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一世 (蘇格蘭)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瑪麗一世
Mary I of Scots
蘇格蘭女王
統治1542年12月14日-1567年7月24日
(24年222天)
加冕1543年9月9日
前任詹姆士五世
繼任詹姆士六世
攝政詹姆士·漢密頓(1542-1554)
瑪麗·德·吉斯(1554-1560)
法蘭西王后
在位1559年7月10日 –1560年12月5日
加冕1559年9月21日
出生1542年12月8日
蘇格蘭王國 蘇格蘭王國林利思哥林利思哥宮
逝世1587年2月8日(1587歲—02—08)(44歲)
英格蘭王國 英格蘭王國北安普敦郡弗瑟林赫城堡
安葬1587年7月30日
配偶
子嗣詹姆士六世及一世
王朝斯圖亞特王朝
父親詹姆士五世
母親瑪麗·德·吉斯
宗教信仰羅馬天主教
簽名瑪麗一世 Mary I of Scots的簽名

瑪麗一世(英語:Mary I;1542年12月8日—1587年2月8日),亦稱瑪麗·斯圖亞特(Mary Stuart)或蘇格蘭人女王瑪麗(Mary, Queen of Scots),1542年12月14日至1567年7月24日間統治蘇格蘭王國

瑪麗是蘇格蘭國王詹姆士五世唯一倖存的婚生子女,父親過世後,僅六天大的瑪麗繼位,女王幼居法蘭西,國政由攝政代管。1558年,時年15歲的女王下嫁表弟法蘭西王儲法蘭索瓦(14歲),隔年(1559年),丈夫登上法蘭西王位為法蘭索瓦二世,瑪麗成為法蘭西王后,直至丈夫在隔年12月過世。1561年8月19日瑪麗返抵蘇格蘭利斯,四年後(22歲)再嫁表弟達恩利勳爵亨利·斯圖亞特(18歲),但兩人婚姻並不美滿,1567年2月,達恩利死於謀殺,被認為涉及此案第四代博思韋爾伯爵詹姆士·赫本英語James Hepburn, 4th Earl of Bothwell於同年4月獲判無罪,並在翌月迎娶瑪麗,反對這對夫婦的起義爆發後,瑪麗被囚於列文湖城堡英語Lochleven Castle。1567年7月24日,瑪莉被迫遜位予時年一歲的獨子詹姆士六世及一世(她與達恩利所生),後瑪麗又因復辟失利南逃,向其表姑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尋求保護。瑪麗曾聲稱擁有英格蘭的王位,此亦得到許多英格蘭天主教徒、支持北方叛亂者的支持,伊莉莎白一世因而將她囚禁在英格蘭逾十八年,最終以涉及1586年巴賓頓陰謀,於隔年被斬首。

早年[編輯]

1542年12月8日瑪麗誕生在蘇格蘭西洛錫安林利思哥宮,父親為蘇格蘭國王詹姆士五世,母親瑪麗·德·吉斯是法國權臣吉斯公爵法蘭索瓦·德·洛林之妹。父親在福克蘭宮獲知她出生的消息,預言道:「魔鬼與之相伴,隨其而來,亦將隨其而去!」斯圖亞特家族曾通過瑪傑瑞(蘇格蘭國王羅伯特一世的女兒)取得蘇格蘭王位,國王確信瑪麗的出現象徵家族在蘇格蘭統治的告終(斯圖亞特王朝實際終結於後來的安妮女王),但瑪麗的兒子反而成為了英格蘭和蘇格蘭的共主(瑪麗在法國時採用了法語的拼法「Stuart」,她的子孫們堅持了這種拼法)。

瑪麗出生時,其父系所有男性繼承人皆已亡故,6天後,30歲的父親因病或兵敗於索維莫斯戰役之羞憤而駕崩,在部分符合薩利克繼承法的情況下,瑪麗繼承王位,國政由時為王位推定繼承者第二代阿倫伯爵詹姆士·漢密爾頓與女王母親先後攝政,根據《格林威治條約》,女王應與英格蘭愛德華六世亨利八世之子)於1552年結婚,他們的子嗣將同時繼承英格蘭和蘇格蘭王位,但1543年9月不到一歲的女王和她的母親(當初曾強烈反對他們的婚姻)躲進了為加冕而準備的史特靈城堡

