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風湯_防風湯的作用_防風湯說明書_防風湯的功效_中藥防風湯配方_A+醫學百科

防風湯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防風湯

【處方】 秦艽(去苗土)、獨活(去蘆)、麻黃(去節)、半夏(湯洗七次切片)、防風(去蘆),各二兩。升麻防己白朮石膏(煅)、芍藥(白)、黃芩甘草當歸(去蘆)、遠志(去心)、人蔘(去蘆),各一兩。

炮製】 上粗末,入半夏片令勻。

【功效與作用】 治風虛發熱,項背拘急肢節不遂,恍惚狂言,來去無時,不自覺悟。

亦治腳氣緩弱甚效。此藥溫和,不虛人

【用法用量】 每服四錢,水二中盞,生薑七、八片,煎至一盞,去滓,取清汁六分,入麝香末少許,食後、臨臥帶熱服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急千金要方》卷八引甄權方:防風湯

【處方】 防風 芎勞 白芷 牛膝 狗脊 萆薢 白朮各3克,羌活 葛根 附子 杏仁各6克 麻黃12克 生薑15克 石膏 薏苡仁 桂心各9克

【製法】 上十六味藥,哎咀。

【功效與作用】 主偏風

【用法用量】 以水1.2升,煮取300毫升,分服。服一劑覺好,更進一劑。

【摘錄】 《備急千金要方》卷八引甄權方

聖濟總錄》卷十九: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甘草(炙,銼)各30克 黃芩(去黑心)22.5克 當歸(切,焙)赤茯苓(去黑皮)各30克 秦艽(去苗、土)葛根(銼)各22.5克 桂(去粗皮)杏仁(燙,去皮、尖、雙仁,炒)各30克 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沫,焙)15克

【製法】 上十一味藥,粗搗篩。

【功效與作用】 主行痹

【用法用量】 每服5克,用酒150毫升,水150毫升,加大棗3枚(擘破)、生薑5片,同煎至150毫升,去滓溫服,日二夜一。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九

《重訂嚴氏濟生方》: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蘆)60克 川獨活(去蘆,洗)川當歸(去蘆,洗)赤茯苓(去皮)秦艽(去蘆、,洗)赤芍藥 黃芩各30克 桂心(不見火)杏仁(去皮、尖)甘草(炙)各15克

【製法】 上藥哎咀。

【功效與作用】 主血痹皮膚不仁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薑5片,煎至15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重訂嚴氏濟生方》

《宣明論方》卷二:防風湯

【處方】 防風 甘草 當歸 赤茯苓(去皮)杏仁(去皮,炒熟)官桂各30克 黃芩 秦艽 葛根各9克 麻黃(去節)15克

【製法】 上藥為末。

【功效與作用】 疏風活絡,宣痹止痛。主行痹。外感風濕惡寒發熱,遍體骨節疼痛,遊走不定,舌苔淡白,脈浮。現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見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酒、水共300毫升,加大棗3枚、生薑5片,煎至150毫升,去滓溫服。

【摘錄】 《宣明論方》卷二

症因脈治》卷一:防風湯

【處方】 防風 荊芥 葛根

【功效與作用】 主外感風寒,發熱惡風,有汗。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症因脈治》卷一

《聖濟總錄》卷十七: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1兩,桂(去粗皮)1兩,生乾地黃(切,焙)1兩,赤芍藥1兩,當歸(切,焙)1兩,吳茱萸(湯浸,洗7遍,焙乾)半兩,乾薑(炮裂)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風入腹,(??)痛拘急。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七

《聖濟總錄》卷十: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2兩,白朮1兩,白鮮皮2兩,桂(去粗皮)1兩3分,黃耆(銼)2兩,薏苡仁(炒)3兩。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歷節風,周身百節疼痛,腰腳痿弱。

【用法用量】 每服4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3片,煎至1盞,去滓溫服,日3夜1。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

《聖濟總錄》卷十八: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1兩,地骨皮1兩,王不留行1兩,山梔子仁(微炒)1兩,荊芥穗1兩,惡實(炒)1兩,甘草(炙)3分,人蔘半兩,生乾地黃(焙)半兩。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風熱熏蒸,皮膚白癜。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入惡實根2寸,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八

《聖濟總錄》卷四十一: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2兩,麻黃(去根節)2兩,半夏(湯洗7遍去滑,切,焙)2兩,秦芎(去苗土)2兩,獨活(去蘆頭)2兩,當歸(切,焙)1兩,遠志(去心)1兩,甘草(炙,銼)1兩,防己1兩,人蔘1兩,黃芩(去黑心)1兩,升麻1兩,芍藥1兩,石膏(碎)半兩。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肝氣壅逆,肢體沉重,面色多青,時欲嗔怒,甚者恍惚狂言,心神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麝香末少許,生薑1棗大(拍碎),煎至1盞,去滓溫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四十一

《聖濟總錄》卷六十五:防風湯

【別名】 防風散

【處方】 防風(去叉)2兩,桑根白皮2兩,甘草2兩。

【製法】 上銼,米泔浸一宿,晒乾,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風熱咳嗽

【用法用量】 防風散(《雞峰》卷十一)。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六十五

《聖濟總錄》卷八十三: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半兩,防葵(生用)半兩,澤瀉半兩,白朮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半兩,黃耆半兩,麻黃(去根節)半兩,獨活(去蘆頭)半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大豆(炒熟)3合,赤小豆(炒熟)半升,桑根白皮(銼,炒)4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炒)3分,澤漆3分,麥門冬(去心,焙)3分,豬苓(去黑皮)3分,大戟(銼,炒)1兩。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腳氣腫滿,變為風水。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半分(拍破),煎至7分,去滓,空心、日午溫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八十三

《外台》卷十四引《古今錄驗》:防風湯

【處方】 防風4兩,桂心4兩,知母4兩,白朮5兩,生薑5兩,芍藥3兩,甘草3兩(炙),附子2枚(炮)。

【製法】 上切。

【功效與作用】 歷節風。

【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煮取3升,分為3服。

【注意】 忌生蔥、豬肉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摘錄】 《外台》卷十四引《古今錄驗》

《聖濟總錄》卷一○六: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1兩,甘菊花1兩,萎蕤1兩,旋覆花1兩,升麻1兩,決明子(微炒)1兩,秦皮(去粗皮,銼)1兩,黃連(去須)1兩,梔子仁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甘草(炙令赤,銼)1兩。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肝臟風熱,沖目赤澀痛,風淚腫合,目多倒睫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食後、臨臥溫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六

