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发烧到了体温 40°C 也不会有伤害,不用去医院」这种观点对吗?

看到这样一篇文章: 感冒发烧需要吃退烧药吗? 文中观点是40°C以下都不必吃退烧药更不必去医院,这科学吗?
关注者
1,709
被浏览
1,539,136

185 个回答

科普不是你想做,想做就能做。你想说清楚一杯水的量,自己起码得有一桶水的认知储备。你自己也就知道一瓶子水,要把这一瓶子水说清楚就很难了,语言功底好的可以做到“普及”,但难以做到“科学”,所以不能算是好的“科普”。尤其医学科普更应该慎重,我觉得不是医生,没有从事过临床工作,最好不要进行医学科普,因为你不知道医生临床决策的思路。医生做科普是有目的性的,就是为了更利于临床工作的进行,而如果没干过临床,不过就是搜几篇文献或者看几页教科书,翻译成通俗的话说出来,可能你本身理解的就有问题,反而容易产生误导,更不利于临床工作。比如这一篇就是这样,我相信作者一定不是一个临床医生,虽然他文章里经常出现国外临床医生说的话,虽然他文章里很多医学相关的知识点都说对了,但是他的很多结论其实是自己理解出来的,他的理解是有问题的。以现在的资讯水平,网上搜索点文献资料一点难度都没有,搜索点医学基础常识也很容易,那篇文章的作者估计就是搜到了一点信息,凑了半瓶水的量,然后晃了晃,加了点自己的认识,就当一瓶水来卖了,这就叫“一瓶子不满,半瓶水晃荡”。

发烧是一种症状,症状这东西,在普通人和医生的眼里,可能是两码事儿。在普通人眼里,可能症状就等同于疾病了。看病就等于看症状,症状消失了就说明治好病了。比方说我发烧了,那么发烧就是一种病,温度高低反映了“疾病”的严重程度,“病因”可能是什么地方发炎了之类的。于是我去医院“看病”,要治疗的就是发烧的病,如果经过医生的处理退烧了,那么我就认为病治好了,没有退烧就说明病还没好。这是普通人眼里的症状。
医生眼里的症状则是另外一回事儿,它只是疾病的一个外在表现而已。如果疾病是杀人凶手的话,那么症状就是案发现场,医生就是那个要去调查凶手的侦探,他要从案发现场的蛛丝马迹中寻找线索,经过综合分析之后,找出案件背后的真凶。所以,在医生眼里,发烧不是病,它只是某种疾病的一个症状表现,而从这个表现中通常可以找到一些线索,比如温度的高低,热型,起病原因,伴随症状等等。在医学上有一条重要的临床原则,就是“首先明确诊断,然后给出治疗”。因此,在医生看来,发热确实是个问题,但发热不是诊断,并不是必须马上先把体温降下来,而应该寻找出现发热症状的疾病。
所以,临床医生们接受的教育是,如果不是高热,通常不要贸然使用退烧药降体温,而应该让子弹飞一会,让凶手的线索暴露的多一点,找到背后的疾病之后,再针对疾病给出治疗。这其实很好理解,就好像侦探到达案发现场,发现了被害死者,结果他不是去做现场调查,而是觉得死者应该尽早入土为安,而把尸体掩埋了,这分明是破坏现场掩盖证据,别说是柯南了,就是毛利小五郎也不会干这种蠢事!而且退烧药本身,可能也会对疾病带来不利的影响,相关解释可以看这里:一般感冒要吃什么消炎药比较好呢?是不是大部分消炎药都一样?
所以,如果不是高热,医生通常不会贸然使用退烧药,像那篇文章中提到的体温升高属于机体防御机制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医生需要明确诊断,在诊断明确之前不能破坏现场。但是,在病人看来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因为他们感觉发烧就是病啊,我来看病,医生竟然不给我退烧,或者做了很多检查,处理过之后,体温还是没有降下来——没有治好“病”啊!于是,病人会出现焦虑情绪,会高估自己疾病的严重程度。所以,医生会解释,即使不用退烧药,体温也不会无限制的升高上去;即使用了退烧药,也不见得就会治好毛病;这样的发热,即使到医院就诊,也不见得就会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就像那篇文章里提到的医生所说的一样。
另外还要纠正一点,虽然发热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绝不是说发热就是好事儿,退烧反而是犯错误。虽然体温升高时,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是增强的,但是时间长了也会造成免疫功能的紊乱;尤其是发热过程中代谢旺盛,机体消耗很大,也容易在原有疾病基础上诱发脏器损伤。所以,有必要的时候,即使病因还不明确,也还是需要先用用退烧药控制一下体温,而不能任其发展。