沖齡踐祚[編輯]

瑪麗於1543年9月9日在史特靈城堡皇家小禮拜堂加冕蘇格蘭君主。年幼受冕且典禮獨特,使這場儀式成為歐洲議論焦點。

加冕當天,瑪麗身著小號且厚重的王家禮服,細小的脖子上繫著深紅色的天鵝絨斗篷搭配貂皮下擺,鑲著寶石的長袖緞袍包裹著還是嬰兒的瑪莉,此時她雖可坐起但未能行走,由林斯頓抱著她莊嚴地走進禮拜堂,並把瑪麗帶到聖壇前,輕柔地將她放在王位上,然後起身扶著她。

不久後,大衛·比頓樞機宣讀加冕誓詞,由林斯頓代瑪麗回答。此後,樞機將聖油塗在女王的背部、胸部和手掌上。在寒風下瑪麗開始哭泣,蘭諾克斯伯爵將權杖放在她的小手上,瑪麗抓著沉重的節杖,阿奇博爾德·坎貝爾伯爵覲獻三呎長的國劍,由主教將束在她的腰上。

隨後,詹姆士·漢密頓帶著王冠來到她跟前,由樞機小心翼翼地把王冠戴在她頭上的天鵝絨飾環上,林斯頓將她扶正,蘭諾克斯和阿倫伯爵親吻她的面頰以示忠誠,隨後其他高級教士和貴族跪地並以手觸冠,宣誓效忠。

粗暴求婚[編輯]

女王登基不久,《格林威治條約》分崩離析,因與蘇格蘭人聯姻的婚約無以為繼,善忌的亨利八世試圖改變協議以便提前占有瑪麗,甚至還想破壞蘇格蘭與法國的傳統聯盟,因畏於起義,蘇格蘭議會在當年年末解除此項條約。亨利八世因而開始策劃「粗暴求婚」,欲強迫瑪麗嫁給他兒子愛德華六世,其中還包含一系列對蘇格蘭領土的襲擊及其他行動,此計劃一直持續到1551年6月,耗資超過50萬鎊,多人為此喪命。

1544年5月,英格蘭赫特福德伯爵(即後來愛德華六世時的薩默塞特公爵愛德華·西摩)打到福斯灣,欲攻占愛丁堡以俘虜襁褓中的女王,女王母親先將女王藏在史特靈城堡,在此關鍵時刻,信守親密同盟的法國伸出援手。1547年9月10日(又稱黑色星期六),蘇格蘭敗於平其克魯之戰,女王母親將女王暫時送到因其摩霍姆修道院避難,並求助於法國大使馬歇德沃依色爾,法王亨利二世也正打算透過以王儲與女王的聯姻來統一法蘇兩國,1548年2月,英格蘭撤軍後,女王母親將女王轉送達蒙波特城堡,直到6月法軍才姍姍來持,7月7日在鄰近漢廷頓的修道院內簽定與法國的婚約,同年8月7日,法國艦隊帶著五歲的女王自達蒙波特返回法國。

幼居法蘭西[編輯]

女王(亦為準法王儲妃)在法國宮廷度過十年時光,身邊有自己的八人小朝廷,包括兩位大臣、兩位有一半相同血緣的兄弟和「四瑪麗」(即四位和她同齡也都叫瑪麗的女子,分別來自蘇格蘭四個顯貴家族:Beaton、Seaton、 Fleming 、林斯頓)。

在法國王宮,瑪麗備受寵愛,享有最好的教育,除母語外,還通曉法語、拉丁語、希臘語、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她還學會兩種樂器,學習散文、馬術、馴鷹術和縫紉。

