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被害者》登Netflix台灣排行冠軍!團隊初心,想彰顯每個微小生命的呼救-精選書摘|商周
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誰是被害者》登Netflix台灣排行冠軍!團隊初心,想彰顯每個微小生命的呼救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焦點 | 時事分析

《誰是被害者》登Netflix台灣排行冠軍!團隊初心,想彰顯每個微小生命的呼救

《誰是被害者》登Netflix台灣排行冠軍!團隊初心,想彰顯每個微小生命的呼救
台劇《誰是被害者》。 (來源:瀚草影視 FaceBook粉絲專頁)
撰文者:瀚草影視, 徐瑞良, 梁舒婷, 英雄旅程
精選書摘 2020.05.05
摘要

以刑偵推理懸疑為主軸的台劇《誰是被害者》,集結張孝全、許瑋甯等大咖演員,自4/30於Netflix獨家開播後,搭上五一連假觀影熱潮,力壓韓劇,目前穩坐Netflix台灣排行榜第一。而幕後團隊談到,希望透過戲劇傳達更正面的能量,但正面的能量往往來自於痛苦的過程...

彰顯每個微小生命的呼救,以理解帶出關心與愛

──總監製 曾瀚賢

《誰是被害者》是台灣在刑偵類型上新的嘗試,強烈地擴展在地類型邊界的企圖,帶領我們走過零到一的艱難。

有了好的故事素材、團隊、工作方法,但到底是什麼力量統合驅動著我們?

廣告

猶記得最初編劇們找到核心戲劇驅動的那一句話,所帶來的震撼:「在你活著的時候,沒有人在乎你是誰,當你死了以後,大家就有興趣了。」社會存在著很多不被瞭解的痛苦,當我們感受到、想去關心時,生命已然逝去;那我們在這之前,能多做一點什麼嗎?

我們團隊做這部作品的核心,就像背負著那些祕密和痛苦往前走,找到大家願意親近故事的方式,讓每個微小生命的呼救被彰顯出來,藉由理解,帶來關心和愛。

《誰是被害者》承接著這樣的價值觀,凝視社會、感受自己和別人的生存狀態,是我們一直無法逃避的主題,儘管痛苦而沈重,卻也是我們無窮的想像力來源,期望作品最後有超越語言的能量,讓世界上的每個觀眾都能找到他們的撫慰。

IP改編緣起

自從完成了《紅衣小女孩》系列和《麻醉風暴》系列,我們一直在思考下一個作品會是什麼,在不斷尋找的過程中,發掘到小說《第四名被害者》。

廣告

從網路上,我們看到很多對它的讚譽,當時較少屬於社會派的懸疑推理小說,而它呈現了社會某種樣貌的議題,因此很快地約了小說作者天地無限,好奇他是在怎麼樣的狀態下決定創作這部作品。一聊之下,我們彼此對某些社會的觀察、或是對影視作品的想像都很一致,一拍即合。

在開發過程中,我們發覺故事裡面有很多角色充滿可能性,只用電影來呈現有點可惜,最後決定把它變成一部劇。因此,我們必須找到新的角度來詮釋,我們把原本的主要角色──記者──轉變成另外一個模式,這個模式就是「誰是被害者」,同時創造出一個新的角色:方毅任。

開發的過程雖然辛苦,但往往找到特別重要的亮點時,又可以發現更好的契機,《誰是被害者》的劇本因此誕生。

接力而成的故事

2016年秋天,瀚賢在尖端出版社寄來的一箱書裡抽出了一本給我,是推理作家天地無限的《第四名被害者》,一口氣讀完,絕妙的情節與人設、結合社會議題與媒體現象,確實是影視改編的好題目。我們與出版社與原作者碰面,得到完全沒有限制的改編授權。

故事的開發過程,是從小說開始,通過不同創作人與編劇一棒接一棒寫了不同的版本累積出來的能量。

原著小說中,「尋屍」的概念與一般刑偵推理以尋找「兇手」大相徑庭,《誰是被害者》同步轉化以尋找「被害者」為故事軸線。編劇舒婷與瑞良的田調採訪,從記者、新聞臺、法醫、鑑識科學等逐漸發展出了故事宇宙(最後只取用原著中「徐海茵」的同音名,其餘皆是費盡心思的原創)。

幾乎是同一個時期,我參與了《我們與惡的距離》的開發與製作,《與惡》劇中有大量對於電視新聞作業的探討,於是我告訴瑞良:《與惡》已經有深入而犀利的新聞台描述與探討,這個部分可能要有別於原著,找出新方法或另闢途徑。

除了強化主角的原生性格與找尋女兒的行動軌跡,讓一位亞斯伯格、無法正常溝通的鑑識官,和一位擅於交際的社會記者合作拉開了故事,兼具社會議題、人性探索、創意敘事與類型市場的可看性。

環環相扣的命案受害者們則放在不同樣態的社會個體;父親尋女、記者追查與刑警探案不同步調交錯著角色間的利害關係與衝突,強而有力的角色結構展現了這齣影集的特色

最後階段,監製團隊與兩位導演和顧問黃雨佳、剪接解孟儒以及眾演員們不斷校準,讓環節邏輯更加緊密,讓每一位「被害者」的特質深化,讓角色情感真摯的流露,也讓八集篇幅的戲劇完整而有餘味。

