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挤兑什么意思?

关注者
25
被浏览
235,435

10 个回答

挤兑是个金融术语,通俗的说就是有存款的客户短时间内到银行里集中兑现

医疗挤兑就是医疗资源的集中“兑现”

但是,金融挤兑的前提是有存款,医疗资源也一样,有医疗份额的人才有资格挤兑。实际上,很多西方国家的医疗不是权利而是生意,从来没在医院前边加上过人民定语,市场规律下,只以钱分配资源,所以他们的很多人民连名义上的医疗资源占有都不存在,谈何挤兑?

所以资本主义规则下的私有制主体医疗,没钱的人没资格挤兑,有钱的人医疗资源供应充足不需要挤兑

当然,无论金融还是医疗,都是正常秩序,一旦遇到非常情况,当没钱就活不下去的时候,本来没存款的人也会拿着枪来兑现。

同理,一旦遇到严重瘟疫,现本来可以忍受的咳嗽声,因为疫情公开变成了死神的迫近的脚步声,那么平日里看不起病没资格接受资本主义医疗服务的人就会产生“政府应该管我”的幻想,对生的渴望和对死的恐惧,会让这份“政府应该管我”的幻想在遭到拒绝的时候 ,变成革命的火种

这种时候为了维护制度信用、保持经济稳定、防止社会动乱、减少资本蒸发,资本政府会做出开仓放粮、开门收诊的样子去安抚人们的恐慌和绝望,以对冲潜在的暴力革命情绪

不过,如果不是实在没办法,资本家是不会讲仁慈的,这种程度的面子工程当然为的就是把躺街上等死的人挪到医院等死罢了,核心医疗资源不仅要留着保命,奇货可居、投机倒把啊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人还想着盈利增殖呢

所以别信他们卖苦,参考中国数据,再挤兑也就5%的死亡率,这超过10的死亡率,和他们表现出来的“挤兑”惨状并不相符

从极力隐瞒,到惨淡防疫,不过是欲擒故纵罢了,明着好像在治,实际是为了更高一层的隐瞒,背地里还是要“群体免疫”,作出一副“政府在做了,疫情控制了”的逻辑假象,好忽悠大家赶紧复工贡献剩余价值罢了

全球局势发展到现在,感觉是不是老天给了提示?让疫情先在湖北发生?中国打了一个漂亮的模版,虽然也有探索反复,可整体上几乎是标准模版了,还各个情况都有的,为啥国外抄作业都抄不好?

看了好几个朋友发的朋友圈,欧洲好多国家民众们该聚会聚会,该跑步跑步,该上街上街,该会友会友,一如常态,偶尔还上街宣称个民主自由,不由得让中国人哀呼,这心是真大啊!


就拿表现最突出的英国来说吧,号称是全民免疫,想啥玩意儿呢?全民免疫那是针对疫苗而言,不是针对肆虐的病毒,还达到60%感染就可以实现防疫?没看到武汉一家一家的团灭嘛?人间惨剧,频频上演,英国人还准备按照困难模式挑战自我,佩服佩服。

抱怨完了,聊点实在的,这次疫情让很多人了解了一个名词—“医疗挤兑”,随手搜索了下,貌似目前还没有人来解释这个词,我简单以个人浅表的理解说一下,金融上有个词叫做“银行挤兑”,指的是大量民众在短时间内集中要求提现,当挤兑行为发生时,如果银行存款准备金不足以支付,往往会使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进而破产倒闭,比如1930年美国的合众国银行倒闭。历史上一旦挤兑发生,几乎没有办法阻止事态的扩大,因为这是恐慌-行为-结果-恐慌的死循环,除非可以遏制住民众们的情绪,重建信心,不只是自己不去参与挤兑,同时也相信其他人不会去继续挤兑,否则,就依旧是囚徒困境,这次疫情的发展线,充分证明,全球防疫及医疗体系的脆弱、人们有限的应对能力以及在不久将来发生灾难的必然性,当雪崩来临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而这次发生在湖北尤其是武汉市的情况,就是非常典型的医疗挤兑,有一个报道里面说,1月27日,超过1万人涌入了武汉市的发热门诊,远远超过接诊能力,我想全国各个城市发热门诊量,在疫情刚刚报道出来的时候应该都发生了一个激增,只不过因为其他城市中,肺炎患者没有那么多,所以还可以应对。当发生医疗挤兑的时候,会出现什么连锁反应?先是临床工作量的急剧增加,导致待诊、就诊时间的延长,然后出现大量达不到标准防护的病人及家属,在非隔离区域反复交叉感染,接下来是更多的人被传染,形成恶性循环。常人可不要太相信自己的防护水平,那是需要临床上反复训练考核的,一般人连口罩都不一定能严格按照标准戴足一整天,何况其他?

