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皇室从古至今有多少后代?那些人下落如何?

日本皇室绵延了这么久 理论上应该旁系支系应该有成千上万了吧…那些皇室后裔一般何去何从呢?日本的皇室血统又是如何判定的呢?
关注者
135
被浏览
144,950

7 个回答



男性皇族去向:

  1. 继承皇位
  2. 开设/过继宫家
  3. 赐姓臣籍降下
  4. 收养臣籍降下
  5. 出家为僧
  6. 不出家独身或早逝


赐姓臣籍降下:

最初,律令规定,四世以内为皇亲,五世不为皇亲但能拥有王号并获从五位下,国家要给皇亲分配土地与禄,皇亲数量非常庞大,国家财政压力很大,所以臣籍降下就诞生了

奈良时代的赐姓臣籍降下的姓氏没有像后世那样源平满街走,而是各种各样的姓

公元736年,圣武天皇御世,敏达天皇的六世孙葛城王与弟弟佐为王上表圣武天皇,请求臣籍降下与赐姓橘,圣武天皇许之

橘姓来自他们的母亲·橘三千代的姓氏。三千代原姓县犬养,天武朝入宫服侍皇室,一直到圣武朝去世,死后追赠正一位,劳苦功高,为宫人第一位,还是权臣藤原不比等的妻子,他们的女儿后来成了史上第一个人臣出身的皇后·光明皇后

708年,天皇御宴上,元明女帝赞扬三千代忠诚之至,并赐浮杯之橘,诏敕曰:“橘者果子之长上,人之所好。柯凌霜雪而繁茂,叶经寒暑而不雕。与珠玉共竞光,交金银以逾美。是以汝姓者赐橘宿祢也”

丙戌。從三位葛城王。從四位上佐爲王等上表曰…(中略)…和銅元年十一月廿一日。供奉擧國大甞。廿五日御宴。天皇(元明女帝)譽忠誠之至。賜浮杯之橘。勅曰。橘者果子之長上。人之所好。柯凌霜雪而繁茂。葉經寒暑而不彫。与珠玉共競光。交金銀以逾美。是以汝姓者賜橘宿祢也。而今无繼嗣者。恐失明詔。伏惟皇帝陛下(圣武天皇)。光宅天下。充塞八■。化被海路之所通。徳盖陸道之所極。方船之貢。府无空時。河圖之靈。史不絶記。四民安業。万姓謳衢。臣葛城。幸蒙遭時之恩。濫接九卿之末。進以可否。志在盡忠。身隆絳闕。妻子康家。夫王賜姓定氏由來遠矣。是以。臣葛城等。願賜橘宿祢之姓。戴先帝(元明女帝)之厚命。流橘氏之殊名。万歳無窮。千葉相傳。 —《续日本纪》圣武天皇纪



一些奈良时代臣籍降下例子

  1. 御船王→淡海三船,天智天皇五世孙,给神武天皇到元正女帝的几十个天皇上了汉风谥号
  2. 智努王与大市王→文室智努与文室大市,天武天皇二世孙,文室氏即后来的文屋氏,六歌仙之一的文屋康秀与儿子文屋朝康出身的家族
  3. 盐烧王→冰上盐烧,天武天皇二世孙,但可惜传到第二代就无后断绝了
  4. 贞代王→清原有雄,天武天皇三世孙,清少纳言的祖先
天武天皇的后裔·文屋朝康 作歌



平安开始后,天皇的皇子们,大多是一世而降与二世而降,偶尔有三世而降。一世而降的基本都是生母娘家地位低的皇子。臣籍降下的皇子们,还能保证一、二代的荣华,有的能在朝廷任职,但三代过后就不行了,就去乡下混了

787年初,桓武天皇的皇子冈成被臣籍降下,赐姓长冈,这是史上第一例一世而降的皇子。理由很简单,因为母亲·多治比丰继只是个女孺(负责打扫卫生等杂活的下级女官),地位太低,而且冈成在皇子时代没有亲王尊号

803年,桓武天皇的又一个皇子安世被臣籍降下,赐姓良岑。安世他的哥哥冈成一样,没有亲王尊号,母亲·百济永继也是女孺

不过安世的儿子就非常出息了,就是良辰宗曾,一开始侍从朝廷,后来出家,后世最熟悉的是他的法名·僧正遍昭,遍昭是六歌仙之一,与古代日本最著名的美女·小野小町、古代日本最著名的帅哥·在原业平是好朋友

桓武天皇的孙子·僧正遍昭 作歌



814年,嵯峨天皇诏敕,为了减轻财政负担,将母亲不是皇后、女御的皇子皇女赐姓臣籍降下。因此,嵯峨天皇的四个皇子(信、弘、常、明)与四个皇女(潔姬、贞姬、全姬、善姬)被臣籍降下,赐姓“源”。著名的源氏诞生了。源氏的名称来历众说纷纷,有说来自中国南凉的宗室·源贺,有说和水源有关

源朝臣信,年六,腹广井氏。弟,源朝臣弘,年四,腹上毛野氏。弟,源朝臣常,年四。弟,源朝臣明,年二。已上二人,腹饭高氏。妹,源朝臣贞姬,年六,腹布势氏。妹,源朝臣潔姬,年六。妹,源朝臣全姬,年四。已上二人,腹当麻氏。妹,源朝臣善姬,年二,腹百济氏。信等八人。是今上亲王(嵯峨天皇)也,而依弘仁五年五月八日敕赐姓,贯于左京一条一坊。即以信为户主。 —《新撰姓氏录》左京·皇别·上



825年,淳和天皇御世,在桓武天皇的儿子·葛原亲王的屡次上表请求之下,其子高栋王被臣籍降下,赐姓“平”,著名的平氏诞生了。和源氏一样,平氏名称的来历也没有定论,有说法认为来自平安京的“平”

三月丁卯,二品行弹正尹兼大宰帅葛原亲王上表,臣之男女,一皆被赐姓平朝臣,不许。 —《日本纪略》淳和天皇纪。
秋七月壬寅朔丁末,二品行弹正尹兼大宰帅葛原亲王上表,割爱子息庶王号,昭许之。 —《日本纪略》淳和天皇纪



