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海新舵手 陳致遠 — 封測業赴星上市第一人|天下雜誌

萬海新舵手 陳致遠 — 封測業赴星上市第一人

他有何本事,吸引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夫人何晶與他合資進軍封裝測試事業?他有何特質,能為固守傳統運輸業的家族企業萬海航運拓展新版圖?近來才浮上檯面,成為萬海集團中最具影響力的陳致遠,要將萬海帶往何方?

    其他

今年六月,高溫、躁熱的中國大陸內蒙阿拉善高原境內,視野所及遍地黃沙。

 平日少有人煙的沙漠,來了一批驕客,他們個個都是來頭不小的企業家,搭乘著軍車改裝的四輪傳動車,在一座座被強風吹出像新月形狀般、起伏的沙丘間顛簸行進,二個多小時才從位於內蒙銀川機場抵達阿拉善最大的月亮湖生態旅遊風景區。
 這裡是大陸沙塵暴的起源點。
 這天,這群企業家在這片沙漠裡發起「阿拉善SEE生態協會」,這也是今年台灣總統大選、就職過後,兩岸三地共一○二位企業家首次大規模集會的地點。
 置身於一百多位企業家之中,一位身高一百七十八公分、整齊的頭髮,濃濃的眉毛、五官很深邃的年輕人站在大蒙古包的會議現場自我介紹,「我是誼遠科技控股體系公司董事長陳致遠,我們做的是創投和半導體,就是晶片測試,在新加坡有上市公司——聯合科技。我們家族萬海航運是台灣過去十五年最好的集裝公司,我們還有財務保險和銀行業務……。」
 成立於一九六五年的萬海航運,從原木運輸做起,發展迄今已經成為亞洲區間近洋貨運航運,由陳朝傳、陳朝亨及陳清治等兄弟共同經營,二○○三年營業額達新台幣三百七十六億元,根據《天下雜誌》五百大服務業排名為海運及船務代理業第二名。
企業第三代浮出檯面

 外界熟知的萬海航運集團接班人是今年三十八歲的陳柏廷,他是陳致遠的弟弟。陳柏廷五年前接手萬海航運,今年六月起身兼萬海航運和士林紙業兩家公司的副董事長,
 向來低調,今年四十二歲的陳致遠,是萬海航運董事長陳朝亨的長子,很少人知道,他是集團最有決策影響力的人。
 在家族事業體只擔任董事的陳致遠,真正的使命是開拓。藉由創投,陳致遠把家族事業版圖從航運跨到半導體、光電、數位內容,更把原本僅是台灣本地企業集團的萬海集團帶到新加坡。
 萬海想從單一的海運貨運業轉型為集合海空運輸產業,代表萬海集團運籌帷幄的也是陳致遠,他兼任華航、遠航兩家航空公司的董事或監察人。
 公眾知名度不高的陳致遠,在產業界知名度不小。從人脈到創投,再跨足高科技,讓萬海集團的集團版圖愈擴愈大。
 因為做創投,陳致遠幾乎成為「職業董事」。「連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多少家公司的法人董事,」陳致遠說。
 他的頭銜之多,從名片可以看出端倪。陳致遠的名片上一共有七家公司的名稱,分別是誼遠科技控股集團、宏遠育成創投、萬海航運、泰安產險、富鑫創投、晶誼光電、E2○通訊等。
赴星開拓新領域

 同時他也是資本規模達二億五千萬美元、新加坡聯合科技公司董事長,也創下封裝測試業台商赴新加坡上市第一人的紀錄。
 今年二月才在新加坡上市、專做封裝測試的新加坡上市公司——聯合科技(United Test and Assembly Center Ltd, UTAC),兩大主力股東分別是「交大幫」為主的台灣高科技創投——富鑫創投和由星國第一夫人何晶主導的新加坡淡馬錫控股公司。
 過去跟高科技沒有淵源,陳致遠為何能出任聯合科技董事長,同時和新加坡淡馬錫公司成為合作伙伴?「因為他當時的決策是對的!」今年五十四歲,聯合科技創辦人、曾任創投公會副理事長,現任聯合科技董事的富鑫創投執行長,同時也是聯合科技的創辦人之一的邱羅火說。
 一九九七年,邱羅火向陳致遠推薦聯合科技的投資案,沒有高科技產業背景的陳致遠卻一眼看出封裝測試廠在新加坡的商機。
創業精神備受肯定

