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邦集團總裁蔡萬才:做事業要苦後甘|天下雜誌

富邦集團總裁蔡萬才:做事業要苦後甘

 由前國泰信託集團蔡家兄弟(老二蔡萬春、老三蔡萬霖)的泥土長出、蔡家老四、現年六十九歲的富邦集團總裁、富邦銀行董事長蔡萬才,在十三年前「十信事件」發生、兄弟分家之後,與他的兩個兒子--富邦產物保險董事長蔡明忠(四十二歲)、富邦證券董事長蔡明興(四十一歲),以原有的產物保險為基礎,父子三人陸續共同開創了七家金融相關企業。
 去年富邦集團營業額達五、六百億元,主要的獲利約達一百億台幣。父子三人企圖心不止於此,還陸續籌設新公司,如直銷公司。更積極與「高鐵五虎將」所屬集團(大陸工程集團、太電集團、長榮集團、東元集團)籌設工業銀行,填補富邦集團為完整版圖的金融集團。此外,他們也積極挑戰跨世紀工程,投資金額高達四千多億元的高速鐵路。
 富邦父與子,憑藉著什麼樣的策略眼光,描繪出集團的藍圖?他們如何讓藍圖快速落實?他們又隱藏些什麼樣跨集團間的聯盟實力?他們如何在強烈企圖將銀行、保險、證券進行三合一的整合之際,防範防火牆被打通?在他們希望將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開、可退到幕後想更遠的事時,他們真的能去除中國人向有的「家天下」作風與文化,讓家族企業真能「公天下」?如何真的能留住好的專業人才?

    其他

 問:十信事件後分家,人家說你分得比較少。
 答:這沒有辦法。我們家不是我父親賺錢,是我哥哥賺錢,我沒有權利要求平等地分財產。依年齡,蔡萬霖較早參與家族事務,我貢獻時間很短。二哥如父,事業和財產的分派就聽他安排。土地有一部份賣掉,一部份蓋大樓,另一部份賣給自家的公司國泰信託。
 我從國泰產物創辦初期,就在這家公司,對公司的事務我比較熟悉。我們兄弟對國泰產保不了解,當時剛開始沒賺什麼錢,產險公司也不看好,所以大家也沒興趣,我就分到國泰產物(目前已更名為富邦產物保險)的經營權。
 問:這幾年你如何帶領富邦?
 答:還沒分家時,這事業要如何發展,我沒有決定權,主要是蔡辰男、蔡萬霖主導。我也沒有機會到外面單獨創業。分家後我海闊天空,從富邦建設開始。兒子留學回來,曾在外面做事,也到我公司做了幾年,有一些新的想法出來。剛好碰到政府開放金融業,蔡明興就提出做證券公司。之後銀行開放,我們就做銀行。
 問:你的經營理念是什麼?
 答:要有周密的計劃、分析,有把握才做。
 問:什麼東西齊備之後,你才會覺得有把握?

人才、資金要齊備

 答:當然是人才和資金,沒有的話,硬要做也不行。金融業是長期投資,靠借款來做不行的。
 此外,人才我最重視。所有的產物保險公司加起來,還沒有富邦保一家大,這是人才的關係。在艱辛的開創初期,我很重視人才的養成。富邦保還沒這麼大的時候,我的人和分支機構就比人家多,不動產是人家的幾十倍。這就是經營的理念不一樣。
 最大的差異在,當時國泰產物剛開始時,蔡家是最大股東,超過五○%的股份,差不多是七○%,沒有一家產險公司的股份如此集中,其他產險公司都是專業經理人在經營。我們是大股東自己經營,我當時三十幾歲。
 專業經理人經營在一定的條件之下才會發揮長處。台灣的產物保險公司三十多年來都還是瘦瘦的,原因有幾個。第一,台灣沒有保險人才,台灣產物保險的總經理都不是保險界的,對保險不了解。第二,當時總經理的年紀都比較高,當時五、六十歲了,差不多是可以做我爸爸了。他們跟我拚,我的吸收能力、體力都比較好。再來,他們都代表股東,有的是從銀行退下來的,所以他在任的時候只求公司不要出事情,每年有配息就好。
 我則追求長期經營。保險公司是長期經營,要先苦後甘。起先有賺錢要提準備金,也要忍受人事成本高。先培養人才,一、二十年後才會開花結果。但專業經理人知道他工作時間沒這麼長,不要做二、三十年才看得到結果的事,所以把保費放在銀行,一年就有百分之十幾的利息收入,何必買不動產、培養人才?所以當時其他保險公司配息都比我們好,一年百分之十幾,我們有時才百分之零點幾。大家都看我們平平,但公司的財務結構一年一年就有差距了。