1558年4月24日,瑪麗在巴黎聖母院成婚,隔年7月10日,她丈夫繼位為法蘭索瓦二世,她也成為法國王后。

按常規繼承法,因表姑伊莉莎白一世無嗣,瑪麗是英格蘭王位的推定繼承人,另依天主教的角度,因伊莉莎白為私生女,瑪麗才是英格蘭王位的真正繼承人,然亨利八世仍令斯圖亞特家族被排除於英國王位繼承序列,且因法國結盟宗胡格諾派)起義(稱作1560年3月6日到17日的安波依斯陰謀),法國不能援助瑪麗,奪位的困難由此產生。1560年7月6日,瑪麗的代表簽署愛丁堡條約,明定在女王母親逝世後,法國應自從蘇格蘭撤軍,並承認伊莉莎白在英格蘭的統治權,但身在法國的瑪麗拒絕批准此約。

重返蘇格蘭[編輯]

1560年12月5日,丈夫法蘭索瓦二世去世,小叔查理九世繼位,婆婆凱薩琳·德·美第奇攝政,不久後,18歲的瑪麗於1561年8月19日回到了蘇格蘭利斯蘇格蘭宗教改革使得民間矛盾重重,瑪麗私生兄弟詹姆士·斯圖亞特新教派系的首領,作為虔誠的羅馬天主教徒的瑪麗,遭到了許多臣民和表姑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及鄰國新教君主的猜疑。然而瑪麗對新教優勢仍加以容忍,還保留詹姆士·斯圖亞特首席顧問的職位,此令天主教大失所望,由此,瑪麗可能意識到她缺乏有效的軍事力量與新教貴族對抗。但藉由與詹姆士聯合,瑪麗在1562年削減了蘇格蘭天主教代表要員杭特利伯爵(George Gordon, 5th Earl of Huntly)的權力。

1561年,瑪麗邀請伊莉莎白訪問蘇格蘭。然而伊莉莎白仍對血統之爭耿耿於懷,於是瑪麗派遣威廉馬特蘭德作為駐英格蘭宮廷大使,並提交將瑪麗作為可能的英格蘭儲君的議案。伊莉莎白回應大意如下:「以我的王位和我所處的時代為名,她將不可能獲得儲君的地位。」然而,在瑪麗寫給吉斯公爵的信中,反而記載了馬特蘭德告訴她有關伊莉莎白的支持:「在我眼中沒有人比瑪麗更適合這個職位,我本人就很青睞她。」。

1561年12月,瑪麗與伊莉莎白的會見已經進入日程表,此次會見地點定在英格蘭,但伊莉莎白改變主意,改在八、九月的約克,或「其他類似城市」。七月,由於法國內戰,伊莉莎白派遣亨利辛迪爵士改變了會見地點。1563年,為了平衡與瑪麗的關係,伊莉莎白派遣特使勸說瑪麗嫁給一位深得伊莉莎白女王信任的新教徒、萊切斯特伯爵一世羅伯特·達德利(亨利辛迪爵士的姻親),伊莉莎白還提到,若她嫁給伊莉莎白指定的那個人(那時還是匿名),伊莉莎白將「開始調查瑪麗是否具有權利獲得王室稱謂而成為伊莉莎白的表侄女,進而成為王位繼承人」該計劃遭到瑪麗拒絕。

1562年冬天,聽到法國胡格諾派的新教徒慘遭屠殺的消息,瑪麗舉辦舞會大肆慶祝、徹夜狂歡,新教傳道人約翰·諾克斯強力抨擊她的朝臣行為輕浮、殘酷,為此他二度被瑪麗召見,諾克斯平靜的表示自己絕無反叛之意,只是在盡自己的職責,且蘇格蘭民眾也認同諾克斯,瑪麗的琴師們,無論法國人或蘇格蘭人,也都拒絕在聖誕彌撒上為她彈奏。

再婚與政變[編輯]