《聖濟總錄》卷二十: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2兩,薏苡仁2兩,麻黃(去根節,湯煮,掠去沫,焙乾)4兩,白朮1兩,芎藭1兩,細辛(去苗葉)1兩,羌活(去蘆頭)1兩,茵芋(去粗莖)1兩,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兩,狗脊(去毛)1兩,萆薢1兩,側子(炮裂,去皮臍)1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微黃)1兩,赤箭1兩,桂(去粗皮)1兩。

【製法】 上銼,如麻豆大。

【功效與作用】 風寒濕痹筋脈攣急,身體手足不隨。

【用法用量】 每服4錢匕。水1盞,加生薑3片,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二十

《聖濟總錄》卷十三: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1兩,甘草(炙)1兩,黃芩(去黑心)1兩,桂(去粗皮)1兩,當歸(切,焙)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秦艽(去苗土)半兩,葛根半兩,杏仁50枚(湯浸,去皮尖雙仁,炒)。

【製法】 上銼,如麻豆大。

【功效與作用】 中風寒熱時作。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酒半盞,加生薑3片,大棗1枚(去核),煎至1盞,去滓溫服,日3次。取汗為度。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三

《聖濟總錄》卷十三: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1兩,獨活(去蘆頭)1兩,羌活(去蘆頭)1兩,柴胡(去苗)1兩,白朮1兩,甘草(炙)1兩,麻黃(去節)1兩,芎藭2兩,荊芥穗半兩,菊花半兩。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勞風壅滯,多痰逆頭昏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以水1盞,煎去7分,去滓,食後溫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三

《聖濟總錄》卷十二: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1兩,白朮1兩,桂(去粗皮)1兩,細辛(去苗葉)半兩,赤芍藥1兩,黃芩(去黑心)1兩,甘草(炙)1兩,麻黃(去根節,煮,掠去沫)3兩,石膏(碎)2兩。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中風,頭痛面赤翕翕發熱,惡風煩悶,身痛如碎。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大棗2枚(擘破),煎至8分。去滓,空心溫服,日2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二

《聖濟總錄》卷十: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1兩半,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1兩半,石韋(去毛)1兩半,絡石1兩半,桑根白皮1兩半,大腹皮1兩半,芎藭1兩半,生乾地黃1兩半,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白朮1兩,桂(去粗皮)1兩,羌活(去蘆頭)1兩,牡丹皮1兩,射干1兩,草豆蔻(去皮)4枚,桃仁20枚(去皮尖雙仁,炒)。

【製法】 上銼,如麻豆大。

【功效與作用】 風濕腳膝腫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5片,同煎取8分,去滓溫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

《聖濟總錄》卷九: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銼)2兩,獨活(去蘆頭)2兩,防己2兩,秦艽(去苗土)2兩,黃耆2兩,芍藥2兩,白朮2兩,芎藭2兩,遠志(去心)2兩,石膏(碎)3兩,升麻2兩,石斛(去根,銼)3兩,牛膝(去苗,酒浸,切,焙)2兩,丹參2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半,甘草(炙,銼)2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5遍)2兩,天門冬(去心,焙)2兩,薏苡仁(炒)2兩半,羚羊角(鎊屑)2兩,五加皮2兩,熟乾地黃(焙乾)1兩半,麻黃(去節,先煎,掠去沫,焙乾)1兩半,地骨皮2兩,人蔘2兩,茯神(去木)2兩。

【功效與作用】 風痱,四肢不收,言語謇澀。

【用法用量】 每以6錢匕,水3盞,煎至1盞半,去滓,分溫2服,空心、夜臥服之。

若覺心中煩熱,每煎將熟,別入竹瀝1合,更煎3沸溫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九

《聖濟總錄》卷十一: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1兩,五加皮(銼)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萆薢1兩,薏苡仁1兩,桂(去粗皮)1兩,牛膝(酒浸,切、焙)1兩半,獨活(去蘆頭)1兩半,赤茯苓(去黑皮)1兩半,當歸(切,焙)1兩半,杜仲(去粗皮,炙)1兩半,海桐皮1兩半,木香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仙靈脾半兩。

【製法】 如麻豆大。

【功效與作用】 風腲腿肌肉虛滿,四肢不收,骨節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1棗大(拍碎),同煎至1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一

《聖濟總錄》卷十一: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3兩,益母草3兩,苦參3兩,蒺藜子(炒)5兩,荊芥穗2兩,蔓荊實2兩,枳殼(去瓤,麩炒)2兩。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風瘙癢如蟲行,或(疒帬??)痹不仁。

【用法用量】 每用3兩,水1斗,煎至8升,乘熱淋洗患處。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一

《聖濟總錄》卷十一: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1兩半,黃耆(銼)1兩半,犀角(鎊)1兩半,升麻1兩半,漏蘆(去蘆頭)1兩半,秦艽(去土)1兩半,烏蛇(酒炙,去皮骨)2兩,芒消(研)2兩,枳殼(去瓤,麩炒)2兩。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風瘙癮疹,皮膚癢痛,心神煩悶。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溫服,日2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一

《聖濟總錄》卷十六: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2兩,赤茯苓(去黑皮)2兩,芎藭2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半,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1兩半,前胡(去蘆頭)1兩半,細辛(去苗葉)1兩,石膏(研碎)2兩半。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風頭眩欲倒,眼旋腦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加竹瀝半合,再煎令沸,去滓溫服,日3次,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六

《聖濟總錄》卷九: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1兩,芎藭1兩半,麻黃(去節,煎,掠去沫,焙乾)1兩半,獨活(去蘆頭)1兩半,桂(去粗皮)1兩,升麻1兩,羚羊角(鎊)1兩。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偏風不隨。

【用法用量】 每用10錢匕,水3盞,煮取2盞,加竹瀝1合,更煎3沸,去滓,分服,日2夜1,微熱服之。

若手足冷,加生薑3兩。

【摘錄】 《聖濟總錄》卷九

《聖濟總錄》卷一○八: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1兩,芎藭1兩,白鮮皮1兩,細辛(去苗葉)半兩,甘草(炙)半兩,獨活(去蘆頭)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肝虛寒,目視(目巟??)(目巟??)。

【用法用量】 方中獨活,《普濟方》作「羌活」。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八

傷寒微旨》卷上: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蘆)半兩,桔梗3分,甘草(炙)半兩,旋覆花半兩,厚朴(炒)3分。

【製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中風。惡風,自汗出,兩手脈浮數而緩。若寸脈力小尺脈力大,在清明以後至芒種以前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加生薑1塊如棗大(擘破),煎至7分,去滓溫服。

