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要閱讀這篇文章】

這不只是一部臺中仕紳的家族興衰史,更是一部關於臺中發展流變的故事!作者以仕紳吳家後人的角色,以劇場 般的手法穿梭於今昔臺中百年的風華流變,書寫出一幕幕令人時而驚呼、時而摒息的精采劇情。這本書本身就是「天外天」,是一處持續上演著臺中過去與未來的劇場,你我都在其中,誰也不該缺席!

https://www.facebook.com/1542121676099490/photos/a.1550176258627365.1073741827.1542121676099490/1550078785303779/?type=3&theater

以下摘錄自《尋找.天外天》:

阿祖來說故事

故事總要有人說,有人聽。 說故事的人,說的時候神情迷離,下巴微微揚起,眼睛 遙望遠方,腦子陷入深深的回憶之海裡;聽故事的人,聽的時候正襟危坐,眼神專注,豎起耳朵,半呆著口,忘情之處 嘴角還會涎掛一絲晶亮的口水。

外曾祖母閨名「吳玉燕」,愛講古,待她在象牙煙嘴上點起菸來時,就是迷人的時刻到了! 原本到處奔跑吵鬧年約五歲的我,迅速安靜就定位,啟動聽故事模式,準備好了喔,老人清了清喉頭,於是,隨著白色煙霧裊裊升起,大宅院神祕的故事,緩緩地,一幕又一幕在眼前上演……

舊城花園古更樓

你知道臺中公園吧!公園裡的臺中市市定古蹟更樓, 想必你也是知道的。那麼請容我再問你,知道這更樓的來歷嗎?不知道?聽說過?喔,沒關係的,身為吳家後代的我,以前也一無所知。

吳鸞旂1862年出生,自 幼承母訓聰穎好學,為光緒年間監生納捐部郎,眾人以「吳 部爺」尊稱。吳部爺家業八百甲之多的土地,在地方上可算位居當年台中仕紳領袖地位 ,更是台中東大墩首富。

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銜朝廷之命請吳部爺興建臺灣府。省城興建工程有城 垣、八門、四樓、衙署和廟宇,他設計八門四樓用土角、竹塹、磚子堆砌城牆,城 內市街則用黑糖混麻 袋,上填黃土及卵石, 鋪成臺中市最古老的窄街。然而1891年3月,建城已有初步規模時,劉銘傳稱病未癒,卸任巡撫職務,由邵友濂繼任,其後因經費龐大難籌,新政盡廢,終止築城,並將預訂之省會移至臺北,臺灣府建城工作遂功虧一簣,成了泡沫般的未竟之夢。

在興建省城期間,吳部爺為方便接待官員賓客,即於大智路、復興路口,斥資建蓋私人豪華公館一所。吳鸞旂死後,這座古宅就被百餘違建戶占住, 宅內建築幾被破壞盡空,呈現破爛不堪的景象。臺中市政府為了要保存其公館遺址,約在 1980年代拆除公館全部建築,並將更樓部分 遷建於臺中公園內,於 1983年完工,為目前臺灣僅存的中式更樓建築物。

東山別墅之遊園驚夢

吳鸞旂長子第十七世吳東璧,又名吳子瑜,別號小魯, 生於1885年,小魯之號取意於孔子登東山而小魯。吳子瑜是 位文人,為人豪爽闊綽,人稱「東璧舍」。日治初期曾在北京讀書,並到上海、北京各地從事商務。 1922年吳鸞旂過世,吳東璧回臺繼承家業,依其父遺囑,於臺中太平市車籠埔冬瓜山興建祖墳「吳鸞旂墓園」和「吳家花園」。
吳鸞旂墓園內有一紅磚建築,稱紅樓,又因於冬瓜山下, 雅稱東山別墅。東山別墅占地十餘甲,花果滿園,風景秀麗 怡人,極富南國氣息。墓園裡樹木鬱鬱蒼蒼,如此華美的墓園,庭院深深深幾許,這裡還有丫嬛蘭英為了少爺吳子瑜殉情輕生的大宅院神祕故事流傳……

八十年前的台中大歌劇院天外天

1933年吳子瑜選定臺中市後車站櫻町四丁目自宅後興建了一個新劇場,並於1936年盛大開幕。吳子瑜接受《臺灣日日新報》採訪時表示,蓋劇場並不是為了要營利,所要做的是謀求南臺中的發展。他邀請建造臺中娛樂館的建築師齋藤辰次郎操刀設計,並砸下重資,不管是工法或設備,都是當時臺灣首見。

劇場完工時,子瑜問其女吳燕生取何名為佳?她答:「你已經是人上人了,不妨取作天外天吧!」

天外天劇場本身是一座混合型戲院,輪流演出戲劇與電影,以歌仔戲和新劇為主。劇場內經營有食堂、喫茶店、賣店、咖啡店、跳舞場,轟動一時。當時與吳子瑜交好的文人才子們經常前往觀賞戲劇, 吳子瑜所加入的「櫟社」多次在此舉辦吟詩會,另外「樗 社」、「東墩吟社」亦時常雅集於此。

