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 26 次締約方會議(COP 26)10 月 31 日在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開幕,會議為期 13 天,共有 120 多位各國領導出席。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僅發表書面致辭,拜登對此表示:「中國正嘗試要在世界扮演新的角色,領導世界的角色,這是可理解的——但是不出席,這算什麼?」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後回應「會議主辦方沒有提供視頻與會方式」。

拜登政府曾多次表示美中關係既競爭又合作,合作的議題之一就是迫切的氣候變遷。然而,眼下最重要的氣候會議 COP 26,卻馬上出現紛爭。美中能合作拯救地球,還是就連這個離政治較遠的場域,都會變成雙方的擂台呢?

中國到底有沒有誠意?

中國目前設下的減碳目標包括:2030 年達到碳排放峰值,2060 年實現碳中和。但許多相關專家指出這遠遠不夠,綠色和平中國政策顧問李碩表示:「北京需要制定更強有力的實施計劃,以確保在 2025 年之前達到排放峰值。」倫敦智庫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的中國問題專家李永怡(Bernice Lee)指出:「中國壓低了自己的目標,錯失了被公認為全球領導者的機會。」

為什麼這些專家會這樣說呢?因為中國排放了地球上絕大比例的溫室氣體。

2006 年,中國超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 CO2 排放國。根據美國經濟研究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2019 年中國所有溫室氣體的排放已經直逼美國的 2.5 倍,且比任何已發展國家加起來還要多。

CNN》報導,若以「二氧化碳當量」來說,也就是把不同的溫室氣體對於暖化的影響程度用同一種單位來表示,中國 2019 年裡排放了 140.93 億噸當量,比起世界 4 分之 1 的量還多。美國則排放了 57 億噸當量,佔世界排放量的 11%;接著是印度 6.6% 與歐盟 6.4%。

其實,哪一個國家有沒有誠意解決氣候變遷問題,關係到該國對國際責任分配的看法。倫敦大學學院可持續金融與基建轉型教授梁希向《BBC》指出,身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歐美則希望中國承擔與主要發達國家一致的減排目標。

事實上,從累計來看,美國才是碳排之王國。要記住,全球暖化是從幾百年前的工業革命開始,而若從 1850 年算起,美國的總排放量是中國的 2 倍。

再者,中國人口多,照理講會比其他小國排放更多溫室氣體。但若以人均排放量來看,每個中國人平均排放的量比美國人少。2019 年中國人均排放量為 10.1 噸,美國則是 17.6 噸。其中一個原因是,美國人賺得比中國人多,他們擁有更多汽油車,也更常搭飛機出遊。

雖然中國是目前世上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但它也產製大量再生能源,美國氣候特使凱瑞(John Kerry)在一次聽政會上表示中國產製全球 72% 的太陽能板。再生能源包括風力、水力、太陽能、地熱、生物質和廢棄物等,佔了中國消耗能源的 10%;美國則佔了 9 %。但由於中國總耗能更多,所以換算過來,它實際使用的再生能源比美國更多。2020 年中國從太陽能和風力生產了約 74 萬吉瓦時(GWh)的能源,美國則生產了約 48 萬。

拯救氣候暖化要靠中美,但美國另有考量

但無論如何,中美還是目前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冠亞軍國家,要拯救地球的未來,他們必須得合作,但中間有些阻礙。

外交家》寫到,由於中國擁有先進的電池科技礦產製作技術、邊緣運算服務、5G 科技以及其他優勢,加上相關產業的供應鏈,若從最快速的綠色轉型來說,美國會需要中國;拜登若要與中國密切合作打擊氣候變遷,他就不能拒絕美國新能源企業大量進口中國的相關設備與零組件。

但是,如果拜登借助中國的綠色技術與供應鍊,這將促進中國的出口,也助長中國產業成長,這又與拜登復興美國國內經濟、增加工作機會的目標相左,而且還無助於重振美國國際領袖地位。

目前拜登也就避免上述情形發生。美國尚未放寬對中國新能源、能源效率等相關先進設備的出口限制。相反地,拜登政府持續壓制中國相關企業,尤其是具備全球產業競爭力的太陽能設備企業。比如今年 6 月,美國商務部以涉及新疆強迫勞動,將 5 家中國太陽能企業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這些企業大多是太陽能板重要原料——多晶矽的主要製造商。昨天(2 日)《彭博社》也報導,羅仕證券(Roth Capital Partners)指出,中國太陽能廠「隆基綠能科技」恐是下一個被美國海關扣留產品的中國企業,分析家指出他們的產品離扣押不遠了。

關注中國生態的組織「中外對話」(China Dialogue)創始人希爾頓(Isabel Hilton)的分析與上述呼應。她向《BBC》分析,美國認為中國威脅到它的繁榮與安全,尤其認為中國政府補貼壓低價格,其產業政策與措施不公平。但是,許多氣候相關技術的主要供應商又是中國,「如果想通過貿易政策來表達人權方面的批評態度,那就需要迅速改變原材料來源地,更換供應商」。

那中國政策如何打擊氣候變遷?

反觀中國,它的減碳政策是以經濟改革作為動機與優先事項。

希爾頓說,中國經濟轉型、產業鏈升級的需求為綠色科技和能源提供契機,國家發展策略大力投資開發低碳技術,包括交通電氣化、電動車電池技術、可再生能源、核電計劃以及碳捕獲技術。但她表示,這跟中國本身需要盡快減少碳排放是 2 個不同的話題,不該混淆。

怎麼說呢?來看看中國今年 4 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中,因應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提出的六保: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外交家》指出,這些目標與綠化工程不相關,更不用說打擊氣候變遷。

再者,若以執行面來說,《外交家》報導指出,中國的減碳目標是從上而下,由領導決議並推動,缺少大眾的理解與有效支持,導致「展覽式的減碳」,低續航力、蜻蜓點水、流於表面。同時,中國也從未謹慎且系統性地分析阻擋氣候變遷的急迫性,恐怕不會有效率且持久的發展。

面對氣候變遷,中美仍有握手機會

國際合作必須要在雙方的獲益大於損失的前提下,才能成立。中美能夠在氣候議題上,找到共贏可能性嗎?

其實美國可以用不傷己的方式與中國合作。即便中國已經在製造與勞力上有優勢,但仍在微笑曲線的底部,僅能保有 30% 的價值;關鍵零組件、專利、設計以及其他高附加價值的部份,仍可在美國製造。

希爾頓則提到 2 國可在其他國家合作。中國近期宣佈將停止在「一帶一路」沿線新建煤電站,並支持新興經濟體開發低碳能源系統。這方面歐美就能合作,譬如共同探討「一帶一路」國家新能源發展的方向,或者「確保新興經濟體能夠開發出支持經濟增長所需的能源」,也能夠一同設計或興建更能適應與承受氣候變遷的未來城市。

推薦閱讀

【錢能解決的問題都是小事】一個經濟學家對氣候變遷的大膽提案:讓大家都有錢!

全球通膨何時消解?從 20 國領袖的回答看出來,他們也在「供應鏈衝擊」與「振興」間求生存

氣候變遷與你的荷包很相關!還不來關心最近的綠電和能源股?

參考資料

CNN榮鼎集團外交家彭博社、LATimes人民網BBC

(首圖來源:MasterT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