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該如何發展電動車?一文解析產業 3 大戰略要點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台灣該如何發展電動車?一文解析產業 3 大戰略要點

Taiwan electric vehicle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為了追求新能源商機,搶占電動車市場,台灣近年產官學界大動員,推出許多電動車相關的產品與解決方案。台灣該如何在市場中勝出?近日,在電動車新創 ZEPT 捷能動力科技主辦的科技交流論壇中,台灣電動車與能源產業龍頭齊聚,討論台灣電動車產業的發展。其中有 3 個要點,是台灣電動車業要更上一層樓的關鍵議題。

要點 1:台灣電動車廠需要整合,以平台思維合作開發

首先,台灣電動車產業需要整合。台大機械系教授李綱認為,雖然台灣很多企業投入發展電動車,但至今仍沒有成功的案例。李綱表示,電動車需要智慧化系統、ADAS 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的支援,這無法靠單一廠商獨自做到,需要產業整合,以達到量產標準。

另外,電動車需要不同於燃油車的平台,代表車廠需要投注資金開發新平台;然而平台開發資金高昂且時程漫長。近期,鴻海組織 MIH 電動車開放平台,讓聯盟成員共同開發平台,也讓後進者使用平台來開發自己的電動車,以降低開發成本,縮短開發時程。此為電動車平台合作的表率。

在論壇中,技嘉科技特助陳世昌指出,技嘉原本打算用自己的技術進入汽車領域,卻發現該領域並非水平產業結構,而是高度依賴垂直整合,而且缺乏領頭羊的角色,點出平台化思維的重要性。英業達也提供平台,讓客戶開發 ADAS 硬體與底層軟體,並在平台上建構與測試自己的系統。

要點 2:台灣電動車產業得向海外發展,政府也要以穩定的政策支持

有了平台打群架,電動車產業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台灣市場小,靠一間公司將汽車行銷到全球的難度很高。陳世昌認為,政府要拿出相應的政策,吸引外國廠商到台灣。黃丕佑也同意技嘉科技的觀點,認為台灣廠商有很多想法,但受限於市場規模而難以實踐,因此向外發展是最好的選擇。

然而宏佳騰動力科技執行長林東閔指出,政府政策轉變,讓車廠難以適應。林東閔表示,宏佳騰當時配合政府發展電動機車,暫停 7 期燃油引擎開發,然而禁售燃油機車的政策取消,導致 7 期引擎研發進度落後,電動車銷量也遠低於預期。

鋰電池技術公司有量科技技術長柯玨宇也提到,台灣市場不夠大,是深耕電動產業的阻力,應垂直整合上下游廠商到國外發展。但柯玨宇指出,政府的產業政策不能因為選舉而大幅變動,才能讓優秀廠商合作,獲得更好機會。

要點 3:智慧化是關鍵,底層控制技術必須跟上軟體開發

除了硬體,智慧化也是電動車的重要發展方向。台灣智慧駕駛執行長沈大維指出,智慧化是電動車的發展重點,動力系統反而是次要議題。沈大維以電梯為例,點出台灣自駕車的發產困境。電梯需要很多成熟技術,例如交直流電、鋼索材料、電梯井建築技術等等,才能發展成今日的樣貌。自駕車也是,不是 AI 寫出來就能上路。

而車輛智慧化關鍵在線控系統,但台灣在這方面的技術不夠成熟,底層控制跟不上軟體開發,因此造成自駕車發展的瓶頸。但沈大維認為,未來汽車會跟手機一樣,核心廠商提供作業系統,第三方廠商則開發應用軟體,而這是新創企業切入的機會。

捷能動力創立於 2018 年,主要產品為標準化電動車和新動力系統(馬達)、電控(MCU)、傳動(齒輪箱)三合一動力總成,提供電動車動力解決方案,並具備整車開發與整合測試的能力。總經理呂百修認為,傳統車廠轉型會面臨許多困難,例如電池組合與車體結構開發需要大量資金與時間,而捷能動力想做的是提供模組化動力系統,讓其他廠商能專注於智慧化與自駕技術。

雖然台灣投入電動車產業已有多年時間,但仍有相當的進步空間,需要產業整合與平台合作,更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援。此外,智慧化也是台灣發展電動車的重要方向。藉此,台灣電動車產業將更有競爭力,在國際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參考資料

yahoo!汽車》、《聯合新聞網》、《數位時代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電動車大賣引發中國電池荒!為了搶電池,小鵬 CEO 在寧德時代工廠蹲了一週
電動車失火,要用比燃油車多 3 倍的水撲滅!特斯拉為何成為消防員的惡夢?
智慧車只能是電動車嗎?燃油車也可以,但得跳脫「工具」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