武汉疫情中央介入后,呼吁民众轻症居家隔离,而目前大部分国外政府都做了同样的要求,这说明,各国的医疗资源都不具备超大型灾害的应对能力,在武汉的救援上,国家有几件事做得特别棒,一个是迅速出动了我国的军队医疗储备,一个是短期内建立隔离医院及方舱病房,将全部确诊轻症病患集中隔离,一个是13个省市定点帮扶13个城市,倾一省之力救助一个城市,这才控制住了局势。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过各省市的帮扶名单,一个个主任医师、护理主管,都是各个医院的骨干,国家是在用全国医疗机构的中坚力量打这场战争,抱得是战必胜的信念,我看得是小心脏颤颤巍巍,万一在局势还没有控制住的时候,再出现某一个大型城市的爆发,这医疗储备能不能应对,真的是两说。国人的自律也起到了特别大的作用,这么多的人愣是都配合着把自己关到了家里,国家经济近乎停摆一个月,等到以后回忆起来,绝对是场值得书写的战役。

为什么最开始湖北的局势控制不住?除了瞒报、恐慌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因素,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那么就是在外部环境发生改变时,我们的应对方式也应随之发生改变,只用同一套的认知来进行行为,哪怕这个认知是根深蒂固、深入骨髓的,也会是错误。下面的话,非常重要,尤其是现在处在海外疫情严重城市,且暂时无法回到国内等安全区的同胞,一定要认真的看。

我们正常人对于就医的认知是生病了去医院挂号,然后看诊、检查、取药、复诊,这个的大前提是整个公共医疗体系处于平稳期,当医疗体系发生资源不足的情况时,这中间的时长会无限制的延长,这个延长会直接导致大家在医院内停留的时间增加,因为此次病毒为呼吸道传播,所以势必会造成相互传染,而在医院停留时间的增加也会导致身体能量的消耗,对于老年人,单独就医比较少见,多半是家人子女陪伴,这就又搭进去一个健康人,再次恶性循环。这就是外部环境发生改变,不能够再用惯用的就医思维去执行,一旦发现就诊时间超过常规的2倍,实际上就应该敲响警钟了。


疫情发生后,我一直在做公益性的讲座,面对疫情严重和非严重的城市居民,讲座内容是不一样的,疫情治疗指南上的指导,对于轻症患者,归纳起来应该是:1、保存体力,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活动;2、检测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血压、脉搏,如果有条件可以检测血氧饱和度;3、按时按量吃饭、饮水,最好自己记录出入量,安排合理睡眠,避免熬夜、酗酒等行为;4、适度减少内心恐慌,对于增加抵抗力绝对有好处。医院只是做检查的地方,早期的输液是为了补液、抗炎,饮水和口服抗生素都可以替代,居家但不盲目,时刻检测生理指标,一旦发生变化,或有变差的趋势,及时就医,血氧饱和度就是个非常好的数值,可以在家监测,一旦有持续下降的势头,赶紧抱着记录表去找医生,相信我,面对如此冷静沉着配合度高的病患,每个医生都更想加急抢救的。

在我国,医疗资源不足一直是个趋势,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会觉得近些年看病挂号越来越难,尤其是儿科和专家号,只不过因为普通内科、外科及其他科室暂时还可以运转,所以普通人体会不到,未来各个科室都会出现类似的困境,因为人口红利对于医疗资源就是个负因子,当我们共同高考时,我们最多只和同年龄阶段的人进行资源竞争,而医疗就不同了,当你过了60岁发现需要住院的时候,和你竞争资源的是全部60岁以上的人,包括80岁的爷爷和90岁的老奶奶,不知道这次大家看没看抢救的账单,反正我是看到了那个几十万的结算价格后,默默摸了摸自己新近购买的百万医疗保险。

不过我也特别理解非医疗人员面对疾病的恐慌感,所以我要开始广告时间了,线下医疗资源被挤兑了?可以换成线上啊,育果健康管理 中的「视频问诊」模块,24小时无时差,1分钟响应,100%真实医生‘面对面’,一个账号可以同时询问成人与儿童,全家都涵盖,还有隐藏的300+北京三甲医院核心科室副主任级别以上的专家回呼,一般人我不告诉他,最最关键的是价格特别美丽,这么全面的就医资源,日卡69、年卡才799,合一天2块多,这么好的服务抓紧来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