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汉语文字)_百度百科

[gǔ]
汉语文字
展开4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谷(拼音:gǔ 、yù),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2]。“谷”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属会意字,古字形上部像水流出的样子,下部像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谷”的本义指山谷,即两山间狭长而有出口的地带或水道。山谷内不便于行走,故又比喻为困境,如:进退维谷。 [3]
“谷”是汉字部首之一,序号:162。 [6]
谷物的“谷”本作“穀”,属形声字,从禾、㱿(què)声。“穀”本是庄稼和粮食的总称,也专指谷子,是一种草本植物。在一些方言中,“谷”也指稻。典籍中“穀”和“谷”常通用。汉字简化时,用“谷”代替“穀”。 [3]但仅限用于粮食作物,“穀”用于其他意义(美善、姓氏等)时不宜简化为“谷”。 [6] [8]
中文名
拼    音
gǔ、yù、lù
繁    体
穀(谷物,谷子)
部    首
谷、八、口 [5]
五    笔
WWKF [1]
仓    颉
COR [1]
郑    码
OOJ [1]
笔    顺
撇、点、撇、捺、竖、横折、横 [5]
字    级
一级(编号:0798) [2]
平水韵
入声一屋(gǔ、lù) [4]
总笔画
7+0、2+5、3+4
四角码
8060₈ [1]
统一码
8C37 [1]
注音字母
ㄍㄨˇ,ㄩˋ,ㄌㄨˋ
笔顺编号
3434251
造字法
谷:会意字;穀:形声字
字形结构
合体字,上下结构
异体字
𠔌、糓、𣫋、𥝻、𥞤、𥡛、𣖫

文字源流

播报
编辑
“谷”的意思有“山谷”和“谷物”两个大类,二词分别来自不同的两个字。
【甲组】“谷”字形演变流程图 [22]
山谷的“谷”,甲骨文作甲组图1,上部两个八字重叠,下面是一个口。两个重叠的“八”像水流的形状,山谷内少水或无水,故将“水”字省去中间一长画,保留两旁四小画表示小溪流。口表示谷口。金文(甲组图2)字形与甲骨文相同。小篆(甲组图4)字形沿袭甲骨文,下面八字变形。汉隶字形沿袭秦篆,字形方块化。有的隶书将下面的“八”写成一横(甲组图5);楷书又将其写作“人”。从甲骨文字形来看,“谷”最初义为两山之间狭长而有出口的地带。 [22-23]
两山之间的狭谷大多有水流淌,于是用为山间的水流或江河的支流。如《道德经》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山谷虽有小水,却不能行船。这个谷字与川字并列,指大江大河的支流。
山谷在两山之间,古代又用谷作为两山之间可以通行的夹道名称。由于“谷”字具有“深坑、凹陷"的含义,“谷”字的含义进而还可以引申为“深的坑穴”。在中医学中,“谷”常与“谿”并称。“谷”也称“大谷”,“谿”为“小谿”,均指肢体肌肉之间相互接触的缝隙或凹陷部位,为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处所。
有水流的峡谷,一般源于高山,进去之后,两边和前面都已无路可走。“谷”因此引申比喻为“困境”。如《诗经·大雅·桑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进退维谷”一词中的“谷”是用“山谷、深坑”之义来比喻“困境、穷境”。 [24]
【乙组】“穀”字形演变流程图 [25]
谷物的“谷”本作“穀”,是形声字,从禾、㱿(què)声。从禾,表示与粮食作物有关;㱿即壳,表示音读,也表示谷类植物所结穗实上的谷粒有壳甲的意思。“穀”字本是庄稼和粮食的总称。从“穀”字的“庄稼、粮食”义引申出了“生长、养育、进食、俸禄”等多重含义。
综上所述,在古代,“谷”字的本义是指山涧的流水以及与之类似的山间的凹陷地貌,主要是属于地质、地理自然景观。“穀”则指的是庄稼与粮食,以及引申出来的相关意义。现代汉语中的“稻谷、五谷”其本字都应该是“穀”字,只是简化后统一写作“谷”。
将“穀”字写作“谷”字的简写方式自古便有。古人写“穀”字时偶尔用笔画简单又同音的“谷”字代替。《诗经·邶风·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孔颖达疏:“孙炎曰:‘谷之言穀。穀,生也;谷风者,生长之风。’”在《新语·慎微》中:“弃二亲,捐骨肉,绝五谷,废《诗》《书》。”唐·张悦《祭城隍文》:“庶降福四虻,登我百谷。”这两处引文中假借“谷”为“穀”,指庄稼和粮食。
“谷”在古时便假借为“穀”字使用,因此将“穀”合并简化为“谷”有历史文献依据,是自古传承而来的,并非毫无根据的合并简化。因此在阅读古书、汉字繁简转换时必须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 [23-24]

