氦气机械硬盘保存时间可以比得上空气盘吗?

假如两个盘都做冷备份,那空气盘一年通电一次问题不大。但是氦气盘泄漏的时间是多少没个数,假如坏了貌似氦气盘现在不好维修?还有氦气盘基本没了氦气后还能运作…
关注者
125
被浏览
575,149

10 个回答

泄漏问题是存在的,backblaze前年一篇文章就提及了这件事:


3年基于大量样本的监测并未发现使用问题,降低的数值也可能是传感器失效。

参考一下He6的参数手册:

里面提到了mtbf高达250万小时,和ultrastar一样,这样的可靠性,你还不放心吗?

当然也有个问题,突然翻车后的数据恢复,这个我想说,任何方案都不是万无一失的,你始终需要做好备份。空气盘的突然翻车的数据恢复给你带来的代价一般也是非常高昂的,也和恢复质量挂钩,远远不是存储设备的售价可比,如果你有值得你花巨资恢复的数据,相信你会为他它们做好充足的备份工作的。

不过说真的,要真冷备份买氦盘感觉还是挺浪费的,紫盘哪怕是smr的蓝盘(但目前3.5的smr尚无明显价格优势,还是不优先考虑)其实都够了,冷备浪费了氦盘的优秀特性。

说点别的:

这是来自HGST的氦气技术宣传册:

里面这一点你需要看一下:Reducing the risk. Many air-filled drives use a breather filter leading to reliability problems when used in environments with high levels of carbon in the air. This problem does not exist with sealed drives.

WD的Blog里关于泄漏的观点:

Sealed drives keep helium in and keep contaminants out.

密封技术得到了15年以上的r&d验证,是可靠的才可以走出实验室。当年甚至是在液体中进行了展示——尽管不推荐这样用。

相比于空气盘,比泄漏问题更重要的其实是氦气盘不存在污染物(颗粒/微粒/非氦分子)对盘的影响。

你要这样想,再泄露,我们假设传感器准确,二十年后真的降到了比如85%,我虽然不敢确定其泄漏具体机理,比如是变更真空还是会有空气作补充,但不管怎么样也比普通空气盘内部环境好太多了,如果是空气进入,阻力会变大,发热会增加,你是可以得到预警的,固件也可能有相关调节机制比如主动降低转速等。

至于新的抗氦脆性钢复合材料的使用、氦气对材料的穿透等具体的技术细节,我暂时没找到靠谱言论,其他人感兴趣也懂的欢迎补充。

氦气盘其他优点也是太多了,前面链接都有写不赘述,大数据显示的更低的故障率你也是看得到的。硬盘也在发展中,未来hamr、mamr、tdmr、cpp/gmr、3dhd等技术和理念都在等着我们,届时今天的小容量磁盘相信你会考虑更新的,网络速度提升网络存储的进步你也是看得到的,所以你现在放心使用吧。

欢迎讨论。

现在市面上的企业级硬盘分空气盘和氦气盘。关注本号时间比较久的朋友都知道,我一直提倡尽可能考虑空气盘。

如果你需要的容量有空气硬盘和氦气硬盘,那我推荐购买空气硬盘。

原因很简单。

空气硬盘发展已经几十年了,技术成熟到不能再成熟,与其去买新型技术的氦气硬盘,不如保守考虑买成熟的空气硬盘。

毕竟,任何硬盘都存在潜在风险,考虑技术更成熟的空气硬盘准没错。

由于技术的限制,现在空气硬盘的最大容量就10TB,对于很多用户来说,这个容量根本不够打,现在10TB也差不多快成入门容量了,想要更大容量都是氦气硬盘的天下。

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氦气硬盘,要买大容量就只能买这个。

技术都是不断发展的,厂家当前生产的主力也是氦气硬盘。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我开始重新审视氦气硬盘。

为此我专门咨询了专业人士,让对方提供给一些值得参考的信息。

我把我的观点告诉了对方,对方哈哈一笑说,其实你这种想法和观点并没有任何不妥,但是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事物。

