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居民收入激發消費活力 | PTT新聞
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提高居民收入激發消費活力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宏觀數據顯示,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7.2%,增速回落。回溯看2018年的經濟數據,消費增速也有所下滑。而另一方面,隨著出口、投資的增長模式難以為繼,消費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穩定器”。

今年或者更長一段時間中國消費的可能表現是怎樣的,從穩定中國經濟的宏大角度看,如何釋放消費活力?新京報就這些問題採訪了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田國強、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實、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

三位人士都呼籲,要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準。“中低收入人群是中國未來消費的潛在人群,必須要保證這部分人群的收入增長保持一個較高的速度,才能釋放消費活力。”李實說。

對於消費降級還是升級的爭議,田國強和李迅雷都認為,消費降級的說法在一定程度上並不成立。

“增加中低收入人群收入釋放消費活力”

新京報:消費是本輪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如何激發消費活力/潛力?

田國強:按對經濟增長貢獻來看,消費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主驅動,在外部經濟形勢不確定性和風險因素增多的情勢下,對穩定中國經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這一切取決於家庭收入不斷提升和減小今後家庭開支的後顧之憂。消費需求如果能夠進一步得到激發,一方面有利於提振國內投資需求,包括吸納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資,另一方面也有助於進一步吸納進口。

而近年來,中國消費增速下滑,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首先,從2012年第四季度開始實施的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顯示,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速經歷了一個持續下跌過程,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均從此前的雙位數跌入部門數。其次,近年來中國股市震蕩帶來的財富負效應也是非常巨大的,2018年中國股市就蒸發了15兆元,今年外部環境的反覆變化也使得股市再次出現震蕩。第三,過去中國房地產市場曾被作為一個回報可觀的投資乃至投機渠道,房住不炒方針及各種限購政策的頒布,使得這個市場的利潤空間大大壓縮。第四,中國居民在生、老、病、居、教等方面普遍存在保障不到位的擔憂,也會對居民消費的可持續性帶來壓力。

關於如何激發消費活力或潛力,我有三條建議:一是提收入,勞動收入是主導居民消費的長期因素,要對作為居民工資性收入來源的企業減稅降費,確保微觀企業主體在經濟內外部衝擊下能生存和取得更大發展,同時要更大力度地降低居民個人所得稅,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持續增長;

二是振兩市,中國的股市和樓市是受政策乾預比較多的市場,當然股市也比較容易受外部負面信息的衝擊,但是只要真正在這兩個市場實行市場化的改革,讓市場在更大程度上發揮決定性的作用,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會再上一個台階;

三是補短板,即補政府在提供公共品和公共服務方面的短板,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尤其是生、老、病、居、教等過去一直處於短板的民生需要,做到生計有所靠、終老有所養、病疾有所醫、住者有所居、求學有所教,這是廣大民眾真正期望的,也是有能、有為、有效和有愛的有限政府的應有之責。

李實:現在需要解決一個問題——在經濟增速降速的情況下,能否使得中國的消費即使不能增速也能保持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增長水準,這就需要在政策、制度上進行改革以刺激消費。

第一,進行大分配格局的調整。居民收入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受經濟增長的影響,還受到分配制度的影響。這個分配制度指的是大分配制度,即國民收入中居民收入、政府收入、企業收入的佔比。要調整分配制度,適當減少政府的收入,增加居民收入的份額。通過制度的調整,即使經濟增速在下滑,也可以使得居民收入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增速。

第二,在個人收入分配制度上,通過結構性或者差異性的政策,更快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長水準。高收入群體本身就有很強的消費欲望,但其不一定在國內消費。但低收入人群不一樣,其收入增加一塊錢,都可能消費掉。因此,要改變或者縮小居民的收入差距,就要進行改革。比如,目前的勞動力市場是一個由戶籍制度造成的分割的市場,勞動力不能自由流動,競爭也不充分。要進行勞動力一體化的改革。還比如,中國的資本市場是一個以壟斷為主的市場,存在進入壁壘和障礙,市場既不完善也未實現充分競爭。這樣,很多銀行、證券等金融部門就可以獲得壟斷的利潤,造成部門之間收入工資的差距等。因此,解決收入差距問題,也要進入資本市場的改革。