所以,如果是普通发热的话,可能即使是到医院就诊,也不见得就会短时间看到非常显著的效果,甚至医生可能都不会建议你用退烧药。可能你发烧了去看医生,医生检查过之后告诉你,暂时先不处理,再观察两天看看。然后你就认为:干!来看了医生也没给什么治疗,这不和没看一样吗!——不一样,这不能成为你不去医院的理由!因为有可能你不是那个可以暂不处理继续观察的病人;就算你可以暂不处理,有可能观察两天之后医生就会给出相应治疗了。就好像你吃了7个包子之后饱了,然后后悔自己应该直接吃第七个啊!

所以,发热虽然是机体的自我保护,但也会造成损害,是有必要去医院看医生的。而如果医生没有给出特殊处理,只是短期观察的话,也不必太过焦虑,遵医嘱执行就是了。

经常会有病人或者朋友问我:“发烧了怎么办?”

在我们烧伤科,处理病人发热是医生每天都需要做的事,遍布全身的烧伤创面会导致病人经常发热。正巧最近我治疗的一个病人发烧到41.5℃,借此病例,和大家探讨一下发热的处理方式,看看您在家能做什么?去医院医生会做什么?


宽敞的急诊大厅是每个危重患者的第一站


▶ 为什么发烧?


发烧是一种症状,不是一种疾病。所以发烧要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也就是先明确病因,最常见的病因是感染。比如感冒就是一种上呼吸道的病毒感染;和感冒症状相似的急性扁桃体炎是一种细菌感染。两者可以通过症状、体征和化验检查加以鉴别。治疗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感冒引起的发烧,使用抗生素治疗就是无效的。

除了呼吸道感染以外,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也会引起发烧,比如胆囊炎、尿路感染、伤口感染等等。感染的越重,发热会越高。

此外,还有一种中枢性的发热,是体温调节中枢的病变。这种情况很危急,表现为体温持续上升,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必须尽早尽快住院治疗。


▶ 有什么危害?

说到发热的危害,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脑子要烧坏的!似乎热度退了以后,患者的智商就会显著下降。这是一种主观想象,实际并非如此。


普通发热的主要危害是脱水,因为体温增高,汗液蒸发的就多,加上发热病人有时候伴随胃肠道的肿胀,即使喝了水,也不能充分快速地吸收。病人会因为脱水,而精神萎靡

所以病人出现精神恍惚的症状,并不是因为脑子烧坏了,而是脱水了。


严重的高热会危及生命,主要的原因是血液中的电解质紊乱,引起脑水肿、高热惊厥

如果体温超过42℃,那么血液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会在血管内凝结住,堵塞血管。这是必然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所以,体温的临界点是42℃,超过这个点的高热,一般很难挽救生命。医生会尽全力把体温控制在42℃以下。



▶ 高热的危害那么大,发烧了以后该如何治疗呢?

既然发烧本身不是一个病,擒贼先擒王,当然首先是针对引起发烧的病因进行治疗——对因治疗,也就是从根本上解决发热的源头。比如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就要使用敏感而又强力的抗生素。用重拳击倒在身体里肆虐的细菌,让它们知道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扯远了……



除了对因治疗,还有对症治疗,什么是对症治疗呢?就是有时候,对因治疗效果不好,或者是没那么快起效。远水解不了近渴啊,发烧久了,对身体也是有伤害的。比如感冒引起的发烧,感冒病毒这个病因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就要针对发热这个症状,进行退热方面的治疗了。