从此以后,源氏与平氏成了后世臣籍降下的皇子的惯用姓氏,但冠源氏的皇子远远超过冠平氏的皇子



即使臣籍降下了,也能复归皇位,如不破内亲王,圣武天皇皇女,因称德女帝诅咒事件而赐姓臣籍降下,过了四年,光仁天皇御世,查明是被诬告,于是复归皇籍。还有宇多天皇,为光孝天皇的皇子,在光孝天皇潜龙之时被臣籍降下,赐姓源氏,还和在原业平玩过相扑,光孝天皇即位后,复归皇籍



另外,因为皇族能担任的官职有限制,所以有的皇族因为收入不稳定而主动要求臣籍降下

藤原氏利用过“皇族任职受限”这一点的。醍醐天皇的十一皇子·兼明亲王,一开始,臣籍降下成为源兼明,40年来从播磨权守开始,经右近卫中将、参议、大纳言等官职,最后在971年官至左大臣,本来左大臣当得好好的,结果…… 当时,关白内大臣藤原兼通与右大臣藤原赖忠关系很好,兼通想让赖忠成为他的继任者,想把他扶持为左大臣,但是左大臣的位置被源兼明占着,于是在977年,兼通让圆融天皇下旨源兼明复归皇籍,源兼明成为兼明亲王,失去了左大臣的官职,当了个中务卿,虽然是律令八省第一,但远远不如左大臣

可怜的兼明亲王,花了半辈子,好不容易从播磨权守爬到了左大臣,结果仅仅五年就被藤原氏赶下去了…… 后来,兼明亲王写了一首《兔裘赋》,在序文里愤慨自己的遭遇,大骂圆融天皇是昏君,藤原氏谄媚

佘龜山之下,聊卜幽居。欲辭官休身,終老於此。逮草堂之漸成,為執政者,枉被陷矣。君昏臣諛,無處于愬。命矣天也。後代俗士,必罪吾以不遂其宿志。然魯隱飲營菟裘之地而老,為公子翬所害。春秋之義,贊成其志,以為賢君。後來君子,若有知吾者,無隱之焉。因擬賈生鵬鳥賦,作菟裘賦以自廣。其詞曰。 —《兔裘赋》序文
兼明亲王



源氏并不是皇子想得就能得到的

创造源氏的嵯峨天皇,留有遗旨说,母亲有过失,其子不得为源氏。仁明天皇的皇子·源登,母亲三国町被怀疑与藤原有贞密通,因此源登被剥夺了源氏,不久后出家为僧。后来被重新赐姓,但因为母亲的过失,不能姓源,于是赐姓贞

二日戊寅。授大和國從五位下神皇産靈神正五位下。』▼是日。勅。沙深寂賜姓貞朝臣名登。叙正六位上。貫右京一條一坊。先是。貞觀五年九月廿日。三品行中務卿諱〈光孝天皇〉親王。四品兵部卿兼行上総太守本康親王。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兵衛督源朝臣多。從四位上行伊勢守源朝臣冷。散位從四位上源朝臣光等奏言。深寂。是仁明天皇更衣三國氏所生也。承和之初。賜姓源朝臣。預時服月。厥後依母過失。被削属籍。仍出家入道。嘉祥之末。更垂優矜。同於法榮。尋道之列。預時服月。聖躬不豫之間。与諱等共侍甞藥。登遐之時。縁身出家。不預處分。今善縁不遂。再落俗塵。所生之子。隨亦有數。而名猶編僧。身未有貫。出仕之理既絶。沈淪之悲良深。夫爲子之道。緇素无別。出家之時既列皇子。還俗之日何爲非兒。然則准之人間。宜復本姓。但伏聞。嵯峨遺旨。母氏有過者。其子不得爲源氏。望請。賜姓名貞朝臣登。叙位階。貫京。至是詔許之。 —《日本三代实录》太上天皇(清和天皇)实录


有个可怜的孩子,因为身障而得不到源氏

嵯峨天皇的儿子、初代源氏长者·左大臣源信,有几个儿子,其中有个叫寻,患有先天的智力障碍,源信嫌弃寻,不把寻当儿子,也不将寻列入自己家的籍。源信去世后,寻的哥哥们不想弟弟没有姓氏,于是上表阳成天皇,请求赐姓春,编入本坊,阳成天皇应允

九日乙丑,故左大臣源朝臣信男,尋,賜姓·春朝臣。先是,散位從四位下源朝臣平,從四位下行大和守源朝臣恭,散位從五位下源朝臣保等言:“尋天賜朱愚,世謂白廢。父大臣棄期不為子,削除系譜,為父之道,尚憐不肖,顧復之恩,更命召之。尋身在外所,即時不諧,其後未幾,大臣薨殂。平等孔懷之意,愍尋之無姓氏。望請,賜姓春朝臣,編之本坊。”詔許之。 —《日本三代实录》后太上天皇(阳成天皇)实录



发现一个现象,源氏诞生后,能得到源氏的皇子皇孙,基本都是嵯峨天皇的后裔。而平氏的冠姓者,桓武天皇后裔最多,嵯峨系的天皇后裔也有一些,但不多

其实在平安时代,还是能看见飞鸟时代天皇的后裔被赐姓,他们有一个共同点,获得的姓氏,都不是源氏与平氏,也不是单姓,而是各种各样的复姓,比如高市皇子后裔成相王等人获赐高阶氏,舍人亲王后裔秋冈王等人获赐清原氏,新田部亲王后裔高原王获赐三原氏,志贵皇子后裔氏宗王等人的儿子获赐惟原氏等等



曾经和嵯峨天皇作对,并被嵯峨天皇打败,只好跑去平城宫养老的平城天皇(桓武天皇的皇子),他的皇子里,只有阿保亲王、高岳亲王留有后

药子之变结束后,高岳亲王两个孩子被臣籍降下赐姓在原,因为史书没有记载详细赐姓时间,只说了“弘仁之初。廢爲親王。後賜男女姓在原朝臣”,因此不知道赐姓在原是在源氏平氏诞生之前还是之后

到了826年,高岳亲王的弟弟·阿保亲王上表淳和天皇,请求将他的三个儿子臣籍降下,淳和天皇许之,赐姓在原,著名的在原业平就是其中之一。现代有说法认为阿保亲王主动要求臣籍降下是因为平城天皇政变失败,为了避嫌