 台灣半導體的產業鏈從晶圓代工、封裝測試,整體發展成熟而完整,但新加坡卻獨缺封裝測試中的記憶體測試。邱羅火回想當時,陳致遠從晶圓廠和封裝測試廠的比例來思考,馬上決定投資,「台灣晶圓廠很多,可是封裝測試公司有三十八家,新加坡十個晶圓廠,只有一家封裝測試公司,所以決定投資,」邱羅火說。
 陳致遠原本就是富鑫創投的主力股東,再加上個人投資,幾乎成為聯合科技最重要的投資人。
 台灣積極、充滿活力的創業精神,對以國營企業為主的新加坡也深具吸引力,新加坡淡馬錫控股公司就是看上台灣人旺盛的創業活力,於是加入聯合科技,「星資和台資的比例大約是四比六,」富鑫創投創辦人邱羅火說。
 聯合科技募資完成不到九個月就開始運作,一九九九年三月量產,營收三千萬美元,就賺了七百萬美金,「開辦費第一年就賺回來,還贏得『新加坡最佳新公司獎』,」陳致遠回憶聯合科技當時的榮耀。
 創投,是個講究人脈,也是投資「人」的行業。
 在公司發展歷程而言,高階領導人時時刻刻要思索該如何帶領專業集團的未來,必須建立加強什麼樣的對外網絡聯繫關係。陳致遠就是扮演對外網絡的聯絡要角。
 在社交圈和創投界很活躍的陳致遠,參加的社團很多;他的人緣好,朋友很多,也因為朋友牽線,陳致遠和邱羅火才有機會成為合作夥伴,進而共同在新加坡創業。
 隨時充滿活力,帶動氣氛的能力,讓陳致遠的交遊,跨越了不同年齡層的世代,「他身上有很大的能量,而且會感染周圍的人,」和陳致遠同屬YPO(青年總裁協會)會員,今年三十八歲、晶華酒店總經理潘思亮最佩服每周從不同地區回台灣的陳致遠,總能克服時差,永遠神采奕奕。
 比陳致遠大好幾輪的交大校長張俊彥擔任聯合科技的獨立董事,他很欣賞這位年輕的企業新秀,「他不是學科技,可是他很用功,而且把聯合科技愈做愈好,」張俊彥說。
 擅長帶動氣氛的特性,讓陳致遠成為團體中很受歡迎的人物。萬海航運副董事長陳柏廷到現在還記得,小時候,陳致遠安排一大堆人一起打棒球、打籃球,卻能讓每一個人都玩得盡興,「他不會冷落任何一個人,」陳柏廷說。
 在企業家的私人聯誼活動中,陳致遠是最好的主持人才,「大型的私人宴會,他總是第一人選,」與陳致遠相識二十年的台畜董事長張裕屏說。
 有位連打高爾夫球都得失心很重的金融業鉅子,每次打球就約陳致遠一起去,「因為只有他在場,氣氛才會活潑,」一位年輕的企業界人士透露。
 人脈,是陳致遠做創投的基礎,也是資源。輔仁大學經濟系畢業後才到美國紐約大學求學,他曾擔任「NYU校友會會長」、輔仁大學經濟系系友會會長,他現在是YPO會員,未來的二年內,將會接下會長的位子。
 不過,處理「人」,也成為陳致遠在新加坡經營高科技產業的挑戰。
 半導體高速震盪、劇烈起伏的特性,也讓成長以來一路順遂的陳致遠吃足了苦頭,讓他體會出人生有許多不確定,並非操之在己。
 沒有人是神,可以決定所有的事。企業的董事長,也不一定能決定公司所有的事。
 這樣的體會來自聯合科技經歷了產業風暴。回溯當時,二○○○年景氣一片大好,陳致遠開始推展聯合科技上市,沒想到在第三季過後,碰到半導體崩盤危機,營收大幅萎縮,加上初期投資龐大、機器設備折舊攤提,兩年一共虧損六千萬美金。
 大環境景氣慘澹的外患,還有內憂,由於和創始總經理理念不合,身為董事長的陳致遠上台第一個決策就是換掉任期未滿的總經理。
處理高難度人事問題