如3-5服後,寸脈力尚小,加荊芥穗5-7枚同煎。

【摘錄】 《傷寒微旨》卷上

《千金》卷七:防風湯

【處方】 防風1兩,麻黃1兩,芎藭1兩,人蔘1兩,芍藥1兩,當歸1兩,茯苓1兩,半夏1兩,甘草1兩,鱉甲2兩,生薑2兩,桂心2兩,杏仁1兩半,赤小豆1升,貝子5枚,烏梅5枚,大棗20枚,吳茱萸5合,犀角半兩,羚羊角半兩,橘皮1兩,薤白14枚。

【功效與作用】 腳痹,並主毒氣上衝心胸,嘔逆,宿癖,積氣。疝氣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防風散」。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防風湯方下主治腳痹,毒氣衝心,雖合桂枝、麻黃二方和營開痹為主,究其所治,尤在衝心毒氣,攻以犀角、羚羊、鱉甲、貝子解毒舒筋,散血消堅之味,協濟桂枝、麻黃之力;參、苓、芎、歸,又協濟犀角、羚羊、鱉甲、貝子之力也。然痹濕外著,必有痰氣內伏,有諸內,形諸外,是二陳、姜、半又不可缺,其吳茱萸下氣逐痹,赤小豆利水泄熱,薤白滌除陳垢,烏梅收斂脾津,各有所主。至於防風一味,乃卒伍卑賤之職,《千金》獨取名方者,以《本經》主治惡風,風行周身骨節疼,為治風之專藥。

【摘錄】 《千金》卷七

《普濟方》卷一三六:防風湯

【處方】 防風2兩(去蘆頭),芍藥2兩,羌活1兩,熟地黃2兩(切,焙),甘草(炙)半兩。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傷寒頭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薑5片,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3夜1。取愈為度。

【摘錄】 《普濟方》卷一三六

《千金》卷三:防風湯

【處方】 防風5兩,當歸2兩,芍藥2兩,人蔘2兩,甘草2兩,乾薑2兩,獨活5兩,葛根5兩。

【功效與作用】 產後中風,背急短氣

【用法用量】 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分服,日3次。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背急,表實可驗;短氣,內虛可憑。故以人蔘輔正祛邪,一舉而兩得其平。非若虛陽上逆,竹葉湯之兩難分解也。

【摘錄】 《千金》卷三

《外台》卷十五引《古今錄驗》:防風湯

【處方】 防風1兩,白朮1兩,防己1兩,乾薑1兩,甘草(炙)1兩,附子(炮)半兩,桂心半兩,蜀椒100枚(汗)。

【製法】 上切。

【功效與作用】 風眩嘔逆,水漿不下,食輒嘔,起即眩倒,發作有時,手足厥

【用法用量】 以水4升,煮取1升半,分為3服。

【注意】 忌豬肉、冷水、生蔥、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摘錄】 《外台》卷十五引《古今錄驗》

《嵩崖尊生》卷八:防風湯

【處方】 防風、荊芥、羌活、桂枝、薄荷、甘草。

【功效與作用】 自汗畏風,雖炎天必須棉衣。

【摘錄】 《嵩崖尊生》卷八

《聖濟總錄》卷一一八: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半兩,菊花1兩,升麻半兩,獨活(去蘆頭)半兩,知母(焙)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玄參半兩,藁木(去苗土)半兩,大黃(銼,炒)半兩,梔子(去皮)半兩,前胡(去蘆頭)半兩,桔梗(銼,炒)半兩,甘草(炙,銼)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生乾地黃(焙)半兩。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脾胃蘊結熱氣,復為風冷相搏,唇邊生核,結硬疼痛。

【用法用量】 每用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食後服,日3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一八

《千金》卷十四引《徐嗣伯方》:防風湯

【處方】 防風3分,赤石脂3分,石膏3分,人蔘3分,生薑3分,白石脂3分,寒水石3分,龍骨3分,茯苓3分,桂心2分,紫石1分。

【功效與作用】 風眩,服薯蕷湯後,四體尚不涼冷頭目眩動者。

【用法用量】 此湯大都宜長將服,但藥中小小消息之,隨冷暖耳。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行義》:服薯蕷湯,四肢熱尚未除,頭目轉覺眩暈,虛陽不能即斂放取風引湯中四石、龍骨、桂心,加參、苓以鎮固之,生薑開發中氣,防風開發表氣,風引湯專取大黃引風熱下行,此以人蔘助防風上泄,仍取江水煮取,乃薯蕷湯之成法,半夏湯之變法也。

【摘錄】 《千金》卷十四引《徐嗣伯方》

《普濟方》卷二三一引《經驗良方》:防風湯

【處方】 防風2錢5分,川芎2錢5分,甘草1錢,枇杷葉(去毛)1兩。

【製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勞嗽,緣正氣不足,感寒而作。虛喘氣粗,喉中涎響,不可睡臥。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煎至九分,下硫黃丸50丸,空心服。

【摘錄】 《普濟方》卷二三一引《經驗良方》

醫學心悟》卷六:防風湯

【處方】 防風2錢,白芷2錢,甘草2錢,赤芍2錢,川芎2錢,當歸尾2錢,雄豬蹄1節。

【功效與作用】 癰疽已潰未收口者。

【用法用量】 加連須蔥白5根,用水3大碗煎。以絹片醮水洗之,拭乾,然後上藥。其深曲處,以羊毛筆洗之。

【摘錄】 《醫學心悟》卷六

《聖濟總錄》卷一○七: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1兩,白鮮皮1兩,獨活(去蘆頭)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1兩,芎藭1兩半,甘草(炙,銼)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肝腎風氣久積,客於目不散,目乾澀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食後、臨臥溫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七

《千金》卷八引甄權方:防風湯

【處方】 防風1兩,芎藭1兩,白芷1兩,牛膝1兩,狗脊1兩,萆薢1兩,白朮1兩,羌活2兩,葛根2兩,附子2兩,杏仁2兩,麻黃4兩,生薑5兩,石膏3兩,薏苡仁3兩,桂心3兩。

【功效與作用】 偏風。

【用法用量】 方中附子,《外台》作「人蔘」。

【注意】 忌桃、李、生蔥。

【摘錄】 《千金》卷八引甄權方

《朱氏集驗方》卷一:防風湯

【處方】 北防風、川升麻、川獨活、川羌活、北芍藥、甘草各等分

【製法】 上銼散

【功效與作用】 手足不仁,或腫不已。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半,煎至8分隨證上下,分空心、食後通口服。如覺氣通逐,旋服活血丹地仙丹之類。

