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何想不開要當記者?」──不願隨環境沉淪,「獨立記者」是答案嗎?|CZ/無國界派對|換日線

「你為何想不開要當記者?」──不願隨環境沉淪,「獨立記者」是答案嗎?

2017/09/19
8820
「你為何想不開要當記者?」──不願隨環境沉淪,「獨立記者」是答案嗎?
「這是一個經營個人品牌最好的時代......然而,現階段的獨立媒體創業者,像是『帶著一把瑞士刀,隻身在荒島求生』,你必須靈活、充滿創意、有吃苦的準備、有寂寞的決心、即使失敗也無所怨悔。」 ──黃哲斌,2017早上醒來,洗把臉,早飯也沒吃就坐到書桌前。桌上擺著從朋友家借來的書,胡蕙寧的《開始當記者就上...

「這是一個經營個人品牌最好的時代......然而,現階段的獨立媒體創業者,像是『帶著一把瑞士刀,隻身在荒島求生』,你必須靈活、充滿創意、有吃苦的準備、有寂寞的決心、即使失敗也無所怨悔。」 ──黃哲斌,2017

早上醒來,洗把臉,早飯也沒吃就坐到書桌前。

桌上擺著從朋友家借來的書,胡蕙寧的《開始當記者就上手》。2009 年出版,8 年前。

 8 年前的媒體業到底是何等榮景,居然會有人出版這種書?──去年 10 月到現在,英國衛報虧損、端傳媒大幅裁員蘋果日報「鼓勵員工創業方案」被工會罵爆......在在都說明了一個事實:媒體業環境如今大不如前,或者說,已經不能再用過往的模式經營。

所以,今天要應徵媒體業工作的人,已經不能困在過去的思維中。胡蕙寧在書中寫的:「採訪寫作原則上是一個沒有年齡上限的工作......學歷上的要求也不嚴謹......工作經驗原則上也不拘......」恐怕已不適用於今日。

財團介入媒體操作,帶入的思維使得新聞界漸漸放鬆對商業利益的警戒,把新聞當廣告經營,日漸失去閱聽者的信任。無法以消息為商品,為了生存改以廣告為商品,如此陷入惡性循環。台灣的記者已經變成了一個人人喊打的職稱,儘管國際上──例如紐約時報、經濟學人──「記者」仍然是挖掘社會真相、為大眾發聲的崇高職業。

受過新聞學訓練的人,大都懷有崇高的理想,要用文字的力量影響世界。然而出了校門,台灣的產業環境又並非如此。媒體轉型的關頭,新人不好找工作。如今媒體縮編後釋出的業界人士,有實戰經驗也有成績。對雇主來說,真的有職缺,用他們怎麼樣都比用新人保險。

就算有哪家媒體真心有意栽培新人,全台灣 26 所大專院校的傳播相關科系畢業生,也有無數學子在排隊等著應聘──他們會剪片、會拍照、會寫字,一個人當五個人用都不只。這個時候,非本科系的學生要怎麼說服雇主,「我會是個好記者」呢?

我向後靠上椅背,吐了一口長氣。

我為什麼想要做記者

為什麼想要從事媒體業呢?

一開始,只是因為喜歡寫東西而已。但不是想寫純粹抒情的東西,而是想透過文字,帶著人們飛越視野的限制,到達「未知的彼方」。

你或許會問:當今世界網路發達、訊息爆炸,哪裏還有「未知的彼方」?

但事實上,在 Google、Facebook 主宰的「演算法世界」裡,人們的同溫層更加強化──在平台上發表了一個小念頭,或是閱覽了某些網站,「演算法大神」開始就自動幫你聚集同類,推送給你相近資訊,甚至讓你以為眼前所見就是當今趨勢、全天下都一條心。而那終究只是危險的謊言:

活在舒適的謊言裡,會失去諒解別人的能力;會因為不理解意見、身份不同者,動輒給他們貼標籤;互相不理解的陣營互相激化對立,會造成社會的混亂。

應該要有人扮演這些人中間的媒介。力求超越立場,做資訊的使者。在我心目中,這樣的人就是記者:

英國的 BBC,之所以被廣泛認可為具有公信力的媒體,是因為它謹守幾個原則
1. Impartiality(公正): Reflect a range of thought in a balanced and unbiased way.
2. Accuracy and Truth(真實準確): Getting the facts right, researching and using archive material
3. Fairness and Privacy(公平隱私): Treating all our contributors fairly. Respecting people and cultures.
4. Respect(尊重): Providing our audience with dignified programming
5. Independence(獨立): Acting independently from commercial interests

雖說理想性的原則,在現實世界中能不能實行又是另一個問題,不過,若一個記者沒有這樣的理想與原則的話,他還能為社會做什麼呢?



獨立記者,能否平衡理想與現實?