详细释义

播报
编辑
读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名词
山间的水流。
stream
《公羊传·僖公三年》:“无障谷。”
《韩非子·五蠹》:“山居而谷汲者,膢腊而相遗以水。”
泛指江河的支流。
《老子》:“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墨子·亲士》:“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
两山或两块高地中间的狭长而有出口的地带(特别是当中有水道的)。
valley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漾水》:“水出西北天水郡黄卢山腹,历谷南流。”
晋·司马彪《赠山涛》诗:“上凌青云霓,下临千仞谷。”
萧军《八月的乡村》一:“小溪不大纡曲,伸长在谷底下。”
河谷;山谷;峡谷虚怀若谷
水流会聚的地方。
confluence
老子》:“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深的空穴。
《易·井卦》:“九二,井谷射鲋。”
王引之《经义述闻·周易上》:“《说文》壑字从谷,谷犹壑也……井中容水之处也。”
中医学名词。常与“溪(谿)”并称。谷指肢体肌肉之间相互接触的缝隙或凹陷部位,为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处所。
valley
《素问·气穴论》:“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肉分之间,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溪谷三百六十五穴会。”
《素问·五藏生成篇》:“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按,“四”当作“三”。
比喻困境。
poor
《诗经·大雅·桑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Gǔ)姓氏用字。
粮食作物(稻、麦、谷子等)的总称。
grain
《礼记·曲礼下》:“岁凶,年谷不登,君膳不祭肺,马不食谷。”
《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百谷;五谷丰登;
特指谷子(粟)。
millet
谷穗;谷草
〈方言〉或稻谷;未脱壳的水稻的籽实。
rice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这两天的价钱是糙米五块,谷三块。”
动词
赡养;养育。
《诗经·小雅·四月》:“民莫不谷,我独何害。”
生;生活。
《国语·晋语七》:“若禀命而弃之,是焚谷也;其禀而不材,是谷不成也。”
进食。
《国语·晋语六》:“既退荆师于鄢,将谷。”
战国·宋玉《高唐赋》:“上成郁林,公乐聚谷。”
-
见例词
-
见例词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大词典》 [7]《现代汉语词典》 [6]《汉语大字典》 [8]

古籍训释

播报
编辑

说文解字

【卷十一】【谷部】古禄切(gǔ)
(谷)泉出通川爲谷。从水半見,出於口。凡谷之屬皆从谷。 [10]
【卷七】【禾部】古祿切(gǔ)
(穀)續也。百穀之总名。从禾𣪊聲。 [12]

说文解字注

【卷十一】【谷部】
“(谷)泉出通川爲谷”注:《釋水》曰:“水注川曰谿。”注:“谿曰谷。”許不言者,許以谿專係之“山豄无所通”也。川者,毌穿通流之水也,兩山之間必有川焉。《詩》“進退维谷”,叚谷爲鞫。毛傳曰:“谷,窮也。”即《邶風》傳之“鞫窮”也。
“从水半見,出於口”注:此會意。古禄切。三部,亦音浴。 [9]
【卷七】【禾部】
篆字下注:此篆依《五经文字》木部正。
“續也”注:穀與粟同義,引伸爲善也。《釋詁》毛傳皆曰:“穀,善也。”又《大雅》傳曰:“穀,祿也。”
“百穀之總名也”注:《周禮·太宰》言“九穀”,鄭云:“黍、稷、稻、粱、麻、大小豆、小麥、苽也。”《膳夫》“食用六穀”,先鄭云:“稌、黍、稷、粱、麥、苽也。”《疾醫》言“五穀”。鄭曰:“麻、黍、稷、麥、豆也。”《詩》《書》言百穀,種類繁多,約舉兼晐之詞也。惟禾黍爲嘉穀。李善引辥君《韓詩章句》曰:“穀類非一,故言百也。”
“从禾,𣪊聲”注:𣪊者,今之殼字。穀必有稃甲,此以形聲包會意也。古祿切,三部。 [11]

广韵

古禄切,入屋見 ‖ 谷聲屋部(gǔ)
谷,山谷。亦善也,窮也。又姓,漢有谷永。又欲、鹿二音。
【校釋】周祖謨校勘記:“善,黎本作養,與《唐韻》合。案《老子》‘谷神不死’王弼注云:‘谷,養也。’”
盧谷切,入屋來 ‖ 谷聲屋部(lù)
谷,《漢書·匈奴傳》有谷蠡王。蠡音离。
余蜀切,入燭以 ‖ 谷聲屋部(yù)
谷,山谷。《爾雅》曰:“水注谿曰谷。”《說文》曰:“泉出通川爲谷。”亦虜三字姓,吐谷渾氏。又音穀。
古禄切,入屋見 ‖ 殻聲屋部(gǔ)
穀,五穀也。又生也,禄也,善也。《說文》曰:“續也。百穀之总名。”今經典省作穀,餘從𣪊者並同。古禄切。十七。 [15]

