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大卫 · 鲍伊该从哪里开始?

据外媒报道,英国著名摇滚音乐家大卫·鲍伊(David Bowie)因癌症于当地时间 2016 年 1 月 10 日去世,享年 69 岁。 对于不太了解…
关注者
581
被浏览
160,023

30 个回答

了解David Bowie?当然是从我这个回答开始!

连我自己现在再看都觉得满意,嘿嘿。

====这里是更新,原回答请往下====

2022年2月23日。又来看了看,真的没什么可补充的了,让我再写也没有这篇回答写得清楚,这篇回答是Bowie刚刚去世的时候写的,过了这么多年,一直有新朋友过来看,谢谢你们,还有最早陪着我追更的朋友!到现在我对Bowie的记忆早就不如当年深刻了,以至于我也成了这篇回答的收藏者,没事来复习复习,一字一字敲上的,除了专辑封面是网上找的,其他视频截图都是自己的资料里截的,CD照片都是自己的,而那些感受都来自前互联网时代。

本回答1万多字,挺长,咱们发车吧。

=====================

我错了,我又来补个坑,主要是针对《Heroes》写了一个答案,放在这里拉拉人气~

David Bowie 歌曲中的哪些歌词最令你感动? - 吕萧条的回答

再次感谢各位~

2016年6月29日

2016年2月25日记:最后一次更新一篇文章,是转载的,我放在回答的末尾了,再次感谢大家点赞、评论和指正。

友情提醒:本回答超长,图较多。

谢邀!想了解大卫鲍伊,从我这里开始嘛!

刚刚得到他去世的消息,身在办公室,手边的资料不全,先开坑,后整理,这个回答可能很长,我想凭记忆将他的专辑大概过一遍。

坑已填完,多图耗流量

====1月26日终于回到父母家,把手里的Bowie的CD和DVD都拿出来重新拍了一下,现在各种云音乐听歌的小弟们可能不了解,这些来自前互联网时代的CD,是我一张一张,陆陆续续花了好几年才收集齐的,而且全都是来自当年的各种“打口碟”商店,那时候Bowie不火,这些CD,都是原盘,没有切口,有的10块钱,有的20块钱,最贵的那个右边紫色的4CD套装精选,我记得也就是100多点吧,钱不多,对于学生时代也是从牙缝里抠的,而且,隔三差五见到一张新的,就掏到一张,那种激动的心情现在已经不可想象。以及,我全部能够了解Bowie的素材,只有这些碟,里面的歌词页、照片,还有零零散散的当年的部分杂志里的豆腐块文章。现在让我再去为了听歌,花这么久淘换CD,还是算了吧,开个APP算了。。==========


大卫鲍伊几乎占据了我的大学时光,那几年仅凭去淘打扣CD,居然在几年的时间里慢慢收齐了他的全部专辑。他也是我唯一敢说我基本上听过他每一首歌的歌手。谨以此总结,悼念David Bowie!

我发现我给自己挖了一个巨坑啊。。。。含着泪也要填。


趁机把之前两个小文也贴上

如何详细解读 My Back Pages 的歌词? - 吕萧条的回答The Doors 首张专辑《The Doors》在音乐史上有怎样的地位? - 吕萧条的回答

=============================================================================


这里开始是原回答==============================================================================

大卫鲍依基本上有这么几个标签:两只眼睛色彩不同(打架打的),双性恋,变色龙,影响力横跨音乐和时尚,开放婚姻,本名好像叫大卫琼斯,后来出道因为和另一个艺人重名而改叫Bowie。其实也没人真关注这个,迪伦还叫罗伯特齐默曼呢。。。近十年,似乎主要的消息是他儿子导演了一部牛逼的电影叫《月球》,他2013年发了一张新专辑叫《The Next Day》。你还见过他70年代,顶着火红的刀鱼发型,穿着自己山寨的日本设计师的红色高筒靴和亮片装,脸上画着一个闪电的妖媚姿态,然后他有首歌叫《出卖世界的男人》被科特柯本在不插电现场翻唱过。知道这些,基本上就够了。重点说他的歌怎么入门。

先回答重点,对于大卫鲍伊的歌曲推荐:请直接去听一张叫做《Best of Bowie》的精选集,这张精选发行过两个版本,分别是单张版和双张版,两张都行,如果你还能找到DVD版就更牛逼了(毕竟他算是玩视觉和概念的,配合DVD看更直观,特别是有些诡异的MV排的很绝)。这个精选集发行好像是发行于2006年(据

@trimurti

考证,是2002年,感谢),里面基本上涵盖了他最容易入门,也是最好听的歌曲。这张精选集的歌曲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单张版的歌比双张版少一半,如果用来入门的话,听哪个版本都没关系。这里面的所有曲目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因为后面我会在每张专辑介绍时提到歌曲,所以在这里就不分别介绍曲目了。

因为这张专辑的曲目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所以你可以逐渐感受到他风格的变化。而且你要知道,他所有曲风的变化,一方面是不断地尝试新的概念,另一方面,甚至是是重点的:他在赶时髦——什么火,什么有话题性,什么挣钱,他就会往哪个方向凑。虽然不是每次转变都因为这样,但是大抵如此。期间,确实也对时尚界,文化界和音乐节产生了影响,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请不要凭这张精选集的某一首歌去定位他,也别因为一上来的第一首歌你觉得不好听,就直接关掉。整张精选集很完整,甚至有些风格你都能感受到“渐变”。

听完之后,你会发现虽然他的曲风各异,但是你不觉得分裂,你会觉得似乎他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而且,如果你觉得听完这张专辑,觉得至少五成以上的曲目你能接受,那么你可以继续往下看,并且可以专注一下你喜欢的曲目是下面哪张专辑里的,然后你就关注他那个时期的作品,从这里入手,是个好主意!然后再慢慢拓展。如果觉得这张专辑都没有好听的,那么我建议你可以不用去听他的专辑了,因为说实话,专辑里大部分的作品比这张精选集的“第一耳”感受,要难听不少,不乏有漏网的好歌,但是不多。这也是之前我想给摇滚天堂播客做大卫鲍依的某张专辑推荐,后来却放弃的原因——好歌不少,但是每张专辑里,我觉得都至少一首两首有贼难听的。

----------------------------------------------------------------------------------------------------------------------------------------

开始说专辑,以下专辑以录音室专辑为主,杂七杂八的精选近年出了好多,我也没关注过,就不在讨论范围了。由于个人爱好原因,我就“有详有略”地说啦,各位看官请搬凳子嗑瓜子儿,毕竟好久不听了,有些资料就算查了,也肯定没有当年说的那么详细,就当是我露个情怀,向老家伙致敬了,各位看官随便评论。这些东西全都基于我当年了解的有限信息和自己的感受,一方面因为当年找不到更多他的信息,另一方面后来互联网上信息多了,我却懒得看,没有自我更新认知。因此以下都是自己的感想,

1.《London Boy》和《David Bowie》

这俩张重合的曲目较多,都是早期作品,可能更应该说是录音室Demo。时间大概在1970年之前,其中已经有了名作《Space Oddity》的雏形,忘记是在这两张的哪张了,不过录音效果和编曲都不好,这两张是民谣专辑,Bowie 给自己的定位也是民谣歌手,崇拜鲍勃迪伦。不过从这些早期作品中,并没有感觉出多有才华,他的嗓音很尖,演唱青涩却浮夸,有几首还算不错的作词,比如《Sell me a coat》,《Love you till tuesday》。这两首在当时有些传播力,值得一听。

2.《Space Oddity》1969

这一般被认为是Bowie的第一张专辑。依然是一张民谣专辑,不过主打歌《Space Oddity》从编曲上已经有一些迷幻色彩了,著名的“Ground control to major Tom”这一句歌词一直流行到如今,你还能在《老友记》中偶尔听到,还能在小岛秀夫的《潜龙谍影》系列游戏中看到Major Tom这个人物。歌中主要讲的是太空舱里的Major Tom和地面控制台唠唠叨叨的对话,突然由于线路故障,联系中断,Tom无法返回地球,永远孤独地漂流在宇宙里。这首歌可以算是Bowie的成名作,而且流传甚广。但是本专辑的其它歌曲相比而言有些乏善可陈。真要听的话,第二首《Unwashed and Somewhat Slightly Dazed》似乎有些模仿早期平克佛洛依德的味道,另一首《Janine》完全是前两张Demo的风格。这张专辑,听同名作就好,非常喜欢。

3.《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 1971 (它和下一张谁先谁后想不起来了,欢迎大神告知)

