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郑裕彤出殡,众多政商大佬扶灵?

香港超级政商垄断阶层已形成,普通人很难有出头之日?
关注者
31
被浏览
23,474

3 个回答

可以说老人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如今香港面临难题,英式文化与大陆这边新贵的冲突。所以港澳特首都不太好当,大佬们年老了,却要经历第二次创业。当然不是他们,而是接班的子孙们。他们能把一生的经验传授给接班人,但未来的新局面自己经验也不多,唯一能做的是延年益寿,做个精神领袖,稳住公司大局稳住香港大局,为年轻接班人的历练和学习争取时间。稳住公司能力还行,他们就是公司文化的灵魂,但稳住整个大香港的文化,比较困难。鉴于香港事实上的财阀政治,靠几大超级富豪同舟共济,携手稳住大香港还是比单打独斗靠谱的,中央也支持也希望。毕竟一个成熟的文化有惯性。

郑先生平时媒体上比较低调,也确实没想到这回扶灵这么壮观,比较董建华、李嘉诚都很老了,香港也不是朝鲜,不需要老骨头硬撑着表演。

猜想,一方面应该是郑先生做人好,对政府对生意都有巨大帮助和贡献。另一方面,这相当于一个接班事务了,诸多大佬要亲自借机到现场向郑家接班人表态支持和关心,下一代也趁机向大佬表示维持友好关系政策不变,联络感情。联盟稳定,不人亡政息是重中之重。

香港的财阀局势老早就形成了,而今天这局面无论财阀和普通人都有困境,相反普通人包袱更小,摆脱旧文化理论上也更容易,至于你说的所谓出头,你一生就为了赚大钱而活吗?如果是,为什么不去内地?香港这么小,本来就不该成为超级梦工厂。

上回我们讲到了李嘉诚的崛起,写到他因为日寇侵华而逃亡香港。

在香港寄居舅父庄静庵的时候,讨得白富美表妹庄月明芳心。

加之自身努力,敢于抄底楼市,从而踏上人生巅峰的故事。

很有意思的是,香港四大家族的另一位大佬郑裕彤的人生轨迹也与其谜之相似。

01

尼采说:“那些杀不死我的,必将使我更强大。”

安逸的环境,长出的果实,总是经不起风霜的考验。

而野蛮生长,一路披荆斩棘,苦过、跪过、落魄过的大佬,往往才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像郑裕彤这位地产巨子,珠宝大王,传媒大亨。

翻开他早年的人生轨迹,也不过一个伙计的孩子。

1924年冬,广州一家绸缎庄的两个伙计的妻子,几乎同时被查出有喜。

这两个人,一个叫做郑敬治,另一个则叫做周至元。

两人在收到这个好消息后,破天荒的去茶楼,要了两碗九江米酒庆祝一番。


酒过三巡,两人喝高兴了,相约如果一个生的是仔,一个生的是女,就结为亲家。

很快,怀胎十月过去,1925年,两人孩子出生。

郑敬治有了个儿子,名为郑裕彤,生于广东顺德。

而周至元则有了个女儿,唤作周翠英。

两家相继报喜之后,这门娃娃亲也就正式定了下来。

有了孩子,生活开支也越来越大,做伙计哪能发财呢?

这两个人开始寻找新的出路,关于他们的早期发家史,众说纷纭。

有的说是买白鸽票(彩票),有的说是炒市面(类似股票)。

本文更倾向于后一种说法,《香港商战风云录》中许多早期大佬都曾涉足炒市面。

炒市面,就是在市场上炒金、炒银、炒货币。

要知道当时国内战事频繁,中原大战狼烟四起。

金、银这种硬通货,天然具有抗风险属性,上涨迅速。

两人都在其中获利颇丰,在得到第一笔资金的原始积累后。

两人都选择了回归实业,郑敬治回到顺德老家开了家小店,聊以为生。

周至元则因为与广州金铺来往频繁,举家迁至澳门开了家金铺“周大福”。

虽然两家财富差距越来越大,但好在两地不远,兄弟间并没有疏远。

02

众所周知,那个年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

内战不断,外辱难御,城头变幻大王旗。

1938年10月,日军攻陷广州,进而以此为据,蚕食珠江三角洲。

随着局势日益崩坏,大量珠江三角洲居民逃亡港澳。

1940年7月,12岁的李嘉诚随家人踏上了香港的土地。

与此同时,也是7月,15岁的郑裕彤则随父亲来到了澳门的周家。

命运真是妙不可言,两家人的举动,同时促成了两个年轻人的命运转折。

虽然郑、周两家早已约定姻亲关系,但两家大人并没有告诉他。

到澳门之后,郑裕彤也没有得到岳丈的特别优待。

在金铺工作的日子,郑裕彤从扫地、抹灰、洗厕所的清洁工做起。

还要做大伙计的下手,跑街送账单票据,取货。

慢慢的,因为头脑灵活,踏实勤勉,刚满18岁的郑裕彤便当上了金铺掌管。

与此同时,周至元也兑现承诺,将大女儿周翠英托付给了郑裕彤。

1977年,郑裕彤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道:

“所谓事无幸运,幸运只不过一两次,而不会永远存在。所以勤最重要,诚也不可忽视。”

正是因为勤勉诚恳,所以他才通过了老丈人的考验,成功抱得美人归。

试想如果他在金铺工作期间,不学无术,游手好闲,有谁敢把闺女托付给他呢?