【摘錄】 《朱氏集驗方》卷一

《聖濟總錄》卷六: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2兩,赤芍藥2兩,獨活(去蘆頭)2兩,黃芩(去黑心)2兩,枸杞根2兩,芎藭2兩,防己2兩,白朮2兩,烏頭(炮裂,去皮臍)2兩,甘草(炙,銼)2兩,茵芋2兩,麻黃(去根節)3兩,生薑(切,焙)3兩,細辛(去苗葉)1兩,桂(去粗皮)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

【製法】 上銼,如麻豆大。

【功效與作用】 卒中惡風,口噤不能言,肢體緩軟,心神恍惚。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研石膏1錢匕,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六

《聖濟總錄》卷一六八: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半兩,黃耆(銼)半兩,甘草(炙,銼)半兩,人蔘半兩,連翹半兩,山梔子仁1分。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止煩渴,除風疹,治驚悸。主小兒風熱,驚悸。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水8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六八

《保命集》卷中:防風湯

【處方】 防風、羌活、獨活、川芎各等分。

【功效與作用】 破傷風,同傷寒表證,未傳入里,宜急服此藥。

【用法用量】 每服5錢,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溫服。2-3服後,宜調蜈蚣散

【摘錄】 《保命集》卷中

方出《千金》卷七,名見《外台》卷十八:防風湯

【處方】 防己1兩,蜀椒1兩,細辛1兩,桂心1兩,麻黃1兩,石膏1兩,獨活1兩,防風1兩,黃芩1兩,茵芋1兩,葛根1兩,芎藭1兩,芍藥1兩,甘草1兩,生薑3兩,茯苓3兩,烏頭2枚。

【功效與作用】 腳氣痹弱,晝夜不安。

【用法用量】 以竹瀝1斗,煮取4升,分服,令1日夜服盡。其間可常作赤小豆飲

【注意】 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生蔥、生菜、醋物。

【臨床應用】 風毒腳弱:有人腳弱,先服常用竹瀝湯四劑,未覺增損,作此方後,覺得力。

【摘錄】 方出《千金》卷七,名見《外台》卷十八

《千金》卷七:防風湯

【別名】 防風散

【處方】 防風2兩,麻黃2兩,秦艽2兩,獨活2兩,當歸1兩,遠志1兩,甘草1兩,防己1兩,人蔘1兩,黃芩1兩,升麻1兩,芍藥1兩,石膏半兩,麝香6銖,生薑2兩,半夏2兩(一方用白朮1兩)。

【功效與作用】 肢體虛風,微痙發熱,肢節不隨,恍惚狂言,來去無時,不自覺悟;亦治腳氣緩弱。

【用法用量】 防風散(《證治要訣類方》卷三)。

有熱,加大黃2兩;先有冷心痛疾者,倍當歸,加桂心3兩,不用大黃。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方中明言功用勝於續命、越婢、風引諸湯,考其藥味與防風散、大鱉甲湯相同者。及方後又雲,有熱加大黃,有寒加桂心,總不出大鱉甲湯、防風散中之法。

【摘錄】 《千金》卷七

活幼心書》卷下: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蘆)半兩,川芎半兩,大黃半兩,白芷半兩,黃芩半兩,甘草半兩,細辛(去葉)2錢,薄荷葉2錢半。

【製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小兒急驚後,餘熱未退,時復手足抽掣心悸不寧;及風邪中入肺經,兩目視人開眨不常。

【用法用量】 《奇效良方》有茯苓,無大黃。

【摘錄】 《活幼心書》卷下

《醫統》卷十一:防風湯

【處方】 防風1錢半,獨活7分,當歸7分,川芎7分,秦艽7分,赤芍藥7分,黃芩7分,甘草(炙)5分,細辛1錢,杏仁1錢。

【功效與作用】 血痹皮膚不仁。

【用法用量】 水2盞,加生薑5片,煎服。

【摘錄】 《醫統》卷十一

《千金》卷八:防風湯

【處方】 防風4兩,白朮4兩,知母4兩,生薑5兩,半夏5兩,芍藥3兩,杏仁3兩,甘草3兩,芎藭3兩,桂心4兩。

【功效與作用】 身體四肢節解如墮脫腫,按之皮陷,頭眩短氣,溫溫悶亂欲吐者。

【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煮取3升,分服,日3夜1。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詳本方見證,不獨毒風外賊,兼有痰熱內蘊,故於《金匱桂枝芍藥知母湯中退麻黃、附子之悍烈,進杏、半、芎藭之和平,以桂心、芎、芍內護營虛,防風、杏仁外泄衛實,白朮、姜、半中啟脾濕,妙在知母一味,滋桂心、姜、半之辛燥,甘草一味,和桂心、知母之剛柔,較《古今錄驗》尤為穩當。

【摘錄】 《千金》卷八

《聖濟總錄》卷一○八: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3分,甘菊花1兩,羌活(去蘆頭)1兩,藁本(去苗土)1兩,石膏2兩,旋覆花半兩,蔓荊實半兩,甘草(炙)半兩。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風熱上攻,眼眉骨連頭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錢匕,以水1盞,加生薑1棗大(切),煎取7分,去滓,食後溫服,日2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八

《聖濟總錄》卷一○七: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3分,甘菊花3分,芎藭半兩,赤芍藥半兩,黃芩(去黑心)1兩,羚羊角(鎊)半兩,細辛(去苗葉)3分,枳殼(去瓤,麩炒)半兩,黃連(去須)3分,甘草(炙)半兩,石膏(碎)1兩,人蔘半兩。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風熱眼赤,痛癢不定。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食後、臨臥溫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七

《聖濟總錄》卷一五一: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1兩半,羚羊角(鎊)1兩半,地榆1兩半,赤芍藥1兩半,茯神(去木)1兩,鱉甲(去裙襴,醋炙)1兩,熟乾地黃(焙)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婦人月水不調,臍腹脹滿,四肢寒熱,不嗜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五一

《聖濟總錄》卷一一九: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1兩,當歸(切,焙)1兩,芎藭1兩,細辛(去苗葉)1兩,附子(炮裂)半兩。

【製法】 如麻豆大。

【功效與作用】 牙齒疼痛。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防風散」。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一九

《聖濟總錄》卷一二一:防風湯

【處方】 防風1兩,蔓荊子1兩,細辛半兩,川升麻半兩,地骨皮半兩,赤茯苓半兩,芎藭1兩。

【製法】 上銼細和勻。

【功效與作用】 齒根出露,搖動疼痛。

【用法用量】 每用半兩,以水1大盞,酒1盞,同煎至1盞,去滓,熱含就於患處,良久冷即吐,含盡為度,每日2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二一