这张专辑,在民谣和迷幻中徘徊的Bowie开始更多地偏向迷幻,封面也开始变得阴柔起来。这张专辑里出现了后来让科特柯本带来新生的神作《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太著名就不说了,没听过的快去听,顺便把科本那个版本也听喽!整张专辑的整体风格比较阴暗,噩梦,阴暗。黑色幻想,外星人,机器逻辑,金属都市,寒冷,超负荷运转,就像是那个叫《大都会》的老电影。我个人非常喜欢这张专辑,其他推荐的曲目:

《the Width of a Circle》,迷幻大长诗,一点都不烦。

《All the Madman》,

“一天又一天过去了

他们送走了我的朋友

送他去外面那些冰冷的灰色的大厦中

送他去城镇的最边缘

我听得到那些皮包骨头的人的脚步声

那声音在空阔的街上回荡”

这是首精神病院里的歌,请脑补。。我19岁的时候尝试翻译上面两首歌词,可能是巧合,但是那两天晚上我连着做恶梦。

《Savior Machine》有点小歌剧的意思,看歌名,和上面的关键词,请继续脑补谢谢。(其实就是词穷懒得写,反正去听就是了)

3.《Hunky Dory》 1971

这张专辑名字到底该翻译成个啥捏?有人译为“顶呱呱”。这张专辑又有些回归到民谣的路上,虽说它和美国的抗议民谣没有任何关系,而且《Oh! you pretty things》这首政治不怎么正确的歌却依然是传世名作,Bowie在“作为一名没有性别的”发声者的路上又迈进了一步。这张专辑亮点颇多,有名作《Changes》(名句“Time may change me,I can trace time"),有好听至极的《Life on Mars》(我太喜欢这首了我艹,你们看过上一季《美国恐怖故事:畸形秀》没?杰西卡兰格穿着几乎和当年Bowie一样的那身衣服,翻唱这首歌),Bowie的一生都是重度自恋的,他喜欢给自己化妆,恐惧衰老。直到他50多岁接受采访,依然无法掩饰他对变老的恐惧,他只是说:还好,比想象的要平静“。Bowie在这张专辑里还给两个影响了他的人写了歌,分别是《Andy Warhol》和《Sony for Bob Dylan》( @神武黑豹 提醒,是Song for Bob Dylan,不是索尼,恩恩。。索尼大法好。。),我觉得,恩,前者要好听些。哦对,另外还有一首,叫《Queen Bitch》,也不错。这张专辑和上一张,都推荐。


4.《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Stardust and the Spider from Mars》 1972

这张专辑!是传世之作,是Bowie扬名立万之作!由于手头那个《70年代唱片排行榜》的书在我父母家我就不给你们列数据了,总之,你们知道这张名字叫《基齐星尘和来自火星的蜘蛛的沉浮》的专辑特别牛逼就是了。由于专辑名太长,基本上大家都简称其为《Ziggy Stardust》,Ziggy是个神马玩意,我也不知道,和Iggy Pop有啥关系我更不知道,反正就是Bowie造出来的一个词儿吧,他从这个时期开始,被称作”Ziggy时期“,典型的形象就是开始逐渐从迷幻摇滚向华丽摇滚(Glam Rock)转变。这个时期,要好好说说。


Ziggy在当时可以算是一种风格,就是这种发型,这种着装风格。你去看当年他的现场,女粉丝们一人顶一个这样的发型。这种类似的事儿在98年HOT风靡的时候,姑娘们也干过。


在Ziggy时期,Bowie给自己创造了新的身份,他不再是David Bowie,可以把自己化身位来自火星的蜘蛛人,来自神秘星云的天才偶像,在对于他自己而言那个曾经美丽的雌雄莫变的岁月里,他已经分不清自己究竟是David Bowie还是真的是那个名叫“Ziggy”的外星人。那个时候他的每一次开口说话,都表达着自己不属于这个世界,接受采访时,他前言不搭后语,让每个人绞尽脑汁解读他的意思。这个时期,他在舞台上扮演一个“宇宙人”,挺2B是不是?切,当时可潮了!不过,时间长了,你懂得,这哥们终于精分了。这是后话。

以下截图为私货:




(注:西吉,即Ziggy)

OK,我不告诉你上面得截图是哪个纪录片,这个片子是我20岁左右的宝贝,一遍一遍看啊哈哈哈。

说回《Ziggystardust》专辑,这张专辑整张都推荐!用时髦的词儿来说,这是一张概念专辑,从头到尾是有情节的(虽然我没有完整拼出来吧。。),而且首首经典,个人感觉反而是同名主打歌《Ziggy Stardust》是最不好听的一首= =。 开场曲《five years》是一首简单的民谣风格,大概意思就是告诉你,世界末日了,地球药丸,还剩下5年,所有悲伤的欢乐的吃饱了饭的人们,享受着最后迫在眉睫的生命。,《Soul Love》这首歌不太好入门,但是听习惯了就好啦,是吧。不是瞎说,真的不错。《Moonage day Dream》,月亮纪元白日梦,这首歌中间,吉他手Mick Ronson的solo非常著名。下一首《Star man》,属于第一耳朵就好听的歌曲,听了10多年了,总是喜欢。我又懒得写了,你懂得,总之,不管是《hang on to yourself》和《Suffragette City》这样的快板歌,还是收尾的《Rock & Roll Suicide》(这首也太好听了,我还听过一个女的翻唱的,也巨牛逼)。坑太大,实在没精力展开说了。


5.《Aladdin Sane》 1973

这是Ziggy时期的下一张专辑,个人感觉有些跟风的意思,上一张太过牛X,这张质量有所下滑,不过和80年代那些专辑比,还是非常优秀的。依然整张都推荐。

号外:补个漏,因为盘都不在手边,照着豆瓣列表老有年份不对而漏掉的:

6.《Pin Ups》 1973

这是一张翻唱专辑,正如专辑名《海报》,是Bowie对自己喜欢的乐手的致敬,在当中,他翻唱了Beach boys的《Here comes the night》,the Yardbirds的《Shapes of Things》,Pink Floyd的《See Emily Play》,The Who的《I can't Explain》、《Anyway Anyhow Anywhere》等。不过,确实水平挺一般的。不知道这算不算是”Ziggy"唱的。

7.《Diamond Dogs》1974

《钻石狗》,我买的第一张Bowie,也是Ziggy时期的最后一张Bowie。看专辑名字,最近玩《合金装备V》的朋友又眼熟了吧,那个谁说过来着,小岛秀夫到底有多喜欢David Bowie....另外,那首充满基情的《Rebel Rebel》,我不止一次发现它被用在很多国外T台走秀的音乐上,不过是纯音乐,要不然走秀的模特配上“你妈让你给弄迷糊了,她分不清你到底是男是女....."的歌词,那就真好玩了。

以下内容贴自我在豆瓣该专辑页面上写的:

”这张专辑可以看做是David关于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的个人风格化创造,里面无时无刻不体现出这本书对整张专辑的影响和渗透,从歌名就能窥知一二:《我们是死人》,《1984》,《老大哥》。这是继他的代表作《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man from Mars》(这他妈估计是史上最长的专辑名)之后又一张精彩的概念专辑(抱歉,个人觉得《Alladin Sane》不是概念专辑,只是Ziggy形象的延续之作,当然也是极其经典),里边用一个关于未来的想象开头,然后一步一步推进到这个虚幻世界的各个权力层面,其中的三部曲,第3首歌到第5首歌:《Sweet Thing》,《Candidate》和《Sweet thing(reprise)》是本张专辑的精华,不过由于David Bowie在本张专辑里又恢复了写晦涩难懂的歌词的习惯,以至于理解起来颇有困难,整张专辑的特色也是灰色和阴暗的压抑感觉,这一点像极了他的第二张正式专辑《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

《1984》:

”有一天他们终将逮捕你,你现在必须接受这一点

他们三番五次告诉过你,想改变现状是需要代价的

你已经从那漂浮的茶叶中看出些端倪了吧,或者在电屏的音响里“

号外:此处推荐一个演唱会,封面是这个样子滴:

这是CD版,DVD版和这个一样,就是长一些,这是一场完整的Ziggy的演唱会,是Bowie最辉煌的画面,你还能看到他在后台备演化妆,他当时的老婆安吉拉,著名的跪在吉他手前牙咬吉他的”不良画面“。祝你运气好还能淘到。

8.《Young Americans》1975

@杨露宾

和@李图图 提醒我漏了这张,抱歉抱歉,边写边漏也算是我记性差的习惯啦,没有手边的CD照着写就是TM记不全哈,网上搜也不太准~

Ziggy令Bowie的精神不堪重负,导致抑郁之后,他终于宣布”Ziggy已死“,找回自己。据我上面贴的那个纪录片中,那几个镜头过去之后,接下来采访的其他人有此总结:鲜花,掌声,美酒,女人,来得那么快,放到谁身上,谁都会疯掉的。”如果你还能记得70年代发生了什么,说明你根本没有经历过70年代。“