1565年7月29日,瑪麗下嫁表弟亨利·斯圖亞特(他是英格蘭亨利七世的曾外孫,父系祖先也可追溯到蘇格蘭貴族約翰·斯圖亞特爵士)。因達恩利同時具有英格蘭與蘇格蘭王室血統,達恩利和瑪麗的子嗣極有可能繼承兩國王位,伊莉莎白也因此次聯姻未經她的批准而深感冒犯;瑪麗的私生兄弟莫里伯爵英語James Stewart, 1st Earl of Moray也為此次聯姻發動叛亂,瑪麗不得不於1565年8月26日逃往斯特靈去組織抵抗力量,9月,瑪麗又前往愛丁堡招募更多軍隊,莫里伯爵和其他起兵的貴族在蔡斯襲擊被擊敗。

不久後,瑪麗懷孕,達恩利很快就變得傲慢自大,桀驁不遜,貪求權力,要求獲得並肩王的稱號,也曾試圖想透過襲擊瑪麗令其流產而未果。此時瑪麗開始與私人秘書大衛·里齊奧暗通款曲,1566年3月9日,一個在蔡斯襲擊中的反叛者夥同妒火中燒的達恩利,在史特靈宮刺殺了里齊奧,並將瑪麗軟禁於寢宮,此舉加速兩人婚姻的破裂,但達恩利很快又改變立場,與那些參與刺殺的貴族決裂。

1566年7月,瑪麗長子出世(即以後的英格蘭詹姆士一世、蘇格蘭詹姆士六世),瑪麗卻稱孩子的父親是即將成為她第三任丈夫的冒險家詹姆士·赫伯恩,一連串的慶典期間,重病纏身(有可能是梅毒)的達恩利被安排在愛丁堡的一幢別墅裡康復,瑪麗雖常去探望且有望復合,但除掉達恩利的陰謀正逐漸形成,1567年2月,別墅發生爆炸,被掐死的達恩利陳屍花園,此事件對瑪麗而言原以為是解脫,卻敗壞了她的名譽。眾人認為是伯斯維爾夥同瑪麗刺殺達恩利,伯斯維爾後被判無罪,瑪麗試圖在貴族中重新尋找支持,他們中的一部分是曾簽署埃斯里客棧聯合聲明、支持伯斯維爾迎娶瑪麗的貴族們。

4月24日,瑪麗在斯特靈探視了兒子,在返回愛丁堡的路上,她自導自演宣稱自己遭到「綁架」並被伯斯維爾伯爵強姦,因多人目睹此景,兩人「只好」結婚,5月6日,兩人返抵愛丁堡,伯斯維爾的原配隨即向天主教神父抗議,伯斯維爾卻買通天主教神職人員,「剛好」在這時候「發現」他的妻子其實是他的表妹,判定兩人婚姻不合法。在清除所有障礙後,5月15日,瑪麗和伯斯維爾伯爵在聖十字架宮舉行新教婚禮,然婚後兩天瑪麗就喊著要自殺,彼時所有的蘇格蘭貴族也對瑪麗的淫蕩感到不可思議,視其為淫婦,聯合起來反抗她。

6月15日瑪麗和伯斯維爾伯爵不得不退到卡伯里山上對抗貴族軍隊。戰前瑪麗就以釋放伯斯維爾伯爵為條件交換其自由,但是貴族們毀約並將她囚禁在列文湖中央小島上的列文湖城堡,伯斯維爾伯爵則出逃到斯堪地那維亞欲重整旗鼓,卻被前妻娘家逮捕並送交丹麥囚禁11年直至離世。1567年7月下旬,瑪麗流產,7月24日,她被特赦並退位,將王位傳給只有一歲大的詹姆士。

亡命英格蘭[編輯]

1568年5月2日,瑪麗逃獄並再次招募一支規模不大的軍隊,但軍隊於5月13日在蘭塞德戰役被擊敗,三天後瑪麗逃往英格蘭,5月19日,被伊莉莎白的軍官囚禁於卡萊爾城堡。囚禁期間,她說了那句名言:「In my end is my beginning」(我死即我生),並將這句話繡在衣服的花邊。