38.5℃以下的发热称为低热,多见于普通感冒。低热的主要治疗措施是物理降温,也就是用冰袋或者冷毛巾外敷额头,儿童可以使用冰宝贴等敷料。


38.5~39.5℃的发热称为中等发热。儿童的体温中枢发育没有完全,普通感冒也会很容易地烧到这个体温,而且可能持续好几天,作父母的会非常担心。这个阶段,除了物理降温外,还建议使用一些药物降温,比如:布洛芬(美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栓等非甾体类的抗炎药物。

这里说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退烧药的使用是有时间限制的,一般每隔6小时服用一次。很多孩子发烧后,喝了退烧药,热度退了,可是不久又反复了,但是还没有到下一次可以喝的时间,怎么办呢?


其实不用特别担心,中等程度的发热对身体的影响不大,反反复复都是正常的。等到下一次可以喝退烧药的时候再喝就可以了,不必急着一定要把热度降下来,适度的发热也是有利于杀死细菌和病毒的。

但是,我们建议在中等发热的时候,补充一些液体和电解质,防止脱水以及电解质平衡紊乱,在家中,喝点盐水或者运动饮料,医院里会静脉输一些生理盐水等液体。


39.5℃以上的发热称为高热。这时,就不建议自己在家中处理了。推荐去正规医院治疗。比如面对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发热到41.5℃的病人,医生有什么法宝呢?


心电监护设备


首先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监测病人的心率、血压、呼吸、氧饱和度、尿量等指标。这样做可以随时掌握病人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后续的很多治疗方法是会有副作用的,必须做到防患于未然。

高热的病人就像一辆在高速公路上飞驰的失控车辆,路上的一块小石头就有可能导致翻车。所以我们需要检测路况和车况,才能为这辆状态异常的车辆保驾护航。


“微截流”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


高热也需要物理降温

高热不能仅靠冰袋物理降温。需要更高级的冰毯、冰帽等降温装置,进行局部或者全身的降温,尽快把体温降到40℃以下,防止出现惊厥等严重的并发症。没有这些设备的医院可以使用酒精擦浴治疗,利用酒精的挥发性质,尽快降低体表温度。但是这种方法不能使用于儿童患者,因为容易引起酒精中毒。


大量输液

高热必须通过静脉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而且建议使用中心静脉置管来补充。中心静脉的好处有很多:比如可以在短时间内补充比较多的液体;也可以承受比较高的渗透压;同时,如果血压维持不住,中心静脉可以更好地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常温液体的大量输入中心静脉也会有助于降低体温。


使用输液港可以精确地掌握输液的总量和速度,就像港口对于船舶的管理一样细致,中心静脉就是一座大城市的主要港口


激素

激素是一把双刃剑,用的不好,会掩盖病情,降低免疫力,导致疾病恶化。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激素的文章《一个故事说透“湿疹”与“激素”的恩恩怨怨》,附在本文后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下。简单地说,激素就像是师长的鼓励,如果平时一直听,会把孩子惯坏;但是在逆境中,真就需要那么一两句有点夸张的话来鼓鼓劲。这时候就不考虑它的副作用了,因为一旦体温超过42℃,命都保不住了,又谈何副作用呢?


一道照进心灵的圣光是最厉害的武器


镇静治疗

就像前面说的:高热病人就像一辆失控的高速汽车,发动机、轮胎、变速箱、甚至挡风玻璃,大部分的零件都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随时有可能崩溃,我们应该尽快让车辆速度降下来。高热病人由于痛苦和紧张,会出现烦躁、心率快、代谢高的状态。医生使用镇静药物让他们安静下来,不仅有助于保护心脏等重要的器官,防止这些器官过度劳累而衰竭,同时还可以减少肌肉做功产生的热量,进一步降低体温。深度镇静有那么多好处,但是必须在重症监护室才可以进行,因为这种程度的镇静,会有窒息、低血压等风险。需要前面提到的电子设备进行监护,以免发生意外。


挽救危重病人好比打仗,各种药品就是我们的弹药


但,即使我们有那么多的手段可以运用,有时也难以挽回高热病人的生命。

光明似乎近在咫尺,但有些病人却注定无法走出黑暗,这是医者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