或許每個剛入行的年輕人,起先都是懷抱上述理想的。但在整個新聞產業的結構下,就不得不改變了:假如付錢的是讀者,就需要製作他們感興趣的新聞才行;假如付錢的是財團或金主,就要小心處理不利於他們的資訊才行。

這也不能全怪媒體或金主,要怪就怪整個產業的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

假如我真的進入媒體業的話,一定也很快就會改變的吧。年輕又對世界充滿好奇,什麼事情都不抗拒地去學習,甚至好的壞的來者不拒。可塑性高、包容度高的反面,就是進去哪裡就馬上變成什麼樣子。

忽然,腦海裡浮現了「獨立記者」(Solo Journalist)這個名詞。

獨立記者、特約記者在國外都已行之有年,尤其在這個網路時代,訊息傳播方便,誰做得來 Freelancer,各憑本事見真章。

而這種職業身份,在過去常被傳統媒體視為行業裡的「傭兵」或「圈外人」,但在如今的媒體環境,或許反而更有機會實現理想,也更符合產業需求。

怎麼說呢?

既然臉書的演算法,讓讀者總是聚集在不同的「同溫層」,做得好的商業媒體,也通常都是精準行銷的「垂直型」媒體──也就是說,越是目標客群明確、立場鮮明的媒體,越能夠聚集資源向受眾打廣告。

換言之,舉例來說:當一個媒體正職記者,在多數媒體、網站各有立場的時候,想要針對同一事件做兩個立場的對照,進行「平衡報導」,可能會在主管、上級的壓力下,必須偏向某一方。

但這時候「獨立記者」的身份,反而可以把這篇「平衡報導」先拆成兩篇,將兩造觀點的呈現,分開投給不同立場的媒體,再將兩篇文章整合、並列在自己的個人網站(自媒體)上。

不同媒體上的讀者滿意了,好奇作者是誰,就會去他的網站看看。當他們看到不同立場時,則有兩種結果:第一種是不爽開罵,但只要沒有罵到他的金主(媒體平台),就不影響他拿稿費。

另一種讀者則會覺得有趣:「這個作者兩面並陳,講話公允,有做立場對照。」從此要看什麼資訊,都主動來找他。他在哪個媒體版面出現,也會多看兩眼──這樣的讀者就是獨立記者想要的「核心讀者」,慢慢經營下,記者的個人名聲也能漸漸累積起來,更有利於他達到平衡報導的理想。

這種工作型態也較符合產業需求。如今當各大媒體都在裁併縮編固定人力、外派記者時,面對讀者瞬息萬變的新聞需求,開始傾向外部徵稿。此時獨立記者雖無固定薪水保障,卻也因此擁有更多的工作彈性,無須忠於單一老闆,只要實力與名氣足夠,甚至能從「仰人鼻息等加薪」,變成「各家重金邀稿」,悠遊於不同媒體之間。

獨立記者的限制與挑戰

但是要成為上述成功的「獨立記者」,談何容易?

第一個難關就是「線」:講「線民」比較難聽,好像朋友兼間諜。客氣一點就是「人脈」或「消息來源」。這點也是老記者與新人最大的分別 ── 一般菜鳥入行,都會有老鳥帶著去採訪,邊看邊學,甚至會介紹人脈給菜鳥認識。

要做獨立記者,若非本來就是新聞從業人員,手上已經有線,要從零開始打江山,還真是不知道從何開始。

第二個困境就是「錢」:獨立記者與特約記者的工作都類似約聘,沒有在傳統媒體裡面的底薪、勞健保保障。要做敏感一點的題材,可能會觸怒政府或商界人士的時候,面對打壓或爭訟,也沒有組織的力量加以保護,連基本的律師費用,可能都沒著落。

例如《新京報》的首席記者陳杰,真可以說是衝鋒陷陣到了極點,沒人敢碰的話題他偏要去碰:騰格裡沙漠的環境污染、湖南桃源癌症村、四川懸崖村的斷路⋯⋯遇到來關說的他就錄音把人家披露,被恐嚇威脅他也沒在怕。

但這背後有一個很關鍵的點,他說到:「這些報導受到上面的嚴厲批評,但是報社一方面寫檢討,一方面在內部來表彰我,鼓勵我的行為。所以說我做的這些報導,它不是我個人的力量,是整個團隊的力量在支撐著我。」

反觀獨立記者,沒有老闆又沒有團隊,倘若碰到敏感議題而「被消失」,又有誰知道?

想到這裏,我實在不願意再繼續想下去。只感覺到膨脹的理想光芒背後,其實是一片深不可測的黑暗,而自己既脆弱又渺小。

日頭升高了,空氣開始悶熱起來,我打開窗。只見窗前的仙人掌雖然不到一個巴掌大,卻十分高傲地舉著滿頭的刺,迎向蒸騰的陽光。

《延伸閱讀》
囧星人:資訊爆炸,鎖得住?
新京報首席記者陳杰:新聞,所不可觸碰的禁區
黃哲斌:新聞記者的五道陰影,以及不方便的真相
朱淑娟:做獨立記者,你應該評估的四件事
Advice for building a strong personal brand as a journalist
Teaching online journalism

《關聯閱讀》
關懷世界,從看見家鄉做起──談公民記者與返鄉特派
媒體人的嘆息:當國際社會都在關心「一帶一路」時,只有台灣在「豬哥亮」

《作品推薦》
我的「客戶」,不懂紅酒高爾夫──專訪「遠山呼喚」共同創辦人林子鈞
柏克萊派對002:朋友

 

執行編輯:鄧紹妤
核稿編輯:張翔一

Photo Credit:WhiteHaven@Shutterstock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歡迎回來《換日線》!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群帳號,盡情享受天下雜誌的會員專屬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