絕對控制

 為什麼有這種差距,經營理念不同,投入的程度不同。專業經理人只能做到不把公司搞壞,在同業沒比別人差。不需要做長期的打算,股東也不一定了解你的苦心。
 像我這樣做沒人敢說話,因為我自己佔七○%的股份,小股東或許不滿意,也沒辦法拿我怎樣,我可以絕對控制,才有辦法支持到今天。
 問:你如何培養人?
 答:我信任人。我曾聽說許多產保公司的總經理、董事長為開源節源,親自管交際費。底下的人請客人吃飯、喝酒,報帳時,喝完的啤酒空罐就擺在總經理面前,總經理幫他算喝多少。我這裡相反,沒有交際費的限制,但也沒有人亂花。當然也要有制度,由經理事後簽字。曾經有一、兩個經理花得比較多,他也受不了別人的嫌疑,後來自己就換到別的公司去做。
 再來是本身有正確的想法。當時公司小,因為我讀法律,從創辦就開始介入,所以我最專業,合約我一個字一個字讀過,我最內行。員工、幹部對我規劃的方向很放心。
 我自己也很認真。只要是我出席的會議,我不遲到一分鐘,三十年如一日,我兒子遲到我都還會罵他。幾十個分支機構,我每三個月就去一次。從新竹、桃園,到高雄、台東,去和他們開會,鼓勵士氣,說明產險界的現況和公司的希望,好像自己也做文宣科長。
 開完會和大家一起吃飯,和他們打成一片,一千多個職員,我每個都認識。超過一千人之後我就沒辦法了,而且年紀也大了,記憶力差。
 問:你管事到幾歲?
 答:六十歲以前都是我在管。專心在這家公司,富邦建設的工地我也都會去。富邦建設是民國六十七年中美斷交那年成立的,當時生意很好,案子最多是在板橋、新莊、天母,好幾千戶以上。富邦建設賺很多錢。賺錢也買很多土地,有的沒蓋房子,出讓土地也賺了不少錢。後來做銀行很多是富邦建設賺的。另一方面是我賣持有的國泰人壽股票,當時一股一千多塊,一天賣一百張就有一億五千萬進帳,會計小姐存錢都來不及。
 問:你喜歡用什麼樣的人?

不喜歡花言巧語的人

 答:最好是和我們理念一致,我喜歡腳踏實地、表裡一致的人。花言巧語、拍馬屁,車還沒到就要幫我開車門的人,我不用這種人。
 問:你除了信任人,還會再栽培他嗎?
 答:是啊,也要讓他有希望。勞基法實施以前,我們很多退休的幹部福利比現在勞基法還要好。
 問:為什麼你要這麼做?
 答:這樣人家才會放心啊。在富邦產險待滿五年就有退職金,二十年有退休金,六十歲強制退休。我們那時就提存退休金,這些福利從以前就有了。我們有的經理領七、八百萬退休金。公司還有個不成文規定,經理級以上退休的,還可以在公司當兩年顧問,協理可以當三年。從公司創辦就有員工認股,每年從年終獎金撥一些出來換股,例如年終獎金一半發現金,一半換股票。若現金增資則照職位認股,每個人都有。
 問:你是台大法律系畢業,如何知道這麼多經營管理的事情?
 答:平常要關心,透過讀書或和人交往,精神都貫注在如何把事業經營好。
 問:對於專業經理人和傳賢不傳子,你的看法如何?
 答:公司沒有基礎的時候,要靠專業經理人比較不可能。創業的人要先打基礎,因為成敗沒人敢負責。公司有相當規模才慢慢改變,才從培養的人才中產生專業經理人。這樣專業經理人才能運作,這就是專業經理人運作的條件。
 我現在只做富邦建設董事長,這是百分之百的家族持股,沒有上市。富邦銀行有計劃上市,因為責任上的關係,我當董事長。不過我也差不多要交棒了。其他的關係企業我沒一家當董事長。我也勸我兒子以後不要當董事長,給專業經理人比較好,因為已經有基礎了。我們應該退到第二線,負責集團要走的大方向,和國際上來往,這些不是單獨一家可以辦的。個別公司的經營就由個別公司的專業經理人去做。
 問:為何家族的人要退到第二線?
 答:這樣才能坐大。我才兩個兒子,公司十幾家,而且每家公司的資金都上百億。一定要借重專業經理人。而且也要讓專業經理人知道集團給他們發展的空間,有一致的理念,不是要當奴才使用。
 有的企業家做太久了,跟他一起做的幹部也太老,現在交給他們太慢了,力不從心了。專業經理人有年齡的限制,真正交棒要再跳一代到五十歲的人。
 問:你說你不做沒把握的事。但有些銀行界的人說高鐵不可能成功,你為何敢做?