接下来Bowie出了这张灵魂乐专辑《Young Americans》,目标是美国市场。灵魂乐这种骚气的黑人音乐,其实和Bowie的风格差距挺大的,特别是嗓音。不过同名歌曲《Young Ameiricans》却出奇地好听,请去听5分14秒的完整版(精选集里是3分15秒的Single version,这个版本的结尾不high~听着不爽),Bowie用沙哑甚至有点劈裂的嗓音,恨不得让你听着都想替他喝水,却能让你不自觉地扭动起来,中间伴唱还特地加了一句“I heard the news today oh boy”向Beatles的《a day in the life》 致敬,而且,关键是这一句词儿加的特别秒,非但不突兀,还把整首歌的情绪推上来了。

这张专辑里别的歌,就比较一般了,《Fame》算是比较出名的,记不得是不是和John Lennon合唱的了。还有一首翻唱Bealtes的作品《across the universe》,不过,不怎么好听。。。

在我的印象里,Ziggy之后的时期直到柏林三部曲,是Bowie状态很不好的时期,精神分裂、抑郁、吸毒、戒毒、复吸、酒精,我忘记他和第一任妻子安吉拉离婚是不是也是这个期间,反正安吉拉也患上了严重的抑郁。Bowie和各种男男女女的绯闻也铺天盖地,比如与Lou Reed 、Iggy Pop的神秘三角关系,与Andy Warhol、列侬的那张互摸的诡异合影。就如同Bowie后来自嘲道:“在70年代,大家更关心的是我两腿之间的玩意是怎么用的”。总之,他的嗓音被摧残到再也没有之前那样尖利和妖娆,取而代之的是极度沙哑。这种沙哑和早期的Bowie判若两人,各位可以去搜索一张现场专辑,叫《David Live》,记得我第一次听到这张现场,听到Bowie的劈裂的哑嗓子,脑子里第一个反应就是我去,丫这期间到底经历了什么呀。。(不过居然TMD慢慢觉得这种撕裂的嗓子居然也不错!)



因为Ziggy时代的结束,还导致了许多粉丝的不满,这段内容可以去看电影《天鹅绒金矿》,影射地不能再明显,有特殊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在片子里见到伊万-麦格雷格的丁丁........关于这个片子可以参考我在豆瓣上写的评论和一些梗的解读:

致敬和重组----《天鹅绒金矿》的人物分析 (天鹅绒金矿 影评)



9.《Station to Station》 1976


Ziggy死了,Thin White Duke来了,Bowie甚至在唱腔上都做了改变,用更加浑厚的声音取代了之前尖利而妩媚的声音。专辑的第一首歌《Station to Station》非常棒,一上来就表明身份:”The return of the thin white duke,threw darts in lovers eyes“ 一上来就这么血腥么。。= = 整首歌中间又将节奏变快,绝望而沙哑地歌唱:”举杯!举杯!高高举起!因为想变得伟大,已经太迟!因为太迟,导致都不能再次太迟!因为想变得可恨,已经太迟......” 这首歌是绝望的狂欢,让我想起了《出卖世界的男人》专辑里的开场曲《the width of a circle》。 除了这首,还推荐《Wild Is The Wind》。其次是《golden years》和《TVC 15》.


10.《Low》 1977

从《Low》开始的三张专辑,一般被称作“柏林三部曲”,由Bowie去德国柏林,与电子音乐人Brain Eno合作完成。一说其实他去德国,是去戒毒的。正如专辑名所言,对于Bowie而言,那段日子是真正的《低谷》,但是“柏林三部曲”却再次让Bowie获得了外界极高的评价。其实不论是在音乐界,还是时尚界,Bowie最终获得尊敬,是因为他30多年来不断地尝试各种风格而获得的,不管对于音乐,对于舞台表演、时装等变换和尝试,为不同领域的工作者提供了样板和可能性,我想说的是,从一开始,圈内人从没有对Bowie的音乐才华和唱功有什么褒扬,Ziggy也不过是骗青春期孩子的把戏。但是“柏林三部曲”时期开始,Bowie开始真正在业界收到了尊敬。

《Low》这张专辑有很多几乎是纯音乐,最著名的作品是《sound and vision》,这是首音乐为主的作品,电子乐,印象里只有一句歌词,忽近忽远地飘来:“don‘t you wonder sometime,about sound and vision?” 别被糊弄,往飞高了那个方向想。 Bowie自己说,在戒毒期间,每当浑身难受到无以复加的时候,总是给自己循环播放这首歌,一遍又一遍。结合这个场景和这句歌词,去脑补吧。这张也是“柏林三部曲”里最“电子”的一张,其实这三部曲也是每张风格都不一样的。不过这张,因为纯音乐多,听了就过去了。

11.《“Heros”》1977

《“Heros”》的封面,据说来自一种表现主义风格,不过在Bowie最后一张专辑《the Next day》的封面,也是对这张封面进行了一番重设,足见这张封面在Bowie心里的重视程度。我最喜欢的两首歌是《beauty and beast》和《heros》。我又想起《美国恐怖故事-畸形秀》里,杰西卡兰格也唱过《heros》——一首写给小人物的英雄赞歌。一说这首歌是为柏林墙写的,这个说法来源不记得了。《Heros》这首歌也推荐去听6分钟的完整版,情绪递进很完整。这首歌也是必听之作,他在1985年的Live aid演唱会里也演唱了这首歌。

12.《Lodger》 1979

《Lodger》是一张有意思的专辑,里面的歌曲类别很丰富,听上去很有惊喜。我认为有些歌曲比如《Repetion》,在形式上有点模仿Lou Reed,很好玩。第一首歌《奇幻航行》很稳,坐船出海,结果到了非洲,第二首歌《非洲打架夜》一下就变成了手鼓和快节奏的东西,很滑稽。第5收《Red sail》又是一首很好听的歌,到歌曲最后又很突然跳针儿“It’s far far far far far far far far away!It's Da Da Da LaLaLa.....”。《Boy keeps swinging》又一次骚得不行,就像《oh!you pretty thing》或者《Rebel Rebel》,只不过唱腔变得低沉了,依然基情满满。

纵观柏林三部曲,Bowie已经不再像Ziggy时期那样妖娆得雌雄莫辩,变色龙从火红色变成了橙色,又逐渐转为灰色,不是黯然的灰色,而是灰色表皮覆盖下的极端闷骚,而且这种闷骚会在后来的几张专辑里延续,并且,逐渐再次明骚!因为第二年,有了柏林三部曲的基础,Bowie又一次迎来自己的小巅峰——《Scary Monsters》。

这又得稍微微费点口舌了。

13.《Scary Monsters(and super creep)》 1980

这张《(长着大獠牙的)可怕怪物》(就是想吐槽一下这个名字)获得了评论界的一致好评,先看专辑封面,这一次Bowie借鉴了日本艺妓的风格,这并不意外,我感觉其实他早就有这个思路了,《Ziggystardust》里就有“cat from japan”这样的歌词,他的日本情节还是挺严重的,Ziggy时期,他的服装风格深受一个叫山本宽斋的设计师影响,山本也给他设计过一些演出服,但不是全部,至于原因嘛,主要还是太贵,后来Bowie就开始自己山寨这种风格的演出服。印象里他在现场穿的一个大袍子(上边写着5个字:出火吐爆威。 可能“爆威”是Bowie的音译。。总之就是吐槽不能。。没搜到那件衣服的图,找到再贴)确实是山本宽斋本人的杰作。

果然,专辑一开场《It‘s No Game》,上来就是一大串日语。这张专辑出了很多佳作,比如《Scary Monsters》,《Fasion》,《Teenage wild life》都是推荐曲目。特别是《Fasion》,最好配合看MV,刷一下三观看看1980年潮到爆的范儿是什么样子。

这张专辑的重中之重,是那首《Ashes to Ashes》。必须详细说说。以下是我的旧文,请放心,绝对也是自己写的:

尘归尘,土归土,汤姆的归汤姆》


《尘归尘,土归土(Ashes to ashes)》收录于大卫鲍伊(David Bowie)1980年的专辑《Scary Monsters》,这也是在评论界评价非常高的一首单曲,因为“大卫鲍伊终于又开始写让人看不懂的歌词了”。大卫鲍伊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灵魂乐和电子乐的创作尝试后终于再次回归华丽,整首歌曲风格奇异,MV的配色也带有强烈的失真的感觉。


这首歌从一开始又提到了Major Tom这个人物,汤姆少校最初是出现在Bowie 1969年的专辑《Space Oddity》的同名主打歌中。《Space Oddity》通过火箭发射地面控制中心和宇航员Tom少校的对话讲述了由于不可知的故障导致Tom的宇宙飞船失去了和地面的联系,像尘埃一样永远的漂浮在宇宙中一起意外事故。歌曲以Tom的独白作为结尾:“Now I’m floating in my tin can, far above the moon,planet earth is blue
and there's nothing I can do”。