幼幼新書》卷三十七引張渙方:防風湯

【處方】 防風1兩,鼠粘子1兩,荊芥穗1兩,人蔘(去蘆頭)1兩,甘草(炙)半兩,天麻半兩。

【製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小兒隱疹,瘡疥。

【用法用量】 每服1錢,水8分盞,加生薑、薄荷各少許,煎5分,去滓溫服。

【摘錄】 《幼幼新書》卷三十七引張渙方

醫略六書》卷二十:防風湯

【處方】 防風1錢半,羌活1錢半,桂枝1錢,當歸2兩,川芎1錢,赤苓1錢半,秦艽1錢半,甘草5錢。

【功效與作用】 風痹,行走掣痛,脈浮者。

【用法用量】 水、酒各半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 防風行氣於肌表而邪自散,羌活除痛於百節而痹自舒,桂枝溫營散邪,秦艽活絡祛風,當歸養營卻痹,川芎活血定疼,赤苓滲濕營氣清和,甘草緩中。風邪解散,俾行痹外解,則血脈融和,而掣痛無不自平矣。此祛風活血之劑,為行痹掣痛之專方。

【摘錄】 《醫略六書》卷二十

《朱氏集驗方》卷一: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蘆)、白朮、北芍藥(白者)、當歸(洗)、人蔘、牛膝(酒浸)、杜仲(制)、黃耆(炙)、熟地黃、粉草、川芎、羌活各等分。

【製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中風後,足履緩弱疫痹,精神昏倦。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加生薑3片,棗子1個,煎7分,不拘時候服。

【摘錄】 《朱氏集驗方》卷一

醫級》卷七:防風湯

【處方】 羌活、獨活、荊芥、防風、芍藥、甘草。

【功效與作用】 太陽中風身熱頭痛,自汗。

【摘錄】 《醫級》卷七

《聖濟總錄》卷一五○: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1兩,威靈仙1兩,赤芍藥1兩,牡丹皮1兩,烏頭(地裂,去皮臍)半兩。

【製法】 上銼,如麻豆大。

【功效與作用】 婦人血風走注上焦不利,頭目昏重,少力多倦,渾身刺痛,四肢麻木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五○

《醫略六書》卷三十:防風湯

【處方】 防風1錢半,當歸3錢,麻黃1錢(炒),石膏3錢,川芎1錢,白芍1錢半(酒炒),秦艽1錢半,羚羊角1錢,黃芩1錢半(酒炒),甘草1錢半。

【功效與作用】 產後瘛瘲,脈浮數大者。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沖竹瀝3匙,薑汁1匙,溫服。

【各家論述】 產後血燥風淫,風火內熾,傷厥陰而筋脈失養,故瘛瘲不已。方中麻黃開表逐風,石膏清里瀉火,防風流風於外,黃芩清熱於膈,當歸養血以潤經脈,白芍斂陰以和血脈,小川芎活血行血中之氣,羚羊角瀉火熄外淫之風,秦艽祛風活血,甘草瀉火緩中也。水煎,入竹瀝以潤液,薑汁以散痰,使火化風消,則痰行液潤而筋脈柔和,何瘛瘲之不痊哉?

【摘錄】 《醫略六書》卷三十

《醫略六書》卷三十:防風湯

【處方】 防風1錢半(砂糖炒),獨活1錢半(鹽水炒),白芍1錢半(酒炒),川芎1錢,人蔘1錢半,當歸3錢,甘草1錢半(炙)。

【功效與作用】 產後中風,項背強急,脈浮濡澀者。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 產後血虛受風,不能養筋脈,故項背強急,轉動不便焉。方中防風祛頭項之風,砂糖炒以引入血分,獨活祛脊背之風,鹽水炒以直入少陰,川芎行血中之氣,白芍斂經脈之陰,人蔘扶元氣以內托,當歸養血脈以榮筋,炙草緩中和胃也。水煎溫服,務使經血充潤,則風邪外解而筋脈得養,項背柔和,安有強急之患乎?

【摘錄】 《醫略六書》卷三十

《聖濟總錄》卷八十一: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半兩,大棗7枚(去核),桂(去粗皮)半兩,麻黃(去根節)半兩,當歸(切,焙)半兩,檳榔(為末)1兩,犀角(鎊)1分,赤茯苓(去黑皮)半兩。

【製法】 上藥除檳榔外,銼如麻豆。

【功效與作用】 風毒腳氣無力,(疒帬??)痹疼痛,四肢不仁,失音不語,及風毒衝心。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2盞,煎至1盞,去滓,入檳榔末1錢匕,再煎1-2沸,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八十一

《聖濟總錄》卷一六二: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1兩半,芎藭1兩,吳茱萸(湯浸,焙乾,炒)1分,天雄(炮裂,去皮臍)3分,人蔘3分,山芋3分,秦艽(去苗土)3分,狗脊(去毛,銼,炒)半兩,白蘞半兩,乾薑(炮)半兩,乾漆(炒煙出)半兩,桂(去粗皮)半兩。

【製法】 上銼,如麻豆大。

【功效與作用】 產後中風偏枯,疼痛拘攣,言語謇澀。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3片,大棗1枚(擘破),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六二

《普濟方》卷一四二:防風湯

【處方】 防風1兩(炙),甘草1兩(炙),天南星、生薑2兩(炙)。

【功效與作用】 少陽病,筋牽急而疼痛,發作有時,此為痹也。

【用法用量】 方中天南星用量原缺。

【摘錄】 《普濟方》卷一四二

《聖濟總錄》卷一五○: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1兩,人蔘1兩,遠志(去心)1兩,桂(去粗皮)1兩,獨活(去蘆頭)1兩,甘草(炙)1兩,茯神(去木)1兩半,細辛(去苗葉)半兩,乾薑(炮)半兩,白朮(銼,炒)半兩,酸棗仁(炒)半兩。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安神定志,解風邪。主婦人驚悸。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7分,去滓溫服,日2夜1。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五○