為社會尋找正面的能量

在製作期間,我們希望透過戲劇傳達更正面的能量,但正面的能量往往來自於痛苦的過程。

對於《誰是被害者》來說,我們不斷地反問自己:這部戲想傳達什麼樣的想像和想法給觀眾?除了做出各種突破,我們更希望每部作品都能傳達一種價值,而我們找到的那個能量,就是「在生前也許大家都會忽略你,反而你死後大家才拚命想透過各種方法認識你」。

這整部戲其實是在講述一件事:也許每個人都是被害者。

儘管趙承寬在工作上很如意,他也在面對家庭的困境;徐海茵有與父親無法化解的結,以及和媽媽無法溝通的問題;方毅任雖然是個有能力的鑑識官,卻無法有效地表達情感。很多社會上看似成功的一群人,都有各自的問題,更別說那些被忽略的、要透過較激烈的方式才能發出一點點聲音的人。

《誰是被害者》中,有一群想放棄的人,而另外一群儘管也身處痛苦之中的人,依然相信生命的價值,努力想把這些放棄的人拉回來。在這兩股力量的交織下,形成一個更具有臺灣特色、更屬於台灣在地文化的情緒出口。透過這個主題,呈現有別於一般的刑偵類型,甚至創造新的類型高度與可能性,也讓觀眾更能帶入,找到有別以往的滿足感。

絕妙的情節與人設、結合社會議題與媒體現象,是影視改編的好題目

──製作人 湯昇榮

根據2015年全球電視年報統計,全球最喜愛的戲劇類型中,犯罪類型占據32.9%、劇情21%、喜劇13.8%,分眾市場與OTT多元平台更強化了類型發展,來面對全球觀眾的追劇風。

瀚草與英雄旅程一直致力於尋求多元特質的編劇來開發多樣類型、對市場充滿想像力的作品,因而也規劃了不同類型的副品牌進行深耕,這次《誰是被害者》是以犯罪推理的「紅瀚草Red Grass」之首部作品,在Netflix全球獨家上線,期待有更多的人關注到這齣台灣團隊的創作。

過去臺灣刑偵類型多少仍追隨、保有歐美標準刑偵的手法與邏輯,甚至在表演方法上面,演員們也沒有太多機會可以磨練此種類型表演,因此如何創造貼近台灣社會脈動,又可以滿足臺灣與全球市場多樣性的刑偵劇,一直是我們常常在探討思索的。

劇中碰觸了敏感的生命議題,感謝黃龍杰、李炯德兩位臨床心理師對劇中自殺環節的審閱,提供專業的意見,畢竟這部驚悚開端的戲,有峰迴路轉的劇情,有個友愛的內核,有個充滿暖意的結尾,寓意深遠留待大眾品味與再三唨嚼。

劇已完成,期待在臺劇的發展歷程上有個新的呈現高度,於此推動劇本的出版,讓想要深入探索的朋友有本可循。

特殊化妝與美術

這部作品中有許多非一般生活的樣態,例如特殊化妝。我們和在《麻醉風暴2》得過金鐘獎的小儲(編按:儲旭,本名儲榢逸),他在提案階段就給所有工作人員看非常多屍體的慘狀,讓大家看得非常驚嚇。但他從中找到劇中需要的樣態,包括溶屍、焦屍,這在臺灣電視界是很大的突破。

劇中有非常多被害者(死者),每一個小儲都精心設計,這在這部劇裡是非常大的亮點,讓觀眾信服這些角色是真的用很極端的方式來呈現死亡,這是很重要的環節,透過小儲的技術,我相信很有說服力。

在美術上面,為了打造整個氛圍,從色調到造型、美術,我們花了很長的時間去調整每個人。譬如李雅鈞這個角色的樣態有各種想像,有人覺得這個可怕的大魔王應該要遮頭髮、或者白髮,探討過後我們回歸到現在這種表面素雅、其實內心澎湃、具有野獸般分裂的個性,這反而可以凸顯演員表演的特性。

場景的建造也耗費了許多心力。例如坪林刑警大隊,我們很幸運地找到了中和分局願意提供場地,美術組從招牌到每個辦公桌、電話、文件資料,鉅細彌遺地打造辦公空間,從零到一百建構出一個警局該有的樣子,不僅讓這個場景很真實,也讓演員在表演時很快能進入到角色當中。

書籍簡介

誰是被害者 創作全紀錄:完整收錄劇本、幕後訪談與花絮劇照
作者: 瀚草影視, 徐瑞良, 梁舒婷, 英雄旅程
出版社:尖端
出版日期:2020/04/30

作者簡介

瀚草影視

瀚草影視創立於2008年,以製作反映社會現實、兼具人文關懷與娛樂價值的優良影視作品自許,具有劇本開發、電影企劃、製作至發行等全方位發展影視產品之專業能力。作品有《麻醉風暴》系列、《紅衣小女孩》系列。

英雄旅程

英雄旅程創立於2016年,因有感於劇本開發是產業關鍵的環節,而集結專業人才,希望透過現代化的開發手法與系統化的流程,將創意化為具有商業市場的影視劇本。

梁舒婷

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

徐瑞良

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碩士班。故事是什麼又不是什麼?為什麼我要說?為什麼由我說?我要說給誰聽?我要怎麼說?

責任編輯:洪婉恬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張孝全 誰是被害者 改編 Netflix 許瑋甯 刑偵 小說 編劇 王識賢 瀚草 林心如 台劇
精選書摘
精選書摘
出版社
展開箭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
留言討論