留名在台灣歷史上

 答:說不會成功是不了解。高鐵的風險很大,這是五家要一起做的,風險大家分攤。照我兒子蔡明忠說的,做高鐵是做功德比做事業的成分高。人家說鋪路造橋是積功德、修行。我以前也不贊成這樣的做法而跟他討論過,他說我們做事業做這麼大,應該做一個能留名幾百年的,留名在台灣的歷史上,說當時是某某千辛萬苦建這一條鐵路,帶動台灣的經濟再一次的發展。他是抱這種想法在做的。
 問:你支持嗎?
 答:世界上日本或歐洲的高速鐵路沒有一家虧錢,只有傳統鐵路虧錢。高速鐵路是大量、高速、安全。高速公路時間不一定能控制,空中也令人怕怕。很多區間,像嘉義到高雄卻沒有快速的交通工具。

高鐵要政府擔保

 問題是工程進行中會有很多風險,這要靠政府的行政權力來幫助。報紙說不應該用政府資源保證,這大錯特錯。這種事情沒有政府出面支持,民間沒有人敢做。這原本是政府應該做的事,所有土地問題、場站開發、地方無理的要求、協調,政府都應該支持,工程才能順利。工程技術沒什麼風險,最大的風險是政府。
 剛要建鐵路、橋墩,沒東西擔保,銀行怎麼願意借錢給你?政府當然要擔保,這鐵路建好之後就是國家重大的公共建設。這是公有物,政府要介入品質、管理,和公園、遊樂設施不一樣。
 問:財務負擔這麼大,你不擔心嗎?
 答:拿很多錢出來只是虧利息,也沒什麼風險。高速鐵路以後會擠破頭,一票難求,捷運的問題是票價貴,短程的交通手段還很多。此外,目前台北市捷運聯外的交通手段還沒建立起來,民眾使用不方便。
 問:高鐵對你們企業而言有什麼利益嗎?
 答:這是做功德的,是對大家好,不是只有我們好,久了大家就知道了。
 問:沒有像外面說的可以在沿線炒土地嗎?
 答:沒有,我們沒這樣。
 問:你退休後要做什麼?
 答:還沒有這個規劃,過幾年要是退休了,就到處去玩。
 問:你確定你兒子像你這麼能幹,能帶動這個集團?
 答:我兒子比我能幹,已經做這麼多年了,現在做得這樣子算是不錯,就知道他有優點,很滿意。
 問:他有你這麼強的父親,會覺得壓力嗎?
 答:當然剛出社會的時候會感覺到壓力,現在沒有了,現在他比我還行。

七歲喪母

 問:可否談談蔡家早期如何發跡的?
 答:我們是竹南的福佬人,當時在竹南種田,生活很艱苦,所以我四歲時全家才上來台北。
 我父親是種田人,沒受什麼教育,所以對學校事務沒什麼主張。但家教很嚴,在傳統時代,父親有很大權威。七歲時母親就去世了,父親就父兼母職,一直沒再婚。當時我上面有三個哥哥,一個姊姊,還有四歲的弟弟和一個剛週歲的小妹。大姐也才十四歲。所以我小時候,就是我大姐和我家的一個養女負責家裡的事情,她們很辛苦。
 我大哥和二哥蔡萬春開過雜貨店,是日本人的雜貨店,完全是日本的飲食用品,開了七、八年。剛到台北也賣過菜,但時間很短。
 我們有今天的局面,是有一個轉機。我大哥他很喜歡念書,自己研究如何製造醋,但二十四歲就過世了。中國人吃醋,日本人也用很多,用來醃漬醬菜或洗衣漂白。所以我們的雜貨店也賣自己製造的醋,只是有日本出名的品牌進口,我們的不成氣候。
 戰爭發生後,日本和台灣之間的運輸船都被軍隊徵調去了,沒有船可以運輸日本的物資來台灣。日本製的醋和醬油沒辦法到台灣來,我大哥和蔡萬春所做的醋,生意就忽然好起來,後來我們也做醬油。
 大哥蔡萬生二十四歲過世之後,二哥蔡萬春就接手。戰爭愈激烈,我們生意就愈好。很多要到南洋打戰的軍人過路台灣,過路的軍人也要吃醬油和醋,去南洋也會再載一些過去。吃習慣之後,南洋的軍隊也到台灣來採買,因為台灣比日本近,比較不會受到潛水艇的攻擊。我們在汀州路的工廠就變成軍需工廠,日本軍隊還派人來監工,台北就我們一家,要我們二十四小時趕工。
 所有當時缺乏的物資,如糖、鹽我們都有。台灣民間的物資缺乏,我們原料很多,所以有時候我們也偷一些出來給民間。當時,天還沒亮就有一些牛車由三重埔、新莊開來汀州路工廠外排隊,要載原料或醬油回去。