《外台》卷十四引《深師萬》:防風湯

【處方】 防風1兩,甘草(炙)1兩,黃芩1兩,茯苓1兩,當歸1兩,杏仁50枚(去2仁皮尖),秦艽半兩,生薑5兩,干棗30枚(擘),麻黃2兩(去節)。

【功效與作用】 發汗。主中風,兩目不開,不能言,短氣欲死。

【用法用量】 以清酒、水共4升,煮取3升,分服。

【注意】 忌海藻、菘菜、大酢。

【摘錄】 《外台》卷十四引《深師萬》

《症因脈治》卷三:防風湯

【處方】 防風、當歸、赤茯苓、杏仁、秦艽、葛根、羌活、桂枝、甘草。

【功效與作用】 風痹。風寒攻痛,上下左右行而不定。

【摘錄】 《症因脈治》卷三

《症因脈治》卷四:防風湯

【處方】 防風、葛根。

【功效與作用】 外感風瀉

【摘錄】 《症因脈治》卷四

《症因脈治》卷四:防風湯

【處方】 防風、葛根、柴胡、桂枝、甘草、白芍藥

【功效與作用】 風氣腹痛,腹中攻注,或腹中作響,大便作瀉,寒熱脈浮。

【摘錄】 《症因脈治》卷四

《誠書》卷十六:防風湯

【處方】 荊芥5分,木通5分,石菖蒲5分,防風5分,桔梗5分,山楂1錢,鬱金(磨)3分。

【功效與作用】 小兒客忤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誠書》卷十六

證治匯補》卷四:防風湯

【處方】 防風、川芎、黃芩、桔梗、甘草、大力子

【功效與作用】 統治鼻病在標者。

【用法用量】 《醫略六書》本方用法:水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 《醫略六書》:防風解散風邪於外,黃芩清降肺熱於內,川芎活血調營,桔梗開提清肝,大力子疏風解熱生甘草瀉火緩中也。水煎溫服,使風火併解,則肺氣肅清而鼻赤無不退矣。此疏風解熱之劑,為邪郁鼻赤之專方。

【摘錄】 《證治匯補》卷四

醫學集成》卷二:防風湯

【處方】 防風、人蔘、黃耆、當歸、生地、白芍、黃芩、黃連、黃柏、知母、麥冬、白及、百合、甘草。

【功效與作用】 腦漏

【用法用量】 加絲瓜近根3-5尺,煅存性,和酒沖藥服。

【摘錄】 《醫學集成》卷二

幼科直言》卷四:防風湯

【處方】 防風、柴胡、炒白朮、木香、木通、炒厚朴、陳皮、甘草。

【功效與作用】 小兒風瀉。及大腸受風,或瀉沫,或黃白凍,兼腹痛者。

【用法用量】 生薑1片為引。

【摘錄】 《幼科直言》卷四

《外台》卷十四引《深師方》:防風湯

【處方】 防風1兩,白朮1兩,桂心1兩,蜀椒(汗)1兩,黃芩1兩,細辛1兩,芍藥1兩,人蔘1兩,甘草(炙)1兩,麻黃3兩(去節),石膏2兩(碎,綿裹),大棗30枚(擘)。

【製法】 上切。

【功效與作用】 中風發熱,頭痛面赤,吸吸苦熱,惡風煩悶,身中悁悁而疼,其脈浮而數者。

【用法用量】 以水9升,煮取3升,分服。

【注意】 忌海藻、菘菜、桃、李、生蔥、生菜。

【摘錄】 《外台》卷十四引《深師方》

《聖濟總錄》卷一六二: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1兩,獨活(去蘆頭)1兩,黃耆1兩,羚羊角(鎊)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旋覆花1兩,生乾地黃(焙)1兩,桂(去粗皮)1兩。

【製法】 上銼,如麻豆大。

【功效與作用】 產後傷風冷,頭疼痛,目眩噁心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3片,薄荷3葉,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六二

永類鈐方》卷十八引時賢力:防風湯

【別名】 羌活酒

【處方】 防風5錢,羌活1錢半。

【製法】 上為細末,以黑豆1合炒焦,大煙出,投無灰酒,候沸定。

【功效與作用】 妊娠中風,口噤,四肢強直反張。

【用法用量】 羌活酒(《普濟方》卷三三九)。本方原名「防己湯」,但方中無防風,據《普濟方》改。

【摘錄】 《永類鈐方》卷十八引時賢力

《聖濟總錄》卷五: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1兩半,羌活(去蘆頭)1兩,黃耆(炙,銼)2兩半,五加皮(銼)1兩半,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兩半,丹參1兩1分,酸棗仁(炒)1合,桂(去粗皮)1兩半,赤芍藥1兩半,麻黃(去節,煎掠去沫,焙)1兩1分,檳榔(煨,銼)1兩,當歸(切,焙)1兩,木通(銼)1兩半。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腎中風,腰腳(疒帬??)痹不仁,骨髓酸疼,不能久立,漸覺消瘦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以水1盞,煎至7分,去滓,空心溫服,及晚食前再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五

醫方大成》卷五引《濟生》: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蘆)2兩,川獨活(去蘆,洗)1兩,川當歸(去蘆,洗)1兩,赤茯苓(去皮)1兩,秦艽(去蘆,洗)1兩,赤芍藥1兩,黃芩1兩,桂心(不見火)半兩,杏仁(去皮尖)半兩,甘草(炙)半兩。

【功效與作用】 血痹,肌痹皮痹

【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薑5片,煎至7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醫方大成》卷五引《濟生》

《幼科直言》卷五:防風湯

【處方】 防風、木香、厚朴(炒)、白芍(酒炒)、甘草、蒼朮(炒)、砂仁、陳皮、麥芽

【功效與作用】 因受冷,腹痛忽然而作,或兼泄瀉者。

【用法用量】 生薑1片為引。

【摘錄】 《幼科直言》卷五

《普濟方》卷一八五:防風湯

【處方】 防風1兩,豬腎1具,芎藭2兩,橘皮2兩,澤瀉2兩,桂心2兩,石斛2兩,生薑2兩,丹參2兩,茯苓2兩,通草2兩,半夏2兩,乾地黃

【功效與作用】 左脅氣沖膈上,滿頭上有風如蟲行,手足頑痹鼻塞,腳轉筋,不能屈伸,兩目時痛。

【用法用量】 方中乾地黃用量原缺。

【摘錄】 《普濟方》卷一八五

《普濟方》卷三三八: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蘆,炒)、藁本(去蘆)、獨活(去蘆)、細辛(去葉)、甘草、阿膠(炒令沸燥)各等分。

【功效與作用】 妊娠身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煎,熱服之。

【摘錄】 《普濟方》卷三三八

《聖濟總錄》卷一○六: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1兩半,遠志(去心)1兩,黃芩(去黑心)1兩,人蔘1兩,桔梗(銼,炒)1兩,細辛(去苗葉)1兩,芍藥1兩。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瀉肝補膽。主蟹目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食後、臨臥溫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六