在關於瑪麗是否應為謀殺達恩利負責的爭論結束後,伊莉莎白決定以質詢取代審判處理此事,1568年10月至1569年1月間,具有極強的政治色彩的質詢在約克實行,由於君權神授的觀念,伊莉莎白不希望瑪麗被判謀殺罪,而瑪麗自認因曾受過塗油禮,拒絕承認世俗審判的權威性。詹姆士·史都華最終負責起訴瑪麗,他同時也掌管瑪麗缺位時的蘇格蘭,其主要任務是不讓瑪麗返回蘇格蘭並控制支持瑪麗的蘇格蘭人民。

審判的重心逐漸轉移到「首飾盒信件英語Casket letters」,莫頓在一個雕有F字樣(據傳是指法蘭西斯二世)的銀盒裡,發現據稱是瑪麗寫給伯斯維爾的八封信和其他文件,法庭上瑪麗並未看到這些證物、也不能為自己辯護。她拒絕提交書面抗辯詞除非伊莉莎白宣判她無罪,顯然,伊莉莎白不可能那麼做,儘管質詢方通過筆跡驗證信件為「真跡」,且內容可信,就將成為罪證,但質詢方最後得出結論為 : 證據不足,此意料之中的結果,只為了取悅伊莉莎白。

瑪麗也曾指出她的筆跡並不難模仿,並認為這些信札均是偽造,有罪的段落是在質詢前嵌入的或非她個人親筆,事實上,透過寫作風格的對比也能看出它們不是出自瑪麗之手,且並無其他證據可以控告瑪麗有罪。後世諸多歷史學家質疑「首飾盒信件英語Casket letters」的真實性,但原件已於1584年失傳,眾多未完整的抄件散落多處,真相已不可考。

伊莉莎白認為瑪麗圖謀染指英格蘭王位已成她的威脅,此後瑪麗被囚禁十八年,大部分時間被軟禁在謝菲爾德城堡謝菲爾德莊園。在喬治塔爾伯特,什魯斯伯里伯爵六世和他可怕的夫人,哈德威克的貝斯的監視下,他們的女兒伊莉莎白·卡文迪什嫁給查爾斯·斯圖亞特(達恩利的兄弟)並育有一女阿爾貝拉小姐詹姆士·赫伯恩則被囚禁在丹麥,患上精神病,於1578年死於獄中。1580年,軟禁瑪麗的責任最終被轉交到了阿米愛斯伯勒特手中,瑪麗在他的關懷下度過了餘生。

1570年,法國國王查理九世派代表勸說伊莉莎白許諾幫助瑪麗重新獲得她的王位,作為前提條件,瑪麗要接受她仍不十分贊同的愛丁堡條約、正式放棄英格蘭女王名號。不過,威廉·塞西爾作為伊莉莎白的代表與瑪麗協商,兩位女王始終未曾會面,其間瑪麗曾提出和兒子詹姆士六世共治蘇格蘭的要求,有鑒於此,伊莉莎白原打算釋放瑪麗,她認為篤信新教的詹姆士可以限制瑪麗,然而詹姆士拒絕。

被囚禁的瑪麗當時被認為參與了許多有關於企圖協助天主教奪權及推翻伊莉莎白的計畫,其中萊道菲陰謀使得伊莉莎白不得不重新考慮如何處置瑪麗。1572年,議會在女王大臣們的鼓勵下訂立「聯合合約」,用以預防任何可能在刺殺女王中得益的繼位者,很明顯地就是針對瑪麗,此約雖非法令,但簽署者眾,甚至瑪麗自己也要求在上簽字。

處決[編輯]

1586年,因瑪麗捲入巴賓頓陰謀後 一些歷史學家認為瑪麗與陰謀團體成員間的通信可能是瑪麗的敵人偽造),英國境內支持新教及伊莉莎白統治的臣民不願再容忍瑪麗潛在的威脅性,處決她的聲浪高漲,伊莉莎白雖對處決一位出生即為君主的對手有所顧忌,但仍被大臣們說服而簽署了瑪麗的處決命令。