因此在初次听到《尘归尘,土归土》时,我曾欣喜的以为它会是《Space Oddity》的续集,表面看上去就像是Tom突然从某个遥远的地方给基地发来一段信息,讲述他在另一个星球上的所见所闻以及一些令人摸不着头脑的碎语。但是这样理解很不得要领,后来在某一天突然发现,这首歌的主题并不是那段信息,也不是《Space Oddity》的后续篇章,二者其实没有任何关系。


其实我认为,这首歌的主题是毒品和幻觉。Tom少校不过是一个载体,他所叙述的见闻其实可以理解一种吸毒之后出现的幻境,Tom其实就在暗指吸毒后的Bowie本人,感觉在另一个星球上,星球的样子就是幻觉中的颜色,这一点从MV的构图和配色就能略知一二,如果你关注过60年代大麻和LSD风行的时候的音乐现场,不难从中发现某些相似的元素。而从这首歌的发行年来看,正是Bowie从戒毒所出来不久之后(大约有2年多吧,根据后来他在接受访谈时所说,70年代中后期,由于自己越来越多地依赖毒品,并伴随痛苦的妄想症,精神和身体都几近崩溃,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听他在之前的专辑《Low》中的曲目《sound and vision》,也许这是他对曾经飞高了之后产生的幻觉的审视。


至于这首歌的歌词,因为本来就“看不懂”,所以我就随便翻译了,就那么个意思:

尘归尘,土归土

(大卫鲍伊)

你是不是还记得

在那首老早以前的歌里出现的家伙?

那是我曾听说过的关于火箭发射中心的传说

噢,可别当真!

他们新得到了一条来自那个家伙的远程信息

“我过得很快乐,希望你们也快乐

我爱着所有我爱的东西

我会继续告诉你们那所有污秽的详情”

周围那些无关痛痒的尖叫是杀戮的声音

去设想一个画面

画里有个日本女孩身着和服,被束缚在某个庞大的体系里

我没有了金钱,也没有了头发

可是我仍希望反抗

可是这个星球温度这越来越高让我没有力气

#

尘归尘,土归土吧,疯子更疯狂,恐惧的更恐惧

我们都知道那个汤姆少校是个瘾君子

每次飞叶子飞到天高

最后也是在地面上摔个稀烂

#

我三番五次的提醒自己

我今晚一定要坚持住(别吸了)

可是那绿色的小药丸总会跟在我屁股后面滚

噢,别再来了好不好!

我死死粘住一个值得交的朋友

“我过得很快乐,希望你们也快乐”

一道亮光闪过,

这回可不是枪火

我从来没做过好事

可我从来也没做坏事

面对忧郁我毫无办法
噢啊!

我想要把斧子凿碎这坚冰

我现在只想就这么沉下去!

#

尘归尘,土归土吧,疯子更疯狂,恐惧的更恐惧

我们都知道那个汤姆少校是个瘾君子

每次飞叶子飞到天高

最后也是在地面上摔个稀烂


妈妈说要今日事今日毕

你别再和什么鬼少校纠缠不清

妈妈说要今日事今日毕

你别再和什么鬼少校纠缠不清

妈妈说要今日事今日毕

你别再和什么鬼少校纠缠不清

妈妈说要今日事今日毕

你别再和什么鬼少校纠缠不清.......




14.《Let's Dance》1983



我想《Lets' Dance》可能是80年代Bowie最后的波浪了,后面两张真的不咋样。这张专辑部分回到了《Logder》,部分进入了舞厅时代。基本上80年代所有人都在搞迪斯科。Bowie不是搞什么像什么的音乐人,一开始的民谣也不想民谣,灵魂乐也不像灵魂乐,所以他就是变色龙,不管变了多少色,永远都是那条变色龙,变不成鳄鱼,变不成小鸟。《Let’s Dance》的鼓点和韵律非常出色,又是一段后来经常被采样的作品。Bowie依然没有舍弃他的东方情结,不再YY日本妞,这次改成了华人妹子《China girl》,这首歌还是闷骚妩媚,情欲阵阵。MV拍的也挺有意思,不过和实际的中国妹子没有啥关系,可能那个女演员是华裔而已,留着齐耳短发,穿着旗袍,有时候又穿着粗蓝灰色的新四军军装,打着绑腿,扛着一面红旗,在Bowie的头脑里奔跑,所以看MV的时候我就直接笑喷了,没什么共鸣。。下图高能。。

另一首《Morden Love》也不错,满时髦的,不过就已经开始超出我的类型领域了。《Cat People》也是一首是一首主打歌,印象已经不深了。

15.《Tonight》1984

16.《Never Let Me Down》1987

80年代Bowie又发行了两张专辑,不过真心不好听。。。《Tonight》里我就记得有一个《Loving the Alien》还算能听,精选集里还收录了一首《Blue Jean》,一般吧。 《never Let me down》这张基本上属于惨败,貌似我买到这张碟之后,也就勉强听过一遍,实在是不好听,使劲要说的话,里面那首《Day in Day out》的MV拍的挺好看,哦对,另一首《Time will crawl》算是不错的。

(PS:估计已经有朋友发现了,为什么有些专辑我推荐的歌恰好都是开头几首,恩,负责任地说,我确实觉得情况确实是这样,另外,那些实在不好听的专辑,确实越往后听就越走神儿,10年过去后,我依然可以一下子回忆起旋律和亮点的,一定是我觉得非常好的,呵呵。)

终于到90年代了,这个年代就放在一起说吧。。毕竟他辉煌的时候过去了,也那么多梗了。都出道20多年了,还能这样继续创作,很不易了。

17~21《Black tie white Noise》1992,《The Buddha of Suburbia》1993,《Outside》1995,《Earthling》1997,《Hours》1999 (EX:《Tin Machine》和《Tin Machine II》



《黑领带白噪音》是一套双张专辑,Bowie与印度(?)(感谢

@神武黑豹

,索马里!是索马里!没错)模特伊曼结婚,风格有点偏新浪潮,又有点电子,又找到了新的创作激情,但是依然觉得不好听。

《乡村的佛像》。。我基本对它没有任何印象,期间Bowie还组了一个乐队,风格偏硬摇滚,叫Tin Machine,我觉得同名专辑《Tin Machine》其实很好听,但是问题还是,听完之后完全没有什么印象。后来查到,评论界是一直唱衰《Tin Machine》的。

《Outside》又是一张概念专辑,极致的电子,特别是那首《Hello Space boy》。我没怎么去了解这张专辑的故事,从CD内页里印刷的图片看似乎是关于一桩谋杀案的故事,其实听到这个时期的Bowie时我已经有点疲了,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一次次去听70年代那些专辑,另外确实这些后期专辑的资料也不多,所以也想不出什么可写的了。

1997年的《凡人》专辑,就是背对观众穿一身英国国旗那张,Bowie留着金黄的短发,下巴上蓄了胡子,《I‘m afraid of americans》和《little wonders》是推荐曲。前者更好听,MV也比较有意思。

整个90年代,我觉得最好的一张专辑是1999年的《hours》。Bowie又将头发留长,胡子刮去,显得特别俊美又年轻。整张专辑旋律优美而平静,每一首歌都是娓娓道来。那种感觉就像是,他终于和岁月和解,和慢慢变老的自己和解,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我忘记了爸爸曾对我说过什么,也忘记了妈妈曾对我说过什么,当我躺在你的怀里。这座城市满是鲜花,这座城市满是雨水。我有7天时间去活着,我有7种方法去死。“——《seven》

专辑主打歌《thursday's child》的MV里,Bowie站在浴室的镜子前,旁边是扮演他妻子的亚裔演员,Bowie安静地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恍惚间,镜中的自己成了年轻时的他,与他对视着,甚至他旁边的妻子,也变成了金发的白人(暗指前任妻子)。这也是我感觉Bowie在开始逐渐与自己、与岁月和解的过程,所以这张专辑叫《hours》

这张专辑非常悦耳。推荐。

接下来进入21世纪。我觉得自从《hours》之后,Bowie在音乐上也更加随性和开放了,往后的作品,编曲越来越大气,越来越主流,指望50多岁的他还能惊世骇俗地搞Glam rock当然不可能,而且他向来都是顺势而为的,毕竟时代变了,70年代大麻与钞票齐飞,玩那种装扮根本不是事,现在这么干就二了。

22.《Heathen》2002


新千年第一张专辑,呵呵,不好听。。实在不知道说啥。还是请了解的人说吧

23.《reality》 2003

有低就有高,接下来这张《reality》又是一张佳作。

第一首歌《new killer star》的前奏的韵律一响起来,就能立刻把听者抓住(言外之意是,可能往后你会觉得都没有这首好听了= =)(不过我哥们听了这个前奏,他说第一反应是老版西游记开头。。。哈哈哈)。这张专辑里,除了五星佳作《new Killer star》,《Pablo Picasso》和《Looking For Water》也是非常不错的作品。

这张CD有一个附送DVD的版本,DVD里有Bowie在现场演唱《new killer star》的片段。放几个示意图,2003年某次演唱《New killer star》的Bowie是这样的(他用这身搭配在不少场合露面,这气质,这身材,我勒个去。。妖啊):

再补一张之前漏掉的,放在前面怕大家就不看了:

山本宽斋的大袍子

出火吐暴威.....