第三,進行城鄉一體化改革,激發農民工消費潛力。雖然中國龐大的農民工群體就業、生活在城市,但其一直不願意也不敢消費,因為其沒有穩定的生活環境等。如果能夠通過包括戶籍改革在內的城鄉一體化的改革,讓2億多的農民工真正享受到穩定的市民待遇——能夠穩定地在城市就業生活、其子女可以在城市接受教育、父母可以在城市接受醫療等,這種被激發出的消費潛力很大。

此外,農村消費還有一定的潛力,這個潛力是建立在農民收入增長的基礎上。如何做?這就要提高包括農民工群體在內的低收入群體的社保水準,同時增加社保的覆蓋面。現在農村一個月每人幾十塊錢的低保、不到一千塊錢的養老金,實際上起不了多大作用,還有一部分貧困人口沒有社保。另外,雖然現在農村有新農合等政策,但仍有很多人看不起大病,這使得很多人不敢消費。如果社保水準進一步提高,將有助於低收入群體形成一個穩定的預期,也才敢消費。

總之,消費增速更多取決於收入的增速,光靠挖掘消費潛力的話,這個潛力其實是相對有限的。中低收入人群是中國未來消費的潛在人群,激發消費活力的關鍵在於瞄準這部分人群,必須要保證這部分人群的收入增長保持一個較高的速度,才能釋放消費活力。

李迅雷:目前阻礙向消費轉型的最大掣肘是中等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長放緩,因為中低收入階層的消費/收入彈性要遠高於高收入人群,僅僅讓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速提高,對消費的拉動作用不大,至多只能有利於高端消費增長。

那麽,如何來增加中低收入階層的收入水準呢?只能通過國民收入二次分配來解決,難點在於稅收手段效果有限,如減稅降費,有多少收益最終可以落到中低收入階層的身上?房產稅、遺產稅及資本利得稅應是有效的工具,但短期難運用。

我建議擴大國有股權無償劃撥給社保的比例。按當前劃轉10%的比例,未來劃轉規模最大可達8.7兆元,但實際補充作用是高估的。如果能提高劃撥比例至20%,同時,在國資委的準許下,若能通過社保減持適當引導國有資本從傳統的競爭性領域中退出,不僅有利於國資的資產配置優化,也能改善部分領域產能過剩局面,彌補社保資金缺口。

“今後消費對經濟的貢獻一定會上升”

新京報:如何看待4月消費增速回落的現象?預計今年或者更長一段時間中國消費的表現會是怎樣的?

田國強:4月消費數據的表現與今年“五一”假期的錯月後移有較大關係,去年有2天假期是在4月29日、30日,而今年假期全部在5月。據文化和旅遊部的數據,5月1日-4日國內旅遊業收入同比增速達16.1%,因此預計5月的消費增速應該有一定好轉。

不過,另外一個重要數據是,2019年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6.8%,比去年同期提升了0.2個百分點,而一季度的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實際增速為5.4%,與去年同期持平,反映了居民在收入平穩增長的情況下,消費信心依然並不強烈。儘管如此,在投資不振和出口壁壘增加的背景下,預計最終消費支出增長對全年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依然會居於歷史高位,並且根據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這樣的趨勢會繼續下去。

李實:4月的數據是一個短期的消費數據,相比以前消費降速明顯。從原因上來說,短期原因可能有兩個:第一,中國經濟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影響了消費心理。第二,4月之後是“五一”小長假,一些人在4月份省錢以計劃在長假期間消費。此外,4月水果、蔬菜等CPI因素上漲的影響,也對消費產生一定的抑製作用。

我判斷在未來一兩年或者稍微長的時間段內,消費增速回落可能會成為常態。可以從比較長期的因素來理解這一趨勢:

第一,只有收入增加了,居民才有能力消費。如果沒有收入作為基礎的話,消費不可能大幅度增加。長期看,經濟增速降低,居民收入也降速,未來收入增速和消費增速會慢慢保持同步。第二,中國經濟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加大,這可能會影響到出口、就業等,也會直接影響到消費的表現。第三,從收入分配看,如果收入差距有所縮小,特別是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加相對較快的話,消費就會增速。但在未來幾年,收入差距可能不會明顯地縮小。這其中,需要關注的中低收入人群中的農民工這一消費群體。近兩年,在城市的農民工的收入有所增加,但他們的消費傾向不僅僅低於城市居民,也低於農村的居民。這是因為城市農民工一直處於流動性過程中,沒有一個穩定的預期——在未來的一兩年內,和他們有關聯的戶籍制度、住房問題、子女入學教育問題、社保問題等或難有明顯的改善。如果這種狀況不改善的話,其對消費也會起到一定的抑製作用。