瑪麗於1587年2月8日在北安普敦郡佛斯里亨城堡被處極刑,享年45歲,罪名是被懷疑企圖刺殺伊莉莎白。行刑那天,她細心選擇在刑場上所穿戴的服飾,身著一身鮮紅,表明她是一個天主教殉教者,瑪麗平靜而莊嚴地步向刑場,據說臨刑前對侍女表示,死將結束她多年苦惱。

行刑過程很是殘酷,有人事後回憶說,喝醉的劊子手在長喘三口大氣才把瑪麗的頭砍下來,不知是因劊子手手忙腳亂或是當時環境混亂,還誤傷了女王肩膀,第一斧下去時,據傳她還喃喃說道:「劊子手,做完你的事!」。另一個經久不衰的版本是,當劊子手拿著瑪麗面容冷峻的頭顱向在場的人展示時,這才發現瑪麗戴了假髮頭套,年僅四十四歲的她已白髮蒼蒼,也有說,死去的女王的嘴還對著下面的祈禱者在動。另一個事件是,瑪麗的寵物犬一直在躲在女王裙中,直到瑪麗被處刑後才跑了出來,牠身上滿是女王的血跡。

瑪麗最初被以君王之禮落葬彼得鎮大教堂,1612年由兒子英格蘭和蘇格蘭共主詹姆士一世遷葬西敏寺,墓穴離伊莉莎白僅30英尺(9公尺)。

女王遺物[編輯]

雖然瑪麗死後未被封為聖徒,仍被天主教徒視為殉教者,她的祈禱書在法國展示,辯護書也已出版,在英語刊物中,她所做的十四行詩已經出版,在這本書裡據說有她的親筆。

僅有少數遺物被證實確為女王所有,比如在行刑後覆蓋在女王臉上的面紗。此面紗原是J.C 希匹斯雷爵士所有,他聲稱其母為斯圖亞特王朝後代,面紗上金邊閃爍的飾物據說是由瑪麗女王親手縫製的,整齊地挨個排列著,由此可以形成一個個小的方格,方形地邊角鑲金,邊角相連,其上有金字繡成的一段話。1818年,馬提奧戴奧塔夫雕刻了一尊以他形象為藍本的木雕,並將這尊木雕的複製品贈送給他的朋友,木雕上有一段題字,從另一方面證明了這件遺物的真實性,上面寫著「這個面紗,是被驅逐了的斯圖亞特王朝的傳家之寶」,被這個家族最後的遺脈-約克亨利·本篤·斯圖亞特樞機-保存,多年來,他將這件至寶保存在個人的小堂,其中還有諸多瑪麗女王的其他遺物,他死後,將這些遺物連同一本珍貴的古希臘歷史學家普盧塔克著作,和一本精裝印製的聖書抄本,還有一些在蘇格蘭瑪麗女王時期鑄造的金幣,一併贈送給約翰·希彼斯里爵士。自1818年4月29日後,此木雕一直由教宗庇護七世收藏在奎里納爾山的宮殿內,先前當他住在羅馬時曾與約克樞機相厚,當約克樞機和其他樞機於1798年移居威尼斯時,當時的威爾斯親王(後來的英國國王喬治四世)給予他們一年4000英鎊的養老金,約克樞機想把這些遺物回贈以為報答。

根據在木雕上的紙條上所說,這塊面紗長為89英寸,43英寸寬,看上去更像是披肩或圍巾而非面紗。在梅爾維爾的記憶中,也是席勒讀到的,所提到的屬於女王的手帕在女王死前就被人拿走了,席勒還發現在這塊面紗上所記錄的由漢娜甘迺迪所做的一些著名的描述永別場面的句子。

「接受這塊我親手傳遞的手帕!
這塊我在悲傷時刻為你親手縫製的手帕
其中交織著我的熱淚:
它讓我永不瞑目。」

影視作品[編輯]