自这张专辑发行之后,Bowie开始了新一轮巡演之路。市面上有一张2004年的巡演DVD,当年连盗版都有:

这张DVD现场的效果特别好,远高于前面我推荐的那个《Ziggystardust》现场的制作效果。这场演唱会里Bowie唱遍了他的经典老歌,满满的时间的味道,如果对比70年代他妖娆的现场,真是感慨万千。

后来,我又偶然看到了一段2005年的视频,这是Bowie在某个典礼上演唱《life on Mars》的场景:

仅仅一年好像老了很多。稍微胖了些。

2006年下半年,克里斯托佛诺兰拍了一部非常开脑洞且细思恐极的电影,叫《致命魔术》,蝙蝠侠贝尔和金刚狼杰克曼主演。而Bowie却令人惊喜地客串了其中的一个重要配角:尼古拉-特斯拉。

我已经不会认为Bowie会继续出专辑了,功成名就,世人几乎已经将他盖棺定论,他辉煌的70年代永远留在了现代流行音乐史上。还有必要继续做吗?

距离《reality》整整10年,2013年,67岁的David Bowie王者回归,或者是老将出山,发行全新专辑《The Next day》

24.《The next day》2013

就如同10年前那张《reality》,我本认为那张专辑的形式大于意义,然而当我拿到这张专辑,看到这个封面,我第一反应是,这个老家伙绝对没打算将其作为自己的最后一张专辑。仅仅是将《heros》的封面上的文字划掉,加了一个白方框,这绝对不是结束。Bowie还要继续下去!就像老滚石还活蹦乱跳开演唱会,像老迪伦70多岁还搞出来一张圣诞专辑,甚至像老约翰尼凯什一样一直到80多岁还能做出震撼人心的《American》系列,像尼尔杨一样担心自己无法撑过开颅手术,居然在手术前迸发出无尽的灵感录制了《Prairie Wind》.......上几张专辑照片吧,刚拿手机拍的。

背面

内页

蒂尔达斯文顿?

得知这张专集的出版,我的感受到的是核爆般的惊喜,首先先在网上心怀敬畏地地观看了《the next day》的MV,MV的制作和拍摄足见Bowie的号召力和地位,看看参加演出的都是什么人吧!

玛丽昂歌莉娅,加里奥德曼

大师上场除了膜拜还能做啥呢。。

25.也许再也没有机会面世的(更正:已经上市)《Black Star》2016

(更正:我以为还只是筹备阶段,原来已经上市,这一张我确实不知道,感谢评论区提示我的多位朋友!)


==============================================================================

真么想到这么快,Bowie就去世了,仅有69岁。 69岁时的鲍勃迪伦,还来北京开了一场演唱会呢。

很多时候我也在想,为什么我会喜欢David Bowie,而且直到现在距离四处搜集他的CD和消息,已经过了10多年,我始终认为,Bowie的所有作品,都算不上多么“好听”的那种,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我从来就没觉得有一丁点好听。但是就是着迷,从第一次听到《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第一次见到他的刀鱼发型,第一次随意地买了一张《钻石狗》,就开始不断地到处寻找他的专辑,那时候我不想下载MP3,我觉得只有听CD才能认真静下来听,我把每一张CD压进古老的20G硬盘ipod,对着CD里的歌词一首一首听,直到现在就算轻易就买到了《the Next Day》,似乎已经是个习惯,我连CD机都没有了。

19岁的烫着爆炸头穿着皮衣拿着吉他装酷的我觉得,Ziggy时期的Bowie是如此漂亮,美丽至极;而30岁的胖成一个肉球连一个和弦都想不起来的我发现,Bowie年轻时一点都不好看,瘦得让人害怕,连牙都不齐,我想,也许有些人天生就有一种天分,也许并不是好歌手,不是好作曲者、作词者,也不是好的时尚设计者,但是他会有把这一切融合在一起从而把每个元素为自己所用,而那种令人好奇的着迷,正是Bowie的魔力。

这是我到现在为止最为认真回答的一个问题,感谢David Bowie给我带来的陪伴,在一个你已经老去的时代,你70年代的光芒,可以洒在遥远的国家一个80年代才出生的孩子的青春岁月上。

1947--2016,缅怀David Bowie.


=========================================================================

2016年2月25日:

最后放上一篇文章,是我前一阵子在父母家整理旧硬盘发现的,是大约10年前在网上读到,就存下来了,当时看的时候也不知道是谁写的,侵立删(望大家提醒),我觉得写的特别好,我这上面的文字中一定也有不少内容是回忆自这篇文章,既然找到了,索性也放上来了。以下是正文。

David Bowie,原名David Robert Jones,1947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伦敦的布里克顿。他最终身高是5英尺10.5英寸,也就是大约1.79米——不过David看上去怎么也不像有这么高。


David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用比较委婉的说法是:他们和他都没有完全的血缘关系。他的大姐Myra Ann后来嫁到了埃及,改信伊斯兰教,并把名字改为:Iman,和David第二个妻子一样。


David 很爱的哥哥Terence,和他是同母异父兄弟。同母亲改嫁过来后,随了继父的姓氏:Jones,不过在去世之前的最后几年里,Terence坚持把姓氏改回了母亲娘家的Burns。Terence在1970年就因为抑郁症住进精神病医院,1985年1月6日自杀。当时已经十几年如一日般红得发紫的David没有参加葬礼,因为他知道自己参加的话媒体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关注,而这些关注对于他的家人和朋友没有任何好处。尽管如此,Terence仍然是对David一生影响很大的亲人。


在换了几所小学之后,小小的David成为Burnt Ash小学足球队的成员,对应着他还参加了学校唱诗班,有一种渴望文武双全的迹象,不过可以看出,最终他还是明智地选择了更符合自身条件的音乐做为发展职业。



David十二岁的时候,得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件乐器——萨克斯管,乳白的,有着美丽的金色按键。哥哥Terence积极为他寻找老师并张罗学费,后来他从师Ronnie Ross,英国着名的萨克斯大师。十四年之后,老师和学生之间,有了一次戏剧性的相遇——戏剧性对于David来说,已经成了生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当时Ronnie为Lou Reed的歌曲录制配乐部分——这是David建议的,他参与这张专辑的制作。于是,有了如下对话。
Ronnie:非常感谢你。
David:不,是我谢谢你,这只能算是对你的很少一点回报。
Ronnie:什么意思?
David:因为你教过我萨克斯。
Ronnie:你?什么时候?
David:大约九或十岁的时候,我还是个小家伙。
Ronnie想起来了:天啊,那个当时说“我将会成为一名摇滚巨星”的家伙就是你吗?


David真的成为了摇滚巨星。


另一件对David很重要的事情发生在十四岁,他经历了一场悲剧事故。当时他和好友George Underwood为了一个女孩发生激烈争吵,愤怒中George误伤了David的左眼,按照学术名词:导致David的左眼括约肌损坏,这意味着他的左眼瞳孔不再对光线产生反应,将永远呈放大状态。
《Space Oddity》唱片封面,David看上去好象一个金发王子,一双不同颜色的眼睛。
悲剧的后果却是相当喜剧意味,当David成为巨星之后,受伤的眼睛反而成为最显着的招牌之一,和他的造型设计完美搭配。David的眼睛本身是很浅的蓝绿色,现在这只左眼因为反光不同,总是显得与右眼颜色不一样,而且常常是略现棕色,结果被狂热的歌迷们称为“金银眼妖瞳”。


至于创造了这一切的George,后来仍然继续做着David的好朋友,而且这份友情一直延续了几十年都没有改变。当David在后来组了乐队的时候,George成为其中的吉它手。


不过George的演艺生涯并没有维持多久,若乾年之后,他成了一名成功的商业插画家,并为David制作了早期最着名的三张专辑《Space Oddity》,《Hunky Dory》和《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的封面以及海报,他还给包括T.Rex在内的很多艺人制作了着名的专辑封面。


接下来的时光里,David给别人吹奏萨克斯,组建乐队,在俱乐部和学校里面表演,甚至用David Jones的名字出了一张地下唱片(印个几千张,销量不知多少的那种),总之,进行着任何一个歌星起步前该做的事情,1965年,因为重名问题,David花了好几个星期考虑新名字,甚至叫过Tom Jones,到了9月16日,他正式把David Jones改成David Bowie。

