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傳武很重視頂住對手, 壓住對手?

不知道我的理解正不正確, 但是很多傳武很強調要頂住/壓住對手 例如在搏擊裡面, 雙手是放高護頭, 但是傳武很多低位出拳, 我聽說原因是要手和身體形成架…
关注者
47
被浏览
16,304

31 个回答

如果小时候有打群架的经历,就会明白在徒手搏斗中,重心不稳倒地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很多人把搏击运动和传统武术相提并论,其实这是不太合理的。

现代搏击运动,因为有合理的竞赛规则、保护措施、裁判等因素,所以即使看起来暴力血腥,单归根究底还是运动。

运动是讲究公平竞赛的。

而流传下来的传统武术,不是运动是搏斗。是以暴力伤害为手段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无论是古代战争,还是民间械斗,都是不讲武德的。

换言之,传武是讲究以强凌弱、以大欺小、以多欺少的。

所以有拳怕少壮、一寸长一寸强的说法。

压迫对手,有很大的实际作用。

第一是干扰敌人的判断和行动,主动施加压力逼迫对手失误。

第二就是创造抢攻的机会。很大程度上也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面对不如自己强的对手,可以起到吓阻作用。

徒手搏击中,所谓压手,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怕对手突然掏刀。

不同于公平的搏击竞技,在民间乱斗和军阵中,都是前呼后拥、摩肩接踵的情况居多。不方便像搏击比赛那样闪转腾挪拉开距离。所以,顶着、顶住,保持重心,并努力破坏对手的重心,是一种战斗策略。

毕竟人倒了,就不容易跑了。面对一个倒地的对手,不管是群体踩踏还是掏家伙补刀都是非常方便的。

巴西柔术的地面技在这种情况也使不上 你想给人家一个十字固,结果人家从裤裆里掏出把小刀给你脚筋挑了,多尴尬。

传武是从古代搏斗的经验中总结的战斗方法,战斗讲究效益最大化。能不打最好,要打就得找个占便宜的方法。打完尽量解决后患。

而搏击,双方都是运动员,都专业,公平竞争,好多传武的东西就用不上了。

搏击属于规则竞技,传统武偏向现实场景。

拿已经消失的民间约斗械斗来说,群斗和突然发生的打斗才是主要现象,单单徒手约斗比例并不大。(哪怕是专业一些的江湖武行,要是天天打杀也早死绝了,他们更多是靠专业评判和江湖春典吃饭的。)

现代搏击运动能使人在力量速度反应耐力等基本素质上达到顶峰,但是达成的成本极高。

打斗场景面对人群、街头、细巷、水田、山地、古老车船甚至各种刀棍农具的应对时,现代搏击使用最多的抱架格打技术并不是效率最高的通用格斗方式,特别是倒地技术,在老旧场景下的真实群架中无法存活。

顶进去压着打,或者发在大招就跑开,才是应对各种现实场景比较折中的优选解决方案。前者,南方现实场景下应用的比较多些;后者,北方用的比较多。

在械斗问题突出的地方(江南),练习棍术是主流(旧农村随手可得),因为江南山水楼台三步一转五步一折,空间窘促,所以江南棍术特别重视在空间上压顶对手,棍法口诀中所言:“犯了招架就有十下”。

戚继光想让拳术也能体现,就在拳经中引入了这句棍法口诀。但拳术实现只能在在顶进去桥手相接之后,才可能使出套打招熟的情况。这也是江南拳种有这种打法的居多的原因。北方因为环境的原因,这种打法的比例就要少,更多的是站住中定。

现代搏击格斗观中,认为是疵病的马步弓步,都与使用环境和器械有关。

但从冷兵时代而言,被武将们推崇天下无敌的武功却是杨家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