一位著名的德國女演員,韓德爾席勒茨被瑪麗的人生態度所感動,她在弗瑞德呂希·席勒一劇中飾演「瑪利亞」頗受好評,據稱她脖子配戴的十字架掛件與女王的極其相似。

有關瑪麗女王生平的兩部經典電影(兩者都沒有基於歷史事實而是從故事中取材)分別是1936年拍攝的《蘇格蘭的瑪麗》,由凱薩琳·赫本弗里德里克·馬歇出演,還有一部是1971年拍攝的電影《瑪麗:蘇格蘭女王》。由凡妮莎·蕾格烈芙(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和奈傑爾·達文波特出演。2018年再有一套《雙后傳》上映,由瑟夏·羅南飾演。

瑪麗的事跡也引起了戲劇界的關注,葛塔諾·多尼采蒂寫作了以她為名的歌劇弗瑞德呂希·席勒也寫作了一以她為名的劇本。詩人約瑟夫·布羅德斯凱用俄語寫作寫給她的十四行詩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使人將瑪麗設定為一個對話者。同樣,瑪麗的事跡激勵了麥克·沃德弗里德寫作了歌曲「致法國」。

瑪麗的事跡也是小說家手裡的好材料。不少小說以瑪麗為原型寫作,最近出版的包括:瑪格麗特喬治:「蘇格蘭瑪麗女王和不列顛島:長篇故事」和吉恩布萊迪:「通往佛斯里亨的王家路:蘇格蘭女王瑪麗的故事」。在兒童文學方面,關於瑪麗的小說包括:「傻女王:蘇格蘭女王瑪麗」和學院派王家日記選,由凱薩琳拉斯基所做的:「蘇格蘭女王瑪麗:沒有土地的女王,法蘭西1553年」。

頭銜[編輯]

  • 1542年12月8日—1542年12月14日:瑪麗公主
  • 1542年12月14日—1567年7月24日:蘇格蘭人的女王陛下
  • 1567年7月24日—1587年2月8日:瑪麗女王陛下

影視形象[編輯]

影視作品 介紹
英宮恨(英語:Mary, Queen of Scots)
於1971年一部傳記電影,主角是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
蘇格蘭女王瑪莉一世英語Mary Queen of Scots (2013 film)(英語:(Mary Queen of Scots)
蘇格蘭女王瑪莉一世是蘇格蘭的統治者以及法國王后。她的一生充滿悲劇色彩,也因此成為蘇格蘭君主中最有名的一位。本片取材自史實,描繪出生六天即登基王位的瑪莉,歷經失去三位王國,三位夫婿,最後被和她一樣被稱為『血腥瑪莉』的表姑送上斷頭台的悲劇人生。本片編劇嚴謹,美術設計考究,幾位主角演技紮實到位,值得一提的是全片攝影宏偉輝煌,堪稱瑞士電影罕見的傑作。
風中的女王 (英語:Reign)
是一部於2013年第三季度在美國CW電視台播出的宮廷愛情電視劇,由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製作,講述的是瑪麗·史都華成為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的經過。
...最後的日子 (英語:The Last Days Of ...)
最後的日子》是由英國第五台在2015年製作播出的系列歷史劇,其第一季第一集講述了關於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的歷史。[1]
雙后傳(英語:Mary Queen of Scots)
是一部2018年上映、英美合作的歷史劇情片,改編自傳記《我的心是我的:瑪麗一世的一生》(My Heart Is My Own: The Life of Mary Queen of Scots)。

祖先[編輯]

先祖
 
 
 
 
 
 
 
 
 
 
 
 
 
 
 
 
 
 
高祖父:蘇格蘭國王詹姆士二世
 
 
 
 
 
 
 
曾祖父:蘇格蘭國王詹姆士三世
 
 
 
 
 
 
 
 
 
 
 
高祖母:蘇格蘭王后瑪麗英語Mary of Guelders
 
 
 
