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好萊塢》:說著「從前,有個好萊塢⋯」,也改寫歷史的《好萊塢》 – 電影神搜

【劇評】《好萊塢》:說著「從前,有個好萊塢⋯」,也改寫歷史的《好萊塢》

2020  Netflix 上映的影集《好萊塢》(Hollywood),是由萊恩墨菲 (Ryan Murphy) 伊恩布倫南 (Ian Brennan) 創作,講述在 1940 年代,二次大戰之後的好萊塢生態,嘲諷好萊塢至今仍有的性別與種族歧視,以及以男性權力為中心的性侵問題。

默菲是長青戲劇《美國恐怖故事》(American Horror Story, 2011~ ) 的創作者與製作人,也曾經改編過伊莉莎白吉兒伯特 (Elizabeth Gilbert) 的回憶錄《一個人的旅行》(Eat, Pray, Love, 2010),並且導演這部同名電影。默菲是位出櫃的同性戀,不只大方承認自己喜愛男性,也與男友結婚,並且育有兩名子女。如此,即能理解為何默菲會創作《好萊塢》與《豔放 80》(Pose, 2019),比起《好萊塢》大量討論女性、種族、與同性戀,《豔放 80》更為大膽,這是以在社會邊緣掙扎的變性人為主題的故事。

《好萊塢》(Hollywood) 劇照

 

改寫 40 年代的好萊塢歷史

就故事撰述的角度來說,《好萊塢》模仿 2019 年由昆丁塔倫提諾 (Quentin Tarantino) 所導演的《從前,有個好萊塢》(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都是揉合部分現實與部分創作,重現好萊塢在某個時代的理想模樣。塔倫提諾在《從前》,改寫 1969 年的莎朗蒂謀殺案,透過虛構角色瑞克達爾頓 (Rick Dalton,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飾) 充滿喜劇效果的意外穿插,刻意改寫歷史上的一場悲劇。

墨菲以雷同的手法,創造數個虛構角色,將他們投入 40 年代的好萊塢,透過這幾個角色勇於挑戰邊界與真誠表現自我的性格,同樣試圖改寫 40年代的好萊塢,藉由虛構角色的介入與提示,讓事件中的主角產生意識也改變念頭,改變當時籠罩整個好萊塢的歧視生態。

不過,與許多嘲諷性別的故事不同,默菲切入故事的視角不是始於被物化的女性,而是被物化的男性身體,由四個從二戰退伍、或從鄉下來到好萊塢的年輕男孩,透過加油站老鴇的牽線與友人間的互動,意外搭上 ACE 影業的老闆娘與選角主任,最後幾位社會邊緣的年輕年性,終於男妓變鳳凰。

《好萊塢》(Hollywood) 劇照

這四位奮力向上的年輕人,分別是 1) 從二戰退伍的 Jack Castello(大衛科倫斯韋/David Corenswet 飾演),渴望成為一名演員;2) 有菲律賓血統的 Raymond Ainsley達倫克里斯Darren Criss 飾演),期待打破種族疆界,能以電影為各種種族發聲的導演;3) 膽怯害羞又口條不順的 Roy Fitzgerald傑克皮克金Jake Picking 飾演),懷著演員的夢想;4) 黑人劇作家 Archie Coleman(傑里米蒲柏/Jeremy Pope 飾演),以白人的語言刻畫白人女主角,積極地寫作,希望成為受人尊重的黑人作家。

四位青年之中,只有 Roy Fitzgerald 是真實的歷史人物,曾經在五零至七零年代以巨星之姿站上好萊塢舞台。默菲顯然就是想以 Fitzgerald 的同志經歷,重新改寫男同志在四零年代所面對的性侵、性剝削、以及同志歧視的歷史。為了讓 Fitzgerald 認同自我且勇於出櫃,默菲設計故事中其他虛構的同志角色,例如黑人劇作家 Coleman,透過角色間的互動與對話,讓 Fitzgerald 意識覺醒,終於勇於抗拒體制、並且無畏出櫃,最終決定與黑人男友十指緊扣,踏上奧斯卡的長長紅毯,攜手走入盛大的頒獎典禮。

在大庭廣眾之下與男友牽手,Fitzgerald 於是改寫歷史,重寫在現實中與歷史上,始終隱瞞同志身分、掙扎於同志之愛、又受自我矛盾之苦的 Fitzgerald

影集中的 Hudson(左);真實的 Hudson(右)

