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致死悲劇,為更多人敲響警鐘-新華網
新華網 正文
食物中毒致死悲劇,為更多人敲響警鐘
2020-10-14 09:07:08 來源: 工人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據新華社報道,日前,黑龍江省雞西市雞東縣發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已致八人死亡。據悉,事件發生在家庭聚餐期間,多人食用了自制的“酸湯子”,相關食材已經在冰箱冷凍一年。根據黑龍江衛健委最新消息顯示,該事件初步定性為酵米面食物中毒,即由椰毒假單胞菌污染産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

  一鍋“酸湯子”,要了八條命,這樣的悲劇實在令人心痛。酵米面食物中毒是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食物中毒的簡稱。該菌産生的米酵菌酸耐熱性極強,即使用100℃的開水煮沸或用高壓鍋蒸煮也不能破壞其毒性,進食後即可引起中毒,對人體的肝、腎、心、腦等重要器官均能産生嚴重損害。近幾年由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已很少發生,但目前對米酵菌酸尚無特效解毒藥物,一旦中毒,病死率較高。

  此番事件可以説為所有人敲響了食物安全的警鐘。在以往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受害者多是因為對食物種類、保存條件等的了解不夠,常以經驗開路,比如覺得“變質只是口感差點”,扔了怪可惜的;認為冰箱就是“保險箱”,隔夜菜照吃不誤。

  上述事件無疑應該喚起人們對食物安全的更多關切,也希望人們能夠重新審視某些延續了很久的“舌尖上的經驗主義”。

  一直以來,不少人在飲食上有自己的口味偏好和選擇,比如有人喜歡腌漬、煙熏食物,有人偏愛各類野生菌類和野菜。然而“吃出事兒”的案例往往與這些食品有關,比如一些地方每年都會發生誤食毒野蘑菇致死的案例;一些家庭自制的腌菜亞硝酸鹽含量超標,食用後危及生命;還有人只是吃了放在冰箱的隔夜西瓜就休克被送醫搶救。

  這些慘劇反映的共性問題是,人們在吃吃喝喝上的“經驗主義”。拿腌漬食品來説,有人可能覺得“祖祖輩輩都這麼腌、這麼吃,沒啥事。”但事實上,溫度、鹽含量、污染物等變數因素都可能在腌漬過程中的某個環節“出岔子”,進而影響品質。

  好的經驗當然可以“拿來主義”,但在舌尖安全這一重要環節,有些“經驗”實在是隱患重重、危機四伏。為此,有不少科普媒體都曾發文,教人們如何辨別變質食物、中毒症狀,以及呼吁不要食用來源不明的或者保存時間過長的食材等。

  除此之外,還應思考,如何從根本上避免“病從口入”這種不必要的人為災禍——改變不科學的飲食習慣、樹立新的節約理念顯然更為重要。保存食材留待“慢慢吃”、吃剩飯剩菜等是一種節約,但遠不如烹飪合理份量、讓每一餐都盡可能新鮮、健康,更符合現代生活。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欣爍
載入更多

01016006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60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