 對處於家族企業的陳致遠來說,這是一個前所未見的挑戰。在台灣家族企業,老闆最大,但在新加坡,董事會有絕對的權力喊卡,「我不是老闆嗎?但這就是會發生,」陳致遠說。
 聯合科技公司創辦人把更換總經理的門檻設得很高,「十位董事中,要八位同意才能成功,」陳致遠想起當時的情景。
 因為是高門檻,他每天花十個小時研究新加坡的公司法,「我不是小留學生,也不是法律科班出身,卻要在陌生地方撤換一位具有國會議員身份的總經理,」陳致遠談到這個決定為何難度如此之高。
 除了講法,陳致遠必須在陌生的環境裡,和不熟識的新加坡政府法人董事溝通,他用的方法是觀察。
 爭取八席董事支持不是件容易的事,關鍵票往往只有一、兩票之差。
 陳致遠和一位新加坡的法人董事溝通時,發現這位董事的眼睛沒有直視著他,「我心裡馬上警覺,他一定不會支持我,所以我必須馬上再爭取其他的票,」陳致遠說。
 這份敏銳來自他長期透過鏡頭捕捉人生。高中起開始接觸攝影,陳致遠一直喜歡從鏡頭下解讀人生,也從畫面上思考人生的解答。
 在聯合科技打算換掉總經理的過程中,他搭乘愛之船遊輪,途中經摩洛哥小市集裡,看到一個穿著綠衫的婦人,扶著窗框站在一堵斑駁的紅牆前面。陳致遠悄悄地拿著數位相機,來來回回走了幾次才拍下了這張畫面。「方正窗框和青衫女子向外眺望的眼神是心境的對比,好像不知該何去何從,」拿著相框,指著圖面,陳致遠解說照片中的意境。
 但無論面對多大的困境,都得走出去,不然,就只能停留在原來的地方。陳致遠正努力把家族事業帶出原來的格局,他也要把原本只在新加坡的聯合科技帶出新加坡。
 今年二月,聯合科技順利在新加坡上市,兩個月後,陳致遠宣布以股份轉換模式併購台灣第三大記憶體封裝測試業者台灣聯測科技(Ultra Tera Corporation, UTC)。
 今年十月二十八日,新加坡聯合科技將和台灣的聯測科技同步召開董事會,正式合併,也將因而創下台灣公司運用首宗海外子公司股票交換,變身新加坡上市公司的首例。
 這是一個從全球策略思考的案例,「聯測在記憶體測試雖然做得不錯,卻永遠追不上日月光,矽品,所以要找出新的競爭力,」陳致遠說。
 在陳致遠的策略裡,聯合科技和聯測的合併,就是能力的擴充,聯合科技的規模可以更大,在台灣的聯測科技,則等於突破台灣高科技產業登陸的限制,經由聯合科技在上海的投資計畫間接揮軍大陸。
 邱羅火說,今年上半年,聯合科技營收成長,陳致遠則持續尋求合併的對象,「我們有能力做到全球第五大,至少是新加坡這個區域的地方一霸,」邱羅火又說。
 不過,陳致遠還得面臨很多挑戰。曾在香港擔任科技委員會主席,現任貝斯集團總裁劉助就含蓄地說,「新加坡股市的交易量很小。」
 股市交易量太小,就不易有爆發性的獲利空間。新加坡的上市公司,有許多政府資金持股的「政聯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獲利困難,所以集資也比較難,」一位熟悉亞洲地區證券市場的分析師也說。
 除了高科技,萬海集團想經營空運需要許多突破之處。陳致遠正在默默地佈局。
 萬海集團沒有公開表達爭取華航的意願,但萬海家族已經陸續從市場上收購華航股票,成為華航最大民營股東。
 長期研究家族企業的中山大學企管系教授周逸衡認為,家族企業要能擴張,「要看決策者的企圖心,和能不能一直維持著創業精神,」周逸衡說。
從海運起家,多角化經營

 從海運起家多角化經營,藉由創投跨進高科技的全球市場,萬海集團走的路,似乎和同為航運起家再採取多角化發展的香港首富和記黃埔集團,有異曲同工之妙。
 萬海集團第三代接班的分工模式,也和和黃集團董事局主席李嘉誠的作法很接近。他們都採取一個兒子負責家族傳統產業,另一個兒子負責跨進創新、高科技產業的分工,鞏固本業,同時從企業外再創業的模式。
 然而,跑在前面的和黃集團,今年上半年的營業額高達一百八十六億六千八百萬美元,業務遍佈全球,陳致遠兄弟是否也有像和記黃埔一樣大的企圖?
陳致遠:有積極心,但沒有得失心

 身兼華航董事、遠航監察人,誼遠控股公司董事長陳致遠是萬海士紙集團的第三代,也是該集團業外投資的實際決策、操盤手。
 接受《天下雜誌》專訪時,他透露萬海集團早在十多年前即著手規劃貨運、空運事業,規劃海空整合的運輸事業體……。