4月份的數據表現可能是受短期因素的影響,在未來一兩年消費減速或成為一個趨勢,當然也不能說構成一個更長的趨勢。應該說,在中短期期待消費表現有一個大幅度的上升或者不斷增速,都是不太現實的。

李迅雷:其實國家統計局也解釋了,4月消費數據的下滑和“五一”假期有關。但即使這樣,總體看,消費增速回落主要和居民收入的放緩、宏觀經濟下行有關係。

整體看,今年的消費增速還是會有所回落。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和收入相關。2018年國內佔總人口60%的中等偏上、中等和中等偏下三個組的收入之和平均增速才為4.4%,恰好只有高收入組收入增速的一半。收入增速的下滑,定然會影響到消費的表現。第二,從基數上看,消費的基數在這幾年還在上升之中。基數和體量大了之後,再保持較高的增速確實比較困難。第三,從結構上看,目前消費結構正在發生變化,服務消費的比重在上升,實物消費的比重在下降。但服務消費的比重上升在統計上能不能完全都統計進去,我是持有懷疑的。比如,網購、網上訂餐等服務很難納入到統計範圍中,這就需要對統計口徑有一個調整的過程。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消費增速放緩是正常的,目前我們的消費增速是美國的三倍左右,如果說大家對中國的消費表現沒有信心,美國的豈不是更差?美國的消費是2%的增速,但消費對經濟的貢獻達到了80%。因此,討論這一話題的時候,不要帶有情緒。

實際上,我還是很看好中國的消費表現。它的邏輯是什麽?就是中國經濟要轉型——以前都是投資拉動、出口拉動,現在正朝消費為主導轉型。我國最終消費對GDP的貢獻在上世紀90年代時曾經佔到65%,之後大幅回落,如今也不過回升到50%多,比發達國家要落後很多,如美國、日本都在80%以上;即便與新興國家比,也明顯落後,如印度也要佔到70%。因此,今後消費對經濟的貢獻一定會上升。政府也會頒布相應的鼓勵消費的政策,實現這一目標。

“恩格爾系數在下降 消費降級不成立”

新京報:如何看待目前關於消費的一些看法?未來消費表現的趨勢可能是怎樣的?

田國強:最近一段時間,從廣大居民對於進口水果及進口產品的需求增長,包括前面提到的“五一”旅遊業收入大幅增長,我恰恰看到的是消費升級的現象。

在過去幾十年,反映中國居民家庭對生存型消費佔比的恩格爾系數已經出現了大幅下降,與之相對應人們對於享受型的消費佔比越來越高,尤其是在醫療、教育、文化、娛樂、旅遊等方面的消費增長明顯。

當然,也不能排除在一些領域一些階層出現的所謂消費降級現象。單純用消費升級或消費降級來概括中國居民消費的變化,都是不完全的,但收入分配和貧富差距的問題都不容忽視。

李實:確實這幾年消費表現出現了一些變化,這個變化反映了消費人群處於一個不斷分化的過程。

由於收入的差別,在一定程度上,消費降級和升級是同時存在的。

李迅雷:去年曾一度熱炒消費降級,事實上,消費降級之說並不成立,畢竟恩格爾系數在往下走。恩格爾系數往下走,表明食品在居民消費中的比重在下降。居民可能進行了休閑娛樂、旅遊、醫療保健等服務方面的消費。

比如,現在香煙和白酒的銷量在下降,說明居民的健康意識增強。但另一方面,高檔香煙、高檔白酒等高檔消費品的銷量在上升,甚至出現供不應求。目前看,消費是在升級的。當然,由於少部分居民房貸壓力較大,如果他們的工薪收入增速又放緩、或股票投資又虧損,則這部分群體確實存在“消費降級”的可能,但並不代表大部分居民。

目前,我國消費市場的主要特徵應該是消費分級與消費升級並重,而且,由於人口基數巨大,佔總人口20%的高收入組的人數達到2.8億。因此,如此眾多的高端消費群體在對某些品牌的認可度高度一致的時候,就導致了這類品牌消費品的供不應求。

消費高端化與高收入階層的收入增長較快有關。目前,高收入階層的收入增速是中等收入階層收入增速的兩倍,這樣整體不利於消費,要重視起來。

B06-B07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侯潤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