 
 
 
 
祖父: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四世
 
 
 
 
 
 
 
 
 
 
 
 
 
 
外高祖父: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一世
 
 
 
 
 
 
 
曾祖母:蘇格蘭王后瑪格麗特
 
 
 
 
 
 
 
 
 
 
 
外高祖母:丹麥王后多蘿西婭英語Dorothea of Brandenburg
 
 
 
 
 
 
 
父:蘇格蘭國王詹姆士五世
 
 
 
 
 
 
 
 
 
 
 
 
 
 
 
 
 
外高祖父:里奇蒙伯爵英語Earl of Richmond埃德蒙·都鐸
 
 
 
 
 
 
 
外曾祖父:英格蘭國王亨利七世
 
 
 
 
 
 
 
 
 
 
 
外高祖母:伯爵夫人瑪格麗特·博福特
 
 
 
 
 
 
 
祖母:蘇格蘭王后瑪格麗特·都鐸
 
 
 
 
 
 
 
 
 
 
 
 
 
 
外高祖父:英格蘭國王愛德華四世
 
 
 
 
 
 
 
外曾祖母:英格蘭王后伊莉莎白
 
 
 
 
 
 
 
 
 
 
 
外高祖母:英格蘭王后伊莉莎白·伍德維爾
 
 
 
 
 
 
 
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
 
 
 
 
 
 
 
 
 
 
 
 
 
 
 
 
 
 
 
 
外高祖父:沃代蒙伯爵腓特烈二世英語Frederick II, Count of Vaudémont
 
 
 
 
 
 
 
外曾祖父:洛林公爵勒內二世英語René II, Duke of Lorraine
 
 
 
 
 
 
 
 
 
 
 
外高祖母:洛林女公爵約蘭德英語Yolande, Duchess of Lorraine
 
 
 
 
 
 
 
外祖父:第一代吉斯公爵克洛德·德·洛林
 
 
 
 
 
 
 
 
 
 
 
 
 
 
外高祖父:格德司公爵英語Dukes of Guelders阿道夫英語Adolf, Duke of Guelders
 
 
 
 
 
 
 
外曾祖母:公爵夫人菲利帕英語Philippa of Guelders
 
 
 
 
 
 
 
 
 
 
 
外高祖母:公爵夫人凱薩琳英語Catharine of Bourbon
 
 
 
 
 
 
 
母:蘇格蘭王后瑪麗·德·吉斯
 
 
 
 
 
 
 
 
 
 
 
 
 
 
 
 
 
外高祖父:旺多姆伯爵約翰八世英語John VIII, Count of Vendôme
 
 
 
 
 
 
 
外曾祖父:旺多姆伯爵法蘭西斯英語Francis, Count of Vendôme
 
 
 
 
 
 
 
 
 
 
 
外高祖母:伯爵夫人伊莎貝爾·德博沃
 
 
 
 
 
 
 
外祖母:公爵夫人安東娃妮特·波旁英語Antoinette de Bourbon
 
 
 
 
 
 
 
 
 
 
 
 
 
 
外高祖父:聖波爾伯爵英語Counts of Saint-Pol彼得二世英語Peter II, Count of Saint-Pol
 
 
 
 
 
 
 
外曾祖母:伯爵夫人瑪麗英語Marie of Luxembourg, Countess of Vendôme
 
 
 
 
 
 
 
 
 
 
 
外高祖母:伯爵夫人瑪格麗特英語Margaret of Savoy, Countess of Saint-Pol
 
 
 
 
 
 

參考文獻[編輯]

引用[編輯]

  1. ^ Series 1 - Mary Queen Of Scots. 8 April 2015 [17 August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3). 

來源[編輯]

書籍

外部連結[編輯]

瑪麗一世 (蘇格蘭)
出生於:1542年12月8日逝世於:1587年2月8日
統治者頭銜
前任:
詹姆士五世
蘇格蘭國王
1542年-1567年
繼任:
詹姆士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