讓病患能即時就醫,增加治癒的機率。

這就是科技與醫療兩大專業整合的力量,而這股力量將會改變未來醫療產業的面貌。台灣的醫療環境健全、健保機制完善,民眾已經習慣到醫院就醫,要在此環境中說服民眾使用遠距醫療並不容易;對此,他認為除了加強宣導,還需要靠醫院間合作與政府法規要求,「現在是台灣遠距醫療的發展初期,要先制定出醫院與病人都能信服的嚴謹流程,之後的腳步才會順遂。」

至於在產業優勢部分,近幾年除了醫療業者積極動作,科技產業也早有佈局,例如 SEMI 的策略夥伴軟性混合電子產業聯盟(FlexTech),就力推軟性電子技術於生理偵測的應用;軟性混合電子可彎折且服貼的特性,有助於精準偵測生理訊號。此外,由微機電及感測器產業聯盟(MEMS and Sensors Industry Group)所推動的微機電系統與感測器技術也開始被大量導入醫療系統中,MEMS 技術被用於 COVID-19 快速檢測,感測器更是實現智慧醫療的基礎。透過上述多元技術的跨界合作與創新,台灣得以加速實現智慧醫療策略願景。

對此楊智傑則認為,科技與醫療的結合必然是未來趨勢。為使合作更順暢,必須先強化雙方對話的頻率與深度,他指出在智慧醫療的發展過程中,雙方的心態都要調整,科技業者必須拋棄本位主義,從需求者角度出發;醫療業者則要掌握科技發展動態,了解適合的技術與工具。「更重要的是雙方要有共識,形成一致目標,才能設計出最符合醫療產業需求的智慧化系統,並為醫療服務注入新動能。」

全方位展現半導體最新技術應用,促進專業交流

除了智慧醫療主題外,9 月 23-25 日登場的 SEMICON Taiwan 2020 Hybrid 共推出 15 大主題專區與 19 場國際論壇,展覽亮點將聚焦「先進製程」、「智慧製造」、「綠色製造」三大主題。展會同時關注「智慧移動」、「智慧醫療」、「智慧數據」等智慧應用議題,舉辦「智慧醫療科技論壇」、「智慧汽車國際高峰論壇」及「晶片資安論壇」,邀集產業專家代表分享最新技術趨勢及產業發展洞見。

而針對各界關注的醫療議題,SEMI 則同步舉辦「微機電暨感測器論壇」,以及首度與 SEMICON Taiwan 同期同地舉辦的「FLEX Taiwan 2020 軟性混合電子國際論壇」,透過跨界人才的能量匯集與技術交流,引領台灣科技產業整合醫療趨勢,加速智慧醫學生活的到來。

今年 SEMICON Taiwan 也將打破傳統線上觀展方式,跨過時間與空間限制,打造嶄新虛實整合觀展體驗。除了線上將同步直播重點論壇活動,參觀者亦能藉由虛擬平台與展商即時交流、進行主題討論交換產業意見,或戴上 VR 虛擬實境裝置體驗 360 度 3D 環景模擬技術,走入展覽活動現場。

更多 SEMICON Taiwan 消息,請至活動官網
更多國際論壇:智慧醫療科技論壇智慧汽車國際高峰論壇軟性混合電子國際論壇微機電暨感測器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