《治疹全書》卷下:防風湯

【處方】 防風、荊芥、蔓荊子、川芎、白芷、黃芩、木賊、羌活、金銀花

【功效與作用】 風淚初起。疹正潮時,冷風入眼,或扇風入眼,或冷水洗眼,致餘毒留於銳眥,蘊結不散,迎風流淚,遇夏暫愈,逢冬益甚,久之則四季常流,遂成終身風淚。

【摘錄】 《治疹全書》卷下

《聖濟總錄》卷一○八: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1兩1錢,芎藭1兩,甘草(炙,銼)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獨活(去蘆頭)1兩,前胡(去蘆頭)1兩,人蔘3分,細辛(去苗葉)3分。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肝虛寒,目暗(目巟??)(目巟??),視物不明,並生黑花。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大棗2枚(擘),煎至7分,去滓,食後溫服,日2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八

《聖濟總錄》卷一一○: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2兩,犀角(鎊)1兩,知母1兩,黃芩(去黑心)1兩,玄參1兩,桔梗(銼,炒)1兩半,羚羊角(鎊)1兩半,大黃(炒)半兩。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眼瞼生風粟。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水1盞,煎至5分,食後去滓溫服,日2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一○

《聖濟總錄》卷三十三: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1兩,麻黃(去根節)3分,桂(去粗皮)3分,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兩,丹參半兩,五加皮半兩,杜仲(去粗皮,炙,銼)3分,芎藭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細辛(去苗葉)半兩,當歸(切,焙)1兩,芍藥1兩,羌活(去蘆頭)1兩,續斷1兩。

【製法】 上銼,如麻豆大。

【功效與作用】 傷寒後腰痛,或皮肉(疒帬??)痹,腿膝疼痛,行履艱難,不可俯仰。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用水1盞半,加生薑半分(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三十三

《宣明論》卷一:防風湯

【處方】 黃芩1兩,人蔘1兩,甘草(炙)1兩,麥門冬(去心)1兩,川芎1兩,防風(去蘆)1兩半。

【製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鼻淵腦熱,滲下濁涕不止,久而不已,必成衄血之疾。

【用法用量】 《醫學六要.治法匯》有黃連,無黃芩。《嵩崖尊生》有沙參,無人蔘。

【摘錄】 《宣明論》卷一

三因》卷二: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澤瀉、桂心、杏仁(麩炒,去皮尖)、乾薑(炮)、甘草(炙)各等分。

【製法】 上銼散。

【功效與作用】 中風挾暑,卒然暈倒,面青黑,四肢緩弱,喜伸欠,口喎斜,四肢不仁,好笑。

【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盞半,煎7分,去滓,食前服

【摘錄】 《三因》卷二

《聖濟總錄》卷一一○: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2兩,地骨皮1兩,遠志(去心)1兩,人蔘1兩,黃耆(銼)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知母2兩,大黃(銼碎,炒)2兩。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眼漏睛膿出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水1盞,煎至5分,去滓,食後、臨臥溫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一○

《直指小兒》卷一:防風湯

【別名】 防風散

【處方】 羌活半兩,防風半兩,枳實半兩,川芎2錢半,甘草(炒)2錢半,大黃(濕紙煨)2錢半。

【製法】 上銼末。

【功效與作用】 小兒驚風,風熱痰壅,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防風散(《袖珍小兒》卷二)。

【摘錄】 《直指小兒》卷一

《聖濟總錄》卷一八二: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1分,白茯苓(去黑皮)1分,升麻1分,貝母(去心)1分,蒺藜子(炒去角)1分,大黃(銼,炒)1分,甘草(炙,銼)1分。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小兒癮疹,風癢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水7分,煎至4分,去滓,食後溫服,日2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八二

《保命集》卷下:防風湯

【別名】 解毒防風湯

【處方】 防風1兩,地骨皮半兩,黃耆半兩,芍藥半兩,枳殼半兩,荊芥穗半兩,牛蒡子半兩。

【功效與作用】 安里解毒。主小兒痘瘡毒氣熾盛。

【用法用量】 解毒防風湯(《小兒痘疹》)。

【摘錄】 《保命集》卷下

《保命集》卷下:防風湯

【處方】 蒼朮4兩,防風3兩,當歸1兩半,羌活1兩半。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正脾胃之氣,兼除風邪。主產後經水適斷,感於異證,手足抽搐,咬牙昏冒,服增損柴胡湯秦艽湯後,前證已退,用此調治。

【用法用量】 每服1-2兩,水3盞,煎至1盞半,取清,連續常服,不拘時候。

【摘錄】 《保命集》卷下

《聖濟總錄》卷十九: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1兩,芎藭1兩,麻黃(去根節)1兩,獨活(去蘆頭)3分,桂(去粗皮)3分,前胡(去蘆頭)3分,五味子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3分,人蔘3分,茯神(去木)3分,細辛(去苗葉)半兩,甘菊花半兩,黃耆半兩,山茱萸半兩,甘草(炙,銼)半兩。

【製法】 上銼,如麻豆大。

【功效與作用】 肺中風寒濕項強頭昏,胸滿短氣,噓吸顫掉,言語聲嘶,四肢緩弱,皮膚(疒帬??)痹。

【用法用量】 每服4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5片,煎至8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九

《聖濟總錄》卷一二九: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1兩半,柴胡(去苗)1兩半,白芷1兩半,桔梗(炒)1兩半,木通(銼)1兩半,當歸(切,焙)1兩半,羌活(去蘆頭)1兩,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沫,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甘草(炙,銼)1兩。

【製法】 如麻豆大。

【功效與作用】 風毒中人,留血脈不散,與榮衛相搏,結成風疽。身體煩熱,昏冒腫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食後、臨臥各1次。如欲出汗,空心並2服,後投以熱姜稀粥,蓋復取汗,慎外風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二九

《聖濟總錄》卷一八三: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1兩半,當歸(切,焙)1兩半,澤瀉1兩半,威靈仙(去土)1兩半,甘草(炙,銼)1兩半,黃連(去須)1兩半,虎杖1兩半,石韋(去毛)2兩,天門冬(去心,焙)2兩,白石脂(研)2兩,槐實(炒)2兩,地榆2兩,石膏(捶碎)3兩,生地黃(切,焙)6兩,大黃(銼,炒)1兩,黃芩(去黑心)1兩,犀角(鎊)1兩,消石(研)1兩。