 問:你是華航也是遠航的董事或監察人,很早就對航空產業有興趣?
 答:擔任遠航董事的時間比華航董事還早,是遠航當時的副董事長崔湧找我,而我們也對航空貨運產業有興趣。
 我們研究空運貨運事業更早,大約十多年前,我們就開始研究貨機。萬海航運早先只做海運,但那時已經想到要做貨機,只是當時沒有評估做乘客的客運,我們一直覺得客機很難搞。
 可是當時的評估,跟現在的華航不一樣。如果在一個既有的基礎上,跟我們重頭開始創立一家貨機公司絕對不同。只是,我們貨機事業的評估案,想過就放在那裡,因為當時的主客觀環境未必最合適,但放下也就暫時停在那裡,並不是一直進行中的。
 家族事業從我祖父陳勇開始,到了我父親(陳朝亨)這一代,我的伯父陳朝傳和叔叔陳清治等,兄弟一方面守成,同時繼續創業,然後到現在我第三代,我們陳家做事,很少在很短的時間裡拍板。
 問:今年七月,萬海從市場上取得華航股票差不多二萬張,你現在同時也是華航的法人代表,外界盛傳陳家旗下投資公司已掌握三%的股權,若加上掌握的公司債,持股比例高達七到八%,你們現在已經是華航第一大民間股東,是不是表示未來爭取華航釋股志在必得?
對運輸產業仍有興趣

 答:從財務報表上,可以看到我們對華航和陽明都有投資的動作,因為我們對這個產業有興趣,而且瞭解。
 問:你四年前進入華航董事會是不是跟為了爭取華航釋股有關係?
 答:有,(點頭)跟進入華航董事有關係,這提供給我一個近身觀察華航的機會,所以我知道華航確實是一家好公司。
 問:你怎麼進入華航董事會的?是主動爭取,還是別人找你?答:我只能說,先有機會才有意願。這樣說好了,很多事情你可以盡力,對大部份的事,我都有積極心、進取心,但沒有得失心,我的人生態度都是如此。

 問:為什麼沒有得失心?
 答:人有得失心就會不開心,何必呢?為什麼覺得什麼東西都是你的?這次我去德國東柏林,走進一個皇家的大教堂,我帶小孩去洗手間,經過地下室,看到幾百個棺材,有些很短,我女兒嚇死了,她問我,為什麼這些棺材這麼短?我說,那些都是皇家小孩,她疑惑地問,為什麼小孩會死?
 誰說小孩不會死的?我講這件事的意思是說,任何事都有可能,沒有什麼一定的。
 凡事盡全力去做,沒做成就沒做成。所以我告訴你,華航的事,我們到現在為止,還沒做最後決定。
 這次中華隊參加奧運,有人怪選手打不好,最後輸掉了,很多事過程和結果一樣重要。勝固欣然,敗亦可喜,但是不知道這樣想,我是不是顯得太沒出息?
 問:那些人要跟你一起爭取華航?
 答:這真的不能說。
 問:創投有多少是你們自己的錢?
 答:我們用在科技事業金額總有數十億吧!數字不重要。
 問:你認為做創投要能成功,最重要的關鍵是什麼?
 答:幸運,也許你很失望,但我真的這樣認為。
 問:有人說,創投其實是一個投資人的行業,你如何看人?
 答:任何一個行業都是投資「人」的行業。任何一個生意,你有策略,有想法,但更多的事都有不確定性,甚至有一些賭博的成份,不管是創投、用人,關鍵都是你投資的那個人。我唯一的堅持是我不用不誠實的人。

 問:是否有不愉快經驗?
 答:我的合作伙伴用了本來誠實,後來變成不誠實的人,我從營收對照一些費用、設備使用率來看,就知道有人不誠實,後來這位專業經理人被我們請走了。
 問:你的家族事業由祖父陳勇開創業,你的父親陳朝亨和兄弟們再持續創業,你的父親是東京大學畢業的,從小到大,他給你什麼樣的期許?
 答:我父親對我有一直有期許,可是他從來沒有說過,他一直很支持我的想法,給我很大的信任,在我想做的這個領域裡,他好像從來沒有不支持我,我們定期討論,他的意見一定是我考慮事情最重要的部份。
喜歡雜學,適合開創

 問:你什麼時候開始參與家族事業?家庭的事業怎麼分工?
 答:念書的時候,我就開始參加家族的董事會,我弟弟陳柏廷現在是士紙和萬海集團的副董事長,有很長一段時間,他一直住在我伯父陳朝傳家裡,我父親跟他比較密切相處,是在他從美國回台灣之後。他的個性比較內向,我認為他很適合做營運,我的興趣廣泛,我喜歡雜學,所以做創投、高科技。

 問:去年你家裡增加了新人口,兒子一歲了吧?對他有什麼期待?
 答:我希望他快樂就好。
 問:你不快樂嗎?
 答:我沒有不快樂的理由,父親信任我,家人愛我,你說,事業的壓力有沒有?會不會沮喪?當然有,可是這一切都很自然。 ■

廣告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廣告
紐約市公共空間長劉雅婷:公共空間不是奢侈品,是必需品|2024 第五屆天下SDGs雙日國際論壇
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