1967年,David出版了第一张专辑《David Bowie》,这是一张民谣风格的专辑,发表之后没有产生任何影响。David受到很大打击。此后整整两年,他没有参与任何音乐制作,甚至看上去准备放弃音乐了,因为他很突兀地一头扎到了僧侣院,刻苦钻研佛经。紧接着David跟着Lindsay Kemp学习哑剧表演,夸张的造型服装与肢体动作深深影响了他,这是David个人风格的第一步。这段时期他参与演出了两部艺术短片,并在一部电影中扮演小角色。
结婚当天,David和母亲,以及妻子Angela。


与此同时,David迷上了地下丝绒乐队(The Velvet Underground)与傀儡乐队(Stooges)的音乐,特别是地下丝绒乐队,David后来的很多歌曲都能听出他们的影子。不过,对于David本身来说,那一年更重要的,应该还是遇到了Angela,她后来成为他的第一任妻子。Angela是个活泼的美国女孩,他们在1970年结了婚,并在1971年有了一个儿子。


1969年David终于拣回音乐,出版了第二张专辑《Space Oddity》,这也是他第一张转型唱片,从唱片内页上可以看出David的转变,早期拘谨的短发和厚重头发帘被有些贵族味道的卷发取代,羞涩的眼神变得坦然,David开始变得像个明星了,或者说,他开始像一个花花公子了。
他的民谣歌曲被一些优美而有些怪异的歌曲取代。然而,这些还仅仅是个开始。


David以这个造型开始,
走上了星运坦途
真正引起轰动的是1971年David的第三张专辑《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封面上David梳着长长的卷发,黑色长靴,丝缎长裙,胸口低开,只用两枚褡扣系住。这个美丽而在当时看来惊世骇俗的造型开创了真正的Glam摇滚的时代,David一共用了三种形象出现,一种是封面长发长裙的,一种是早期《Space Oddity》卷发形象,另一种是贝蕾帽,金发温柔地垂下,灰蓝色紧身呢子外套。


这是David短暂而迷妙的时期,犹如他专辑的音乐风格。一个花花公子的浅吟低唱,带着点玩世不恭,一点物质,一点讽刺,一点慵懒与诱惑,模糊了性别的。音乐相对那个时代是复杂的,正处在音乐从早期披头士似的情歌中变质,并开始热中于各种音响实验的阶段,那些歌曲中经常充斥着一些不和谐与突兀。


但总的来说,《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专辑自身的风格是比较统一的,David有些妩媚的嗓音和邪气的歌曲加上晦涩又有些放纵古怪的歌词融合成一种美妙的风格,独特的,只属于David自己的音乐。


而在下一张更为成功的专辑《Hunky Dory》他把这些特点发挥到了某种顶点,《Hunky Dory》是一张很有地下丝绒感觉的专辑,David把自己的嗓音发挥得随心所欲,音乐风格开始成熟。在这张专辑里他唱了曾给地下丝绒制作过最着名香蕉封面的波普大师Andy Warhol,歌曲的名字就叫做《Andy Warhol》——他在几十年之后扮演了这位一直很感兴趣的画家。还有给Bob Dylan的歌,以及向地下丝绒致敬的《Queen Bitch》。


然而这些,仍然只是准备,准备,他的第一个事业高峰尚未来到。

Ziggy时期到来


1972年初,David把自己变成了Ziggy Stsrdust,这个只存在了短短两年的“太空”幻想生物,成为David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形象。《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是公认的,David最出色的专辑之一,而且,可以说,此后David再也没有如Ziggy时代一样的出色——虽然也许比Ziggy时代更成功。


David开始改变了,无论是音乐还是造型,Ziggy名字的来源取自一个同名裁缝店,这是个近乎玩笑的随意名字,David自己说用了这个名字的原因仅仅因为“Ziggy”要换很多套衣服。


Ziggy看上去夸张又怪异,卖弄风情,和早期David甜蜜的感觉完全不同,但是给人留下了更深印象。他的服装是由日本人Kansai Yamamoto制作的,所以常常可以非常古怪和不自然地找到日本感觉乃至中国特色。


David受日本艺术影响很大,也许这从他研究佛学的时候就开始了。他甚至在左边小腿内侧纹了一个美丽而怪异的纹身:裸体的男人骑在海豚上,在海中腾越,男人双手向上,似乎在做祈祷。底纹映衬着几行日本汉字的铭文。


Ziggy时代,David得到了全英国狂热崇拜,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真正的超级巨星。

火红的短发,眉毛剔掉,衣服绚烂多彩到光怪陆离,乃至情 色成份浓重,Ziggy在舞台上穿着挑逗的衣服唱歌,和吉它手模拟口交和性爱动作——不过身体全裸只穿了内裤表演的一回倒并非David刻意所为,那是一场事故:当时狂热的歌迷们撕烂了他的演出服,把碎片拿回家做纪念了。


David宣称自己是双性人,摆出性感和诱惑的姿势,歌曲不再那么忧郁和尖锐。基本上,《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是一张折衷性的专辑,有讨好听众的一面,然而,前几张专辑中始终贯穿的死亡与梦幻的歌词本质却没有变,Ziggy依然是沉浸在飘渺和不满中的遁世者,面对现实无能为力,寂寞地消失湮没。


总之,这三张专辑音乐上一张比一张更热烈,然而内容却一张比一张更冰冷与忧郁,不是叛逆和苦闷这种现实性的问题,David的忧伤也是飘渺的。


结果,尽管是出道几年之后才出名,David的走红速度却快得仿佛一夜成名。


尽管David并不是Glam摇滚的创始人,Glam摇滚却因为他才抬到了主流的地位,他的怪异和妖媚影响了整整一代歌手。


尽管此后,Glam摇滚也再没有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它的风格却成为后世摇滚乐中顽强而隐晦的稳定分支。


David在Ziggy中做成了自己想要做的人,这使他的现实和表演有些界限模糊了,他陷入一种也许自己都无法控制的成功和形象转变中。人们不知道是David挑战传统还是Ziggy惊世骇俗,在舞台上,David成为了Ziggy,在台下,Ziggy的影子仍然无处不在。
David和Ziggy混淆为一体


David成功后来到美国,认识了自己崇拜的Lou Reed和Iggy Pop,与他们合作。他总是如此,在成功后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偶像。美国同行的狂野和不羁吸引着他,他们很快成为形影不离的三剑客,而其中的Lou Reed又是公开的Gay,至于Iggy Pop,他的行为早已不是什么性别问题这样简单了。


以中性自居的David身处其中,可以想见会发生什么,或者说,公众乐于看到发生什么。总之,尽管和妻在一起的温馨场面也时常出现,尽管Angela仍然笑容满面地出现在有David的场合,可是关于他和Lou Reed、Iggy Pop的谣言还是满天飞。人们对三个才华横溢的音乐人之间关系的猜测远比David正常的家庭更感兴趣。


更何况,后来Angela又爆出了把丈夫和Mick Jagger(滚石乐队主唱) “捉奸在床”的丑闻。也就无怪若乾年后,已经“正常”了的David接受采访时苦笑地说:我知道,在七十年代早期,人们更关心的是我那根东西怎么用的问题。


1973年的《Aladdin Sane》持续着Ziggy的狂热,David给自己的脸上画出闪电状的红色油彩作为标识,《Aladdin Sane》充满了迷妙,开朗和流行化,更注重旋律优美,大量的钢琴,电子效果,加上Mick Ronson更加随心所欲的吉它,令这张专辑的可听性更强。David还在里面恰到好处地穿插了萨克斯管与口琴。


《Aladdin Sane》是一张几近完美的专辑,统一,美丽,David没有像从前那样歇斯底里地运用他的嗓子——这时已经有迹象表明他开始准备下一次转型了。他年轻热情的感觉正在被一种老练、沉稳和更能够把握听众口味的成熟悄然取代。


最终David厌倦了Ziggy和泛滥成灾的“Glam”,他出版了Ziggy最后一张专辑《Pin Ups》,然后,在一次演唱会上,David宣布:Ziggy死了。


尽管如此,1974年的专辑《Diamond Dogs》里面,David并没有改变,而是继续延续着Ziggy的极端,他戴着长长的耳坠,衣服的颜色越发温暖和正常,鞋跟仍然保持着夸张的高度,最后带上了一只眼罩。他更瘦了,媒体指着David裸体照片说:他一定吸毒。
Guy Pelleart为David和Lou Reed画的宣传画


《Diamond Dogs》的封面上,比利时画家Guy Peellaert画了一只上半身是David下半身是狗的怪物,他画出了性器官强调“David狗”的性别,出版公司认为恶劣得简直难以容忍,最后把私处涂成黑色了事。这是David在Ziggy时代最后的形象——尽管这形象只是一种残像而已。