影集中的 Hudson(左);真實的 Hudson(右)

現實中的 Fitzgerald 與電影中的 Fitzgerald 一樣,在認識 Henry Willson 之後,由 Willlson 擔任經紀人,也是由 Willson 為他重新取名為 Rock Hudson。換句話說,在《好萊塢》裡,Willson 也是真實人物的重新改寫。

《好萊塢》影集中的 Willson吉姆帕森斯Jim Parsons 飾演)與現實的一樣,是位天才經紀人,創造出許多超級巨星,包括 Hudson (Fitzgerald)。至今,現實中 Willson 的墓碑上,都還刻著「巨星,巨星的創造者」(“Star – Star Maker”)

與電影中的 Willson 一樣,真實的 Willson 也是周遊在許多男同志與男星之間,吃同志豆腐、佔男星便宜,於是惡名昭彰。但是,電影中的 Willson 比起現實的 Willson 幸運,因為眼見參與《梅格》(Meg) 的製作人、導演、編劇、與演員,都願意勇於面對同志或種族的身分認同,並且從中獲利,甚至連自己挖掘的 Hudson (Fitzgerald),看似懦弱膽怯,都還能無懼於與黑人同志編劇在紅毯上牽手,於是,Willson 決定調整心態,準備在下一部自己主持的電影,就製作以同志為主題的故事。

真實的 Henry Willson(左);影集中的 Willson(右)

真實的 Henry Willson(左);影集中的 Willson(右)

墨菲在《好萊塢》,除了改寫 Hudson 的人生之外,同時也改寫 Willson 的生平,為他晚年的悲劇找到轉折。現實中的 Willson 因為與男星之間的紊亂關係,而讓同志身分呈現半公開狀態。在那同志仍被嚴重歧視的時代,許多男星因為害怕與他接近而被貼上同志標籤,於是人人自危並保持距離,Willson 的名聲大落,外加長期受吸毒與酗酒之苦而窮途潦倒,晚年的 Willson 因此活得相當淒涼,甚至在大病死後幾乎毫無積蓄處理後事。

Hudson Willson 的人生,可以輕易在四零年代被重新調整改寫,當然不完全是來自其他年輕男孩的勇氣,推波助瀾的結果,ACE 易主,改由 Avis AmbergPatti LuPone 飾演)主持電影公司各項業務,決定可以接受黑人編劇、有亞裔血統的導演、黑人女主角、同志執行長等等,才有機會讓這些意識與思維,透過影視與影獎,傳遞給大眾,點點滴滴灌注新觀念,慢慢轉變大眾的思維。

就如同羅斯福總統夫人 Eleanor RooseveltHarriet Sansom Harris 飾演)告訴 ACE 的女性總裁 Avis

「我本來以為好政府可以改變世界,我不清楚我還相不相信這種事,不過你們做的事呢,你們三個作的〔電影〕,能真的改變世界。」

(第一季,第四集,45 分處

大眾娛樂能快速地將新觀念深植人心,改變世界的速度,比起政治與革命還無痕迅速。

《好萊塢》Patti LuPone。

霸氣女總裁

然而,身為女性的 Avis,也並非一向順遂,女性在四零年代同樣受到打壓,於是編劇墨菲巧妙地讓 ACE 的總裁 Ace Amberg 中風失能,創造 Amberg 太太順勢登台的空間,才能讓 Avis 有發揮提攜弱勢的機會。

《好萊塢》是個充滿理想,又處處設有機關安排,創造政治正確的故事影集,這也是為何最後一集(第七集)會是〈好萊塢結局〉(A Hollywood Ending) 這種標題,因為這就是一場透過刻意設計與安排,在劇本裡與攝影棚特製調配的「好萊塢弱勢大反攻」,這也是為何故事充滿不合理的完美巧合,還有荒謬的結局——《梅格》獲得多項奧斯卡獎,無論是非裔、亞裔、同志、女性,都透過得獎,伸張存在與價值。

雖然與《從前,有個好萊塢》有雷同的設計結構,試圖將完美的劇本放回過去的歷史時空,重寫歷史、伸張正義;但是相較之下,《好萊塢》還是比較簡化與平面,而且,這幾位擔任主角的年輕演員,比起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Leonardo DiCarprio)、布萊德彼特 (Brad Pitt)、與瑪格羅比 (Margot Robbie),還是演技等級的差異。

《好萊塢》蘿拉哈里爾、薩瑪拉威明。

延伸閱讀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