一夕致富

 這樣兩、三年,我們就賺大錢。錢一直溢進來,這是當初想不到的。所以人家說,錢四腳,人兩腳,想不要也不行。日本軍隊一直從台灣銀行抱新鈔來付訂金。一個普通的雜貨店,忽然間就富有起來。
 富有之後,我父親是農人,有錢就買地。當時大安區這附近的田最好,收的租金比較高,因為這一帶雨水比較多,一甲地收成的稻子也比較多。我父親都把賺的錢大部份拿來買在大安區這裡。仁愛路圓環、仁愛國中、仁愛國小、SOGO、愛群商場、復興國小,這一帶土地都是我們的。現在是東區的精華都是我們的。信義計劃區、靠近松山附近也有一些。像仁愛國中、興雅國中都是我們被政府以一坪兩百元,強制徵收的。如果以現在公告現值加四成徵收的方式,那不得了。
 問:你會擔心到第三代會不長進嗎?
 答:人說富不過三代。第三代若沒亂七八糟就會比較好,反而可能比剛富有的人還勤儉,比較愛惜生活用度。家裡擺設也比較古色古香,喜歡蒐集古董,不追求新潮。
 問:你重視孫子的教育嗎?
 答:孫子那輩的我就教育不到了,是他父母在教育。
 問:那你會擔心嗎?
 答:擔心是會擔心,不過現在時代變化得太快。以前三十年沒什麼變化,現在一年就變化很多,差幾年,小孩子的思維模式就不一樣。我孫子現在讀小學,阿公跟他說,他也不一定聽得懂或接受,因為他生出來就是那種環境,人家說新新人類。教他的時候,自己反而沒信心:我這樣教不知道對不對?
 問:例如什麼事情?
 答:例如吃飯。現在的小孩子普遍不喜歡吃飯。吃一頓飯,家裡不知道要跑幾圈。父母也沒什麼方法。以前沒得吃,就等三餐,那有可能不吃飯。也因此不可以糟蹋糧食,不可以吃一半就放著不吃,否則父母就收起來不讓你吃,或下一餐減半,是屬於權威的方式,所以小孩子不敢。現在的父母不敢這麼做,怕會沒營養,還要哄小孩來吃。教育的方法不一樣。
 現在用愛的教育,還流行要讓小孩從小就獨立自主,像蒙特梭利的教育方式。哪種方法對,我們就不知道了。
 現在我們要學西洋的也學不到家,人家也有嚴的一面,外國小孩八點睡就八點睡,不睡要處罰。

教育不中不西

 我們以前受日本打罵教育,是比較沒有創造性、死板,但很講服從。二、三十年前這代人當父母,社會比較安定。現在這代的人退休當祖父母,社會就比較亂了。因為社會的中堅換代了,現在四十歲左右的人在教育的兒女就比較不一樣了,少年犯罪多了。像日本現在景氣這麼不好,也沒有人抗爭,我們這裡不管對不對,到處都有人舉白布條。
 問:你認為這問題要如何解決?
 答:我不是教育專家,但我覺得教育課程要大大修改。過去數理之外都偏重思想教育,強調孫中山、蔣中正的偉大和五千年歷史文化,沒教人做人起碼的道德、法治和民主的重要,或家庭生活的規律、人際往來的禮貌,生活教育和人格形成應受的薰陶太少。歐美以基督教為中心,良知和誠實透過宗教養成。我們中國人沒有,所以社會就亂,沒有社會的節制。
 過去有儒教,好壞不說,至少社會有統一的標準。但儒教沒隨時代改變,現在還受到排斥。沒東西代替,大家都很空虛。現在宗教流行,就是一個精神寄託。所以教科書的編輯要建立適合台灣的道德教育。
 問:你覺得現在最重要、讓你最受用無窮的道德教育是什麼?
 答:愛家庭、尊敬長輩、愛護幼小,一切以自己家庭成員的利益為考慮,這樣才算負責任的人。這樣才不會做出太離譜、危害社會的事情。如果以個人為中心,這種社會就沒希望。
 你顧慮家裡成員,就不會做出害別人的事,因為會影響自己家裡的人。 (沈嘉信整理)

廣告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廣告
紐約市公共空間長劉雅婷:公共空間不是奢侈品,是必需品|2024 第五屆天下SDGs雙日國際論壇
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