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脫離舒適圈?尋找這 3 種情境,讓大腦突破慣性思維陷阱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如何脫離舒適圈?尋找這 3 種情境,讓大腦突破慣性思維陷阱

開工後,你是否已開始朝自己訂下的目標前進努力,還是仍然在原地徘徊,跨不出改變的第一步?

其實你會習慣於以往的日常例行事務,這麼不想改變,很大的原因可能出在你的「大腦」!

為什麼你都做熟悉、習慣的事,不想改變?

第一,大腦就像一顆「預測引擎」,在你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的情況下,你會感到最自在,而你所習慣的一切(如日常習慣、工作流程等)由於是你熟悉且能掌控的,你確切知道這些事將會如何進行,你心情上自然會感到比較愉悅。

第二,大腦的運行機制會希望在任何特定的活動上,消耗最少的能量。基本上,大腦雖然很小,但它消耗的能量約是你每天日常能量的 20-25%。在總消耗能量不變的情況下,做的事需要的時間越少,消耗的精力和能量就會越少,而也就因為這樣,你會想選擇熟悉的事情做。

三種情況下,你可以試圖挑戰大腦

日復一日,就像每天工作處理的例行事務,雖然你會變得越來越熟悉這些流程和細節,做起來也都得心應手,但待在舒適圈久了,穩定、停滯可能會形成「怠惰」;如果以職涯或人生等長期規劃看來,就會是一成不變,沒有新突破的狀態。

那,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你可以試圖用理智打敗大腦?

1. 當更有效的工具、工作方法出現時

舉例來說,你可能是學術研究人員、數據分析師、工程師,處理大量的文字和數據資料是你最頭痛的事。

你原先一定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習慣使用的工具,但在工作環境中,不論是同事推薦或公司由上而下採用,總會有新的方法和工具要學習使用。

然而,大腦因為「習慣」過去的方法與模式,你可能會歷經一段反抗、不想接受新東西的階段,但如果這些新的方法或者工具,最終真的能節省你花費的時間(大腦所需的能量),或者能提升你工作流程自動化的比例,你是不是就能把時間花在真的必須用手做的事上?

2. 當舊有的方法阻礙你前進時

其實,已經養成的日常習慣、熟悉例行事務流程,並沒有不好,只是當這些已成「習慣」的行為,已經阻礙你成長,或使你無法達成目標,你可能得思考一下拋掉這個習慣了。

舉例來說,當你還只是個初入社會的新鮮人,平日需要對內對外溝通的人比較少,你是以 A 方法處理 E-mail 和工作訊息;但當你工作經驗越來越豐富、年資越來越多,需要溝通的訊息可能會呈指數型成長,如果仍然以 A 方法處理信件和訊息,那可能會耽誤你處理更重要事情的時間。

3. 當你的工作內容型態變化或換工作時

假如你原先是只要處理技術面的工程師,但因為表現太好晉升為工程主管,你的職責就不僅僅是解決技術問題,反而更多是「人」的問題。

這時候如果不改變舊有的思維其實會讓你有些時空錯亂。像是擔任技術職時,你的職責可能是盡快找出開發過程中的缺失並且提出解決方案,但一旦當上主管職,你更有職責將問題留給團隊成員去發現與思考,而不是依舊有的模式直接點出問題。

改變習慣、建立新的更好習慣可能需要時間,你的大腦可能會因此感到不舒服(因為它無法準確預測嘗試新東西會發生什麼事),但如果新的思維、習慣、工作方法能夠驅動你朝目標更進一步,也就是脫離舒適圈、驅動你成長的關鍵第一步。

參考資料

FastCompany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你可能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