业平行平守平三兄弟们获赐在原的时候,此时平氏已经在前一年诞生了,作为桓武天皇的曾孙,却没有获得平氏,估计是因为前面有同家的高岳亲王的皇子获赐在原,就跟着姓了在原

平城天皇的孙子·在原业平 作歌




并不是所有皇子都是时机到了就臣籍降下

有的因为杀人而臣籍降下,山前王的儿子·苇原王(忍壁皇子之孙),天性凶恶,喜欢喝酒,有一次苇原王与御使麻吕在一起,喝酒后突然发怒,杀死了御使麻吕,然后用刀割其屁股肉,在胸部上切片食用。被捉到后,本来判其死罪,淳仁天皇念其为宗室,不忍杀害,改为除去王名,赐姓龙田,流放小岛

葦原王坐以刄殺人。賜姓龍田眞人。流多■嶋。男女六人復令相隨。葦原王者。三品忍壁親王之孫。從四位下山前王之男。天性凶惡。喜遊酒肆。時与御使連麻呂。博飮忽發怒。刺殺屠其股完。便置胸上而膾之。及他罪状明白。有司奏請其罪。帝以宗室之故。不忍致法。仍除王名配流。 —《续日本纪》淳仁天皇纪


有的因为通奸而被臣籍降下,772年,菅生王与小家内亲王通奸,菅生王被剥夺官职,小家内亲王被臣籍降下

冬十月壬子。中務大輔從五位上検少納言信濃守菅生王。坐姦小家内親王除名。内親王削属籍。 —《续日本纪》光仁天皇纪


也有的什么都没做,仅仅是因为出身而被臣籍降下的。橘奈良麻吕之乱后,池田王的几个孩子,因为母亲是橘奈良麻吕的亲族或其支持者的亲族,而被父亲上表淳仁天皇请求臣籍降下

己丑。糺政臺尹三品池田親王上表曰。臣男女五人。其母出自凶族。臣惡其逆黨不預王籍。然今日月稍邁。聖澤頻流。當是時也。不爲處置。恐聖化之内。有失所之民。伏乞。賜姓御長眞人。永爲海内一族。詔許之。 —《续日本纪》淳仁天皇纪



大约从平安院政期开始,流行将皇子送去当和尚,这样做是为了保证皇位嫡流继承的稳定,有了新的消化皇子库存方式后,赐姓臣籍降下的例子越来越少

后来,与皇位继承无关又与世袭亲王家继承无关的皇子一般都会出家。镰仓时代到明治维新,出家的越来越多,赐姓臣籍降下的越来越少,镰仓时代只有顺德天皇、后嵯峨天皇、后深草天皇、后醍醐天皇的子孙臣籍降下获赐源氏,室町、战国、织丰没有再出现臣籍降下的例子。江户之后,只有一个赐姓臣籍降下的例子,是公家,赐姓源氏,苗字广幡,家祖是八条宫智仁亲王的儿子,血统源自正亲町天皇

臣籍降下在平安院政之前最热闹,像源赖朝、平清盛,以及各个源氏公家、源氏大名,基本都平安院政之前的,著名的织田信长自称桓武平氏,德川家康自称清和源氏


明治时代,赐姓臣籍降下重新出现,对象都是宫家皇族,都是与宫家继承无关的皇子,都是伏见宫系的宫家皇族,近代天皇的皇子都是创设宫家,没有臣籍降下的例子,也可能是皇子太少了,来不及人满为患就战后民主改革了

之所以将宫家的多余皇子臣籍降下,应该是因为明治后不能像以前那样用出家来消化库存了,毕竟皇室崇敬神道,出家岂不是打自己的脸

宫家的多余皇族们被臣籍降下并赐予爵位,成为华族。此时的姓氏,没有像过去那样用源氏、平氏了,也没有像江户的广幡家那样,源氏本姓,广幡苗字,而是像奈良时代那样,用各种各样的姓氏,不分苗字本姓,多来自与家族相关的地名,比如清栖家教、鹿岛萩麿、音羽正彦等等。只有很少数的是用宫家宫号去掉宫字作为姓氏,宫号姓氏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出自的宫家,比如山阶芳麿、伏见博英、久迩邦久。另一种是为了接继已经断绝或预定断绝的宫家的祭祀而冠上该宫家去宫号姓氏,比如华顶博信、小松辉久、东伏见邦英。战前的宫号姓氏的臣籍降下皇族就只有前面说的六个人

梨本德彦,久迩宫多嘉王第三王子·,1943年臣籍降下,赐姓龙田,授爵伯爵。战后,梨本伊都子(梨本宫伊都子妃)去世后,继承了梨本家,改姓梨本


近现代最著名的赐姓臣籍降下是战后的直系以外的十一个旁系宫家臣籍降下,其中包括古老的四大世袭亲王家的伏见宫与闲院宫(另外两个在明治就断绝了),一共五十一人,姓氏都采用了宫号去掉宫字的方式,比如东久迩宫盛厚王,臣籍降下后成为东久迩盛厚

1947年10月18日,赤坂离宫(现·赤坂迎宾馆),告别晚餐会,十一宫家成员们,此时这些皇族们已经在前几天臣籍降下了


十一宫家虽然成为平民,但是与皇室仍然保持着交流。1947年,赤坂离宫(现·赤坂迎宾馆),十一宫家告别晚餐会,昭和天皇告诫他们“即使皇籍脱离,与皇室的交流一点都不要变”。之后,十一宫家组建了菊荣亲睦会,继续与皇室保持着联系,每年都会参加皇室的活动。旧北白川宫的现当主北白川道久现在是霞会馆(曾经的华族会馆)的理事长,2005年为明仁天皇的女儿纪宫清子内亲王主持了神道婚礼

20世纪70年代,菊荣亲睦会与皇室的聚会,昭和天皇正与梨本伊都子(梨本宫伊都子妃)互相问候,远处的香淳皇后在与东久迩稔彦(东久迩宫稔彦王)及其孙子交谈



其实在现代,臣籍降下的路也没有被阻断

《皇室典范》有规定,十五岁以上的内亲王、王、女王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思脱离皇籍,但亲王要有不得已的理由才能脱离,皇太子与皇太孙没有脱离的选择。丈夫去世的亲王妃、王妃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思脱离,如果是离婚就即刻脱离