康熙字典

【酉集中】【谷部】 谷;部外筆画:0
(gǔ)《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古禄切。音穀。《说文》:泉出通川为谷。从水半见,出於口。《韵会》:两山闲流水之道也。《尔雅·释水》:水注谿曰谷。疏:谓山谷中水注入㵎谿也。《易·井卦》:井谷射鲋。注:谿谷出水,从上注下。《公羊传·僖三年》:桓公曰:无障谷。注:水注川曰谿,注谿曰谷。《礼·祭法》: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财用也。《老子·道德经》: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又谷水。《管子·度地篇》:山之沟一有水一无水者,命曰谷水。
又暘谷,日所出处。昧谷。日所入处。《书·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
又《集韵》:穷也。《诗·大雅》:进退维谷。疏:谷谓山谷、坠谷,是穷困之义。
又《广韵》:养也。《老子·道德经》:谷神不死。
又《尔雅·释天》:东风谓之谷风。《诗·邶风》:习习谷风。《诗诂》:风出谷中也。疏:谷之言谷。谷,生也。生长之风也。《前汉·王莽传》:其夕谷风迅疾。师古曰:即谷风。
又《韵会》:竹沟曰谷。《前汉·律历志》:黄帝使伶伦取竹之解谷。注:解,脱也。谷,沟也。取竹之无谷节者,一说解谷,昆仑之北谷名也。
又壑谷,窟室也。《左传·襄三十年》:郑伯有为窟室夜饮,朝者曰:公焉在,其人曰:吾公在壑谷。注:地室也。
又人足内踝前后一寸陷中,曰然谷穴。《奇经考》:阴蹻之脉,起于跟中足少阳然谷穴之后。
又地名。《春秋·定十年》:公会齐侯于夹谷。杜注:即祝其也。
又郡县名。《前汉·地理志》:上谷郡,秦置。《魏书·地形志》:谷阳县,属𨻰留郡。
又山名。《山海经》: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
又姓。汉有谷永。
又复姓。金有夹谷谢奴。《金·国语姓氏解》:夹谷曰仝。
(yù)又《广韵》余蜀切。《集韵》《韵会》俞玉切。并音欲。义与《说文》《尔雅》同。
又姓。北魏有谷浑氏。
又吐谷浑氏。《金壶字考》:音突浴魂。
(lù)又《广韵》《集韵》《韵会》并卢谷切。音鹿。《史记·匈奴传》:置左右谷蠡王。注:谷蠡,音鹿离。
又叶乞约切,音却。《史记·龟筴传》:有介之虫,置之谿谷。收牧人民,为之城郭。
又叶鱼律切,音聿。《易林》:鹿畏人匿,俱入深谷。命短不长,为虎所得。
《音学五书》:山谷之谷,虽有穀、欲二音,其实欲乃正音。《易》井谷,陆德明一音浴,《书》:暘谷,一音欲,《左传》南谷中,一音欲,《史记·樊哙传》横谷,正义音欲,《货殖传》谷量牛马,索隐音欲,苦县《老子铭》书谷神作浴神是也。转平声则音臾,上声则音与,去声则音裕。今人读谷为谷而加山作峪,乃音裕,非。
考證:“《公羊傳·僖三年》:桓公曰:無障谷。註:水注川曰溪,注溪曰谷。” 謹照原文溪改谿。“《左傳·襄三十年》:鄭伯爲窟室夜飮,朝者曰,公安在,其人曰,吾公在壑谷。註:地室也。”謹照原文鄭伯下增有字。安在改焉在。 [13]
【午集下】【禾部】 穀;部外筆画:10
(gǔ)《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古禄切。音谷。《说文》:续也。百谷之总名。从禾,㱿声。《长笺》:穀有穅秕,故从㱿。《书·洪范》:百谷用成。《礼·月令》:孟秋农乃登谷。《周礼·天官·大宰》:三农生九穀。注:郑司农云:九穀:黍、稷、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麦。一说九穀无秫大麦,而有粱、苽。又《天官·膳夫》:食用六穀。注:黍、稷、粱、麦、苽、稌。又《天官·疾医》:五穀养其病。注:麻、黍、稷、麦、豆。《酉阳杂俎》:九穀,黍、稷、稻、粱、三豆、二麦。《尔雅翼》:梁者,黍稷之总名。稻者,溉种之总名。菽者,众豆之总名。三穀各二十种,为六十,蔬果之属,助穀各二十种,凡百穀。又《星经》:八穀星,主黍、稷、稻、粱、麻、菽、麦,乌麻,星明则俱熟。
又《尔雅·释诂》:穀,善也。《书·洪范》:既富方穀。《诗·陈风》:穀旦于差。《礼·曲礼》:自称曰不穀。注:谦称。
又生也。《诗·王风》:穀则异室。注:穀,生也。
又《尔雅·释言》:穀,禄也。《诗·小雅》:俾尔戬穀。注:穀,禄也。
又养也。《诗·小雅》:以穀我士女。《战国策》:求百姓之饥寒者收穀之。
又孺子曰穀。《荀子·礼论篇》:臧穀犹且羞之。
又国名。《春秋·桓七年》:穀伯绥来朝。注:穀国在南乡筑阳县北。
又水名。《周语》:穀洛鬭。
又扬子《方言》:螳螂,齐杞以东谓之马穀。
又姓。
又穀梁,复姓。
(gòu)又《集韵》居𠋫切。音冓。禄也。《论语》:不至於穀。皇侃读。
又楚地名。《左传·僖二十八年》:连穀。陆德明音义:胡木切,音斛。
又与穀同。《前汉·王莽传》:穀风迅疾,从东北来。
又与告通。《礼·檀弓》:齐穀王姬之丧。注:穀,当为告,声之譌。
又叶讫力切。《六韬》:纷纷渺渺,好色无极。吾观其野,草菅胜穀。
又叶工洛切。《诗·小雅》:俶载南亩,播厥百穀。既庭且硕,曾孙是若。
又与㝅同。《左传·宣四年》:楚人谓乳穀,谓虎於菟。
《集韵》:或从米作糓。 [14]