氦气硬盘从诞生之初确实存在诸多问题,问题总是再不断的修正和改进。

我第一次接触到氦气硬盘是一个3TB的,当时我根本就不知道这是个氦气硬盘。

表面被一层锡箔纸严严实实的覆盖,看起来怪模怪样甚至有点山寨的感觉。而且锡箔纸也是胶水粘的。

现在的氦气硬盘已经进化到激光焊接蒙皮,做工也更加精良,这是肉眼可见的进步。这些都是表面能直接看见的东西。其实内在才是大有乾坤。

拿空气硬盘来说,硬盘工作最大的阻力就是内部的空气。当盘片在狭小的盘腔内转动,速度越快阻力会成倍的增加。

我记得有个报道说,当汽车以120公里速度行驶的时候,能耗的80%是在克服空气阻力。

机械硬盘同理,阻力大对硬盘的电机及供电系统要求就会更高,热量会更大。

只是增加能耗和发热倒也罢了,阻力会改变盘片运动状态。微观上盘片会在空气阻力的干扰下,边缘出现震颤。

当前硬盘的最大商业价值在于持续提升单盘容量。

提升单盘容量方法有二,一是增加盘片的密度、二是增加盘片数量。

虽然各大厂家都在紧锣密鼓的开发新一代存储技术,但是目前还没能商业化。盘片密度虽然从之前1TB到现在的2TB,但是这个进度足足花了近10年的时间,也就是在原有的技术上不断压榨极限。压榨极限其中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不断缩小磁头与盘片的间隙。

盘片震颤过大自然不利于缩小间隙。氦气是自然界密度仅次于氢气的气体,并且其化学结构非常稳定。于是被工程师作为空气的替代品,降低盘片运行阻力提高精度,进一步压榨盘片密度。

但这个技术不是革命性技术,只能治标不治本。要大幅度提升硬盘的容量势必要走第二条路,也就是增加盘片。

当前空气硬盘盘片数量的极限是6张。当前市面上销售的10TB空气硬盘均采用这个规格。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氦气那么厂家最大就只能做到10TB容量。

能不能继续增加盘片做更大容量呢?

当然可以,但这么做所带来的副作用是硬盘厚度膨胀。厚度膨胀的结果就是硬盘位塞不进去。

这是绝大部分人都无法接受的。

20年几前的SCSI硬盘比砖头还要厚功耗也高,非常不受市场欢迎。因此走回头路是行不通的。

如果要再有限的盘体厚度塞入更多盘片,那就必须削减盘片的厚度缩小盘片之间的距离。

盘片厚度削减之后刚性就变差,在空气阻力的干扰下震颤更厉害,轻则干扰磁头定位,重则产生碰撞硬盘损坏。

解决的办法依然是充入氦气替代空气。在氦气的环境中,磁头可以跟盘片贴的更近,磁头可以做的更小更轻薄,磁头越小越有利于提升硬盘的TPI。

比如西数的大马士革工艺,就是新一代的氦气磁头制造工艺,效果非常明显。所以,不增加硬盘厚度的情况下,8盘片9盘片10盘片都被开发出来,没有氦气的加持是绝对做不到的。

目前氦气硬盘的技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也基本成熟了,在使用体验上与空气硬盘并无两样。

氦气盘也有它自身的一些缺点。

第一、空气硬盘有通气孔以保持内外气压一致,也可以让硬盘在极端高温下不至于爆裂。氦气硬盘的腔体是完全密封的,被一层锡箔纸所覆盖防止泄露。在硬盘的安装过程中需要小心细致,往往很多劣质机箱边沿没有倒角,非常锐利。如果安装的时候不小心被刮破蒙皮,那极有可能导致氦气泄漏硬盘作废。

第二、空气硬盘开盘取数据只需要清洁环境即可,但是氦气硬盘开盘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几乎没有数据恢复公司有专门的充氦设备。

为此我就氦气硬盘到底能不能开盘做数据的问题进行了专业的咨询。

答复是可以,但是代价很大。

由于氦气硬盘磁头与空气硬盘磁头采用不同的结构设计,在空气中运行寿命非常短。恢复一个氦气硬盘数据往往会使用三四副磁头甚至更多。

每用掉一副磁头就意味需要拆掉一个相同的硬盘,光物料成本都不容小觑。空气硬盘没有这方面难题。使用氦气硬盘有关键数据千万记得备份。

第三、由于氦气分子非常小,不管品控多严格总会存在氦气自然泄露的问题。这是客观的物理现象,非人力可以克服。氦气硬盘SMART里都会有氦气监测,如有泄露会提醒用户尽快转移数据。目前在网上也发现有泄露的案例。

就目前的技术虽然不能彻底杜绝自然泄露,但在硬盘寿命期间可以完全忽略不计。

以上就是我对氦气硬盘的最新了解与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