到目前(2019)为止,未出现一个自愿皇籍脱离的皇族

古代的臣籍降下主要因为皇子皇孙太多,对国家财政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目前日本皇室男丁稀少,女性一旦出嫁就臣籍降下,取消所有皇室待遇,所以皇室还没有人满为患。在未来,皇室如果有成百上千个王的话,会对国家财政造成很大的压力,不知到时候,会不会出现皇籍脱离的王呢




收养臣籍降下:

即作为臣下的养子而脱离皇籍,姓氏自然是冠上养父的姓氏,作为皇子养父的臣下都是非尊即贵,要么是人臣之首,要么是先前降下的皇子皇孙,毕竟是天皇的孩子。但和赐姓臣籍降下相比,收养臣籍降下的例子非常非常少

最早的是石津王,成了藤原仲麻吕的养子,冠上了藤原之姓,不过后来改为仲姓,估计是来自养父名字里的仲。可惜的是,这个仲家还没传到二代就因为藤原仲麻吕之乱而灭绝了。然后,到江户时代之前,收养臣籍降下的例子,只有一位女王,是一条天皇的孙女·嫄子女王,养父是关白藤原赖通。但嫄子后来嫁给了后朱雀天皇,又回到了皇室

江户时代开始后,最先进行收养臣籍降下的是伏见宫光子女王,为八代将军吉宗的养女,后来嫁给了松平宣雄。然后就是著名的皇别摄家,后阳成天皇的两个皇子继承了五摄家的近卫家、一条家。东山天皇的孙子(闲院宫)继承了鹰司家。近卫、一条、鹰司因拥有了天皇的男系血统,成为了皇别摄家。不过在近现代开始后,近卫、一条、鹰司三家都迎了别家的子孙来继承,因此现在已经不是皇别了。不过三家的分家与送出的养子还是有皇别的

明治后,有个宫家的皇族·清栖家教,同时经历了收养臣籍降下、赐姓臣籍降下,最初作为藤原氏涉谷家的养子而降下,1888年复归皇籍,同年又降下,赐姓清栖


皇别摄家里最出名的是后阳成天皇的第四皇子·近卫信寻,奈良时代石津王以来第一个收养臣籍降下的男性皇族,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小哥哥,当时著名的文化人,精通书法、连歌、茶道等等。很受欢迎,是以后水尾天皇为中心的宫廷文艺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信寻与伊达政宗有一段趣事。当年,政宗随三代将军家光上洛,信寻与叔叔八条宫智仁亲王邀请政宗一起赏能,政宗在宴上喝酒后,大撒酒疯,抓着信寻的乌帽子大喊:“没有公家这样的衣服!!(公家ほどぬるきものはなき!!)”




出家为僧:

平安院政以来,出家取代了赐姓臣籍降下,成为皇室(包括宫家)的消化不能继承皇位的皇子的库存的主要方式。镰仓以来,加入世袭宫家里的多余皇子

出家的皇子大多都绝了后,不过,有的皇子在出家前已经结婚,所有留有后。但幼小出家的皇子基本都无后

平安院政期之前,偶尔可以看见有几位皇子出家,但大多数都是中年出家、晚年出家。大约从平安院政期开始,到明治为止,流行将年幼的皇子送入寺院,未来成为住持或者普通僧侣,也有成年后进入的。后白河天皇,十个儿子,守仁亲王与宪仁亲王当天皇,以仁王臣籍降下赐姓源氏,剩下七个全出家。有栖川宫织仁亲王,八个儿子,韶仁亲王接继有栖川宫家,三个夭折,剩下四个全出家

皇子即使出家,也可以是亲王,如“法亲王”,用于称呼出家入僧籍后获得亲王宣下的男性皇族。还有“入道亲王”,用于称呼亲王宣下后才出家入僧籍的男性皇族。“法亲王”与“入道亲王”的尊号只限一代,不能世袭

另外,有的皇子即使出家也没有获得亲王封号,比如高峰显日(后嵯峨天皇第二皇子),是北条贞时、北条高时的皈依师父,还是著名造园大师·梦窗疏石(作品有苔寺庭园、天龙寺庭园等)的师父。还有后鸟羽天皇的几个皇子,道缘、觉誉、道尹等人。还有很多世袭宫家的皇子也是这样

平安中期以来,出了好几个出家的亲王,尊号各种各样,如法亲王、入道亲王、禅师亲王、法师亲王等,这个时候的封号与亲王宣下的先后顺序无关。从白河天皇的儿子·觉行法亲王开始,“法亲王”开始专门被用来称呼入僧籍后亲王宣下的皇族

后世,经常有入道亲王被称为法亲王,可能是流行皇子在年幼就送入寺院,因此,出家前获得亲王宣下的皇子太少,所以“入道亲王”被提及的次数就少了,渐渐消失了。古代又不能上网查,谁知道你的亲王宣下是出家前还是出家后

后阳成天皇第一皇子·觉深入道亲王,这位经常被称为法亲王



出家的皇子,大多数都是默默无闻,想必大家也没听说过什么著名的法亲王、入道亲王吧,毕竟吃斋念佛能干出啥名堂,除非重新回到政台上来,比如天武天皇、顺德天皇、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小松宫彰仁亲王等等

在出家的皇子里,有一位很著名,可能是出家皇子里除还俗以外最出名的一个了,不仅闻名日本,在中国也很著名,是中国的70后、80后的童年记忆,想必大家一定猜出来了,就是聪明的一休~ 后小松天皇的皇子(有争议),对了,一休没有法亲王或入道亲王的封号



说一些法亲王、入道亲王的故事

良纯入道亲王(后阳成天皇第八皇子),39岁的时候,突然被流放甲斐国天目山。理由是良纯与参寺民众对立,酒后乱行,对幕府介入朝廷与寺院发表不满言论。后被幽闭甲府的一个寺院。16年后,后西天皇敕许良纯归京,良纯归京后,没有回知恩院,在泉涌寺暂住后还俗,在北野度过余生。不愧是被幕府气得退位的后阳成帝的儿子,有其父必有其子啊,都很讨厌幕府

慈胤法亲王(后阳成天皇十三皇子),与福冈藩主黑田忠之关系很好,有交往书信传世,还为黑田家的祭祀神社·みぢ山八幡宫题了匾额

尧恕法亲王(后水尾天皇第十皇子),为妙法院门迹(延历寺别院),隐居后,号称狮子吼院,这名称……

性助入道亲王(后嵯峨天皇第六皇子),被认为可能是后深草院二条的《とはずがたり》里的“有明の月”的原型



皇子出家的寺院有很多,比较著名的有延历寺、仁和寺、大觉寺、轮王寺、劝修寺、圣护院、青莲院等等,一般是当门迹(住持)。另外,不只是皇族,公家的孩子也可以进这些寺院当门迹(仁和寺、轮王寺等少部分寺院除外)。也有的皇子自己开创了寺院


