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震來襲】花蓮地震,台北不可掉以輕心!未來3到6個月是關鍵|天下雜誌

【強震來襲】花蓮地震,台北不可掉以輕心!未來3到6個月是關鍵

花蓮大地震不但讓花蓮人驚嚇一夜,造成傷亡人數至今仍未明,學者指出這次是米崙斷層所引起。除花蓮之外,未來台灣還有哪些地方是地震高潛勢地區?

花蓮地震、米崙斷層、九二一大地震、美濃地震 在本次花蓮強震中倒塌的雲翠大樓。圖片來源:劉國泰
    其他

花蓮在6日深夜發生大地震,從大樓傾斜塌陷和地表破裂沿線看來,學者認為是穿越花蓮市區的米崙斷層所引起。

台灣地震模型團隊在2015年所發表的台灣地震模型,即指出米崙斷層發生規模6.4以上地震機率為42%,不到3年即應驗。未來3到6個月可能餘震不斷。值得注意的是,在另一頭的台北,也不可掉以輕心。

位於花蓮市中心、有41年歷史的統帥大飯店,在本次花蓮強震中倒塌。(天下資料)

這次的花蓮地震和發生在兩年前的美濃地震同樣都在2月6日。從目前行政院所公布的受災地區,如今已經造成四棟大樓倒塌或傾斜,以及40處道路龜裂或突起,以及兩處橋樑包括七星潭大橋和花蓮大橋隆起,遭封閉警戒。

規模大、深度淺,花蓮地震怎麼來的?

花蓮因為位居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板塊交接下沉之處,原本即為地震高潛勢地區,但為何會發生規模6的地震,花蓮市的震度竟高達七級?

曾獲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教授陳亮全認為,主要是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相當淺,僅有10公里,才會直接感受到威力,「如果震源深度深就不會這麼嚴重,」他說。(延伸閱讀:從來不怕地震的花蓮人,那一夜真的怕了

廣告

台灣地震模型團隊主持人、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系講座教授馬國鳳指出,從發生災害沿線研判,應該是米崙斷層所引起。她所領導的團隊在2015年所發表的台灣地震模型,即指出米崙斷層發生規模6.4以上地震的機率,30年內發生機率為28%,50年內發生的機率更高達42%。(見下圖)

台灣地震模型(TEM)團隊提供(點圖可以放大)

根據歷史資料,東華大學資源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台灣東部地震研究中心主任張文彥指出,這次地震發生周邊50公里區域,在1951年的10月到12月,3個月內曾發生4次規模7以上的大地震,從七星潭到花岡山的米崙斷層沿線,往南到玉里、池上。

為什麼這邊在晃,卻是那裡樓倒?

然而這次的地震較接近發生在1986年的雙主震地震。張文彥指出,當年也是在有兩個規模接近的雙主震前後發生,台北不但同樣有明顯感受,甚至還造成新北市中和區的華陽市場倒塌,三層樓的建築幾乎夷為平地,以及台北市敦化南路大樓傾斜。

廣告

花蓮地震卻讓台北受災的原因是多重路徑聚焦效應,也就是震波從不同路徑傳來而在台北聚焦,而台北又是處於盆地會產生共振效應,因此特別會感受到地震的威力。

這也是為何從2月4日花蓮發生規模5.8地震,造成中和地區兩千多戶停電,以及6日深夜的規模6地震也讓台北受到驚嚇。

深夜強震讓不少花蓮人受驚,圖為在收容所避難的民眾。(劉國泰攝)

氣象局已經指出未來2到3週都可能發生餘震,張文彥卻指出,主震已經出現震度6到7級,未來餘震持續的時間從3個月到半年不等,以發生在1999年的九二一大地震而言,當時的餘震即持續1年左右。若是發生在同樣區域,台北自然也不能掉以輕心。

台灣大地震危險區在哪裡?

但未來有哪些地方可能發生大地震,目前眾說紛紜也造成人心惶惶。

廣告

根據台灣地震模型團隊所公布的未來30年的地震發生機率,可能發生規模7以上地震包括山腳斷層、三義斷層、彰化斷層、大茅埔—雙冬斷層、嘉義前緣構造、潮州斷層、花東縱谷斷層和中央山脈構造。

台灣地震模型(TEM)團隊提供

從分佈圖來看,從東部的花東縱谷到西部平原和山區交界的西部麓山帶都是地震高潛勢區,北中南縣市都有可能出現規模7以上地震,而九二一地震所在的車籠埔斷層,在未來30年出現規模7.6地震的機率雖然小於1%,但並非不完全可能。

張文彥則較為擔心位於嘉南地區的活動斷層帶,「因為當地已經很久沒有較大的地震災害,」他說,但這些都是統計機率,專家學者推估斷層活動性,但誤差範圍很大,只能告知長期潛勢,無法明確預測,「就像丟硬幣,雖然兩面各有二分之一機率,但也可能丟10次都出現同一面。」

廣告

東部的花東縱谷為地震高潛勢區,花蓮6日強震造成不少民眾生命及財產損失。(劉國泰攝)

站在防災救災的觀點,國內救援已逐漸建立標準作業程序。

國內救援已逐漸上軌道

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副教授馬士元觀察,花蓮地震發生時最主要擔心交通阻斷,會讓花蓮成為「孤島」,所幸破裂是米崙斷層,對外交通包括陸運、空運都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加上兩年前的美濃地震,各縣市都有動員經驗,平常也加強準備,在這次災害發生後都能迅速往花蓮移動。

救援小組在倒塌傾斜的雲翠大樓一旁待命。(劉國泰攝)

另一方面,在地震發生後第一時間,國安會也跟總統建議,救災要以國軍為主力,花蓮的部隊人力足夠,加上花蓮是慈濟大本營,在災民收容安置上發揮相當大的功能,「在救災速度上目前為止看來沒有太大問題,」馬士元說。

國軍投入本次花蓮強震救災行動。(劉國泰攝)

不過較令人擔心之處在於氣象局在地震發生後,常安慰民眾說是「正常能量釋放」。馬士元認為,科學對地震預估有極限,對地震活動也無足夠觀察時間,氣象局對民眾的提醒應該主動一點。

日本各級政府和民眾溝通,第一句話會說這地方幾年內發生地震機率是多少,若發生大規模地震,日本氣象廳網站也會提醒民眾,他強調,台灣的氣象局不應該老是說這是正常能量釋放,降低民眾的警戒心。(責任編輯:賴品潔)

【深度專題報導】

【花蓮強震 深度追蹤】昨夜,花蓮人真的怕了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統一超商引領綠色消費潮流,實踐地球永續💡🛒
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