1975年,David出了新专辑《Young Americans》,毫无征兆地改变了形象和音乐,他近乎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梳着时髦的金发,西装革履,和昔日惟一的联系大概也就只有化妆了,那妆在他衣冠楚楚的打扮下显得浓重与不和谐。
同时,David的音乐随之改变,嗓音介于浓厚和早期尖锐的混合,歌曲风格是更适合美国人口味的灵魂乐。《Fame》登上美国排行榜第一名的位置,这也是David的音乐第一次在美国成为冠军歌曲。John Lennon也许功不可没,他让David用了他的歌,而且在专辑中为David演奏吉它并和声。

David的变化太快也太剧烈,剧烈到让他的歌迷一时难以接受。这也就难怪Todd Haynes在他的电影《天鹅绒金矿》(Velvet Goldmine)中把它解释为一种变节。
然而平心静气去说,《Young Americans》仍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转变,非常成功,无数David的老歌迷因为无法接受而离去,但是也有更多新歌迷补充了进来。


David开始优雅地摇摆,吹奏萨克斯,他唱着美国梦,唱美国人关心的现实问题,妩媚和虚无缥缈不见了。但是这些帮助他成功地做到了当Ziggy时没有做到的事情——他打入了美国市场。美国人对中性人不感冒,可是对摇摆舞灵魂音乐布鲁斯一类的却向来是YesYes。这之后David主演了电影:《落到地球上的人》(The Man Who Fell To Earth)。

《Young Americans》只是一张过渡作品,1976年David出了《Station To Station》,他的形象慢慢地固定成型,变成了冷冰冰的“The Thin White Duke”。
也许David的“吸毒生涯”更早,但是此时他开始在灌制唱片过程中依赖毒品,他可以四天不睡觉完全用安非它明支撑。后果是花费了很久时间和很大毅力才戒掉了毒瘾。


1976年David在自己的音乐中实验着加入电子乐,他对新事物总是愉快接受。
David认识了Brian Eno,并和这位氛围音乐大师开始了融洽的电子合作,而且成为一生的好友。
David最成功的唱片之一《Heros》唱片封面


1977年他们在柏林制作了两张专辑《Low》和《Heroes》,并在1979年制作了《Lodger》,这是公认的David三张上佳专辑,尽管其中仍然有很多听起来媚俗的东西,可也包括了更多新鲜和独特的内容。


基本上,David已经尽力在主流和另类之间找平衡了。喜欢他早期歌曲的乐迷们可以从中找到一些久违了的熟悉感觉:灵活自如的怪异。只是,这声音已经不再有年轻时候的热情和亲切,是成熟的,但也是淡漠的。

1979年也是他的电影和电影音乐鼎盛生涯的开端——从德国电影《Just A Gigolo》开始。在那部电影里,他扮演一个舞男。
从柏林回来,David开始发现自己犯了大错误,事业上的忙碌令他很少顾及的家庭出现危机,讽刺的是,就在他努力戒毒的时期,妻子Angela却因为过分沉浸在吸毒和酗酒之中,导致精神状况不稳定。


Angela成了一个失职的母亲,他们的儿子Joey完全缺少应有的照顾。
1980年David和Angela离婚,他坚决地要求亲自照顾Joey,并用75万英镑买下了Joey的全权监护权,带着儿子来到纽约。


此后三年,只有1980年的一张专辑《Scary Monsters》发行,David的个人音乐事业近乎沉寂——除了演出几部电影,和偶尔在电视片中露露面,并参与其中的音乐制作,还有为皇后乐队(Queen)做了一首打入排行榜的单曲。
不过他得到了在百老汇主演《象人》(Elephant Man)的机会,就和其它事情一样,幸运的他再次取得重大成功。
《Scary Monsters》仍然是一张在主流和个人风格之间折衷的专辑,但是David开始使用合成器和失真的吉他效果,制造出新鲜的感觉,而且这张专辑有他早期的模糊与诡异——David已经好久没有写古怪歌词了。

其中的《Ashes To Ashes》是早期《Space Oddity》的现代版本,它获得了一致喝彩,David似乎回到了变换形象的兴趣上,把自己重新重彩成一个全身缀满蕾丝花边的小丑。奇异的配乐,美妙的和声,再加上David很突然的回归性的假音唱腔不能不说是一种惊喜,《Ashes To Ashes》也是自1975年来David难得一见的最出色歌曲之一。


三年的沉寂对于David这种不甘寂寞的人来说,更像是养精蓄锐,你也可以意识到,他又要变化了。
八十年代是David的顶峰,不过对我个人感觉,这是他堕落的开始。David摒弃了自己开创的美好时光,比别人更早一步迈进了七十年代末开始的迪斯科时期。从这个时候开始,David的事业和音乐呈现出截然相反的两条曲线分裂:一方面他的事业继续保持成功,比以往更成功;另一方面,他的音乐开始平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平庸。
没有歌手像他这样快速而彻底地改变——连“堕落”都如此全盘接受。

1983年David和格调乐队(Chic)的Nile Rodgers合作,开始了他的“新浪漫”音乐生涯,《Let's Dance》应该说是张很有水准的专辑,制作精细,David自己对它的评价也相当高。《Let's Dance》在英美排行榜上都取得了第一的位置,和当时的时尚保持一致:旋律优美,但是格调不高。

David的形象也开始迪斯科化了,发型梳得很高,染成更眩目的不自然的金色,好象那个时期的年轻人。他的歌曲也是蹦蹦跳跳的,保持着成功路上第一次的全面媚俗。
现在回头看去,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平庸是整个八十年代的特点,从电影到音乐,莫不如此。因此不能要求David太多。


这个时期至少他给自己创造出一个美丽的舞台形象——出现在歌曲《Blue Jean》电视短片中,这是个印度造型的男人,头发是混杂的亚麻色,蓝色包头和短褂,肥肥的短裤子,腰间挂着各种小饰物。他的脸上画出了平面效果的浓重阴影,在灯光下仿佛一张立体感强的画像。《Blue Jean》收录在1984年的专辑《Tonight》中。


此后David的音乐专辑又沉寂了几年,不过原因和1980年不同——这次是因为他忙得不可开交了。从1983年到1986年,他接连出演了几部电影,比较重要的几部有:《欲望》(The Hunger),《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绝对新手》(Absolute Beginners)和《迷宫》(Labyrinth),还拍摄了歌曲《Blue Jean》的25分钟电视短片,做了很多优秀的电影音乐,和Mick Jagger合作了一首在多个国家排行榜均成为冠军歌曲的《Dancing In The Street》,以及一场为期一年多的——世界巡回演唱会。当然,顺便的,他亲爱的哥哥去世了。

人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即使是David也不可以,接下来的几年,David有些难过,他1987年的《Never Let Me Down》第一次遭到不客气的批评(然而里面有一首很好听的歌曲《Time Will Crawl》),似乎提醒Bowie对未来痛苦岁月要有所准备。


David对“新浪漫”音乐终于也开始厌倦了,他的兴趣转到更硬更噪音一些的音乐上,组建了Tin Machine,并于1989年推出了同名专辑,结果却惨败,销量和口碑都很差劲。
有着不玩尽兴就决不罢手性格的David于1991年再次推出《Tin Machine II》,导致更大的惨败。一种新风格的接连失败,这种事情放在从前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
《Tin Machine II》实际上还没有那么糟糕,但是人们对他的新风格并不认可。


顺便一提的是,若乾年前发生在唱片《Diamond Dogs》上的事情再次重演,在国外发行的时候,封面希腊雕像的性器官因为“有伤风化”而被遮盖了。


David想挽回败局,经过两年的积累,他在1993年4月17日发表了专辑《Black Tie White Noise》。《Black Tie White Noise》是一张制作精良的专,但是结果同样以失败告终,没有产生任何反响。同年他还出了另一张唱片《Buddha Of Suburbia》,也是如此。
David在专辑里面用了一首Morrissey的歌曲(原The Smiths乐队创建人),名字叫做《I Know It's Gonna Happen Someday》,是Morrissey1992年着名专辑《Your Arsenal》中的歌曲,由Mick Ronson创作。


David没有对外界解释选用这首歌的来历,但是在专辑发表12天之后,也就是1993年4月29日,Mick Ronson就因为肺癌在医院去世。
George Underwood为Mick Ronson画的头像
歌曲制作的时候Mick Ronson已经知道自己得了癌症,因此这首歌就像为他的倾诉,歌曲中反复唱着:我的爱时刻与你同在,无论怎样,不要丢掉你的信念,我知道这一切总有一天将会发生,但是等待,请等待,不要丢掉你的信念……