下面来说说仁和寺、大觉寺、轮王寺这三座与皇室的因缘非常深的寺院


京都的赏樱名地·仁和寺,宇多天皇开创,第一代门迹(住持)是宇多天皇本人,宇多天皇退位后在此出家,成为法皇,这是日本的第一位法皇。之后,一直到明治改元为止,都是皇族担任门迹。最后的皇族仁和寺门迹是纯仁法亲王(小松宫彰仁亲王),明治改元的前一年被命令还俗,名为仁和寺宫嘉彰亲王,戊辰战争时成为奥羽征讨总督,率领官军。明治后改宫号东伏见宫,过了十几年,改宫号小松宫,小松之名来自仁和寺所在的寺域的旧名小松乡

仁和寺门迹现在还在,自小松宮还俗后,仁和寺门迹刚开始由公家传承,后来由普通人传承了,现在的仁和寺门迹是立部佑道。在明治之前,仁和寺门迹都是担任一辈子,明治之后,有的卸任,有的任期去世

仁和寺鸟瞰



大觉寺,在仁和寺的西南方向,最初是嵯峨天皇的离宫,嵯峨天皇崩御后,嵯峨天皇的女儿,同时也是淳和天皇的皇后·正子内亲王将离宫改成了寺院,大觉寺诞生了,淳和天皇与正子内亲王的皇子·恒贞亲王(恒寂法亲王)成为初代住持

镰仓时代,后嵯峨法皇、龟山法皇、后宇多法皇陆续担任大觉寺的住持,后宇多法皇任住持时期,修整了寺院的建筑,在寺院里开展了院政,大觉寺因此被称为嵯峨御所,后宇多法皇的父亲是龟山天皇,因此龟山天皇的子孙们被称为大觉寺统。南北和解时,在大觉寺,南朝的后龟山天皇将三神器让渡给了北朝的后小松天皇

在千年以来,大觉寺的很多建筑物都没有逃过时间的无情,嵯峨天皇时期的建筑、南北和解让渡三神器的建筑等等,都无一幸存,现在的大觉寺大部分都是明治、大正时期的建筑,但即使这样,大觉寺还是保留了一些与皇室有关的遗存,寺院的宸殿,是东福门院(德川和子,后水尾天皇中宫)在皇宫的旧邸。寺院保存有后宇多天皇亲笔写的遗书,上面有后宇多天皇的手印。庭院的大泽池,是日本最早的人工湖,是嵯峨离宫的遗存,仿照中国洞庭湖而来,每到中秋节,嵯峨天皇会在大泽池上的龙头船、鹢首船召开观月之宴,皇族与贵族们吃着茶点,听着琴声,观赏皎洁的明月



轮王寺,远在关东的日光山,在日光东照宫(德川家康之墓)与大猷院灵庙(三代将军家光之墓)的旁边,轮王寺最开始不叫轮王寺,曾经是关东的一大寺院,在战国乱世衰退,江户开幕后由天海和尚复兴。本来与京都的皇室没啥关系,直到1655年,后水尾上皇下达院宣,改寺名为轮王寺,后水尾上皇的第三皇子·守澄法亲王成为初代轮王寺宫门迹,轮王寺与皇室的因缘开始了,从此轮王寺门迹都由皇族来担任,一直持续到明治改元前。最出名的轮王寺门迹是所谓的“东武皇帝”—轮王寺宫(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在幕末戊辰战争里大放光彩,明治后创设宫家·北白川宫



说个现代的“宫门迹”吧~

东伏见慈洽(1910—2014),原为久迩宫邦英王,久迩宫邦彦王第三王子,香淳皇后的弟弟,明仁天皇的舅舅。1931年臣籍降下成为华族,因被赋予接继东伏见宫的祭祀而获姓·东伏见氏。1945年在京都的古老的皇族门迹寺院·青莲院出家为僧(不知是日本投降前还是投降后),1953年成为青莲院门主,法名慈洽。1985年出任京都佛教会会长

臣籍降下之前的东伏见慈洽

慈洽想把青莲院门主传给自己的儿子,青莲院所属的天台宗(总本山是延历寺),因为属下大部分寺院没有世袭,因此不愿意,与慈洽争了很久,最后结果是2004年,慈洽把门主让给了儿子·慈晃。不知在未来,慈晃会将门主传给儿子吗

真是有趣,本来早在明治就消失了的有着千年历史的宫门迹,竟然在现代社会复活了

慈洽从1910活到了2014,活了明治、大正、昭和、平成,近现代都活满了。不知见证了大正浪漫、昭和疯狂、平成萌萌哒的慈洽,有什么感想hhhhh

东伏见慈洽(右一)与外甥·明仁天皇、美智子皇后





女性皇族的去向:

  1. 出嫁皇族
  2. 臣籍降嫁
  3. 赐姓臣籍降下
  4. 收养臣籍降下
  5. 出家为尼
  6. 伊势斋王、贺茂斋王
  7. 伊势神宫祭主
  8. 不出家独身或早逝



臣籍降嫁:

律令规定,内亲王的结婚对象只能是天皇或四世以内的皇亲

到了平安时代,延历12年9月1日,桓武天皇下达诏书,大臣、良家的子孙可以迎娶三世以后的女王,但藤原家因拥立桓武天皇有功可以迎娶二世以后的女王。但在初期,因为自古以来的禁止迎娶皇女的观念的影响,迎娶女王的贵族寥寥可数,后来才慢慢缓解

大约到了10世纪,嵯峨天皇御世,藤原良房迎娶了嵯峨天皇的女儿·潔姫,但是,潔姫在小时候就已经赐姓臣籍降下了,所以并不算天皇女儿降嫁,顺便说下,良房与潔姬的女儿·明子嫁给了文德天皇,生下了清和天皇


