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史上最大「龐氏騙局」主謀馬多夫去世,回顧台版「老鼠會」如何詐騙受害者 - 第 1 頁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美國史上最大「龐氏騙局」主謀馬多夫去世,回顧台版「老鼠會」如何詐騙受害者

美國史上最大「龐氏騙局」主謀馬多夫去世,回顧台版「老鼠會」如何詐騙受害者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史上最大「龐氏騙局」主謀馬多夫於14日在聯邦監獄中去世2008年,被捕,承認十一項罪名,2009年被判處有期徒刑150年。這類「金融騙局」悄悄在台灣各地方發生。以「老人」為主的互助協會,透過按月繳納,等到「受保長者」去世,即可領回全額「互助金」,還可獲額外「慰問款」,自2016年連環爆出會員被通知,要「上調」每月互助金,若不多繳錢除了沒有慰問款外,也將一併沒收本金,會員這才察覺異狀。

美國史上最大「龐氏騙局」主謀馬多夫(Bernie Madoff),於14日在聯邦監獄中去世,享壽82歲。馬多夫曾任納斯達克主席,利用自己創立的對沖基金吸金,受害者遭詐騙總金額超過約兩兆新台幣。馬多夫2008年,被捕,承認11項罪名,2009年被判處有期徒刑150年。

這類「金融騙局」悄悄在台灣各地方發生。以「老人」為主的互助協會,透過按月繳納,等到「受保長者」去世,即可領回全額「互助金」,還可獲額外「慰問款」,自2016年連環爆出會員被通知,要「上調」每月互助金,若不多繳錢除了沒有慰問款外,也將一併沒收本金,會員這才察覺異狀。

馬多夫詐騙超過約2兆台幣 翻拍電影「龐氏騙局」

先從馬多夫設計的「龐氏騙局」(Ponzi scheme)談起,這場騙局使投資者損失數百億美元以上,其中包括眾多大型金融機構。令人訝異的是,這場騙局是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等機構的監管之下,長期運作卻未被察覺。

《遠見雜誌》報導,馬多夫曾策畫長達20年,以投資為名拐騙資金,謊言於2008年金融海嘯時終被戳破,釀成史上最大詐騙案,近4萬名投資者被坑殺,甚至有人因為傾家蕩產而自戕,馬多夫被判最高刑期150年。

受害者遍布於百餘個國家,其中名人可不少,包括全球知名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A. Spielberg)、大明星凱文.貝肯(Kevin Bacon)、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埃利.維瑟爾(Elie Wiesel)等。當時,連大型金融集團都是受災戶,像是英國最大的匯豐銀行、法國最大的巴黎銀行等全球銀行大咖都捲入。

《天下雜誌》指出,馬多夫宣稱管理的資產,只存在於紙上。他並沒有把客戶的錢拿去投資,而是透過自己公司的帳戶搬動數十億美元,然後多年來以書面聲明謊稱獲利。

所謂「龐茲騙局」,就是成立「空殼公司」,同時承諾投資者於時間內,能得到「可觀利潤」回報,吸引更多人上門。再把新加入投資者的錢,作為快速盈利付給最初開始投資的人,誘使更多的人上當。

由於第一批投資的人有獲得實際的回報,在短短的時間內吸引了數萬名投資者,資金流動不足的情況下,這場騙局最終注定是一個會被戳破的泡沫,最底層的大多數人,往往一腳踩入這個無法逃開的陷阱而不自知。

在台灣這稱為「老鼠會」,是非法集資、吸金的行為。利用人性心理的弱點,冒著道德風險,創造一套讓人信以為真的獲利模式,最終都是以倒閉收場,同時還有數以萬計的人血本無歸。

台灣版龐氏騙局——「老人互助協會」受害者欲哭無淚

《公視》曾報導,以喪葬互助為名義,每個月繳2100元會費,如果4年後死亡領回8萬利息及本金,比放銀行還划算,但這2年來會員過世後,協會卻說要再等2年後才能領到錢,引發會員不滿。

《自由時報》指出,2016年陸續爆出,阿公阿嬤繳了18年互助金,金額合計近40萬元,阿公過世只拿回16萬5千元。各地協會運作各不相同,以草屯鎮老人會為例,則要繳20年才能全額領回,且要扣12%的服務費,有洪姓會員表示,老人會平日以會員聯誼活動為多,若能增加老人急難或貧困救助,應該對老人更有助益

協會理事長兩手一攤,表示沒有新會員加入,老會員陸續死亡,入不敷出,只能延遲給付。但面對會員疑問,3200位會員每個月有600多萬的收入,這數字怎麼算都不合理,質疑錢的流向不明。

關鍵評論網訪談苗栗受害者則表示,一開始先從周遭的親朋好友得知,因為長輩往生獲得一大筆錢,繳了幾十萬,結果拿回來好幾百萬。這樣鉅額數目,讓許多朋友紛紛簽下互助單。一直到了2017年,才接獲協會通知,要從月繳2500元調整到3000元,否則之前繳的百萬元都拿不回來。

他表示打遍所有的政府單位,都沒有得到任何有幫助的回應,有朋友想要組織抗議。「但我哪有辦法,平常要上班,根本沒有時間處理,什麼法條什麼規章,我也一概不懂,政府都不能想辦法監管這種歪風嗎?」受害者嘆了大大的一口氣。

苗栗受害者指出:「承辦人員(協會)也是自己朋友,如今本地(苗栗)的會員都打來罵騙子,或者持棍棒到住處圍堵,要他還錢,害得躲在山裡好幾個月,精神壓力很大還曾說出想自殺」。受害者搖了搖頭,他朋友也是受害者,自己繳的錢也都沒了,現在夾在中間裡外不是人。

《天下雜誌》遍訪查帳會計師、律師、地方政府、往生互助會負責人,幾乎所有人都說,彰化只是全台往生互助會具體而微的縮影,一場類基層金融風波正在成形。

律師林瓊嘉指出,「法律見解上認為他,沒有違反保險法,沒有違反銀行法,風險比一般的互助會,風險高出太多。」這起老人互助會的糾紛,由於會員意見分歧,尚未進入司法程序。律師提醒,隨著台灣社會老化,這類的老人互助會風險太高,民眾加入要十分審慎。

互助會帳務的會計吳正德2019年度查核了17家有登記的往生互助會,一年金流40億元。熟悉這類業務的人告訴吳正德,這只是實際金流的十分之一,換言之,全台往生互助會可能有400億規模。

據統計老人互助會,以中部為大本營,遍布彰化、南投、雲林、苗栗。受影響人則數難以估計。

上當會員大多年長不懂協會具體運作,更不清楚什麼是「金融騙局」,雖然稱協會總稱為「互助」,但早已喪失其意義。目前受害者與協會官司持續,但在各縣市仍層出不窮相關的互助詐騙事件,民眾投入資金時應要審慎思考,才不會把一生積蓄都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