梅屋敷的溫柔革命

吳子瑜在二戰結束後將天外天劇場賣掉,並將所得款項拿來修建臺北市中山北路上的 「梅屋敷」,即目前臺北火車站邊之國父史蹟紀念館。吳子瑜的民族文化活動及思想,受其表兄林子瑾影響至深,兩人曾在二次世界大戰後,於北京成立「臺灣革新同志會」, 宣揚民族革命活動。林子瑾有詩一首〈詠臺灣抗日軍旗黃虎旗〉 感嘆臺灣民主國之早夭: 一場春夢了無痕,畫虎人爭笑自存。 終是亞洲民主國,前賢成敗莫輕論。

辛亥革命成功中華民國成立後,吳子瑜受到孫中山實業精神感召,積極興辦實業,從臺灣轉移資金到中國建設民生事業。出售天外天戲院,將所得費用投入整修梅屋敷。1947年更名「新生活賓館」。開幕後,吳子瑜受蔣介石頒贈「義風可欽」匾額一座。,而今,先人已杳,匾額流落何方?我在紀念館的小橋流水之間,看到吳子瑜的義風,在臺北街頭隨風而逝。

詩壇遺愛奇女子吳燕生

吳子瑜之女吳燕生,1914年在北京出生,取名燕生,蓋因北京古名燕京之故。當時吳鸞旂抱孫心切, 吳子瑜為了不讓父親失望,曾謊報生的是男孩,因此吳燕生人稱「阿狗舍」,而後,吳燕生的文采表現,果然不讓鬚眉。她自幼隨父研讀詩書,居北京時受到曹錕、吳佩孚的喜愛收為義女,肄業於北京中國大學,專研齊白石《金石譜》,工金石之作。1922年隨父 吳子瑜回臺之後,因蒙父喜愛,常隨父側,出入如影隨行。

燕生才華洋溢,日治時期在漢文詩壇享有盛名,師事當 時詩人了菴王石鵬習詩詞,跟隨父親活躍於詩壇,1930年在 全島詩人大會比賽中獨占鰲頭,以〈春蠶〉一詩掄元。

子瑜過世後,燕生始終落落寡歡,終日守著吳家花園,足不出戶,以家傳的詩詞、金石 書畫以及研習音樂自娛。遊覽吳家花園的人都聽說,這裡的紅磚洋房裡住著一位才華絕世的奇女子,然難堵廬山真面目。

天外天不散場

天外天的未來,到底流落何方?

2014年以後,天外天多次傳出可能被拆除的訊息,引起民眾及文史團體的關注。是否有可能在文史價值,以及私人產權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從天外天這棟建築物的歷史,可以看得出來是一個被邊緣化的地區,長期以來被漠視掉的街區,低度開發,很多的設施殘破不堪。那政府該如何介入?

天外天不只是臺中最後一座老劇院,它同時記錄著整個臺中發展的演變。包含它的興建者、跟省城的關係、跟整個後車站的關係。如果好好地去讓這一段歷史被公共化,它應該是台中這個城市的精神象徵之一。

如果遺忘是故事的最終結局,紀錄就是唯一救贖

重新審視這一路的家族史追尋,從親族口中知道了更多以前未知的家族祕密;從專家學者的研究中,認識更多看待家族歷史的角度;從文史工作者的身影中,了解 更多家族在集體文化記憶中的意義。然而,我越想爬梳得更清晰,挖掘得更深更廣,發現的線索越多,心中的謎團就越大,該從何說起才能把整個歷史脈絡說得清楚呢?

我想,唯有記錄下來,才能解惑。如果遺忘是故事的最終結局,紀錄就是唯一救贖

【BO 精選活動:尋找.天外天紀錄片—— 放映暨座談會】

天外天,距今八十一年前建造的建築物,至今仍悄悄地隱身在台中東區的小巷弄裡。它是什麼來頭?又對當時代的台灣帶來什麼影響?讓我們邁著步伐,一同尋找天外天的迂迴故事。

▲活動時間:9/17(日)19:00-21:00 / 18:30開放入場
▲地點:青鳥書店(華山園區內玻璃屋二樓)
▲主講:李宜芳 / 《尋找.天外天》作者、吳鸞旂家族後代,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
▲與談人:凌宗魁 / 建築史與文化資產研究工作者
▲報名:填寫報名表單 (現場交付入場費 200元 / 人,附台灣在地茶飲)

(本文摘錄經「前衛」出版社同意授權青鳥書店於 BuzzOrange 刊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推薦書名為《尋找.天外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