随着藤原氏的壮大,律令逐渐被破坏,开始出现臣下迎娶天皇女儿的例子。当然,和收养臣籍降下一样,能迎娶天皇女儿的臣下,都是非尊即贵

藤原师辅,迎娶了醍醐天皇的女儿·勤子内亲王,这是史上第一个内亲王降嫁的例子。但是,学界认为勤子内亲王是在醍醐天皇崩御后出嫁,因此没有醍醐天皇的敕许。既有内亲王身份又明确得到天皇敕许的内亲王是禔子内亲王,三条天皇的女儿,嫁给了藤原道长的长男·教通

从藤原师辅之后,好几位摄政关白迎娶了天皇女儿,也有几个天皇的源氏皇孙迎娶了天皇女儿

从当时的著作《源氏物语》里可以看出天皇女儿降嫁臣下的现象,书里有很多天皇女儿降嫁的例子,如桐壶帝妹妹·大宫(左大臣正室,头中将与葵之上的母亲)、朱雀帝第三皇女·女三宫(光源氏继室)、朱雀帝第二皇女·落叶之宫(柏木正室,后嫁夕雾)、今上帝第二皇女·女二宫(薰正室)等等


但是,平安之后,天皇女儿出嫁的例子越来越少…

嵯峨天皇以来,到明治天皇为止,一千多年来,天皇的女儿们少说也有成千上百个了,而嫁出去的却不到三十个……

那么哪儿去了呢,都出家了。在镰仓、室町、织丰这一阶段,天皇女儿嫁出去的一个手掌都数得清… 绝大多数出家了,甚至还出现天皇女儿全部出家的现象,比如后奈良天皇、正亲町天皇


江户时代,天皇女儿的臣籍降嫁再次重新出现了,出嫁的例子不少,都是嫁给了藤原五摄家,嫁给武家的只有一例,就是和宫亲子内亲王,嫁给了十四代将军家茂。其实,本来史上第一位降嫁武家的天皇女儿应是吉子内亲王,灵元天皇的女儿,出生一个月就被预定为了七代将军家继的正室,因为家继六岁去世,所以就没能成功嫁出去

对了,天皇女儿出嫁的三十几个例子里,一半以上都是江户的


虽然近代以前,天皇女儿出嫁的例子很少,但天皇的孙女、曾孙女,以及各宫家的女王们嫁人就容易了,第一个臣籍降嫁的女王是仁明天皇的孙女·人康亲王女,嫁给了藤原基经。生下了著名的藤原时平、藤原忠平、藤原稳子。这个出嫁例子符合桓武天皇规定的藤原氏可以迎娶天皇孙女

女王出嫁的限制没有内亲王那么多,无论公家武家都可以嫁。比如藤原伊尹正室·惠子女王(代明亲王女,醍醐天皇孙女),藤原赖通正室·隆姬女王(具明亲王女,村上天皇孙女),土佐一条家的一条房东正室·玉姬宫(伏见宫邦高亲王女),水户德川家的德川齐昭正室·吉子女王(有栖川宫织仁亲王女),还有好几位德川将军的正室都是伏见宫的女王,也有的女王嫁给了其他宫家。其实也能嫁给和尚,比如西本愿寺的本愿寺良如正室·殊光院(八条宫智仁亲王女)

不过,这些女王们,虽然出嫁比内亲王多,但出家的也不少,女王太多了没精力全部统计,因此不知道是出家多还是出嫁多


明治以后,天皇女儿出嫁的对象选择又回到了飞鸟奈良的出嫁皇族,幸好有个分家几百年的伏见宫以及它的血脉衍生出的宫家们,才不至于近亲结婚

明治天皇的女儿们,都嫁给了宫家当主,比如房子内亲王嫁北白川宫成久王、昌子内亲王嫁朝香宫鸠彦王、聪子内亲王嫁东久迩宫稔彦王。大正天皇没有女儿跳过。昭和天皇的女儿们,战前,第一皇女照宫成子内亲王嫁给了东久迩宫的继承者·盛厚王,只有在战后,才开始出现了天皇女儿出嫁非皇族人士的例子。直到现在,战后的天皇女儿们都是嫁给了非旧皇族人士。另外,其实如果帝国日本继续延续的话,皇室也会将天皇女儿继续嫁宫家当主,比如上世纪60年代出嫁玉里岛津家的清宫贵子内亲王(昭和天皇第五皇女),在40年代出生不久就被预定好了夫婿,是同龄的伏见宫的继承者·博明王

成子内亲王与东久迩宫盛厚王


可见,在日本历史里,娶一个天皇女儿是一个非常稀奇的事,男方都非尊即贵,即使到了民主的战后,虽然没有出嫁旧皇族,但也是出嫁世家大族,比如孝宫和子内亲王嫁给了旧摄家·鹰司家,顺宫厚子内亲王嫁给了旧大名·冈山藩主池田家,清宫贵子内亲王嫁给了旧藩士·玉里岛津家(岛津久光家),还有三笠宫崇仁亲王的两个女儿,宁子内亲王嫁给了旧大名·肥后藩主细川家的次子(后来继承了旧摄家·近卫家),容子内亲王嫁给了茶道名门·里千家

20世纪70年代,贵子内亲王(左1)与丈夫岛津久永
20世纪80年代,三笠宫容子内亲王出嫁。前左起秩父宫妃势津子、三笠宫妃百合子、三笠宫容子内亲王、三笠宫崇仁亲王、高松宫妃喜久子、高松宫宣仁亲王。后左起高圆宫宪仁亲王、宽仁亲王、桂宫宜仁亲王


所以2005年,明仁天皇的女儿·纪宫清子内亲王嫁给了代代都是平民的黑田庆树,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21世纪00年代,清子内亲王与丈夫黑田庆树在公园

下一个天皇女儿出嫁,就是爱子内亲王了,爱子内亲王过后的天皇女儿降嫁,得等悠仁亲王的女儿了,悠仁亲王三十几岁生子的话,差不多要2080年代




赐姓臣籍降下:

天皇皇女虽然也可以赐姓臣籍降下。但和一大堆密密麻麻的源氏皇子皇孙相比,赐姓臣籍降下的天皇皇女太少了

臣籍降下的天皇女儿基本集中在平安初期,越到后世越少,然后没了。天皇女儿最先开始臣籍降下的是嵯峨天皇的女儿们,也是最多的一个,其中最出名的是源潔姫,嫁给了藤原良房,前文有说过

然后,越到后世,臣籍降下的天皇女儿越少,偶尔能看见一两个,大部分还是作为皇女。平安院政后,出家的越来越多




收养臣籍降下:

但是目前答主只发现两个例子,在前文男性皇族的“收养臣籍降下”一文里有提到过。一个是一条天皇孙女·嫄子女王,成了关白藤原赖通的养女,后来嫁给了后朱雀天皇,又回到了皇室。还有个是伏见宫光子女王,作为八代将军吉宗的养女而臣籍降下,嫁给了松平宣雄




出家为尼:

和男性皇族一样,皇女也有特定的出家寺院,也可以当门迹(住持)或普通僧侣,另外,公家的女儿也可以去这些寺院当普通僧侣或住持

到了明治时代,和皇子一样,皇女也被禁止出家。皇女出家的寺院,在江户时代被称为“比丘尼御所”,近代以来,以“尼门迹”称呼代替了“比丘尼御所”,下面是江户时代的比丘尼御所,御宫室指内亲王、女王出家寺院,御禅室指摄关家的女儿出家的寺院,但皇女也可以去。江户的比丘尼御所现在貌似只剩下十三所了



宝镜寺,尼门迹的代表寺院之一,人称人偶寺,收藏了大量人偶。宝镜寺由光严天皇的皇女·华林宫惠严开创,17世纪中旬,后水尾天皇的皇女·仙寿院宫成为宝镜寺皇族尼门迹初代

每到特定节日,天皇会赠送雏人形给在宝镜寺的皇女,因此宝镜寺保存了非常多的雏人形。除了雏人形以外,宝镜寺还保存有皇女们的曾用品,比如双六、歌留多,这些是皇女幼小进入宝镜寺时,为了给皇女玩耍,家人们赠送的

公家远行 江户后期


幼狗 江户后期


和宫亲子内亲王在小时候经常和姐姐、女官们一起去宝镜寺玩耍,和宫小时候在宝镜寺玩耍的庭园·鹤龟之庭至今还在。和宫去世后,将一部分自己的东西赠给了宝镜寺

和宫的生前用品


宝镜寺收藏的天皇赠与的人偶里,比较出名的是1863年,光格天皇赠与当住持的女儿三摩地院宫(蓁子内亲王)的人偶




伊势斋王、贺茂斋王:

每代天皇会将几个女儿送去当贺茂斋王(上贺茂神社、下鸭神社)、伊势斋王(伊势神宫),进行祭祀神明的工作

当皇女的斋王工作结束后,惯例是终生独身,不结婚,不过有几个皇女被天皇允许破例结婚,比如女房三十六歌仙之一的斋宫女御·徽子女王。另外,也有不少皇女斋王工作结束后选择了出家为尼

伊势斋王,信史上起源于天武天皇时期,斋王的任务是代替天皇祭祀神明,居住在伊势的斋宫,有着很多禁忌。斋王换代由天皇换代而决定,或者因为凶事(斋王家人去世等等)

贺茂斋王,仿效伊势斋王而来,起源于平安初期,当年,药子之变,嵯峨天皇向贺茂大神祈祷,如果胜利就将我女儿送来进行祭祀神明的工作,胜利后,嵯峨天皇将有智子内亲王送去当了贺茂斋王

伊势斋宫远在偏僻郊野,贺茂斋院在最繁荣的平安京,在那个时代,乡下和都内差别可是天大了去的,如果能选择,皇女们估计没人会选去伊势。当时,被送去贺茂斋院的皇女往往是生母地位高的。相比伊势斋宫的冷冷清清,贺茂斋院就很繁荣了,是平安歌人、贵族们的雅集之地,在华丽的平安文化留下了重重的一笔,每年四月的贺茂祭人气非常高,清少纳言在《枕草子》记载过。最后,因为承久之乱的混乱与皇室资金不足,斋院制度结束了,伊势斋宫较晚一点,结束于后醍醐天皇的御世,但在镰仓时代就已经形同虚设了

到了现代,贺茂斋王以不同的形式在现代社会复活了,贺茂斋王依托于京都三大祭之一的葵祭,从未婚的女性市民里选出一位当斋王,称为斋王代,在葵祭进行斋王的祭祀工作

21世纪10年代,京都,葵祭,斋王行列,右边浅色唐衣者是斋王代




伊势神宫祭主:

其实在现代,出现了一个很像伊势斋王的制度,就是臣籍降嫁的皇女成为伊势神宫的祭主

伊势神宫是供奉皇祖神·天照大御神的神宫,为日本地位最高的神宫,正式名称是“神宫”,没有伊势二字,是为了方便区分其他神宫而加上的。祭主这种职位是伊势神宫特有,其他神社、神宫的最高职位只有宫司

平民身份的皇女担任祭主,是从上世纪50年代北白川房子(明治天皇第七皇女)担任祭主开始的,然后,鹰司和子(昭和天皇第三皇女)、池田厚子(昭和天皇第四皇女)接任,现在的祭主是明仁天皇的女儿·黑田清子,2017年上任。虽然清子担任神宫祭主,但仍然是结婚状态,神宫祭主与结婚与否没有关系,之前的三位皇女祭主也是这样

另外,神宫还有一个职位·大宫司,仅次于祭主。自古以来,大宫司一直由藤波家世袭,所谓藤波家,就是藤原镰足出自的中臣氏的宗家,藤波家的大宫司世袭结束于明治时代,后来大宫司由公家、皇族任职

20世纪90年代开始,形成由旧皇族或旧皇族后裔担任大宫司的惯例。1990年,久迩邦昭(久迩宫邦昭王、久迩家现当主、久迩宫朝融王之子)成为神宫大宫司,这是明治维新以来第一次由旧皇族担任大宫司。其后北白川道久(北白川宫道久王、北白川家现当主、北白川宫永久王之子)接任,比较特殊的是接继北白川道久的鹰司尚武(旧鹰司公爵家、旧藤原五摄家),不是旧皇族的后裔,应该是因其作为鹰司和子(昭和天皇第三皇女)的养子而获得了资格。2017年,神宫祭主池田厚子卸任的同时,鹰司尚武也卸任了,接任的是小松辉世久(臣籍降下、旧小松侯爵家、北白川宫辉久王后裔)