【功效與作用】 石藥發動,上沖頭面,疼痛浮腫,心神恍惚。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加生薑1分(拍碎),同煎取8分,去滓溫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八三

《聖濟總錄》卷一一二: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1兩,茺蔚子1兩,五味子1兩,知母(焙)1兩,桔梗(炒)1兩,玄參1兩,車前子1兩,大黃(銼,焙)1兩,細辛(去苗葉)1兩,黃芩(去黑心)1兩。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內障圓翳,及澀翳。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6分,去滓,食後、臨臥溫服,日2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一二

《聖濟總錄》卷二十二: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山芋1兩,大黃(銼,炒)1兩,桂(去粗皮)1兩,白朮3分,白附子(炮)3分,牛膝(去苗,酒浸,切,焙)3分,半夏(湯洗7遍,與生薑等分同搗,焙)3分,芎藭3分,肉蓯蓉(酒浸,切,焙)3分,黃耆(銼)3分,遠志(去心,焙)3分,乾薑(炮)3分,甘草(炙)半兩。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中風傷寒。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1棗大(拍碎),大棗2枚(去核),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空心、日午、臨臥各1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二十二

《聖濟總錄》卷二十:防風湯

【別名】 防風飲

【處方】 防風(去叉)3兩,麻黃(去節,先煎,掠去沫,焙)3兩,石膏1兩,黃芩(去黑心)1兩,芎藭1兩,當歸(切,焙)1兩,杏仁(去雙仁皮尖,熬)40枚,桂(去粗皮)1兩,熟乾地黃(焙)1兩,甘草(炙,銼)1兩。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風冷痹,身體不隨,四肢(疒帬??)麻,不覺痛癢,不能言語。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空心溫服,日2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二十

《聖濟總錄》卷十九:防風湯

【別名】 防風散

【處方】 防風(去叉)1兩,甘草(炙,銼)1兩,黃芩(去黑心)3分,當歸(切,焙)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秦艽(去苗土)3分,葛根(銼)3分,桂(去粗皮)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1兩,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沫,焙)半兩。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行痹,痛風傷風寒熱。

【用法用量】 防風散(《杏苑》卷五)。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九

《聖濟總錄》卷六: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1兩,防己1兩,升麻1兩,桂(去粗皮)1兩,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沫,焙乾)1兩,芎藭1兩,羚羊角(鎊)1兩半。

【製法】 上銼,如麻豆大。

【功效與作用】 中風,口面喎斜,淚出失音。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以水1盞,煎取6分,去滓,加竹瀝半合,更煎2-3沸,空心熱服,日午及臨臥各1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六

《本事》卷一:防風湯

【處方】 石斛(洗,去根)1兩半,熟乾地黃(酒灑,9蒸9曬,焙乾)1兩1分,杜仲(去皮,銼如豆,炒令黑)1兩1分,丹參1兩1分,防風(去叉股)1兩1分,川芎(洗)1兩1分,麥門冬(用水浥,去心)1兩1分,桂枝(不見火)1兩1分,川獨活(黃色如鬼眼者,去蘆,洗,焙)1兩。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中風內虛,腳弱,語謇。

【用法用量】 每服5錢,水1大盞半,加大棗2枚,同煎8分,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 《本事方釋義》:石斛氣味甘平微苦咸,入足太陰、少陰;乾地黃氣味甘寒微苦,入足少陰;杜仲氣味辛平微溫,入足少陰、厥陰;丹參氣味苦微寒,入心;防風氣味苦辛甘溫,入手、足太陽;川芎氣味辛溫,入足少陽、厥陰;麥門冬氣味甘涼微苦,入手太陽、少陰;桂心氣味辛甘大熱,入足少陰、厥陰;獨活氣味苦辛甘平,入足少陰、厥陰之風藥。因內虛中風,語謇腳弱,表平溫經之品,得風藥之引入經絡祛邪扶正,其功豈不偉哉!

【摘錄】 《本事》卷一

《聖濟總錄》卷三十一: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1兩,白朮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白鮮皮1兩,黃耆1兩,桂(去粗皮)1兩,薏苡仁1兩。

【製法】 上銼,如麻豆大。

【功效與作用】 傷寒後,遍身骨節疼痛,腳膝無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半分(拍碎),同煎至半盞,去滓溫服,日3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三十一

《聖濟總錄》卷三十二: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1兩,芎藭1兩,甘草(炙,銼)1兩,人蔘1兩,茯神(去木)1兩,獨活(去蘆頭)1兩,前胡(去蘆頭)1兩,細辛(去苗葉)半兩,菊花半兩。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傷寒後,肝虛目暗,視物不明,或見黑花。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溫服,早、晚食後各1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三十二

《千金》卷二十四:防風湯

【處方】 防風。

【功效與作用】 解烏頭、附子毒。主

【用法用量】 煎汁飲服。

【摘錄】 《千金》卷二十四

婦人良方》卷五:防風湯

【別名】 黃耆散

【處方】 黃耆1兩,白芍藥3分,防風3分,甘草半兩,當歸3分,生乾地黃3分。

【功效與作用】 勞氣。

【用法用量】 黃耆散(《普濟方》卷三二二)。

【摘錄】 《婦人良方》卷五

儒門事親》卷十二:防風湯

【處方】 防風半兩,麻黃半兩,獨活半兩,秦艽(去蘆)半兩,黃芩半兩,石膏半兩,當歸半兩,白朮半兩。

【製法】 上為粗末,加半夏片子攪勻。

【功效與作用】 風寒濕痹,腰腳沉重浮腫,夜則痛甚,兩足惡寒,飲食轉減,肢體瘦乏;諸風疾。

【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2中盞,加生薑7片,煎至1盞,去滓,取清汁6分,加麝香少許,帶熱食後服。

【摘錄】 《儒門事親》卷十二

《聖濟總錄》卷十六: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1兩,柴胡(去苗)1兩,黃連(去須)1兩,當歸(炙)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大黃(銼,熬)1兩,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地骨皮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半,羌活(去蘆頭)1兩半,芎藭1兩半,石膏(捶碎)1兩,旋覆花半兩,桂(去粗皮)半兩,菊花半兩。

【製法】 上銼,如麻豆大。

【功效與作用】 風頭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加生薑半分(切),煎取8分,去滓溫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六

《聖濟總錄》卷一六二:防風湯

【處方】 防風(去叉)1兩,升麻1兩,黃芩(去黑心)1兩,芍藥1兩,石膏(生)1兩,葛根(銼)1兩,芍藭1兩,羌活1兩。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產後風熱,頭痛,目掣動。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六二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防風湯」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名字空間
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