字形书法

播报
编辑

字形对比

字形对比(楷体)

书写提示

谷字书写笔顺
“八”居上半格,短撇和点笔分列竖中线两侧。“人”,居横中线部位,撇和捺相接于竖中线,罩住“口”。“口”,上宽下窄,在竖中线部位。 [5]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播报
编辑

中上古音

时代
字头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谷、穀
高本汉系统
k
uk
谷、穀
王力系统
k
ɔk
谷、穀
董同龢系统
k
ûk
谷、穀
周法高系统
k
ewk
谷、穀
李方桂系统
k
uk
西汉
东汉
谷、穀
uk
谷、穀
uk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屋沃烛觉
ok
谷、穀
北魏后期北齐
uk
谷、穀
齐梁陈北周隋
uk
隋唐
谷、穀
拟音/高本汉系统
k
uk
谷、穀
拟音/王力系统
k
uk
谷、穀
拟音/董同龢系统
k
uk
谷、穀
拟音/周法高系统
k
uk
谷、穀
拟音/李方桂系统
k
uk
谷、穀
拟音/陈新雄系统
k
ok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18-21]

韵书集成

韵书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谷、穀
入声
一屋
合口呼
一等
全清
古禄切/音欲/音鹿
kuk
入声
一屋
合口呼
一等
次浊
卢谷切
luk
入声
三烛
合口呼
三等
次浊
余蜀切/音谷
0juok
集韵
谷、穀
入声
一屋
合口呼
一等
全清
古禄切
kuk
入声
一屋
合口呼
一等
次浊
卢谷切
luk
入声
三烛
合口呼
三等
次浊
俞玉切
0iok
礼部韵略
入声
古禄切
入声
俞玉切
增韵
入声
古禄切
入声
俞玉切
中原音韵
入声作上声
鱼模
全清
ku
中州音韵
入声作上声
鱼模
叶古
洪武正韵
谷、穀
入声
一屋
全清
古禄切
kuk
入声
一屋
次浊
余六切
oyuk
上声
十九有
次浊
乃后切
nou
分韵撮要
阴入
第六东董冻笃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16-19]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方言类别
方言点
声母及韵母
调值
调类
官话(北京官话)
北京
ku
214
上声
官话(冀鲁官话)
济南
ku
213
阴平
官话(中原官话)
西安
ku
21
阴平
官话(西南官话)
武汉
ku
213
阳平
官话(西南官话)
成都
ku
21
阳平
官话(江淮官话)
合肥
kuəʔ
4
入声
官话(江淮官话)
扬州
kɔʔ
4
入声
晋语
太原
kuəʔ
2
阴入
吴语
苏州
koʔ
4
阴入
吴语
温州
ku
323
阴入
湘语
长沙
ku
24
入声
湘语
双峰
kəu
13
阳平
赣语
南昌
kuk
5
阴入
客家话
梅县
kuk
1
阴入
粤语
广州
kʊk
5
上阴入
粤语
阳江
kʊk
24
上阴入
闽语(闽南片)
厦门
kɔk
32
阴入
闽语(闽南片)
潮州
kok
21
阴入
闽语(闽东片)
福州
kouʔ
23
阴入
闽语(闽北片)
建瓯
ku
24
阴入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 [26]、汉典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