2017年,黑田清子(右)上任神宫祭主、小松辉世久(蓝条纹领带西装男性)上任神宫大宫司




近现代以来,独身的皇女还没有出现,不过现在可能快要出现了,宽仁亲王家的彬子女王今年已经37岁了,还有她的妹妹瑶子女王也35岁了,近现代以来,皇室出嫁年龄最大的是明仁天皇的女儿·纪宫清子内亲王35岁出嫁



作个小总结


皇子版:


皇子多了财政压力大,臣籍降降降~

当念佛声飘荡在平安京

这方法不错呢,当和尚不闹事,也不生崽抢皇位

好,出家出出出~

寺院的皇子们,念念经、交交际、画画画、插插花、喝喝茶、弹弹琴

不知不觉,世上已千年


轰!黑船来航

明治改元,文明开化的脚步声,哒哒哒

不能出家了,毕竟神道啊,降为华族吧

皇子们,换上西装革履

华族会馆的舞会里,流连忘返


轰!巨大的蘑菇云升起

叼着烟斗、带着墨镜的男人带来了民主

和平宪法,华族被废,旁系宫家皇籍脱离

一瞬间,不得不像普通人一样为生计奋斗

都内某商业街,长长的队伍,人们翘首等着特卖

熟悉的身影,曾经至高无上的内亲王,也在其中




皇女版:


最初,皇族内部通婚

后来,允许臣下迎娶五世女王,藤原氏特例,可以娶二世女王

在藤原氏的淫威下,内亲王开始被迎娶

当念佛声飘荡在平安京,皇女们开始流行出家

直到明治,漫长的千年,内亲王们、女王们,有的嫁宫家了,有的嫁臣下了,有的出家了

嵯峨天皇以来,内亲王臣籍降嫁例子只有三十几个…

比中国的太皇太后还要少

明治后,从最初的出嫁宫家,到战后的降嫁世家大族,最后到现代的自由恋爱、独身、家人朋友介绍对象等等


伊势斋王相关: 伊势神社二十年一换位置,他们的神官是一族人一直在担任吗?

十一宫家相关:日本在战后被废除的宫家现在还有多少?


THE END

谢谢观看啦~



参考

书籍与文章:


日文维基:

各天皇以及各皇族的条目、源氏、平氏、臣籍降下、門跡、法親王、降嫁、仁和寺、輪王寺、大覚寺、大聖寺


其他网站:

仁和寺官网、大觉寺官网、轮王寺官网、泰元山三光院官网、宝镜寺官网

说说出家为僧的皇子

平安时代以前几乎没有有出家的皇子。(唯一一个主动出家的还是在当时尚未为皇子的开成和尚)。摄关时代开始,皇子出家增多,但也不占主流。

战国时代开始,日本皇子出家的越来越多,大概是皇室和公家没钱养,又不愿意降低身份成为武士的养子,只好出家了。日本的和尚很多都可以娶妻生子,但是日本皇子出家的那些寺庙所属的宗派却都是不能娶妻生子的。

所以目前有留下后裔到今天的也就是战国之前的天皇皇子,以及几个宫家的后裔。他们绝大部分出自是天武、桓武、嵯峨、仁明、清和、光孝、宇多、醍醐、村上、崇光、后阳成、东山这十二位天皇的皇子。


日本现存皇室后裔里,我认为最风光的大概是出自清和天皇后裔的细川家以及出自东山天皇后裔的西园寺家、德大寺家和住友家。西园寺家出了首相西园寺公望(此人的父亲来自德大寺家),细川家出了首相细川护熙,住友家则是日本四大财阀之一。当然出自后阳成天皇后裔的近卫家也出了首相近卫文麿。不过他是二战战犯,就算别人觉得他风光,作为中国人我还是跟鄙视他和他的家族的。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随着时代的前进,一些过去被看做板上钉钉的结论也在不断变化,比如德川家。德川家过去一般认为出自清和天皇后裔的河内源氏,但是现在又有研究认为其实为藤原氏后裔。德川只是一个例子,从中可以看出很多看似出自皇室后裔的家族有可能并非如此。


此外关于“臣籍降下”我也有一点思考。

臣籍降下是为了天皇为解决皇室人口增加带来的财政问题而采取的一种策略(与此相同的还有“亲王任国制”)但江户时代的“臣籍降下”和“皇别摄关”还有另一层意思在内。


江户时代唯一一例臣籍降下是广幡家,广幡家的首任当主是广幡忠幸,他是后阳成天皇弟弟智仁亲王的儿子。起初朝廷本来有打算让他接续断绝很长时间的松殿家当主之位(松殿家是藤原家的分支,本来很早就成为摄家之一,要不是在政治斗争中失势恐怕日本就是六摄家了)。但朝廷后来还是將忠幸王降格为源朝臣,专门给他赐了个家名“广幡”,列为清华家,还给予其1000石的家祿(仅次于1355石的今出川家),并让他直接担任从三位权中纳言。(之所以没继承松殿家我想可能是朝廷受到了同为摄家之一的九条家的干涉。因为之前松殿家的当主来自九条家。松殿家断绝后,九条家顺水推舟地兼并了松殿家的田产。如果朝廷让不属于九条家人的忠幸王担任松殿家新当主,那么九条家就只得把田产乖乖送出去作为松殿家的家祿)


这本来是一件很普通的臣籍降下之事,然而我却想到此前后阳成天皇的两个儿子,一个做了摄关家中地位最高的的近卫家当主,一个做了同样是摄关家的一条家当主。而在此之前就算摄关家遇到再难办的继承人问题,也不会找皇子作为养子。天皇这样做的后果,相当于是在摄关家内有了两个有力的同盟者。而新设一个皇族公家,也就等于让一个本来只能与青灯黄卷度日的皇族子弟参与朝政,那么天皇这样做等于说是以皇别摄家和臣籍降下的方式为自己培育党羽以对抗德川家。

如果说近卫家和一条家拥有皇族养子是后阳成天皇在位时期(与德川家关系尚好)的事所以还不能很清晰地证明这个观点,那么发生在后水尾上皇院政期(以与德川幕府周旋对抗为最大特点)的这件臣籍降下之事也许可以作为一个证据。

@蓝果子 我对伏見宫家当主的血统有一些疑问,江户时代伏见宫的当主貞致亲王在没有成为当主前是个民间的铁匠学徒(详情见geocities.jp/ahmadjan_a)。我觉得一个宫家的孩子不可能以铁匠的身份过一辈子,哪怕他的母亲地位再低。或者这其中有什么曲折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