所以有人说:郑裕彤在娘肚子的时候,就有好运等着了。

这话太过片面,在商场摸爬滚打多年的周父不是傻子。

指腹为婚是因,但郑裕彤为人上进才能结成果啊。

03

一个人的成功,一定要考虑历史的发展进程。

本来抗战胜利后,周至元觉得国内稳定了,可以回老家发展了。

可惜不曾想,内战烽火又起,广州分店计划胎死腹中。

1946年6月,郑裕彤随岳父进军香港市场。

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大量滥发金元券,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

前后不到十个月,发行总额130万亿元,物价上涨飞快。

解放前夕,上海银元一元可以兑换金元券16亿。

这种情况下,炒金热应运而生,周家金铺在金银兑换业务上自然也赚的盆满钵满。

郑裕彤也趁势将周大福规模扩大,先后在九龙,铜锣湾增设分行。

在1956年,周至元因为年事已高,也渐渐将公司管理权交给了郑裕彤

这时的郑裕彤瞄上了钻石业务,觉得随着香港与国际接轨,钻石必将流行起来。

钻石原石主要产地位于南非,而南非的戴比尔公司则垄断了钻石的经营,控制了全球八成的钻石。

戴比尔公司经营的钻石对客户采用发放牌照的方式,共分配500张,每张代表一定额度的钻石。

郑裕彤果断飞往南非,买下南非一家陷入财务危机的钻石加工厂。

这家工厂当时拥有十多张从事钻石批购业务的牌照,帮助郑裕彤坐上了香港最大钻石进口商的宝座。

1977年,记者留津采访郑裕彤,郑说:“我每年进口的钻石数量约占全港30%。”

郑裕彤在当时可谓领导了一场香港珠宝业的革命,从此香港的珠宝饰品再也不是单调的黄金白银了。

后来,香港本地居民及来港游客钻石购买力的强劲,也证明了郑裕彤当时预测的准确性。

一个出色的商人,不但要了解现在的顾客需要什么商品,还要创造并引导新潮流。

乔布斯、郑裕彤都是这样出色的商人。

一个引领世界,智能手机趋势。

一个引领香港,钻石珠宝潮流。

04

没有赌性的人是很难获得巨大的成功的。

人生其实处处是赌,选专业是赌,结婚是赌,做什么工作也是赌。

成大事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赌徒,而且下的注往往还特别大。

但这种赌是一种不盲目从众下的睿智,大胆而不鲁莽,激进而不冒进。

眼光不准也不懊恼,失败以后还有勇气继续“豪赌”。

在香港,郑裕彤就有个绰号:‘鲨胆彤’。他到底有多猛呢?

60年代中期,香港发生动乱,港英政府镇压工人暴动。

死伤惨重,许多恐慌不已的富人纷纷将土地、房产低价抛售。

不少人认为,战局动乱,不动产无法带走,贱卖都没有人要。

郑裕彤选择在这个时机大批购置地产,与此类似的,李嘉诚也进行了抄底。

事实证明,郑裕彤这一次“赌”对了,香港稳定后,他的上市公司新世界已经手握38个楼盘。

1980年以后,郑裕彤又跟着毒王何鸿燊去伊朗德黑兰开赌场。

后来两伊战争爆发,5000万美金投资就此泡汤。

改革开放之初,大陆正是动荡之秋,他逆风而动,果断进入内地投资上百亿基建项目。

光在广州就投资了数十亿港元兴建发电厂和高速公路。

在自己的故乡顺德,更是多次捐款,建医院和中学。

后来小平南巡,中国经济腾飞,又赚得盆满钵满。

他自有一套逻辑:经商说到底就是赌博。

赌,实质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你只有走别人不敢走的路,才有别人吃不到的蛋糕。

05

2015年1月,郑裕彤以150亿美金的资产,位居香港富豪榜第三。

2016年9月29日晚,郑裕彤在家中安然离去。

时年91岁,众多大佬抬棺扶灵,自此一代传奇,画上句号。

回顾郑裕彤这一生,我们至少可以看到四点启示。

1.勤奋诚恳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信赖。

2.踩准时代脉搏,引领潮流的人会享受到时代的红利。

3.卓绝的眼光,敢下重注的勇气,是财富飞跃的必要条件。

4.最后,有个有钱的岳父,可以让你少奋斗10年。

成功不可复制,但大佬们为人处世的方式却值得我们借鉴。

每个人的成功,都存在着偶然中的必然。

改革开放后,先富貌似并没有带动后富,社会固化反而日益严重。

社会上仇富情绪高涨,可是这些并没有什么用。

因为发财不是喊喊口号、骂骂人就能做到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名师指路,我们要学的还很多。


文章还行?点赞关注 @卫雅雅 ,解锁更多人物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