Mick Ronson是七十年代最好的吉它手之一,也是David的好朋友,他可以给吉它以优雅的性感和迷幻。David的Ziggy时代,Mick Ronson一直是David的吉它手,Ziggy的走红他功不可没。他的一生是随着Ziggy的辉煌而辉煌,随着Ziggy的陨落而陨落的。
在《Black Tie White Noise》中,David邀请Mick Ronson做吉它伴奏,并和其他朋友们一起,在Mick Ronson去世后,帮助他出版了遗作。


从另一方面来看,俗话说家庭事业不可兼得也许对David会是一个安慰。1990年,在朋友的介绍下,David认识了现在的妻子Iman,Iman是索马里人,模特,和David一样,离过一次婚,并有一个孩子。


虽然在最不浪漫的介绍方式下认识,但是David坚持自己是一见钟情。他们于1992年结了婚。David的一些朋友参加了婚礼,比如Brian Eno等人,自然,给了David奇妙眼睛的George Underwood也在其中。


这期间他参加了Martin Scorsese的电影《基督最后的诱惑》(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的拍摄,扮演一个小角色:杀死基督的罗马执政官,出场仅仅几分钟。然而他的歌迷们坚持他在这部着名电影中的角色是很重要的。


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他确实很重要——因为没有执政官,基督就不会死嘛。
基本上,事业不如意的期间,David出演了一些着名电影中的小角色和不那么着名电影中的主角。除了《基督的最后诱惑》外,还有David Lynch的《双峰之与火同行》(Twin Peaks: Fire Walk with Me),《意大利面条事件》(The Linguini Incident)等。

经过两年的重新调整,David再次和老友Brian Eno合作,于1995年发行了概念专辑《1.Outside》。这张专辑不仅仅是受欢迎这样简单,更为重要的一点是,David终于在迷失了十年之后回到个人的精彩之中。尽管他的风格并非回到了七十年代初,但是他的音乐中终于重新拥有了自我。


这是一张阴冷和怪的专辑,关于谋杀案的故事,David改变了温和形象,头发和胡子凌乱,MTV里的扮相看上去有如《搏击俱乐部》中的Brad Pitt。配乐是混乱和喧嚣的,Eno再次显示了自己高超的驾御电子音乐的能力。其中的《Hallo Spaceboy》尤为出色完美。

David从这张专辑中尝到了甜头和乐趣,继续发挥出1997年更进一步的《Earthling》,这张专辑把David风格的电子音乐发挥到了一个极端,完全失真的音乐和歌声,几乎做过头了,但是比较轻松,甚至有点诙谐意味,不那么阴郁,而且仍然有很多很美丽的歌曲可听。
出唱片过程中,David出演了电影《巴斯奇亚特》(Basquiat),他扮演了自己一直非常感兴趣的波普艺术大师Andy Warhol——这个和摇滚界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同性恋者。和David大多数电影一样,《巴斯奇亚特》也乏善可陈。


婚姻给David带来了一些变化,或者,五十岁热闹的生日聚会也给他带来一定影响,永不停歇的鸟儿似乎第一次有了沉寂和安静和时候,凭良心说,David第一次表现得像个他这种年龄的歌手该有的模样了。他留起了长发,顺直的,黑色的,温和,安静,一点从容,内省,David曾经说过自己惧怕婚姻,惧怕被一个女人束缚的感觉,他也惧怕衰老,惧怕五十岁以后,但是现在,这些他都开始经历了,度过了。
你问他:David,感觉如何?
他扶弄一下自己的长发,回答:唔,不错,还是我自己。
这样的心态中,惟一一次,一张安静的,平和的专辑出现了。这是年龄和爱情给他的礼物,最美丽的专辑之一:《Hours…》。


《Hours…》倾吐着青春和爱情,充满温柔与无限依恋,封面David并不忘记古怪,他跪着,深情的眼神,俯视着那个短发,凌乱胡子,枕在他膝盖上的——自己。另有一张宣传单的构图是他和自己的镜像抚摩着各自的脸孔,看着它们会让你感觉到一种自恋,就像希腊神话的水仙,不过更多的像自我回顾和怀旧,这同整张专辑的风格也很吻合。

情不自禁想暂时脱离自己整篇文章淡而无味的介绍,想要多说一些《Hours…》,我第一次爱上了David的歌,就是因为它——在这以前,David对于我,是一个符号。David从来没有创造过第一次听到便无限震撼的音乐,从来没有,即使作为他的歌迷,即使为了他可以爱上整个七十年代,都必须承认,David的音乐并不是为了震撼而存在的。它们基本上都是符合David本性的温和,腼腆,一点俏皮,一点随心所欲,一点疯疯癫癫(太少了),一点卖弄风情,一点装腔作势,然而内敛和冷静,David创造不出疯狂的音乐,即使他和Mick Jagger在大街上摇头摆尾。
可是,他最终会轻柔的,不留痕迹的打动你,让你去接受他的全部。


David在《Thursday's Child》的MTV中,让自己跟着收音机哼唱这首歌,镜子里面的自己随着歌曲变成了年轻时代,身边的妻子变成温柔可爱地对他微笑的女孩(那笑容很像他的前妻)。他看着年轻时候的自己,看着身边的女人,看着微笑的女孩,女孩向他探过去,他轻轻的,轻轻的,吻了她。他看到他身边的女人疑惑地打量,他尴尬了,女人伸出手,把收音机关掉,于是,怀旧的音乐和短暂的幻觉都结束掉。他轻声和唱着:星期一,星期二,我出生在星期三(David生在1月8日星期三)……在另一首《Seven》中,他用纯粹的木吉它伴奏,更是近乎悲伤的唱着:我忘记了父亲所说的话,我忘记了母亲所说的话,整个城市充满了花,整个城市充满了雨……
David说自己在怀旧,在写33.33%的梦想——因为“它是老式LP唱片的转速”。这张专辑也是David除了那些迪斯科歌曲之外歌词最不晦涩的一张。


2000年Iman给David生了一个女儿,David欣喜若狂,从此媒体多了一大堆父女其乐融融的镜头。David是个很重视家庭的人,以他的名望地位和财富,几十年来很少绯闻,实在很难得。
在下一张唱片出来之前,他又拍了若乾电影,和他从前的电影命运差不多——我还需要提吗?算了。
凭良心说,David的表演细胞很充足,否则就不可能在百老汇混了,可是在电影上,从命运到个性,还都差了那么一点。不过话说回来,我还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位真正的才华横溢的音乐人在电影上能出息出来的,大部分都是玩票而已,相对来说,David在高级玩票。
2002年David出版了他的最新专辑《Heathen》,这张专辑主要风格仍然延续了《hours…》,温和和内敛的,富有感染力,他翻唱了别人的几首歌曲,也仍然美丽。
啊,说到这里不由又要跳出文章基调了,《Heathen》是我刚刚搞到手的一张原盘,为什么,为什么我的这个居然会是两张碟的?他的任何一个网站介绍明明都是一张的。因为时间关系已经来不及去查个明白了,容我以后慢慢欣赏慢慢发现好了。
David多变的音乐生涯常常是他遭到诟病的口实,如果他像大多数同类音乐人一样,坚持着某种固定形象不变,也会同样迅速没落下去,尘封在只属于他自己的时代里,等着若乾年后重新喜欢此种音乐的歌迷们挖掘出来,奉为偶像。





然而他没有,他选择了改变。

应该说,David这样做并没有什么错误,最多是有点“没原则”罢了,缺少所谓摇滚人“应有的傲骨”。但是,他保持了大多数人没有做到的持续性成功,他的转型作品也大多优秀,而且他“真正地”着迷于尝试各种感兴趣的新音乐。

所以,只能说,像这样的音乐人,固定一种风格是对个人才华的浪费,他懂得音乐的本质对于自己到底意味着什么。而作为他的歌迷,最终会习惯在他多变的风格中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

从何时起,David已经成为了无所谓评论无所谓销量的人物,褒或是贬终于已不再成为纵容或是伤害他的武器,平静,恬淡,他所剩下的,只是自由自在和寻求音乐中纯粹的乐趣。

作为他的歌迷,所能做的,同样是自由自在,以及在他的新音乐中,寻找纯粹的,新的乐趣。

David曾说过,除了棒球,他实现了自己的全部梦想:音乐,绘画,电影,网络……一个人的生命可以如此充实美好,本身就是最美妙的事情。

【1967五十周年】David Bowie

1967年6月1日,和伟大的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同一天出版的还有一张一位刚入行的20岁新人的首张专辑,然而这张专辑在他的祖国英国都没有进入前一百,是一张评价非常低的失败作品,随后这位名为David Jones的年轻人消失了两年,在1969年又一次使用第一张专辑相同的名字带着新作品卷土重来,第二张专辑终于成功,并让人们记住了这样一个名字—— David Bowie。





完整版请阅读以下电子书

1967:摇滚乐最灿烂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